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通用6篇)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通用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講故事的人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通用6篇)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1

莫言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創作了許多作品,如我們最熟悉的《蛙》等等,都很有名,而我今天讀的作品,是莫言於二零一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發表的演説——《講故事的人》,是我的媽媽推薦我看的,我讀後發現,真的是很好的文章,讀完後感悟是很多的。

莫言這篇演説稿講了許許多多的引人入勝的故事,媽媽的故事、姑姑的故事……,最後一個給我的感觸最多,使我思潮騰湧,思潮起伏。這是莫言的爺爺給莫言講的故事:八個泥瓦工人在一個廟裏躲避暴風雨,一個又一個雷在耳邊炸響,大家都嚇壞了。經過商議和實踐,眾人一致認為是一個帽子被吹來的工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把他扔出去接受上帝的懲罰,就可以逃過一劫;就在那個工人剛走離廟子三米時,一道閃電從天而降,劈倒了廟子,那七個人都被壓成了肉醬。隨即天氣也轉晴了。

儘管這個故事只是故事,而且帶有迷信的部分,但我卻寧願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從這篇文章中所以傳遞的能量,是正能量,所傳遞的價值觀,是正確的。讀完後,我感悟很多:人性的弱點是致命的。我個人認為,好人必定有好報,如果那七個工人把好人留在廟子裏,那麼我相信這場血光之災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就算那個工人真的有罪,那麼那七個狠心把活人推出去遭雷劈的人,肯定也不是好人,如果他們對朋友都如此狠心,何況對別人呢?

莫言的這篇《講故事的人》,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2

拿起一本帶墨香的書本靜心閲讀,好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深感慚愧。

近日,有幸拜讀了此書,也結合日常工作對自己進行了反思。作為一名銷售人員來講,溝通是時時刻刻在進行的一件事兒,內部溝通、客户溝通、甚至是陌生溝通每天都在發生,卻從沒有給溝通這個事兒進行過梳理歸納,藉此機會學習如何將講故事運用在平時工作中。

用講述故事的方式讓聽眾與自己產生共鳴,一旦掌握了這項技巧,你也就具備了説服、打動他人的基本能力。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人懂得利用自身的情緒反應,來判斷他人的情緒反應,從而加以運用。幾年前,一次列車行程中,隔壁兩位旅客的聊天吸引了我,找機會加入話題,之後竟然成就了一單業務,是緣分還是幸運?其實我也不知道,只覺得好像挺聊得來,現在看來應該是當時溝通中的一些故事引起了共鳴,對客户產生了一定的信任。

不僅限於有故事,還要成為會講故事的那個人。其實,個人理解講故事就是在合適機會,講合適的故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獲得與溝通對象進行更深層次交流的機會。然後還可以將產品、技術以及個人的商業目的融入故事中慢慢滲透,久而久之自然就會逐漸接近自己的目標。

工作20年,回憶過往,就銷售而言,產品是一方面,是骨架是基礎;銷售能力同樣是重要的一方面,是表徵、是賣點。就像業界那句“沒有銷售不出去的產品,只有銷售不出去產品的銷售員”。找對銷售對象,用合適的銷售策略,不敢説百分之百成功,但我相信,肯定不會百分之百失敗。我們學着講故事、學會講故事、學會講自己的故事,那麼我相信我距離成功將越來越近。

最後閲讀完感覺意猶未盡,我將繼續學習!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3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地,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着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從花朵和石塊中鑽出來,擦乾淨身上的髒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着眾人説:對一個作家來説,最好的説話方式是寫作,我該説的話都寫進了我的作品裏。用嘴説出的話隨風而散,用筆寫出的話永不磨滅。

我希望你們能耐心地讀一下我的書,當然,我沒有資格強迫你們讀我的書。即便你們讀了我的書,我也不期望你們能改變對我的看法。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作家,能讓所有的讀者都喜歡他。在當今這樣的時代裏,更是如此。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還是要給你們講故事。

上世紀60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裏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着大眼看着我們,眼睛裏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

