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雎》讀後感(通用14篇)

《關雎》讀後感(通用14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雎》讀後感(通用1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雎》讀後感(通用14篇)

《關雎》讀後感 篇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出自《詩經·周南》裏的詩句流傳於大街小巷,從耄耋老人到剛背上書包走進學堂的小朋友,從商務寫字樓到市井街,從書本引言到閒談小敍……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不同場合的人都説得出那麼一兩句家喻户曉的《詩經》中的詩句,足以可見《詩經》在我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對中華人民的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別的位置,而其中第一篇便是《關雎》。可以説,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遇到的就是《關雎》,連孔子都評論其説“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是《詩經》國風的首篇,大致描繪了一位青年男子喜歡上一位採荇菜的姑娘後的一系列心理變化過程,從傾心愛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與之結婚生活。語言簡潔明快,感情熱烈直率,韻律和諧萬元,滿富民歌情味。

“樂而不淫”。《關雎》中細緻描繪了男子遇見心動女子時的心理活動,他仔細觀察女子的一舉一動,觀察女子洗荇菜時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晚上一個人卧牀時,還在思念女子,以至於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甚至開始想象如何使心上人高興,女子高興時會是什麼樣子。全詩充滿了男子情愫悸動時的緊張、激動、愉悦、迫切……我們閲讀它時,彷彿可以跨過時間與男子感同身受。雖然充滿了愛情,但全詩美好又淳樸,感情表達節制得恰到好處。

“哀而不傷”。在描寫男子思念女子、求而不得時,我們可以體會到男子迫切又無能為力的心情。他未曾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來實現這段愛情,他愛的剋制有禮。也正是儒家所歌頌的“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男子和他所心愛的女子最後的結局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他未得到他日思夜想的愛情,但儘管這樣,全詩讀起來也是憂愁而不悲傷。

這首詩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詩主動的乙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心儀一個小夥,也常常會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説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再一片琴瑟鐘鼓之樂,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從這裏開了頭,即使但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説,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而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反觀當今社會,我們用《關雎》中的美好愛情來品味當今社會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當網絡環境下用“舔狗”來嘲諷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真心和愛慕,用“前女友的數量”來作為炫耀的資本,用空間裏的一條説説來“找對象”……這些現象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這個社會的浮躁,是否大多數人已經真的把愛情看作結果而非過程,是否早已無法用赤誠的心感受那份純真,我細細思考,不得結果……

《關雎》讀後感 篇2

《關關雎鳩》當代作家蔡小蓉寫的長篇小説。蔡小蓉,生於70年代,就讀於武漢大學並留校任教。其文字不在辭藻,而在氣韻生動;其文字冰雪聰明,善解人意。著名作家嚴歌苓評價該書:驚人的才情,既古典又當代,既荒謬又浪漫

《關關雎鳩》是其寫作風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成書於2002年。該書的前身是《日居月諸》,主要內容圍繞在九十年代一羣年輕留校教師,講他們居住在“筒子樓”的小空間不斷閃躲騰挪,從小視野窺看到大世界真實的再小了九十年代的愛情攻防、婚姻、生活態度、潮流風尚、娛樂交際、職場、生存之道等等。全書瀰漫着濃厚的懷舊氣氛,內藴和情懷高漲,顯得形象飽滿,鮮活,記憶深刻,給人以回味深長、經久不息的思考。

書中把塑造的多個人物形象統歸到W大的宿舍樓,日局齋和月局齋。在這個小世界裏人們之間發生諸多事情,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度,僅從校園中便窺見了社會的錯綜複雜,給現在的大學生,尤其是即將離校的畢業生以深刻的思考。

《關雎》讀後感 篇3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這首愛情詩是當之無愧的三百篇之冠。

這首詩寫了一位痴情“君子”對一位採荇菜的“淑女”的執著追求。用比興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鳩的陣陣鳴叫,引起自己對淑女的愛慕之心,開頭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調。全篇以“求”為中心,分為三章,寫作者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想象結合三部分,一唱三歎,迴環往復。作者用疊韻增強了全詩的和諧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詩保留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聯,描寫了淑女的美麗賢惠,勤勞忙碌的姿態,“流”極寫少女順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採摘荇菜的姿態,使之富有動感與生機,也暗含了少女難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煩惱,悠哉一詞的疊用將作者長夜難眠的相思之苦刻畫得入木三分……巧妙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複雜的心境: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少年的愛慕之心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雎》就是一篇“思無邪”的詩歌,它那淳樸自然的風格和複雜纏綿的情感值得品味。

