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懷念母親》讀後感(通用14篇)

《懷念母親》讀後感(通用1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懷念母親》讀後感(通用1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懷念母親》讀後感(通用14篇)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1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不肯做家務,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説:“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終後悔的卻是沒能孝敬母親。

現在,我以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愛使我久久不能釋懷。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2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同時祖國母親培養了千千萬萬朵“花”。自從我學了《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後,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通過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生母與祖國母親,以及對他們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是啊,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在每一個家庭裏,母愛都在無微不至的小事中體現出來。下雨了,母親撐開了一把大傘;天涼了,母親為我披上了保暖的外套;生病了,母親把我馬上送到醫院。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充滿母愛。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這樣的小事常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許我們沒有注意到這就是母親對我們偉大、無私的愛。

既然母親的愛這麼令我們感動,那麼祖國這個不尋常的母親也做了多少令我們感動的呢?在祖國母親的愛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5.12大地震。在四川大地震中,祖國母親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受災羣眾。你們説祖國母親是不是也默默的幫助我們?在祖國母親的愛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九年義務教育。在貧困的小山村裏,有許多孩子都上不起學,後來自從有了九年義務教育,免去了學雜費,給村民們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錢,從此小山村裏的孩子,都上起了學。

而我們的媽媽又是怎樣令我們感動呢?記得有一次,早上陽光明媚,可媽媽卻説今天會下雨,讓我帶雨傘,可我不聽媽媽的勸告執意不帶雨傘。第三節課時,烏雲弟弟來替太陽公公接班,一會兒天上便下着傾盆大雨。放學了,我站在屋檐下等待雨慢慢變小,可是雨好像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我看着別的同學一個個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接走,我開始後悔沒有聽媽媽的勸告,我便淋着雨朝家的方向跑去。突然,一個黑影在我眼前出現,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媽媽,我三步併成兩步跑向媽媽。回到家時我發現媽媽的背上全濕了,我的眼淚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高爾基曾經説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不再是母親懷裏撒嬌的小娃娃了,我應該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一個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3

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然而每人卻只有一位母親、享有一份母愛,而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懷念母親》,作者卻有着兩位母親。一位是生身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六歲便離開了生母,在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這給作者留下了終天之恨,後來作者到德國留學,祖國母親又成了作者夢中的牽掛,這種感情異常強烈,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着作者度過了他在歐洲的十一年時光,這篇課文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思念與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和崇敬。

讀完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年代、生活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早上,剛起牀,牀頭早已放好了母親為我準備的衣服,桌上早已擺滿了母親為我準備的我愛吃的飯菜,與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這樣,我還應不應該對母親發脾氣,惹母親生氣?我真為我的過錯感到愧疚!

從那時開始,我努力的當一個孝順長輩,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4

我讀了季羨林爺爺的《懷念母親》,我深有感觸。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1位是親生母親,1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深深地愛意。和季羨林相比,我愛媽媽的情就等於一盆水,季羨林對母親就像廣闊無邊的大海。我愛祖國的情懷就好比一棵“小樹”,而季羨林對祖國可以説是懷着深情厚誼,好比一棵“蒼天巨樹”一般高大。

比起季羨林我比他幸福多了,我從來沒離開祖國母親的懷抱,更加沒有和媽媽遠在千里之外,我在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和呵護下慢慢長大,還有同學真心的幫助,這都是祖國給予的,沒有祖國,我也不會擁有這些。

在文章中有一段話我深有感觸:“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是啊,俗話説的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失去了母親的孩子變得靈魂不全。“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可見,季羨林是多麼悲痛啊!“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季老失去了媽媽,生活發生了改變,對母親懷着深深的愛。

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幸福時光,從小學好本領,長大以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5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伴隨着張老師真誠、美麗、悠揚的歌聲,我和學生共同走進《懷念母親》這篇飽含深情文章中。

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張老師在教學中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張老師先讓學生緊緊抓住“母親”一詞,拋出問題那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懷念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作者對的母親在作者生命中的地位。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學生們學習積極主動,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詞,以及“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張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會有明確的思路和討論成果,讓自己讀句子,談感受。在理解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時,她結合課文內容,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通過多種讀書方式,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感情。

本節課張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抓關鍵詞、體會感情等多種形式,體會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課堂氣氛優秀,環環相扣,講練結合張老師的做法很到位,讓我很有收穫。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6

人們説:“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意思就是:父親是可以信賴的如山似的保護罩,而母親則是遼闊無垠的大海,而我們自己則是自由自在的魚兒。如果讓我們選擇一樣的話,那我們會選擇誰呢?

