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有關《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

有關《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

這學期,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書《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完了李老師的書,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作為班主任,我們稱職嗎?”心中的答案讓自己感到羞愧。

有關《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

李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愛學生。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我不否認,和我一樣,每位班主任都很愛自己的學生,但至少我們不知道該怎樣愛學生,或者説我們愛的方式不對。因為我們的這種“愛”不能被學生感受到,所以我們的愛就得不到學生的迴應,我們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只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自然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李老師的書讓我明白了,愛學生並不那麼簡單。

以前我總以為愛學生就是一心只為學生好,就是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就是經常地噓寒問暖,就是要堅決改掉他身上的毛病,就是即使是學生不領情也要不厭其煩的教育他,就是??現在看來我對學生的愛太狹隘了。愛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你愛他,並感動於你的這份愛,你的愛才有價值。愛學生,就一定得尊重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走進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包容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理解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忍讓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欣賞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傾聽學生;愛學生,還必須忍受有些學生對你的“不愛”。學會愛學生,這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一種境界。我想,受李老師的啟發,我也會慢慢學會怎樣正確的愛學生的。

李老師最高明之處就在於:不用任何批評的言辭,卻收到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就像這本書,李老師從頭至尾沒有對我們的同行有半個字的批評,更沒有一句話的説教,但對我心靈的震撼卻如此的強烈,我迫不急待、認真仔細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種種錯誤,我為什麼會如此自覺的反省自己呢?因為他詳細書寫了自己的做法,在我們認同了他的正確做法之後自然就能夠反省自己的不足了。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則往往相反:總是一味的讓學生認同我們的觀點,總是簡單的説教,一味的訓斥,即便學生有了一定的改變,也是不得已的改變,也是為了“變”給我們看的,而不是一種心靈需求。

李老師的做法則是從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認同後自覺改變,這種看似“不強求”卻比“強求”效果好得多。書中提到一個住校生因為不適應而向他請假,要求每週回一次家的事,智慧的李老師就處理得非常好,他正是用非批評的方式達到了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在平時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正面的引導,一味的強調學生諸多的不好不如讓他認同怎樣才是好。有了這種認同,孩子就有了自我反思的慾望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行動了。這一點,我們真的應該向李老師學習,讓我們的教育真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用真誠鋪設一條通往孩子心靈的道路,”這一點也是和李老師比起來我們所欠缺的。讀了李老師的書我想起了多年前我教的一個叫宋立星的學生,他對我就像黃雅鞠起初對李老師一樣是充滿了敵意的,而我恰恰沒有鋪設好這條心靈之路,最後我們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當時我想:“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不明白呢?”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當別人感覺不到你對他的“好”時,你的這種“好”還有任何意義嗎?而往往這時你對他越“好”,效果就越壞。當年就因為我和這個孩子之間沒有鋪好這條心靈的路,所以我對他的教育可以説失敗了。

李老師對待黃雅鞠這樣棘手的學生卻是是充滿了智慧的,而我們則缺少了這種智慧。我始終記得李老師的這幾句話:“不能説一個學生被老師轉化了,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否則就失敗。教育的成功也許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對於一個教師來説這更是一種幸福。”教育學生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我們平時這則常常追求“短時高效”,這是一種不合實際的期盼。的確,正向李老師説的那樣,教育應該“不知不覺”的,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中關於指導學生上網的那一段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每個班級都有一部分網蟲,他們對網絡的痴迷已經達到了無法自制的地步了。對於這些學生,我們真的很頭疼。所以對於學生上網我們是明令禁止的,然而這東西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不讓學生上網不就是讓學生拒絕進步嗎?正象李老師説的那樣:網絡本身是中性的,它對人產生的積極或消極作用,全取決於上網者自身如何對待網絡。它好比一把刀,在廚師手裏它是用來切菜的,在歹徒手裏它卻可能被用來殺人,在絕望者的手裏他還可以成為自殺的工具。這和刀本身沒有關係,一切都是由用刀的人決定的。

網絡對於我們來説,絕不僅僅是一種休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工作方式,還是一種交往方式,或者説網絡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親近網絡,瞭解網絡,走進網絡,科學的利用網絡,而絕不是讓學生與網絡隔絕!老師的確應該指導學生科學上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它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好幫手。孩子們之所以沉迷於網絡,主要原因在於孩子們對網絡的初始認識是:它是玩具,不是工具。如果正確引導,認清網絡積極的意義,那麼孩子對網絡越痴迷我們不是應該越高興嗎?老師首先要對網絡有個科學合理的認識,然後才有資格指導學生上網,讓網絡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在這一點上,我以前的做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李老師的書對我的觸動實在是太大了,這幾天我的耳邊經常回響李老師的一些話: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永遠不要對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説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説“你是不可救藥的”。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個班主任我的確不稱職!但是很慶幸我及時看到了李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漸漸明白了怎樣的班主任才是最好的班主任,怎樣做才能成為最好的班主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je9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