《關雎》讀後感 篇4

伴着關關和鳴的雎鳥,我獨自來到河中的小洲。

閒暇之時,偶爾能來到此等愜意之地,又何嘗不為享受?我這麼想。但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麼。突然間,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簾,只見她身着綠羅衣,竹簪束髮,光潔白皙的臉龐,烏黑深邃的眼眸,實在是少見的美麗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細思,這難道不就是可以娶以為妻的賢淑女子嗎?我入了迷。少時,不覺天色已晚,還未來得及與這位女子言談,她便款款離開。遇見,或許只是一眼,便能走進我的心中了吧。

曉看雲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從那以後,每每我閉眼就寢,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現在我眼前。無論是白晝,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見她,追求她,與她相伴餘生。但是,再多的愛意也只能化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徹夜難眠。

夢迴那日相逢,參差不齊的荇菜之間,隱隱約約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鐘鼓,只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夢醒時分,我終究還是得不到我心儀的女子,她也無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待到陌上花開之時,試問你可否緩緩歸矣?

《關雎》讀後感 篇5

絲絛拂曳,獨釣河州。

悠哉閒遊,天水獨色偶掠鴻雀,傴僂稀往,握刀柄直耍個風響。竹路悠長,遠聞犬吠,少有孩提嬉鬧,寂清無風。走他半里現茅門,少年心性,腕間着力,刀白鋒澤,枯葉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斬尾蘆渡天遠,間攬長絹緊發,望水江濤引輕愁。挑刀蕩浪水波,幽幽,悠悠。風起微蕭,想來春到。唯見暮浪擊殘,想罷未得心上喜悦,輕歎岸到村郭。

持劍,擊節疾,拍聲張。轉腕甩花樣,劍光乍泄輕寒,明映燭光月白。叱吒助興,利刃破空突刺,收勢翻身疾轉,點腕左右微動,連綿起勢。斬影連環泄幕光,展騰躍激昂,落地劃作劍弧,凌厲張揚。三疊拍息,驟然收勢。餘威震,銀龍吐息歸鞘,之餘清鳴悠越。

撇頭忽見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蘇飛揚,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風姿,倒是見笑。

只有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靜是偶爾想起她,憶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彙集的閃亮——憶起初見時的那一撇,每一處細節,每一處情景,憶起她半遮半掩的淺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輾轉難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關雎》讀後感 篇6

初看這個題目,以為這是一個浪漫唯美的愛情故事抑或又是一部穿越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過這本書,愛情絕對不是重點,但是卻不妨礙我一口氣就讀完。因為它的真實,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那些瑣碎的家長裏短,感覺我就走在這些場景裏面,像一個隱形人一樣,觀察着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無奈,妥協,計較,看着他們一年年,走過的路,發生的變化。

我是喜歡小魚的,也許在她身上能找我的一些影子,單純,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社會經驗,愛畫畫,對人真誠,在最後有自己的愛情歸宿和不錯的事業。我也不討厭戴菁,身邊也會有這樣的女孩子,她們漂亮,囂張,霸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知道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得到想要的東西,在現代這樣的社會中,足夠強勢的女孩才能生存的更好。只是一直讀到最後,我也沒有能到體會到她到底是幸福的嗎?抑或這對她根本不重要。

其他的一些人無論是顏立菲和駱波,望裏鋒和羅曉姣等等,感覺這些人就生活在我周圍的鄰居里面,也許不再是筒子樓了,但是同樣的事情還在繼續,婚變,房子,出國,孩子……我看這書的時候有些悲觀,因為所有這些事都赤裸裸的擺放在我的面前,告訴着我,這就似乎活生生的現實。

《關雎》讀後感 篇7

説《詩經》就定然不能不説《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讀到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詩經經典了,在我們青澀的年華里,多少人曾經為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與愛情有關的字句篇章。事實上,《關雎》還是《詩經》的第一篇,少時學《關雎》,記得老師只是不停地給大家講解着其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如賦比興之類云云,今時今日,那些修辭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記,然而誦讀詩文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同學們懵懵懂懂的笑聲,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每次讀到這句,胸中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無止境的輪迴吧。詩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思緒紛繁,百感交集。那些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我們呢?我們經歷過一些事,看過一張張面孔,一次次遇見,同時也一次次擦肩而過,雖與征夫殊途,實際上我們同歸。在未來的日子裏,或許我們仍然會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隻要自己覺得沒有遺憾,生活應該都是完美的。

