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範文

《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範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範文

《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1

鄭英老師説:“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鄭英老師其人,即是“美好”的代名詞。在這次講座中,她飽腹詩書的氣質、舉手投足的優雅、笑容可掬的態度,都鮮活地向我們詮釋着“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之後,第一感受就是,鄭英老師一定是個內心柔軟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她每週都會定一束鮮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門着裝都保持清新整潔;每次看書都要將手洗淨,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裏或許要多花費很多時間,但也正因為需要花時間,才更能體現出對生活的深情。

其實我在學校裏接觸過很多老師,覺得他們身上都有這種對生活的深情。比如胡鐵城校長,前不久在我裹着羽絨服去上早讀的路上,看見他穿着運動短袖在跑步;還有胡自強部長、邱勇兵和湯軍老師,他們經常結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騎行;還有汪正文老師,每個月都堅持跑步;還有當時被戲稱是“祁門陶淵明”的汪文峯老師,辦公室裏的花花草草養的生機勃勃;還有現在辦公室的“多肉達人”楊軍師老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的美的追求,無關年紀、無關學識、無關金錢,只關乎對人、對己、對物的深愛。

真正的教育,不離生活之美,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一門課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會為教育注入新鮮美好的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説,會以拐彎的方式為教育人生做新的箋註和眉批。

所以説,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再者,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還應當是一個詩人。

馬卡連柯説:“教育是像詩一樣美好的科學,尤其是教育新人的過程中更如同詩歌創作一樣,其間充滿着艱難困苦的探索,同時也極富浪漫傳奇的色彩。”師者,當懷一顆詩心,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如此。我們不是文章、修辭、語言、考試的分析家,也不是教材和教參的操縱者。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遠比“語文”更寬闊的視野,即引導學生髮現美。師者,當以一顆詩心領悟美,再引導學生感同身受。

昨天上公開課《夜歸鹿門歌》的時候,我就發現擁有一顆詩心真的很重要,我們講緣景明情,如果沒有一顆詩心,又怎麼去領會那些意象,置身那樣的詩境,與詩人達到共情呢?

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2

前段時間非常有幸聆聽了鄭英老師的講座,跟着鄭英老師一起感受我們教育事業當中這麼多的`“美”,然後回來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通過閲讀此書,或許可以揭開鄭英“從容淡定工作,幸福快樂生活”的祕密。工作不到20年的鄭英,已經評上了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站在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金字塔的頂端。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和發展機遇,鄭英的成功並不能簡單複製。但我們從鄭英的這本書中,可以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諦。

一、調整心態,教師要積極應對教育中的困難

鄭英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坐而論道,她是生活在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班主任。“教育無趣,每天備課批閲,日復一日,重複着昨天的故事,好煩好累好無趣!”“教育好難,要和學生鬥智鬥勇,還輕傷不能下火線,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如何開顏。”對於教師們類似的抱怨,鄭英認為,這反映了不少教師的心聲,但如果教師陷入這種情緒,會使教育越來越艱難。她認為,任何職業都是有苦有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難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充滿了各種變化和可能,充滿了對智慧與人格的考驗。也正因如此,它激發着教師不斷挑戰、不斷突破,在漸進中收穫更好的自己。

鄭英並不否認自己的教育歷程中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比如本書中她例舉的教育一個“紅孩兒”的經歷就是如此,但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為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並非想象的那麼艱難。

正如積極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這裏,我們不妨向王陽明學習“事上練”的心態。有困難,不可怕,在做事中磨鍊,教師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二、自身垂範,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在書中,鄭英花了很大篇幅闡述自己如何成為一個美好的人。她認為,教師是學生最好的範本,要想學生朝着美善的方向發展,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言談舉止、處世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班主任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深刻。美國名師雷夫也強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要做得更好。

鄭英把“形象上的悦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美好教師的三重境界,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之。

