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紅樓夢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1

風花雪月之事,假假真真之幻,有有無無之亂。或許沒有戰三國的雄偉壯觀,或許沒有水滸漢的忠義情深,或許沒有夢西遊的虛幻迷人,但紅樓有着一種千古不變的發人深思。

《紅樓夢》乃曹雪芹先生之心血之作——“批閲十載,增刪五次”。本書貫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過表面用心觀測到曹雪芹先生極力反對封建思想,批判封建腐敗。讀紅樓,令人歎為的可不僅僅是家族興衰史,還有種種風流事,種種風流情。

“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這木石前盟,那金玉良緣,勾出了一段段風流俗事。林黛玉本就是多病身,幼年喪母,寄身於外祖母家中,少不得處處留心、小心多疑。而表哥賈寶玉又是個“只愛在女兒們身邊的”。兩人一見如故,更少不了些冤家瑣事。她是一向嬌弱的林妹妹,他是始終愛女兒之潔的寶哥哥。他們日夜相伴,情味相似,厭惡世俗。寶黛之戀纏綿輾轉,可最後,也不過是“卿於新房花燭中,餘則悽然焚稿末。”

身帶金鎖的薛寶釵是位極符合封建思想的女子。待人寬厚,不得罪他人,脾氣和順。可也正因為與林黛玉性格的反差,造就了一系列的悲劇。封建包辦婚姻不僅沒能為賈寶玉帶來幸福,還讓他經歷了生死離別。薛寶釵從小灌溉封建婦女思想,時刻銘記着“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場所謂的婚姻,亦是悲劇。

有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錯覺,《紅樓夢》前幾十回是一場美輪美奐的精神盛宴。元妃省親建大觀園,何不宏偉?元宵眾人同樂猜謎,何不愉悦?林黛玉等人起詩社,何不自在?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衰弱往往都是從那最繁華的一瞬開始的。這一切都如一場夢,家族興衰的夢,講述封建禮教的夢。過眼雲煙。煙消雲散。最終,大觀園的繁榮僅僅止步於過去。

張曉風曾説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紅樓夢》不僅是一本講述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經典之作,而且,在更多人眼裏她就是對某一個時代的回憶,能觸發人心底的温情。“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葬花,葬的不僅是桃花,還有她居人籬下的惆悵。紅樓,夢一場,到頭來,惹得那人憔悴。

輾轉紅樓,忘不了伊細泣獨憐,忘不了伊焚稿斷痴情,忘不了紅樓一瞬卻終究夢一場。紅樓,夢。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2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悽婉的歌聲縈繞耳旁,隨之油然而生的是淡淡的憂愁。紅樓一夢,訴説着一個悽美又悲涼的故事,雖曾榮華富貴,但現淪落於世;雖曾談情説愛,但現淚流不止;雖曾高高在上,但現遭人唾棄。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説以賈、史、王、薛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在大觀園裏一系列的瑣事,歌頌他們的人性美。後半部分突出了腐敗的封建社會對他們的殘害,通過他們的悲劇命運揭示歷史的興衰。

大觀園裏姑娘們很多,但她們卻性格各異,這也鑄就了她們不同的命運。有精明狡猾的王熙鳳,堅毅能幹的探春,也有大家閨秀的薛寶釵,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還有玩世不恭的賈寶玉。最讓我揪心的是那弱不禁風、聰明敏感的林黛玉。

黛玉初見寶玉就被稱作神仙似的妹妹,“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嬌弱又美若天仙的女子。

這如此美麗的女子,有着多種性格:她孤傲清高,大觀園裏別的姐妹都在熱熱鬧鬧地説笑時,黛玉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裏,不願意去搭理別人;她多愁善感,見到花落無人問津暗自落淚,並認真地把花埋葬好,甚至以花比喻自己的身世淒涼;她才華橫溢,眾人對詩黛玉總是從容不迫,揮筆一寫便是佳作;她率直敏感,得知自己是最後收到宮花的就邊哭邊罵,認為自己被人看輕;她痴情天真,和寶玉兩情相悦幻想一起追求自由,直到寶釵結婚才看清命運,含淚而死;她不慕榮利,不受社會條規的拘束,追求自由,反對封建……