《懷念母親》就是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文章:作者的母親逝後,他到德國哥廷根留學,時常想念起母親,在國內時也是如此。作文以日記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也表達了許多遠離家鄉的人的心聲。

我也曾經離開過媽媽四天,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有記憶地離開媽媽,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北京夏令營,媽媽囑咐我帶這帶那,面對媽媽的嘮叨,我這隻耳朵進,哪隻耳朵出,根本沒放在心上。“不就是個夏令營嗎……”可是第二天,我和媽媽正在打電話報告行蹤,不知怎麼回事,手機電量不足,我剛想對媽媽大喊:“手機沒電了!”可誰知手機“啪”的關了機。一翻書包,發現沒有帶充電器。我只好向老師和同學們借充電器,也沒借着,想下去買個萬能充,誰知賣完了。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恐慌,平時也沒感覺媽媽對我有多大幫助啊!我是真體會到欲哭無淚了!從那以後我非常在意媽媽的意見。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脈脈温情中,每天都會撒嬌。可你是否想過,他們也會老,老了要由誰來照顧。或許有一天,他們入了土,到時候,你再相撲進他們温暖的懷抱中,恐怕已經遲了。“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同學們,我們都已經長大了,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父母的恩情吧!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7

今天在上課時,當老師教完季羨林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是,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過世了,這對作者來説是個不小的打擊。他很懷念生身母親。後來去外國留學,他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與傷感,又一遍遍懷念着自己的祖國母親,從未斷過。這種懷念之情,一直伴隨着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

文中寫季爺爺六歲時離開了生身母親,到城裏住,這期間匆匆地為奔喪回來了兩次,在季爺爺讀大二時,母親就離他而去了,他悲痛欲絕,他從此成了一個失去母愛的孤兒,帶着對母親的懷念與悔恨抱憾終身。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8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這個假期,我讀了《懷念母親》,感受到了季羨林先生失去母親時的悲痛和在現實中對母親的想念。

在《我的女房東》中,作者用文字描繪了一個平常的德國婦女,她相貌很平常,衣着很平常,談吐很平常,總之她平常的都不用別人提防。但她卻對季羨林先生象對自己的兒子一樣,關心他,每天還把她做的事詳細“彙報”一遍。所以她在作者眼中,她就是不收費的“義務教員”,也是關心他的另一個“母親”。

《懷念母親》中的一個個悲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現實社會中的殘酷和美好。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9

最近,我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心潮起伏,心中頗有感觸。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都懷有同樣的懷念和不變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得愛意。這篇課文讓我感慨萬千,心中有説不完的話。

作者6歲離開了自己的生母,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迷糊,直到他上大學二年級,母親棄養,這麼多年來他沒有得到過最無私的母愛,沒有得到一點安撫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沒有盡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遺憾,我頓時肅然起敬,熱淚盈眶,如今我們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可,能有幾個人對母親説了“我愛你”,我接着往下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讀着讀着我深感疑惑,作者又為何將祖國視為母親,帶着疑問,我繼續品讀?。作者身在異國他鄉,心中還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是有一顆多麼赤熱的愛國心!遠居海外他本應該股過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卻在學業卓有成效後又來報效祖國!多麼令人敬佩。看完課文,我更是受益匪淺:世界上最真實最真切的感情是母愛,最難忘懷的是思母之情。作者懷念的是深沉的母愛,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總在作者心中激盪。我們體會着作者遠離故土、獨居海外的思鄉之情,我們也感受着作者失去母親後的痛惜和悔意,兩種濃濃的真情匯聚在一起,深深打動着我。我們也要做作者一樣有孝心的人,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多對父母説我愛你,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也會讓父母開心,所以要抓緊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別愛的太晚。然而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像作者一樣愛國的志士,正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為我們帶來和平:寧死不屈的黃繼光,百折不撓的狼牙山五壯士,壯烈犧牲的邱少雲……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傳奇,他與作者一樣有火熱的愛國情懷,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為了大家的安危,舍小家為大家,渾然不顧自己的危險,轉移羣眾,捨己為人,為羣眾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橋,這種精神令人讚歎不已。這不正是“作者”嗎?《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學習作者,共同懷着一顆孝心和一份火熱的愛國情懷。去孝敬父母,去報效祖國!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10

都説母愛如山,父愛如海,當我讀完《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我知道了:古今中外的母親多是一樣的!