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説,那天來找他説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我再講一個故事:三十多年前,我還在部隊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辦公室看書,有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我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有人?”我隨即站起來,高聲説:“難道我不是人嗎?”那位老長官被我頂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許久,以為自己是個英勇的鬥士,但事過多年後,我卻為此深感內疚。

請允許我講最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年前我爺爺講給我聽過的。

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一個個的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龍叫聲。眾人都膽戰心驚,面如土色。有一個人説:“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幹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幹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

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説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只有一個人的草帽被捲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自然不願出去,眾人便將他抬起來扔出了廟門。故事的結局我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個人剛被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坍塌。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後的歲月裏,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4

從記憶中開始,我一天最快樂的時候,除了與小夥伴玩,就是睡前聽父母給我講故事,那時候,我總能專心地聽,也是一天醒着時最安靜的一刻。雖然那時沒有動畫片,沒有電子遊戲,沒有網絡,但是,故事引導着我們的成長,從機智靈活的孫悟空,到抗日戰爭的英雄故事,無不為我們的人生經歷,打下深深的烙印,作為啟迪的父母,就是從講故事開始,讓我們從懵懂孩童到博擊人生。

看到這本書,閲讀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從美國人的思維中,去理解該如何講好故事。美國向來就是一個拿着項目找資本的國家,許多案例,創始人並無資金,但憑着會講故事,描繪公司的發展藍圖,實現美好的願景,從而獲得項目的發展與壯大。

我們做為中國企業的一員,做為負責一家小實體酒店的負責人,也一樣會有一個團隊,也一樣會有一幫子同事在進行合作,也一樣有許多具體的設想去徵求領導意見。這個時候,就需要把自己內心最想表達的,最易讓人接受的方案,通過類似於書中講故事的方法表達出來,讓人接受、認同、參與。

在杭州巨化賓館數年的領導階段,我也深深地認同書中的説法,你的同事,更容易接受你有效的現身説法。眾所周知,國企歷來揹負着負面情緒多,辦事效率慢的詬病,許多人浮於事、勾心鬥角的事,都會層出不窮。面對此情況,我也是從多方面入手,在溝通方面,絕不僅僅是採用教條主義的責備,也是多采用講故事的手段去溝通,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用良好的結果去教育。把賓館“求公司發展,謀員工福利”的企業願景,通過一次次的宣傳、感化,來取得所有員工同心同德。

我也注重員工的價值,總覺得,賓館的工資要對得起員工的努力工作。同時,還要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工作價值。我們通過一次次會議上的討論,講別家成功案例,來感染賓館同事。通過講述《亮劍》裏的李雲龍故事,如何在敵人掃蕩的時候,將隊伍化整為零,各自充分利用自我發展潛力,進行壯大隊伍,等隊伍集合的時候,早遠遠超過了臨時分散的時期,結果我們賓館同事,紛紛發動起來,各自尋找身邊的資源,充分挖掘賓館的潛力,也就做成了物業樓宇的外包,對外暖通的安裝工程,以前從來都沒有過的打法。我們也會講述現代的小米公司不僅僅做手機,也做跨界,做生態的故事,告訴我們員工,我們的酒店住宿也可以做文化,也可以做零售,做到“酒店+”的模式,引入了萬事利品牌等合作商,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更重要的作用是,由此打開了一扇窗!反過來,我們也和合作方講故事,講述酒店的優勢和資源,共同構建一個酒店生態圈的命運共同體,做到合作共享,共贏共創的新商業模式。

通過此書,我也初步瞭解瞭如何用故事思維解決問題,在未來的工作中,會有意識地去運用。在團隊建設過程中,更好地講故事,將也是為賓館事業蒸蒸日上,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方法和解決思路。多思考一些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迪,我們從小聽父母講故事,到現在聽競爭對手、合作伙伴講故事,到平時會為給你認為需要的人講故事,無不在傳遞着一個訊號:“我要成長,我要發展,我想得到!”。但是天上沒有無緣無故掉下的蘋果,即使撞大運被砸到,如果沒有一顆有準備的心,也只是被砸出一個大包,什麼也沒有得到。書中講述人人都需要有良師益友,這沒有錯,貴人相助固然好,但自己要有本事才行

