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命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1

今天我從《生命的故事》中瞭解了太空和巖石。

從《生命的故事》裏知道了地球以前是一團熾熱燃燒的物質,我還知道了地球的運轉速度。它的速度是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也就是每小時106200公里,哦,對了,我忘了説月亮的速度,月亮的速度是二十九天半(一圈)。

還有呢,(我講的是前寒武紀時代)大大小小的隕石從太空中落下來。

前寒武紀(太古代)地球像一個乾巴巴的大蘋果,雲層打開了,雨滂沱而下,注入海盆,沖刷山峯。

這本書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2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日,在貴州省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三十六名乘客中有十四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

這是一個悲壯的故事,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

在這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並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我覺得在纜車下滑即將墜地的那一瞬間,子灝的爸爸潘天奇和他的媽媽賀燕雯兩個人把孩子舉起來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這個壯舉,是出於他們對孩子的一種愛,一種無私的愛。我每想到這裏,我就有一種感動,一種震撼,不知不覺我已淚流滿面。父母親為了子女可以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我們子女又為能父母做些什麼呢?想想自己平時的任性和對父母的衝撞,心裏覺得酸酸的,酸酸的想哭……

在暑假期間,我在普陀山坐了一次纜車,我親身體會到了那種上上下下、飄在半空中的感覺。就在這同樣的纜車上,小子灝的一家經歷了生死離別。此時,韓紅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天亮了》——一首專門為《生命的故事》而創作的歌,彷彿就響起在耳邊:

媽媽告訴我希望還會有,

看到太陽出來天亮了,

看到太陽出來他們笑了天亮了。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3

一天,我來到書櫃前,抽了一本已沾滿了灰的繪本,叫《生命的故事》。

這本書是一部話劇,共六幕,三十四場。首先講的是銀河系與地球的誕生;然後講的是地球誕生後的樣子:水蒸氣、塵埃和氣體合在一起,遮住了太陽;然後作者又講了在大約四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三葉蟲統治了海洋。直到約三億五千萬年前,陸地的神話才開始譜寫,早期植物才開始生長。在大約二億三千五百萬年前,恐龍出現了:一聲聲怒吼劃過天邊,一陣陣腳步聲震耳欲聾。兩億年後,哺乳動物出現了。大約二萬五千年前,人類誕生了。人們開始進化:種果樹、養家禽、馴服寵物……直到現在,高樓大廈,“人來車往”。

萬物都在變化,誰跟不上變化,就會被大自然淘汰,就像三葉蟲、恐龍……如果人類繼續破壞大自然,也會受到大自然同樣的嚴懲。

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美的一句話是:“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令人欣悦和驚奇。”

人生就像一朵曇花:盛開後凋謝,凋謝後盛開……人生是永不停息的。生命的故事也一樣:經過了二十九億九千九百九十七萬五千年,描寫了一百多種生命。在宇宙中,人類的生命就像曇花一現,但像牛頓一樣的偉人,他們的曇花一現就像是重於泰山。我們現在也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讓我們的生命故事更加輝煌!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4

今天,我和媽媽共讀了一本繪本,名字叫《生命的故事》,這是我目前以來讀過的最長的一個繪本,也是讓我最有興趣的一本繪本。這本繪本里面用漂亮的圖畫和簡短的文字分時間段表現了地球不同時代的演變過程,講述了從古到今地球的地質變化、環境的變化、各種生物的起源以及人類的出現,它知識豐富、繪圖唯美,讓我愛不釋手!

作者以五個部分分別敍述了從古到今地球上的變化。

第一幕主要講述了古生代時期海洋、陸地上各種地區生長着的生命。三葉蟲是那個時代最早的生物,它們統治海洋長達1億年。同時海洋裏生長着珊瑚蟲和海百合等一些無脊椎動物。陸地上逐漸出現了一些植物,比如荷達樹和盧木。

第二幕主要講述的是在中生代時期地球逐漸變暖,這時陸地上出現了恐龍。它們有的用兩條腿和四條腿站立行走,有的在水裏生活。這些恐龍有霸王龍、三角龍、冠龍等等。

第三幕新生代時期逐漸出現了鳥類和哺乳類動物。哺乳類不生蛋直接產下幼崽,它們不斷尋找自己生存的方式,甚至外形也有了一些變化。就像現在的豬的樣子就不是它們先祖的模樣了。在這一時期人們懷疑也會出現人類,但是沒有任何的憑證。

