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朝文學家宋濂的作品,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篇一: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贈序,是明朝文學家宋濂贈給他的學生馬生的《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贈序通過介紹作者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讀了這篇文章,我確立了人生的新目標,擁有了前進的動力。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確立了人生的新目標。是它讓我知道了路途的坎坷,人生的艱難,是它讓我學會了堅持。“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這就是作者當年的學習環境。它激勵我從失敗邁向成功,在不斷地體驗挫折與失敗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擁有了前進的動力。有時遇到困難真想放棄,但這時,宋濂求學的身影便浮現在我的眼前,給了我堅持下去的信心,讓我重新振作,迎接挑戰。在挑戰過程中,跌倒是難免的,但只要把自己與宋濂相對比起來,就會感到很慚愧,只能擦乾眼淚,繼續前行。特別是當我讀到“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時,我更加體會到宋濂當年求學時所遇到的困難之大,學習勤奮之至。在那種條件下,他都能學習,而我們又有什麼做不到呢?

作者在校舍中不與別人比吃穿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同舍生皆被綺繡,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儘管如此,作者還是“略無慕豔意。”聯繫到自己來談,以前我總是與同學相攀比,因此浪費了許多時間和錢財。現在呢?我讀了這篇文章後,已經為自己樹立了一個警示牌了:不要把過多的時間浪費於與別人攀比上,這與圖財害命沒什麼兩樣。

讀了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確實明白了很多道理。有宋濂的經歷在前,又能有什麼困難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呢?

篇二: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們真切地瞭解到了宋濂的求學之苦。比其他,處於當代社會的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

宋濂小的'時候家境貧寒,買不起書,所以去借書,拿回來抄;又沒有學識淵博的老師來教他,他便跑到百里之外,向當地有學問有道德的老師去請教。儘管他每天只有兩頓粗茶淡飯,儘管他每天都只穿着一身破舊的衣服,儘管他飽受了風霜之苦,但他卻不羨慕有錢的人,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學習上,最終成為了一名學識淵博的人。

這個故事感染了我,也激勵了我,它同時有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環境多麼的惡劣,只要艱苦努力勤奮堅持,就能學到知識。

可是現在,有太多的學生都普遍的認為;自己家中的學習條件差,因而成績不如學習條件好的學生。這種想法是特別得錯誤的,片面的,而又愚昧的。

人的學習雖受環境條件影響,但只要肯去克服,惡劣的環境是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這使我想到了‘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他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艱苦甚至連書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四處借書看,他很希望能夠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無法點燈讀書,正當他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成一個小洞,然後捧着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讀書,從此,匡衡每晚就藉着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了著名的學者

這是個催人奮進的故事,但同時又印證了那句話:無論環境多麼惡略,只要艱苦努力,勤奮堅持就能學到知識,獲得成功。

所以,讓我們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跨越環境的障礙,打開一片新天地。

篇三: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勤”、“苦”的真正含義。我自詡聰明絕頂,任何老師講的東西,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於是乎,對學習很不用心,幸遇幾位良師,成績才沒有下滑。但當我讀了《送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了。

宋濂,明朝著名詩文家、政治家,官至宰相。年幼時家境貧寒,但勤勉苦學,終成一代文豪。是勤奮、是信念、是執著成就了他。

宋濂“幼時即嗜學,”但“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只得“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且“計日以還”。當讀到“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依舊“弗之怠”時,我被他的勤奮和執着而震撼了。想想自己的境況,較之宋公好上不止百倍,可面對學習,就是惰性十足,怕苦,下不了決心。因而學業平平,所得知識就十分有限。

成年後的宋濂外出求學,那求學的艱苦,更是不可想象——老師態度的嚴厲,路途遙遠,環境惡劣,在校生活的粗劣,都沒有讓他放棄刻苦求學的念頭。即使在與同舍生天壤之別的條件對比中,他“略無慕豔意”,依然執着於自己的信念,以“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聊以自我安慰。他憑藉着自己的勤苦專一,百折不撓,開創了自己的美好未來,實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轉折。這不正應驗了“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嗎?

捧讀在手,反覆品味,書中的字字句句,每個細節,無不撞擊着我的心扉,使我倍感羞愧,無地自容。宋濂能在物質條件極度困窘,無師諮詢的艱苦條件下頑強成才,身處條件優越的今天的我們,是不是該考慮考慮自己的未來呢?

篇四:有關《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有數不盡的感受想要表達出來。

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裏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在學校裏,還有老師教我們讀書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為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件。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着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為我們着想,我們卻從未學會理解他們……

我感動於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濂,就像人們感動於那個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六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濂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幾個傑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濂相提並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可以使人堅強,幸福的環境卻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説,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澳大利亞的父母卻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磨鍊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x0m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