《關雎》讀後感 篇8

你在河岸那頭,好似決絕的回望,笑回我的多情。

陳年的杜康啊,解不了三千年的憂,卻醖釀了三千年的期待,純而烈,心裏的話帶着酒香,醉不了你的芳心,愛的呢喃是那麼的甜蜜哦。入腹三千杯,湮滅幾世愁,卻只是換回了你的一個字。

三千年的寤寐求之,三千年的輾轉反側,琴瑟未調,鐘鼓未敲,冷了千年明月,成萬世滄桑,也許,某一天,突然想再聽一聽那歡快的曲子,愛情的旋律呵,有了一種感動,如潮起,飛湧於天際,漫舞于山崖,有一種刻鏤心肺的感動源自亙古的記憶。

塵封了吧,追求了三千年,我是你温柔勸退的潮,不斷地清洗着別人走過的成雙成對的幸福,卻使我更加堅定了三千年的信念,讓我一次一次的在你的面前大聲宣誓海枯石爛的永恆,更讓我逾越了三千年的黑暗津渡,然而,還是換不回你的兩個字。

蔚海藍天,潮起潮落,浩渺蒼穹,物換星移,唯一不變的是雋永的情懷。

那斑駁的倩影,是天空對大地的承諾,“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我對你的承諾。發乎情而止乎禮,但我仍有“萬千軍馬吾往”的膽識,卻從時間的風裏搔首踟躕,揣測着你的芳心為誰開放,情意徘徊的我,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夢幻,我樂意想象,當雍容高貴的你出閣時,我喂好迎親的白馬,踏過萬花叢,做那最幸福的新郎。

《關雎》讀後感 篇9

《關雎》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學《詩經》中的名篇,是描寫我國古代男女青年愛情的傑作,我反覆讀過之後頗有感慨。請看這首詩的內容。“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的開篇一下筆就奠定了男女雙方“人”的基礎,那是“君子”與“淑女”的愛情,愛的雙方人格是高貴的。再往下看,他們的感情怎樣?

你看那追求愛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不是逢場作戲,也不是三分鐘熱度,這份情感是深摯的,有着永恆的力量。接着他開始行動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他充分的考慮對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樂去吸引對方,用詩意般的傾訴向對方表白愛慕之情,這種表達方式是何等的高雅。這就是我國古代男女青年的愛情,人格高貴、感情深摯、表達方式高雅是他們對愛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他們淡化了權勢和錢財庸俗,脱離了原始衝動的低級,追求的是一種高品味、高格調。全詩音律和諧,一詠三歎,也採用了《詩經》慣用的比興手法,特別是它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如“輾轉反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僅給人以如見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執着令人為之感歎。總之,在我看來,古今描寫愛情的詩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關雎》這樣有格調的詩文實在少見。

《關雎》讀後感 篇10

小生聞,愛情是充滿靈魂的,是澎湃洶湧一發不可收拾的,是唯美浪漫、純情而又帶着毀滅性的。對小生而言,小生不敢一股腦什麼也不想地渴望戀愛。小生只是愛慕着一個姑娘,保存着對愛情的崇尚、信仰、珍愛。

湖是軟的,微風習習,波紋道道,好似一條纏綿不斷的綢,將姑娘的輪廓順入小生心底;湖是硬的,它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閃着耀眼的微光,好似姑娘美玉般的肌膚與容顏。

姑娘是否聽見那關關和鳴的雎鳩聲。一雙雎鳩在湖泊中隱約映現的狹窄陸地上,發出沉悶的啼聲,卻又緊挨在一起,不受任何事物的攪擾。這使得人煙稀少的小島瞬間芳草如茵。這種不需要語言,不需要一字一句便能瞭解對方的感情,小生讀懂了。望着,小生默然,禁不住羨慕雎鳩,羨慕這所謂專一不棄的愛情。姑娘與小生從未有過長篇對話,小生看不透明豔動人的姑娘,而姑娘似乎也無關痛癢。