第四幕新生代時期就很接近現在的時代了,這時候已經出現了人類。人類有了自己的生存方式,用石塊或者骨頭製造武器,捉捕野生動物當他們的食物和衣服。漸漸地,人類又學會了建造房屋、造船出海,還學會了種地,依靠土地生活。

第五幕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時代了,因為它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所有的植物、動物都快樂的生長着,農民們努力的種地,城市裏的人努力的工作,都在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的生活。現在的世界就是一個美麗和諧的世界,湛藍的天空中鳥兒自由的飛翔,森林裏的植物茁壯的成長,地裏的各種馬牛羊自由的奔跑,農作物碩果累累掛滿枝頭,川流不息的車流在寬闊的馬路上行駛,漂亮的房屋一座座撥地而起……只有我們辛勤的勞動,才會讓這個世界更加美麗富繞。

讀着這本書,我突然感覺到了時代的久遠,我們的地球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從起源到眼前的一刻,在長時間歷的史變遷下發展的竟是如此美麗,這真讓人意想不到!正在流逝的每一秒都像新的一環,連接在無窮無盡的時間鏈條上,而我出生在這個地球上是那麼神奇和幸運。

我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努力奮鬥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故事,讓生命的故事就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都讓人感受到驚奇和欣喜!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5

當我開始閲讀這本《生命的故事》,許多好奇的問題像雨點一樣下來了,生命還有故事嗎?生命的故事是關於什麼的呢?於是,我的好奇心像爆發了一樣,便打開了這本維基尼亞·李·伯頓寫的書。

《生命的故事》是以文字和劇幕的形式表現的,翻開書,映入眼簾的是像一個舞台佈置的畫面,把植物和動物從古生代早期一直到新生代的演變都細緻入微的畫裏出來。那些活靈活現的生物們各種各樣,同時也把銀河系夫人神奇奧祕都告訴了我們。

地球的古生代是我喜歡的時代,那是一個由森林全覆蓋的陸地,小河在森林裏盤旋着,像一條千古巨龍。如果能生活在這種原始森林,聞着新鮮的空氣,喝着甘甜的泉水,那是一種多麼美好的生活啊!寂靜無聲,清閒自在。在森林之中穿行,玩耍是多麼令人嚮往啊!

地球不斷的在變化着,越來越美麗,而我也要不斷的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書寫一本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6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好書《生命的故事》,令我受益非淺。

説的是生命從起源到低級,從低級到高級,一直到出現了現代人類高等生物的故事。最低等的原始生命起源於海洋中,然後從單細胞生物發展為多細胞生物,從海洋生物發展演化為陸地生物……讀了《生命的故事》這本書,我彷彿穿越到了古生代,三葉蟲、海蠍子、恐魚、魚龍、霸王龍、始祖鳥等一一呈現在我的眼前,還有那異彩紛呈的植物、火紅的太陽、美麗的月球等,都在這本書裏栩栩如生,令我深深陶醉。

自然界生物的大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的出現。人類是從古猿逐漸演化而成的。

現在我終於明白,以前的一切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環,就沒有我們人類。宇宙、地球、生命、環境等一直都在不停地發展變化,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

每一個物種都歷經了幾十億年的演化,每一個生命都很不簡單。人類是萬物的精靈,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生命,熱愛每一個物種,保護好我們的地球,保護好生存的環境,讓萬物生靈生生不息!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7

《生命的故事》是由美國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先生所作。本書主要寫了生命的演變過程:從古代早期到古代晚期,又到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演變過程,用簡單的語言和有趣通俗的圖畫給我們完美地呈現了出來。整本書用一頁文字和一頁圖畫搭配,讓我們更好的體會到了生命的奧祕。假如我們讀到不懂的地方,便可以看看圖畫,或許就會明白了。

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了,因為一頁的字數有的都不到100個,所以看得非常快,也非常過癮。本書行文非常簡練,但我能在字裏行間體會到生命的奧祕。我越讀越有意思,讀完一遍忍不住還要讀第二遍,真是引人入勝。

生命的故事就好比一場電影,鏡頭的每一次轉換,濾鏡的改變,都會出現一種新的生物。而生命的奧妙,並不是一個個單調的鏡頭所代替的,它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鏡頭,它只是展現的一個工具。

