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1

《朝花夕拾》這本散文乃我國著名的大文豪魯迅先生所作。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犀利之感,文裏行間之中都飽含着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每一個字都好似一把刀、一根皮鞭,抽打着、批判着舊思想與當時腐敗的社會。《朝花夕拾》也有類似篇章。

從第一篇《狗·貓·鼠》便可知曉一二。魯迅先生在此文中寫道,他承認自己是仇貓的,但他又怕別人説他仇貓,為什麼?其主要因素還是在於那些名人教授,若幾時一不小心得罪了他們,那些人便説:看吶,魯迅先生不是仇貓的嗎?狗也是仇貓的,魯迅先生卻説要痛打“落水狗”。啊哈,經某些人如此一説,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反倒成了狗,並且還要與“同類”自相殘殺呢!按這套邏輯一來,魯迅先生可被坑到“文字獄”裏去了,不論説什麼都是錯的,也真是禍從口出呵!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的發起者,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當時的一些舊文人是十分反對且妨害白話文的。倒像古時商鞅變法,總是有人去反對的。正如魯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圖》中憤恨地寫到:只要對於白話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在“五四”運動之前,小學生可讀的書是少得可憐的,與其他國家兒童圖書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由此可見白話文這種新文體的意義及好處是多麼巨大。但迂腐的知識分子也不在少數,嚷嚷着文言文才是歷史的主流,他們難道不知道改革才是歷史的發展潮流嗎?舊中國正是缺少改革才落後於世界,若想復興中華民族,改革是必不可缺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2

進入初中,我發現中學階段有許多魯迅先生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大多都選自一本書——《朝花夕拾》,於是,老師讓我們去讀一讀這本魯迅先生寫的唯一一部散文集。

我品味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年少輕狂時的童真。《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的時候,回味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一些當初的味道的,想必還會別有一番滋味吧?!本就應快樂的童年,卻被當時的封建思想籠罩着,透出迂腐的氣息。從文章表面來看,魯迅先生都是用了一些温情的文字來敍述的,其實,他把憤怒藏在了文字下。魯迅先生還在這篇鉅作裏使用了比較和諷刺的手法,強調出了當時封建思想的黑暗。

魯迅先生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還是批評,都會毫不掩飾的表露出來,有時還會很幽默。比如阿長與《山海經》的資料大概是這樣説的:“阿長是我的保姆,我開始很厭惡她,而且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而在明白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後,不但對她的敬意消逝,而且極嚴重的詰問,甚至要復仇。再之後,在我極度渴望着時,阿長為我買來了《山海經》,這讓我又一次對她敬佩……”這段文章,透過“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個秀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先生的童年吧,慢慢體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3

腰束草繩,腳穿草鞋,項掛紙錠;手握破芭蕉扇,鐵索,算盤;肩膀聳起,長長的頭髮直披下來,眉眼“八字”;二尺方帽,長舌頭,這便是魯迅所崇拜的無常了。

無常,地位平庸,身着樸素,打扮得嚇人,卻是鬼裏最善良的了。我小時候聽人講過無常這一説,光是相貌,腦海裏便出現了一個妖魔鬼怪,長頭髮、長舌頭,不嚇人才怪。而魯迅筆下的無常,恰恰與我之前的想象相反,原來世界上真有像無常這類的人呢!

妖魔鬼怪通常認為是沒有心,惡毒,可偏偏千萬別把無常跟他們混為一談,倘若把這個世界比作陰間,像無常的能有多少?傳説無常在勾魂時,要勾隔壁患傷寒快要一命嗚呼的人,而那人的母親因快要失子的哭聲撕心裂肺,倘若是你,你會怎麼做?選擇狠心,還是放棄?你錯了,你會因為怕大王打你而必須狠心奪去生命。“可憐天下父母心”,你曉,無常也曉,他的心腸軟了,放那可憐人還陽半刻,而受傷的將是自己!後果當然知道,被大王抽了四十四輥……

世界除了千山萬水,還有愛,倘若沒有愛的盪漾,即使景物再美,人間黑暗,誰會欣賞道路美景呢?愛如陽光,在你無助之下温暖身軀;愛如明燈,在你迷路時尋找正確方向……愛就是這樣,如同人生最亮麗的風景。而世界像無常的人很多,如地震救人的英雄們、抗日戰爭的戰士們、在醫院搶救病人的白衣天使等,這些人正不如無常一般正直、無私奉獻、默默無聞嗎?

愛是彼此的心願,同大家共創美好藍天。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4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已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但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魯迅把自已的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説明他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裏不是很好,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們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長輩們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把童年和青年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一些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並不是題目吸引了我,也不是內容吸引了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故事。魯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説明了魯迅在童年裏的無知和單純,也寫出他在童年與一隻的貓的博鬥。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到在他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了美好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辛酸的',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童年也像魯迅的一樣,無論過得好壞,它都會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經典散文著作,其中不乏有對封建舊制度理性的批判,同時也不缺少對兒時美好童年的回憶。温馨的回憶: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回憶了兒時在百草園玩耍和在三味書屋裏學習的枯燥;理性的批判:如《瑣記》,作者批判了衍太太的行為,表現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婦人。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阿長和》。這篇文章講的是:“阿長”是作者兒時的保姆,她迷信,又很樸實,得知作者想得到《山海經》,為其尋購併將《山海經》贈送得作者的故事。

在文中,我最喜歡“阿長”這個人物。她是一個迷信又淳樸的人,得知作者想得到《山海經》,為其尋購併將《山海經》贈送得作者。先抑後揚,昇華了“阿長”的人性美。

文中是這樣描述《山海經》的:是作者“最初得到的,最喜愛的寶書”“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幾乎全部用直線湊合”。這説明《山海經》很破舊,但是作者依舊那麼喜愛它。側面描寫出“阿長”對作者的喜愛,作者喜歡“阿長”。

讀完這篇文章,我讀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與恨,但更多的是愛。在生活中,親人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嗎?你要什麼,他們就會給你什麼;如果做不到,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我們。這種濃濃的親情,難道我們不能為之動容嗎?

《朝花夕拾》,一本好書,一本經典之作,推薦你去讀一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xog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