通過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從而獲得自己的資源,團隊的認可,事業的成功,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去做的!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5

苦難、人性、愛、理解與寬容,是莫言演講關鍵詞,他用這種方式與世界性普世價值對接,能夠寬容彼此價值差異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在不違揹人性的前提下,人們應彼此寬解、尊重,而不是朝着別人扔石頭。那個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學扔過石頭的老單幹户,在他不斷反思中,成為他小説中的人物。

莫言説到母親的言傳身教,他説到他母親的那些細節,很真摯。他是講故事的人,所以他沒有用一種説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觀念,來講他的文學創作。而是從自己的經歷説起,用故事説話,讓人從中看到他的善惡觀,道德觀,讓人看到他內心非常柔軟的部分,這是他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印象裏,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書很少涉及思想、理論,而是一直用經驗説話。講話中,能看到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回顧,我想這主要是出於西方世界可能還對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國內或華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對他的爭議。他説,對一個作家來説,最好的説話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實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裏,我覺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採寫/新京報記者 於麗麗

莫言站在諾貝爾講台上,向全世界人講述了一個生存的和文學的故事。他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我、人生、社會、歷史的理解,以及民間故事與現代小説的關係。莫言在演講中呈現了現實經驗轉化為藝術經驗的過程。他的故事有三個來源:一是現實的殘酷經驗,如童年的苦難記憶。二是超越殘酷經驗的愛和悲憫,如母親的愛、東方哲學的啟示。三是故鄉流傳的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説。這些要素,通過他個人的奇思異想組合在故事結構中。他的故事,既是對殘酷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超越現實的殘酷性和人的侷限性的通道,更是一個存在和靈魂的避難所。由此,實現了文學的超越性。這正是文學的根本價值和精神旨歸。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6

在新浪、微博上看了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的演講稿——《講故事的人》,出乎意料地喜歡。本以為那是為文學界的精英們講的,掃讀一下就過去了,可它一下就吸引住了我,並一口氣讀到最後。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他的光榮,也是全中國人的驕傲。他的作品我拜讀的不多,在今年的《讀者》雜誌上見到一篇“兇惡的吃相”的短文,讓我笑噴了。《講故事的人》也許由於環境所迫,藝術加工的成分幾乎沒有,可文章中那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強烈情感早已溢於言表。也是我見到的大人物説普通人話的楷模。

不分國籍、年齡與性別,每個人提到母親都會引起共鳴。莫言巧妙地通過“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説,就是對母親的訴説”回憶了他兒時淘氣、甚至做錯了事情時母親對他的愛和包容;也表現了中國勞動婦女文化不高可品行端莊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不愧是文學大師,不用華麗的詞藻,卻是字字珠璣。

《講故事的人》中提到,在母親為莫言兒時偷偷跑去聽書的行為給予支持後,作為回報,莫言將聽到的內容繪聲繪色地講給母親聽,這令人很自然地想到卓別林也曾為了讓母親開心而發掘自己幽默本領的經歷。正是對母親的"敬",成就了他從聽書,複述故事,添油加醋編進情節;到他後來入伍,入學,創建自己的文學領地;乃至今天獲獎的仕途。

《講故事的人》的成功還在於作者對聽眾(或讀者)心理的把握。當我讀到有些人因為重名而找莫言的親戚發泄不滿時,感覺有點贅述了,再往下看,作者馬上筆鋒一轉,“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厭煩的……請各位原諒。”我心裏暗自好笑,這文學的穿透力也太強了,他怎麼知道我看得有些不耐煩了呢?

我最欣賞的是莫言的淡定,毫無功名利祿之心,能把自己這個被爭議的對象,當作與之毫不相干的局外人,難得!我還認為莫言在文章中講的眾多故事中,最後一個故事最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9ooo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