我一直以為侏羅紀是最早的世紀,但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在侏羅紀之前,還有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和三疊紀、7大世紀。而侏羅紀在古生物年代表上,已經在偏後位了,很明顯我的想法被否認了。可見我的知識是多麼貧乏,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

讀完這本書,寫完這篇讀後感,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生命的故事”。生命五彩紛呈,未知的祕密等待着我們一點點地把它們揭開。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8

1944年,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在都柏林出版了一本小冊子《生命是什麼》。作為一名研究生命科學的研究生,我仔細閲讀了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

作者薛定諤(E. Schrodinger,1887-1961)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1926年提出波動力學並因此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他的研究興趣轉向了生命科學。事實證明,《生命是什麼》這本通俗讀物為以後分子生物學的誕生作了精神上的鼓勵和概念上的準備。儘管我已經對現代生命科學知識有了比較系統地瞭解,但我還是對書中作者獨特的視角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佩服得五體投地。書中作者用自己熟悉的統計物理學去思考感興趣的生命科學問題,充分表明了一位物理學家的高度自信,而這一自信來自20世紀前30年物理學領域所發生的革命性進展。薛定諤把自己富於創見的想象力以一種略帶詩意的方式推廣到重大生物學問題的解決上。他提出了一個長期以來難以回答的悖論:為什麼在趨於最大熵的宇宙中,那些有條不紊的生命系統卻能存在並繁殖?他認為不能用經典的物理學定律來解釋生命現象,於是他提出了“負熵”的新概念。另外,薛定諤還提出基因應是一種能自我複製的“非週期性晶體”等觀點。

從今天的生命科學來看,薛定諤的理論有些模糊不清,主觀判斷較多,甚至存在錯誤,例如有關量子躍遷和突變的論述,歸根到底是因為他所做的從物理學理論到生命科學的推廣過於牽強。物理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科學,儘管生命也是物質,但是生命這一複雜系統具有了許多獨特的不同於物質的本質屬性。我想這應該是物理學定律不能生搬硬套到生物學的根本原因。但不容質疑的是,正是薛定諤廣博的知識基礎、敏鋭的洞察力和巨大的理論勇氣為原本發展緩慢的生命科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開闢了物理學和生命科學結合的新天地。

《生命是什麼》的出版對當時年輕的物理學家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們中的許多人由此轉向了生物學研究,希望從中發現新的物理定律。弗朗西斯.克里克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1953年他和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實現了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應該向薛定諤學習他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勤于思考,才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另外,要形成寬廣的知識面和廣闊的學術視野,才會更好地進行創新,薛定諤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如果説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那麼21世紀註定會成為生命科學的世紀。現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沒有出現重大的理論突破,我想發展比較成熟的物理學一定會對這一突破的出現有重要作用。從這一點來看,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這部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仍具有現實意義。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9

讀完《生命的故事》這本書,我心中有許多感想,今天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命的故事》主要講了:很多很多億年以前,我們的太陽誕生了,它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恆星。上億顆恆星組成我們的銀河系。在整個宇宙太空中,旋轉着億萬個星系,銀河系是其中的一個。我們的太陽不是最大的一顆恆星,也不是最小的一顆,但對於我們來説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太陽的光和熱,地球上就沒有生命。我們的地球誕生在很多億年前,它是太陽系家族中的一顆行星。最初,地球只是一團熾熱燃燒的物質——被滾滾的塵埃和旋轉的氣流包裹着。幾億年過去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漸下降。温度下降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巖石。故事的舞台轉到海底。5億年前的“沉積石”中所包含的化石,將生命走過的歷程在我們面前一幕一幕還原。那時,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有海洋植物和“無脊柱動物”。一個個小生命就這樣在海里誕生了。陸地慢慢上升,場景隨着切換。另一種“脊柱動物”出現了。陸地上,蕨類植物出現了。慢慢的,很多很多生命出現了。人也隨之出現了。

讀的過程中,每讀完一頁,我就很好奇下一頁是什麼。我們應該要好好地保護它——不隨便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因為每一個人只有一個什麼?每一個人只有一個地球。沒有地球,就沒有生命。雖然有掃地阿姨來打掃,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那樣,阿姨也打掃不完的。説到掃地阿姨,人人都應該尊重。我們不能瞧不起他們,也不能認為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每一個人只有一個什麼?每一個人只有一個地球。沒有地球,就沒有生命。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標籤: 生命 通用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doo2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