《懷念母親》主要講的是:作者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過世了,對母親的失去是作者的巨大痛苦,他很懷念生身母親。後來去外國留學,他又一遍遍懷念着自己的祖國母親和生身母親,從未斷過。這種懷念之情,一直伴隨着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

俗話説得好:“一定要好好珍惜身邊的所有的人,該珍惜的都要珍惜.因為做人就這一輩子。不要等到最後時刻才想珍惜.世間根本沒有後悔藥。”這句話説得真好!想想我以前,每次回到家,把書包一放,拿起牛奶和零食就吃,開了電視就看,二郎腿一翹,悠閒自在的看電視,而媽媽就在那做家務,煮飯給我們吃,臉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我也不幫忙,當做視而不見。現在,我看完這篇課文後,我幫忙媽媽做了家務,做家務真累啊!拖完地我覺得腰好酸,我想明白了,父母在世時,一定要好好孝敬。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學習了季羨林爺爺的《懷念母親》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我讀完這篇課文,想起了自己和媽媽。

記得有一次,下着大雨,我忘記了帶雨傘,別的同學都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接走了,我知道媽媽生病了,爸爸出差了,他們兩個不能來接我,便開始像大雨中跑去。突然,一個黑影在我眼前出現,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媽媽,我三步併成兩步跑向媽媽。

回到家,我看見媽媽的衣服都濕透了,眼淚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記得還有一次,我騎自行車不小心摔傷了,我的腳由於摔得太嚴重了,幾個月都不可以走路,媽媽更是細心的照顧我。我每天上學都要媽媽揹着我,我讀六年級在5樓,媽媽更是揹我爬了多少步樓梯。

我知道,天下的母親是偉大的,我們應該想季羨林爺爺那樣好好學習他哪種對母親的愛。

“母”“親”兩字何為其意也?“母”為已母也;“親”為與自己有血液關係並對自己有不一般的感情的人也。但“母親”並不是一方面的母親,比如“祖國母親”。

讀了《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我何時能理解生我的母親對我的良苦用心呢?又何時能清楚那些漂泊在外的海外學子對祖國的思念呢?慚愧!慚愧!

《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體現了作者對親生的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讀完這篇文章,我便想起了我那母親。我的母親對我的那份“愛”,但那種“愛”我又能理解幾分?説來慚愧,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如果沒有母親,我能像現在這樣健健康康的成長?人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海一樣寬廣,我又能如何回報?正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樣,我能給我的母親什麼?物質上的並不是母親真正想要的,她想得到的只是一點點心靈上的安慰啊!難道我們連這點也不能滿足母親嗎?不知道母親幾時離去,到那時我不知又會如何傷痛!

假如我離開了我的祖國母親,我又會怎樣傷痛?這點,我現在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像“錢學森”是多麼想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啊!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這兩個母親,我對她們沒有回報任何好處,這樣又怎能讓自己的心,得到安慰呢?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12

當我讀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時,不知怎麼的感到心裏一酸,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了下來,為季羨林爺爺,也是為了自己。

母親,這個詞我們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古詩有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世上最真實最真切的感情就是母愛,最難忘懷最難割捨的情感是思母之情。季爺爺懷念的是深沉的母愛,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總在他心中激盪,我體會着季爺爺遠離故土、獨居海外的思鄉之情,也感受着他失去母親後的痛惜和悔意,兩種濃濃的真情匯聚一起,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母親是偉大的,而母愛更是無私的。回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中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只要是合理的需求,母親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儘量滿足,無論功課做到多晚,燈光下總能看到她陪伴的身影。而我呢,不但不懂得知恩圖報,還經常抱怨這個,埋怨那個,常常不能理解母親,還要和母親賭氣。今天看了這篇課文,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珍惜母親給予我的關愛,我要用學習上的成績和生活上的懂事,來報答母親對我深深的愛。

今天,我終於明白了“MOTHER”的真正含義:

