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建築生命的課堂》讀後感範文

《建築生命的課堂》讀後感範文

初讀《建築生命的課堂》,不由地為之一振。用生命築起的課堂會是怎樣的課堂呢?在課堂上湧出生命的樂章又會是怎樣的一翻景象呢?從心底裏不斷冒出的問號致使我捧起了這本書——《建築生命的課堂>,這本書是由一名中學的一線語文教師吳禮明老師所着。雖然吳老師是一名中學教師,但教育教學是相通的。因此,讀完本書後我仍從他的課堂;他的教育教學理念中收穫不少。

《建築生命的課堂》讀後感範文

吳禮明老師以探索飽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為主線,以四個板塊衍化抽象的課堂理念——“課堂現場”展示了課堂新空間;“課堂評場”是對課堂現象的及時評思,“課堂網語”搭建網絡教研的新平台;“課堂凝思”則着重討論語文課堂的一些深層問題,相當一部分思考具有突破性。整本書將課堂衍化為一個個看得見的樣式,以鮮明的風格建築起一條“新課堂”語文教學探索之路。

讀完本書後,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最在意的當然是我們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學生最重要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學生的發展主要在課堂,而教師人生價值的實現也主要在課堂。課堂是教師必要的生長點,也是完善自己人生的當然性路徑,更是學生從中獲悉生命內涵,尋求生命動力的場所。“生命是教育裏最淳樸的語言。”在課堂中,要教給學生的不是一段文字,一篇課文,而是一種思考,一種與現實銜接起來的思索問題的張力。教材不過是觸發學生思維的一個支點,而非全部。文本的概念是多元的結合體,對於學生的思維空間來説,它是無限拓展的。在課堂上盡力作用於學生的思想,讓他們用思想——他們的思想——來形成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裏,是想象的空間的營建與思想張力的放射。老師説得少,學生説得多,思維的火花才能迸發;老師“導”,學生“話”,師生共建“公共話語空間”,學生的認知過程,生命活動過程才充盈。有生命跡象的課堂是有交流與互動的,而師生間有效的對話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自身知識的豐富程度。我校正在推進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某些程度上與吳老師的教學模式是相似的,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把講台還給了學生,讓他們的思維得到極大限度的發散。

這是我讀這本書第二個很大的感觸。如果沒有過硬的知識和學問的根底以及相應的現代教育觀念,就不可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在課堂上的.生命活動。我覺得教師的專業學養就是建築生命課堂的根基。我們既需要讀很多有關專業方面的書籍,同時還需要一種通脱的視野,在文史哲以及自然科學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造詣,並能在閲讀這一塊建立起有獨立視野的文本觀,把所學、所讀、所得轉化為內在的學理結構,能力結構。引領學生在生命活動中(課堂中)去審讀哲人和大師着作裏的深宏思想。教師具備多種知識相互溝通融合的能力,才能從知識型向智慧型轉化。有智慧的人才能引領更多的人在生命活動中擁有智慧。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喃喃自語“建築生命的課堂”。我覺得吳禮明老師所着的這本書正是給我上了一課,在這一課中,我與吳老師用心對話;在這一節課中我對“課堂”有了更深的認知;在這一課中,我的這一次的生命活動之旅猶如在漆黑的夜晚,智者點燃了我心中的火把。我也將借鑑此路結合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去建築我與學生們的生命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qev4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