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傷仲永》讀後感

《傷仲永》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傷仲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傷仲永》讀後感

《傷仲永》讀後感1

天才方仲永為什麼不克不及獲得重大的成績呢?水滸傳讀後感100字 我覺得這是方仲永父親的錯,方仲永終極“泯然眾人”,他要負擔重要的責任。仲永的父親企圖財產,在仲永年小的時候,每天帶着他四處造訪,尋求利益,而不讓他去學習,延長了他學習的機會,白白疏棄了一個天才的一生。這也報告我們,作為怙恃的應該給後代最好的教育,而不該該着重與面前目今的利益。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觸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齡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要是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馳名的佳人,成為國度的棟樑。方仲永是天才,但縱然是天才,也離不開後天的努力。不然,早晚都會呈現“江郎才盡”的那一天。

以是説: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欠好勤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原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對峙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馳名的迷信家、創造家的卻大有人在。

人們常説:“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勤奮的。”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和家長對我們的學習又是那麼重視,因此,我們沒有任何來由不勤奮學習。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最好的機遇,我們要放鬆工夫,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克不及“老大徒傷悲”。

以是説: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欠好勤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原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對峙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馳名的迷信家、創造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每每通宵達旦工作,終於獲得了令世人矚目標成績……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結果並欠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眾,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七年職員。在這七年裏,愛因斯坦在費力的條件下堅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絕對論的底子。傷仲永讀後感200字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因此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受苦鑽研自己不懂的題目。由於他工作工夫比一樣平常人長得多,相稱於延長了生命,以是當他七九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一三五歲的人了。

《傷仲永》讀後感2

今天,老師帶領着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

並非書香門弟又非官宦世家的仲永5歲就能作詩。後來,別人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也能立即寫好,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仲永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就拉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仲永學習。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還可以作詩,但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當了。又過了7年,王安石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舅舅説:“他完全如同常人了。”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勝過許多有才能的人很遠了。仲永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他的天賦那樣的高,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況且成為普通人;而那些天賦不高的,又不接受後天教育的人,就會比普通人還不如了。

通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

1、我們不要只為了賺錢,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長遠的眼光,為孩子長遠發展考慮。並且,要積極努力地引導、鼓勵孩子為了這個目標努力!仲永就是這樣,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到最後就和普通人一樣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小時候,天天不好好學習。而大人對他們的引導、鼓勵也很不夠。比如:他們有的上課看課外書,有的抄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有的回家總是玩電腦遊戲等。長大了他們就會沒有什麼好工作。例如:我們鄰居王亮,他小時候比較聰明,但他小時候就不好好學習,經常去網吧玩。後來,比普通人還不如,只能撿破爛為生。

2、如果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小時候不管學習有多好都沒用。因此,我們更要注重後天所受的教育,我們應該珍惜機會認真學習,主動學習,爭取自己有更大的發展,更好的將來,進而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3、要更好的達到後天的教育目標,我們需要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我們也需要有堅定的毅力,不要受各種各樣的誘惑,主動地、認真地、刻苦地學習。比如:有一次,我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有一個大哥哥在認真的背書,雖然周圍不斷有人路過,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噪音不斷髮出,雖然有誘人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但是,他仍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閉着眼睛認真地背書。他就是這樣的人,將來一定有個輝煌的前程。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培養自己有堅定的毅力,對各種誘惑説“不!”並且,我還要認真學習,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堅決不要成為下一個仲永。進而,我爭取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更多的貢獻。

《傷仲永》讀後感3

對王安石來説,《傷仲永》肯定算不上什麼重要的作品。這是因為,王安石之所以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多是憑他那邏輯嚴密,辨理深透,語言精練的政論文。文章於王安石不是自娛自樂的雅事,而是推行新法,富國強兵的利器。《傷仲永》裏不見一點政治家的大話題,大氣魄,大胸懷,倒像是一位賦閒在家的老人,悠然地坐在夕陽下,把外孫攬在懷裏,幽幽地講起了自己兒時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帶些神祕色彩的故事是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故事一開場最誘人的有兩句。一句是“未嘗識書具”,一句是“即書詩四句”。這叫什麼?這就叫不學而能!方仲永再聰明,也不可能天生就斷文識字,能書善詩呀!這不明擺着是講故事,哄小孩兒嘛!可是一考證故事裏的三個細節,就覺得這件事不是“逗你玩”這麼簡單。

第一個細節是“金溪”。王安石的故事真有金溪這個地方嗎?一查,真有。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臨川就是現在的撫州市。王安石的家鄉東鄉縣與金溪縣同屬撫州。所以,王安石與方仲永的同鄉關係,不是姑妄言之。

第二個細節是“明道”。“明道”是宋仁宗趙禎用過的一個年號。這個年號只用了兩年——公元1032年為明道元年,1033年為明道二年,到1034年就改為景?元年了。王安石出生於1021年,到明道年間,他正好是十一二歲。明道年間王安石在舅舅家第一次見到方仲永時,方仲永也就是十二三歲。如果真有仲永其人,那麼王安石應該是聽着神童的“神話”長大的,所以王安石説“餘聞之也久”。不過,經過明道年的這次見面,籠罩在方仲永身上的光環已經開始消褪了。連並非“神童”的王安石也覺得仲永不過如此。

第三個細節是“揚州”。王安石説“又七年,還自揚州”。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的身份任揚州節度判官廳公事。這個時間,距明道年間,也就是8,9年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作者很可能在多年後記述往事,不小心把8,9年或更久一些,誤記成了七年。

