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家長讀書讀後感

家長讀書讀後感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着朗讀、鑑賞、記憶等行為。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家長讀書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家長讀書讀後感

家長讀書讀後感一

回顧從小培養孩子讀書的過程,我越來越感到讀書真好,讀書使孩子變得懂事、文明,讀書使家庭充滿知識快樂。而一種好的讀書方法會使孩子受益菲淺,高效閲讀便是一種。

在假期裏,我與孩子共同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講的是魯濱遜在漂流過程中不畏艱險,勇於挑戰面對困難不退縮,頑強拼搏的故事

故事很長,在讀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使用在校學習的高效閲讀方法。我們父女倆邊讀邊交流魯濱遜的冒險精神時時打動着我們倆,其中讀到驚險處,魯濱遜都用自己聰明的頭腦和智慧化險為夷時,女兒總是特別高興,她完全被魯濱遜那種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所打動,她説:越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像魯濱遜那樣,冷靜的思考,並用智慧的頭腦使困難迎刃而解。

我覺得讀書好,親子讀書更好,而高效閲讀更好地幫孩子開啟閲讀天地的大門。讀書豐富了女兒的思想內涵,使她對人生、對學習、對事物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讀書鑄就女兒堅強的性格,使她不畏艱難,奮發向上,讀書提高了女兒的寫作水平,使她能領會題意,筆到文就。讀書增加了父女倆的情感交融,拉近了父女的距離。讀書更增加了家庭的情趣,增添了家庭的快樂。

家長讀書讀後感二

現狀描述:

家長自身的狀態: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今天,每天都能收到海量的網絡信息,手機、電腦在每天醒着的十幾個小時內輪流登場,成了生活、工作的必備品,已極少能靜下心來以看書的方式進行學習。從收到學校活動通知到網上買書速度很快,但書到手後卻是隔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開始翻看,不得不説,讀書的習慣比較差。

孩子目前的狀態:一名胖胖的大男生,屬於老師眼中的乖孩子,行為習慣較好、膽子不大,較為忠厚老實,偶爾也有行為習慣扣分,總體來説在老師看來比較聽話,也鮮有違紀事件發生;學習上屬於中等貨色,有點粗心和不上心,對於考試成績他滿足於排在後面的還有好多人,也就是説不求名列前茅型。這可急煞了我們家長,這樣的學習狀態怎能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家家都視孩子學習為家庭重心的社會中有屬於他的立足之地。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心態: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就非常重視學習,但孩子的學習狀態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時常也關注孩子學習這回事兒,不成系統的聽了很多育兒經驗,想着男孩成熟懂事的晚,想着龍應台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由此,小學階段並未給孩子施加太多學習上的壓力。但今年孩子一上初中,學習量一下增大,家長自身也切實體會到了小升初,到從朋友同事那裏聽來的初升高的殘酷競爭,驀然意識到孩子學業上的競爭竟然從小學就開始了。小學成績平平,初中只能上普通班,初中成績平平,勢必上不了重點高中,上不了重點高中,勢必影響他考大學……,一系列的邏輯瞬間使自己成了一名典型的焦慮型家長。

讀書後的一些粗淺體會:

與其他的一些育兒書籍不同,沈老師在《家長做對了,孩子才優秀》這本書中提供了可供我們家長操作學習的“四步學習法”,在仔細閲讀了沈老師的“四步學習法”後,還真是有很多體會,其中最大的體會是“育已方能育人”,以下是舉例説明:

1.有感於“四步學習法”之第一步“確立目標,下定決心”,即立志教育

沈老師在書中第172頁列舉了孩子的7種不同學習狀態及家長對應的工作重點,我對此進行研究之後發現,我家孩子基本屬於第7種狀態,即“孩子整體表現已經不錯,但很明顯,潛力還很大,孩子卻知足常樂、不求進取的時候”,沈老師建議的工作重點是“家長還是用完整的‘四步法’訓練孩子,先激發出孩子超越自我、更上一層樓的的激情,使其產生出更遠大的奮鬥目標和志向,之後一步一步地去實幹”。對照沈老師的建議,首先要做的是立志教育,讓孩子樹立遠大的志向。

“志向教育主要責任在家庭”,回味這句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和自身肩上的責任。回想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曾在我的引導下一度喜歡上了看人物傳記,我們曾經從圖書館借閲過《拿破倫傳》、《周潤發傳》等不下二十本人物傳記。我曾經也對孩子愛看這些名人傳記感到暗自竊喜,經常提醒他要好好看、認真讀,有時孩子看了也會跟我講起書中的一些情節,而我卻因為平時不愛讀書、也從未去深入瞭解過這些名人,只能跟他泛泛而談。現在想來,那個時候可以藉助名人們的事蹟和精神追求對孩子進行正確而有效的引導,正是對孩子進行志向教育最好的時機,而我卻因為自身在人文素養方面的缺乏導致沒有較高的引導能力,喪失了最佳的時機。

其實這樣的例子和契機還有很多,反省自身,自滿於目前的狀態而不思進取,缺乏學習直接導致對孩子的志向教育有效性較差。其實孩子學習上的“知足常樂、不求進取”的現象正是家長自身狀態的直接映射吧!想到以前看到過的一篇文章裏“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一説,指的是一些家長到了中年之後認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很完善,不再進取、不再思考,處於麻木、停滯的狀態,我也是其中之一吧!

所以,看了沈老師的書,我作為家長重新樹立了一種信念,那就是不管在什麼年齡階段,都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要多靜下心來閲讀,通過自身的提高及榜樣的力量,來幫助孩子樹立志向。

2.有感於“四步學習法”之第三步“持之以恆,養成習慣”,即堅持教育。

“‘持之以恆’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深有體會。作為一名自身是教師的家長,我並不缺乏對孩子制定學習規劃的能力,每到新學期開學或是假期,都要督促孩子制定學習或者是複習計劃,開始幾天孩子還是能按照計劃進行,但是幾天下來就開始鬆懈或者偷懶。按照沈老師的説法,這是孩子正常的現象,而此時正是家長髮揮監督作用的時候,家長應該有比孩子更強的恆心和毅力,不僅對自己的事情要能堅持,還要有引導孩子堅持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如果自己由於懶惰等原因都不能堅持,那怎麼又能有足夠的説服能力讓孩子來堅持呢。

“功夫在詩外”。練就持之以恆的品德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來注重平時生活中的修身養性,也就是沈老師提到的“三大法寶”,即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控制自己的思緒、學會不斷地自我激勵,這些都是家長們缺少的品質,家長都做不到,更何況是孩子呢!

現今社會,教育好孩子是家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而我們家長總是習慣於用喋喋不休的嘮叨進行。我兒子曾弱弱地給我取過一個外號“小煩媽”,想來他也是對我的育人方式頗有意見吧。反思過往,何以能育給孩子好的品德、毅力、習慣…,靠説教是沒有用的,而身教、在育已的過程中傳遞給孩子自身努力、堅持的氣息才是事半功倍的。

因此,通過沈老師的書,我深切地感受到:育已能重新構建自身生命的底藴,而引導、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就是自身要活在不斷學習的自我培育中,正所謂“育已方能育人”啊!

標籤: 讀書 家長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9lm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