小生不才,怯與姑娘正面交談。原諒私意,小生曾隔着清澈無暇的湖泊,隔着水面上氤氲的朦朧望姑娘。長長短短的荇菜,隨風浮。小生對姑娘的心,無物可擾,跳動、不止。姑娘肩後飄曳着翠水薄煙紗,一顰一笑勾小生心魄,姑娘順着水流左右採摘荇菜,或許也無意關注小生。小生單望,足矣。

小生日日夜夜牽念姑娘,思念之情綿綿不盡。長夜漫漫不到頭,夜晚的輾轉反側無法使牽掛停滯,無法讓姑娘的身影從小生腦海悄悄抹去。

窈窕姑娘,小生只得彈琴鼓瑟表示親近,姑娘只由敲鐘擊鼓感到歡悦。姑娘可否對小生存在過模稜兩可的情愫,小生從不奢求,也不敢奢求,雖不甘限於友,但只企望能恆久見到姑娘,小生足以為樂。

雎鳩湖央飛,荇菜迎風浮。小生希翼與卿姻,然恐卿,無關痛癢。

《關雎》讀後感 篇11

讀《關雎》,感悟古時候人們對愛情的態度,發現愛情從古至今並沒多少變化,一直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精神寄託之一。到了物慾橫流的今天,相信還是有不少的'人期望遇到真正的愛情,當然在這個時代,真愛變得越來越稀少,也越發珍貴。讀《關雎》,感受愛情帶來的美好憧憬。

這首詩之韻味,便在這男子對愛情的嚮往和渴望,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對夢寐以求女子的一種狂熱的思念和想念。

一見鍾情,是這首詩男主人公看到美麗女子的狀態,看到了,就喜歡了,就有和她相伴一生的願望,這是愛情最原始的一種表現,喜歡了就表白了,直接説了出來,對愛情不遮遮掩掩,直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顯得更加真實。

對照現代來講,一般遇到喜歡的人直接表白人家多數會以為你太不認真,認為你傻,或是直接想玩弄感情,只有天天努力追求很長時間後才進行考慮。但往往不計後果天天死乞白賴的追來追去的人卻是真真實實玩弄女人的渣男。女人在被玩弄了之後,往往會感歎天下男人都一樣,沒一個好東西。卻不知,好男人往往她都發現不了,或者在追求她時被認為沒耐性或覺得太傻太老實,要不就是嫌棄太窮。

真正的愛情往往能讓人感到振奮和幸福,太拘泥於物質的愛情往往變成了一種儀式,失去了靈魂,她是感受不到真正愛情的滋味的,也許,她也不會明白真正的愛情是什麼。

心底純潔,才能有機會體會真正愛情。

《關雎》讀後感 篇12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關於“詩經”的專題課文,每首詩都各具特色。唯《關雎》這首寫愛情的詩,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學過這首詩,我的腦海中常常反覆吟唱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首優美戀歌牽動着我對愛情的思考。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它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我還覺得這首詩表達了男主人公愛而不得的憂傷和惆悵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君子愛淑女,卻愛而不得,無法入眠。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只是覺得很有趣,但並沒有切身的體會。

但是有那麼一次,外地工作的姐姐獨自回來了,留姐夫在他鄉,我纏着姐姐和姐姐一起睡。夜裏,姐姐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現在回想起來才似乎有些明白,那時的姐姐不正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嗎?

愛情真是人類神奇的情感。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有一篇羅素的短文,也談論了愛情是羅素一生追求的目標之一,他這樣説“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為它帶來狂喜——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我常常會為了這種短暫的歡樂而犧牲餘生。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它能孤寂——身臨這種難耐的孤寂。一個人戰慄的目光會瞥過塵世的邊緣,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測的無生命的深淵。我尋求愛情,還因為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和詩人在夢想中描繪的天堂的神祕縮影。”看來,愛情是人類美好神聖的情感,尤其是“發乎情,止乎禮”的君子和淑女的愛情更是最美的詩篇。

但是現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正是讀書的好時機,顏真卿説:“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的我們就應該奮發圖強,努力學習。要為學習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要為學習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且讓將來最優秀的自己能遇見最優秀的那個他。