《傷仲永》讀後感4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可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理解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眾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

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可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

天資很重要,可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為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可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説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教師説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可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説,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一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為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為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成為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為人類社會的禮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必須成功;天資平凡,也不必須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我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傷仲永》讀後感5

這天,老師帶領着我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

篇文章主要寫了:並非書香門弟又非官宦世家的仲永5歲就能作詩。之後,別人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也能立即寫好,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仲永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一天就拉着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仲永學習。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還能夠作詩,但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當了。又過了7年,王安石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狀況,舅舅説:他完全如同常人了。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勝過許多有才能的人很遠了。仲永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到達要求。他的天賦那樣的高,不理解後天的教育,況且成為普通人;而那些天賦不高的,又不理解後天教育的人,就會比普通人還不如了。

透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

1、我們不要只為了賺錢,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有長遠的眼光,為孩子長遠發展思考。並且,要用心努力地引導、鼓勵孩子為了這個目標努力!仲永就是這樣,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到最後就和普通人一樣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狀況,有的人小時候,天天不好好學習。而大人對他們的引導、鼓勵也很不夠。比如:他們有的上課看課外書,有的抄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有的回家總是玩電腦遊戲等。長大了他們就會沒有什麼好工作。例如:我們鄰居王亮,他小時候比較聰明,但他小時候就不好好學習,經常去網吧玩。之後,比普通人還不如,只能撿破爛為生。

2、如果後天的教育沒有到達要求,小時候不管學習有多好都沒用。因此,我們更要注重後天所受的教育,我們就應珍惜機會認真學習,主動學習,爭取自己有更大的發展,更好的將來,進而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3、要更好的到達後天的教育目標,我們需要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我們也需要有堅定的毅力,不要受各種各樣的誘惑,主動地、認真地、刻苦地學習。比如:有一次,我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有一個大哥哥在認真的背書,雖然周圍不斷有人飄過,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噪音不斷髮出,雖然有誘人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但是,他仍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閉着眼睛認真地背書。他就是這樣的人,將來必須有個輝煌的前程。

因此,從此刻開始我要努力培養自己有堅定的毅力,對各種誘惑説不!並且,我還要認真學習,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堅決不要成為下一個仲永。進而,我爭取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更多的貢獻。

《傷仲永》讀後感6

我學中文時就讀過王安石的《傷仲永》,記憶頗深。昨見一朋友,不僅讓我替他惋惜。他的才華聰明在我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只是所處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帶給他不利的因素過多,導致這位有才華的年輕人現在這樣。我很惋惜他,但無能為力,大有王安石傷仲永之心。是的,命運在自己的手裏,有時也不好把握。但願這位朋友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做一個不平凡的人。下面是王安石的傷仲永原文和譯文: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着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説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説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説:”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王安石説: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傷仲永》讀後感7

語文課上,我們開始了七年級下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傷仲永》,這是一篇王安石寫的文言文,意思不是很難懂,大概是這樣一個情節:一位神童,特別會作詩,他父親覺得有利可圖,便一直讓他作詩,不讓他學習,過了幾年,這個“神童”方仲永便變得和平常人一樣,他的才華已經無影無蹤了。一開始,我的想法是方仲永雖然有先天性的才華,但他沒有加強後天的教育,應該是因為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但後來我才發現,仲永也有錯,他滿足於現狀,止步不前,最後他才變成庸人的。

我們都知道,方仲永這個天才不加強教育都會變成常人,便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的故事吧!他是個普通人,甚至還有點弱智,但是他自己發奮中,克服挫折,最後成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不僅僅是愛因斯坦,在我的身邊,也有許多親近點的例子,我們一樣是普通人,沒有什麼“天才和”和“庸才”.但一些人努力學習,天天堅持做題、寫作,最後名列前茅,而有些人雖然很聰明,卻始終不努力,像方仲永一樣安於現狀,就這樣下去,他們的成績一落千丈,總而言之,我們不應該做方仲永式的人物,應該邁起你的步伐,在生道路上越跑越快!

傷仲永讀後感400字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朗朗的讀書聲從教室裏飄出,在校園裏迴盪,可我,卻沉浸在了這故事之中。

方仲永,出生於農民之家,卻有着出色的頭腦,雖從未見過文房四寶,他卻哭喊着向父母求要,這難道不是好學嗎?我們——新一代的初中生,該不該向他學習這種好學的精神品質?

他才能傑出,不但能立即作出詩來,而且,詩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是十分好,甚至使整個縣的秀才來觀看。並且,他還能看着物體立馬就寫出詩來。

在美妙的一天裏,對仲永詫異不已的同縣人竟然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還有人用錢來購買仲永題名的詩。他的父親靈機一動:“這難道不有利可圖嗎?”於是,他每天牽着仲永在同縣人的家中做客,並不準仲永學習。

果然,好景不長,在仲永十二、三歲的時候,叫他作詩,已經不能和以前的名聲相當了。到了他二十歲的時候,如果問他的情況,那兒的人會歎息的説:“他已經與普通人沒有不同的地方了。”

為什麼這樣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會成這樣?身為宰相的王安石説:“仲永,上天賜給他的才能勝過了其他的人,甚至遠遠超過了有才能的人許多,但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使他只能成為普通人,那麼,如果普通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的話,會怎麼樣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後天的教育比先天的教育更加重要,並決定了人一生的價值。

標籤: 仲永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jnqn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