她認為,在人生的很多時刻,我們要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並賦予未來以期盼、祝福和新的意義。在她看來,生活庸常、細碎,需要一點兒情懷,這種情懷需要一點兒外部加持,這種加持就是儀式。為此,她用儀式感去擦亮生活、擦亮課堂、擦亮心靈,把原本一些無彩的日子變得光彩熠熠。正是因為重視儀式感的作用,在她眼裏,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什麼“苟且”,同樣可以成為“詩和遠方”,這也印證了工作即修行的道理。

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的鄭英,過着有品的生活,過着有趣的生活,過着有情的生活,這從她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得到驗證。她不僅曬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也曬家人之間的甜甜蜜蜜、幸福美滿。

當然,鄭英過上美好生活的一個前提,就是她在工作上的用心付出。也正是因為她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遊刃有餘地完成各項工作,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空間。

三、成人之美,教師要基於學生立場成全學生

教師的作用要體現在學生的變化和成長上,除了學生的學業進步外,也包括學生人格的健全、心靈的美善等。

正如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要促進學生成長一樣,鄭英認為,教育也是一項關於美的事業,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自身過美好生活,也要引領學生過上美好生活。“對於教育,師法自然,才能一切皆然”,有了這樣的認識,鄭英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自然就堅持學生立場。她遵循學生愛玩的天性、愛美的天性、不喜歡被説教的天性、渴望被尊重的天性、渴望被關注的天性,採用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成全學生的天性,贏得了學生的心,成為學生心中的“自己人”。這樣,為了實現班級的共同目標,大家都不遺餘力,努力使班級成為一個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真正的共同體。

她重視培養學生的欣賞力、創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為,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發現世界的美,或是創造出新的美。“在教育中,我們應當成為一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

如果你有機會去鄭英的學校,不妨去看看鄭英的班級。鄭英所在班級的教室,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

《教育,向美而生》讀後感3

有幸拜讀了鄭英女士的兩本書《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有味》。鄭英,何許人也?她是一名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去年十月十九日,鄭英老師來祁門一中作了講座,聽説反響特好。我雖未曾有緣親臨現場聆聽,但從許多聽過其講座的同行的言談和交流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後來有幸獲贈她寫的書,我如獲至寶,心情異常激動。我即刻就閲讀起來,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乾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兩本書很快就讀完了,可是放假之前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用心欣賞。

慢慢品味的。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這個漫長的假期哪兒也不能去,不得不靜心地呆在家。我重拾書卷,從書裏找到一些最有價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內容,閲讀、品味、反思,鄭英老師的文章在我心中蕩起漣漣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有味》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

我儘管有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可班級管理經驗很有限。工作至今,我只當過兩屆初中班主任。説來也好笑,這兩屆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第一屆記得是從2008年到2011年,那時七年級有兩個班,到了八年級兩個班併成一個班,學校把重擔壓在我身上,讓我來當班主任,我可是隻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可想而知,合併後的班級管理比以前難多了。

2017年又再次接手七年級班主任工作,這屆學生整體素質高一些,學習等各方面比原來那一屆要好一些,所以管理起來相對輕鬆多了。可誰曾想又因工作調動換了一個學校,好在接手的班級就是八年級。初到這個學校,瞭解到這個班現狀:基礎差,紀律不太好,學習習慣不好,尤其是英語這門學科全縣倒數第一。學校又給我安排一門從未帶過的地理課。三重壓力,真是壓力山大,我該如何是好?如何管理好這個班級,帶好這幫孩子,如何帶好這兩門課?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有成功,有失敗,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後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説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説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衞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米”釀成“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酵,用一顆執着的教育心來升温,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兑。這些細微處體現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獎勵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知道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並且為其後續的行為注入恆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後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説獎勵要注意“發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説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從沒見過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像這麼細緻、全面、實用的書。回想我以前的班會課走過場的多,流於形式的多。今後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温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説,“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me30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