M(Many)她給了我很多很多。

O(Old)她為我操心,白髮已爬上了頭。

T(Tears)她為我流過不少的淚。

H(Heart)她有顆偉大的愛心。

E(Eyes)她的眼神充滿了慈愛。

R(Right)她總是教我做正確的事,走正確的路!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懷念母親》。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中國語言學家、翻譯家、作家季羨林老爺爺,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文章以散文和日記的形式訴説了華人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無限思念。

季羨林老爺爺六歲就離開了生母,寄養在叔叔家。六歲啊!大家想一想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們六歲在幹嘛?在媽媽懷裏撒嬌,討價還價買零食吃,跟爸爸嚷着買玩具……季羨林老爺爺打六歲起就再沒見過母親,再沒感受過母愛是什麼滋味。

讀大學,父母相繼離世,他的世界更孤獨了。在他初到德國時,便一直思念着母親和祖國母親。這種懷念一直很強烈,這種懷念令他不得安然入睡,正如他日記中"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就這樣,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着季羨林老爺爺渡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看完文章,我慢慢的合上書,心潮澎湃:季羨林老爺爺是怎樣在歐洲渡過十一年的呢?我們從小時候到現在一直有父母寵愛着我們,關心我們。一旦我們磕着了或是碰着了,父母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無微不至地關懷着我們。可我們呢?可曾為父母做過什麼?可曾也想着珍惜這幸福的生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父母老時才懂得去關心,不然我們就會抱憾終生。不要再等了!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長大後好好報答父母、報效祖國吧!

《懷念母親》讀後感 篇14

通過這次研究季羨林爺爺,再回首讀課文《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我的思潮更加起伏,更加被文中季羨林老爺爺對母親對祖國那份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所感動。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季爺爺對自己沒有為母親盡孝的自責自愧和對祖國母親的眷戀。季羨林爺爺六歲就離開生母,到城裏去住,與母親是聚少離多,回來的兩次都是奔喪,極少有與母親相聚。而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後,季羨林爺爺是淚流不止,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心中滿是無盡的懊悔,抱着終天之恨,恨自己沒能陪在母親身邊,恨自己連母親臨終前都沒能見上一面,甚至想隨母親於地下。從季羨林爺爺如此悲傷的心情可以看出,季羨林爺爺的一片赤子之心。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嘴上一大套,整天説孝、孝、孝,但卻總不付之於行動。即使是在母親勞累的時候給她們敲敲背,在她們口渴的時候遞上一杯温暖的茶水,在他們孤寂的時候陪他們聊聊天,也是少有人能做到。有的人,母親向他們送去關切的話語,他們卻埋怨母親嘮叨;有的人,總向母親要這要那,只要哪稍不順心,他們就破口大罵;有的人,從來都不關心母親,只關心着自己,不知道母親養育他所付出的苦和累,即使母親生病了,他們也漠不關心,更別説為母親墊付醫藥費,陪牀伺候。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偉大的、無私的,她們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母親給我們的恩澤我們為什麼不應該感謝母親,關懷母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報答母親呢?

作為一名小學生報答母親給予我們的愛其實很簡單。做好自己的作業不讓母親操心;考出好成績,讓母親開心;幫助母親做家務;為母親夾菜,盛飯……只要讓母親省心,讓母親開心,對於我們來説就是最好的報答。

文中,季羨林爺爺留學國外,心中卻皆是對兩位母親無限的濃濃思念,每到夜晚,他的心中思念着祖國,思念故鄉的親人思念得實在難受,淒涼,有時,當思念之情異常強烈時,他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立刻都煙消雲散,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國。從中可以感受到,季羨林爺爺對兩位母親的無限熱愛。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很愛國,其實骨子裏是崇洋媚外,喜好國外的生活。有的人旅行國外,心裏卻被國外的生活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最後,竟對國外戀戀不捨,怎麼也不肯離去,有的甚至改國籍,定居國外。還有的人免費被派出國外去深造,學成後而不回國報答祖國母親,卻成為了白眼狼。這就是人們所謂的"愛國之情"嗎?

祖國是我們華夏兒女共同的母親,我們可以放棄一切,就是不能放棄祖國,國家的尊嚴就是我們的尊嚴,我們應當捍衞我們可愛的祖國,好好學本領,長大後像季羨林爺爺那樣為我們的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而不只是嘴上説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pkx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