黛玉的悲劇命運反映了明末清初時期,社會上的封建習氣對婦女的摧殘。黛玉嚮往自由戀愛,可偏偏在封建的婚姻制度下是不允許的。

父母之命如同媒妁之言,寶黛二人雖情投意合,但門不當户不對的,註定是一個悲劇,最後黛玉如同野花凋謝一般無聲地死去。這不僅是大觀園的悲劇,這也是初清的悲劇。但若黛玉陳守婦道,命運可能會更加的坎坷,她做出了反封建的決定,就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儘管沒有成功,但這種勇氣是可嘉的。合上書本,我的腦海裏仍然浮現出一個堅毅善良,神仙似的黛玉,她的故事讓我忍不住落淚。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3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偉業,則《紅樓夢》必是不讚一詞,千秋萬代的驚世鉅著。

如果色彩斑斕的文化陣地是一代偉人夢想的天堂,則《紅樓夢》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歷史遺留的文化鉅著是大海里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則《紅樓夢》必是浪濤的波峯,屹立在珠穆朗瑪的頂峯,獨現其風采,俯視其萬物。

《紅樓夢》的橫空出世,使千篇鉅著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

走進《紅樓夢》,頃刻間大觀園的大門為我們打開,使我們認識了温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氣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潑辣能幹的探春。

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來歷和曾經繁盛的景象,也寫盡了大觀園裏豆蔻年華的熱烈,但在那個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造成了大觀園裏的重重悲劇:跳井而死的金釧,孤守青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紈,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還有遠嫁的探春……在封建社會的殘害下,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那純潔如雪善良的心靈,那如天使般的笑臉,無不讓人為之歎息。

而晴雯卻是這重重悲劇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強,敢怒敢言,敢愛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絕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她説:“難道誰比誰高些……即使衝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氣。”她誰都不願奉承,也不想奉承,寧願得罪別人,也不受窩囊氣,可見她是多麼的狂傲。

抄檢大觀園時,在氣勢洶洶的勢力面前,眾人無不戰戰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頭髮,闖了進來,豁鋃一聲,將箱子打開,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裏之物都被倒了出來。”這正顯示了她對權勢的蔑視,但也預示着她悲慘的結局。

然而紅樓夢的主旋律在於寶黛之間的愛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寶玉的形象簡直壞透了,他被家長們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從不向他講那些“混賬話”的。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刁劍嚴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的知己。社會相逼,使他們產生了愛的火花,而他們的愛情卻是不被支持的,他們愛的越深,當時的社會也就會對他們傷害的越大,他們倆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會力量相較量的。最終,他們的愛情被當時封建社會釀成悲劇,黛玉離開了大家。

讀完了《紅樓夢》,彷彿走進了這座深宅大院,使我們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開闊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驚呼:“此書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4

-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説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的“文化小説”。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説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麼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麼有那多人鍾情於它,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內容來説,《紅樓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藝術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説,《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鋭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曾經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於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愛情而歎息,可惜。現在重讀一遍,就像品嚐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愛情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並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通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並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並暗示着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鬱結。到最後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知道,只覺得充滿着神話的神祕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後,寶玉又形象的對其總結,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凋零的湘雲,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裏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最新紅樓夢讀後感5

紅樓夢一夢古往今來,賺得了多少歎息,多少惆悵,可是又有誰讀懂了曹雪芹背後的淒涼,午夜夢迴他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觀園的喜怒哀樂,然後輕輕一聲歎息,面上平靜如初,實則內心百般波瀾。

有友人問我,在這本書中你認為曹雪芹更偏愛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輕笑不語,其實無論是黛玉還是寶釵都不過是那顆頑石命中的一片浮雲,片刻間便煙消雲散,乾淨的不留下一絲痕跡,無論當初發生了什麼,都是對的,可如果一旦結束便真的是結束了。

都説紅樓夢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是呀!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淚!都説作者迷戀兒女痴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峯”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於走向滅亡的道路。這書不僅是曹雪芹對而是生活的迫憶,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諷刺,“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作者借頑石説自己不能匡時濟世,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做詩人”的慷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便是稜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當時那個黑暗卑劣的社會不相融,那這個社會就一定會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解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性和社會的認識,寄託他難以言語的感慨,既是讚歌,又是悲歌輓歌。

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本書。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痴。百年後世人對紅樓夢可謂是褒貶不一,魯迅先生説《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可是無論怎樣,認識任何一個事物都必須要有辯證統一的眼光,堅持一分為二,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但《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説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標籤: 紅樓夢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722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