《關雎》讀後感 篇13

這一週我們和孩子一起欣賞並朗誦了《詩經》第一篇《關雎》,想必收穫不少。作為發起人,我也是盡我所能讓這件事做的更好些,讓大家都能有所得。但凡事總不可能完美,每一次的前進也是在磕磕絆絆中摸索。比如關於《關雎》中一些字詞的註釋考慮的還是不夠完善,因為孩子在讀經中問了我一個問題“荇菜可以吃嗎?”我居然答不出來。我考慮到介紹這種植物,卻忘了詩中本意。“為什麼摘荇菜?”“荇菜可以吃嗎?”是啊,看似多麼簡單的問題,居然把我難住了!後來查找資料,終於知道荇菜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為豬和家禽的飼料。全草均可入藥,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蘇恭(蘇敬,唐代藥學家)説“荇菜生水中,葉如青而莖澀,根甚長,江南人多食之。”

除了吃,荇菜還有淨化水質和觀賞的作用。

明白了荇菜的用途,我又開始陷入自己的想象中了。古人做《關雎》一詩,詩中描寫所追求女子只用了“窈窕”兩字,我覺得卻不盡然。對於自己喜歡的女子怎麼可能簡簡單單兩字就打發了?為什麼要寫女子採摘“荇菜”?“荇菜”喜靜水,葉片呈圓形或卵圓形,5~10月會開出小黃花,豔麗而繁盛,極具觀賞價值。詩中所寫一個女子在長滿荇菜的水裏,雙手不停地採摘荇菜,而男子眼裏所看到的是在點點黃花、碧水清波中有一位既美麗又勤快的水中仙子,在歡快的採摘荇菜,這幅畫卷在他心裏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難怪會“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了。所以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

《關雎》很美,朗朗上口。五個篇章看似簡單,我卻花了大力氣查找資料整理。看似很難,但終究只是一首曲子,卻傳誦至今!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詩人能將這麼複雜的情感寫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我覺得可以概括為“返璞歸真”四個字。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自己也能參透這個道理。

《關雎》讀後感 篇14

翻開書,看過三兩頁,我心裏説,大學女老師寫書,怎麼都是這種類型?

留給我這種印象是因為阿袁,她的《魚腸劍》細膩優美,我之後買了她的一本合集《鄭袖的梨園》,反而有些失望,因為裏面的幾個故事都是一種套路,講大學教師間的情感糾葛,文字美則美矣,但情節就像簡化版的瓊瑤,看多了難免無聊。

所以拿到《關關雎鳩》時,難免先入為主。

但仔細看完,得誇一下這是本很優秀的作品。

雖然都是寫女老師之間的陣風往來,明槍暗箭,但多了筒子樓這樣一個生活背景,由住房產生許多矛盾,就更有情節衝突,更容易出彩。

蔡小容寫活了一場筒子樓裏的人間百態。

小樓裏對對夫妻,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煩惱。論語言的優美華麗,小容是比不過阿袁的,阿袁的文字細膩優雅,有着中文系的華麗,而小容的語言,就如嚴歌苓所説,像樸素的白描。

但白描有白描的味道,阿袁的人物讀起來大同小異,如出一轍,《關關雎鳩》中沒有這種問題,筒子樓裏一對對夫妻形象各異,特色鮮明,在人物的刻畫上,小容顯露出她卓越的洞察力。

最出彩的無疑是戴氰,這個如同王熙鳳一樣的角色在書裏書外,都最吸引眼球,文弱堅毅的柏舟,開朗大方的顏立菲,文學女性張燕,有潔癖的秦凌……形形色色的女人間你來我往,交鋒不斷,卻紋絲不亂,小容在本書裏表現出對人物、對情節優秀的把控力。

誇完了説説缺點,本書的主人公小魚,比起其他角色,沒有鮮明的性格,她的生活就像一筆流水賬,記錄而已。

大概因為主人公小魚是作者本人在書中的寫照,所以對其他的角色,有諷刺,有誇張,味道很辛辣,各自的私心寫的惟妙惟肖,一旦到自己頭上,刀下留人。

給人的感覺就是配角風風火火,主菜寡然無味。

蔡小容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但慢有慢的細緻,《關關雎鳩》像是以一個當事人的角度,來看一幕發生在小空間裏的生活輕喜劇,這部劇節奏緊湊,角色鮮明,會帶給你輕鬆愉悦的閲讀感受。

標籤: 讀後感 通用 關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m7x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