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18篇)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1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閲讀《紅樓夢》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1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範文700字(精選18篇)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埃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2

寒假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它真不愧為是一本奇書,書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在這本書中,林黛玉、薛寶釵無疑分別是《紅樓夢》的女一號和女二號,賈寶玉、林黛玉兩人感情悲劇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感情杯具。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

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完美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讓賈寶玉娶了戴黃金鎖的薛寶釵,以至於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紅樓夢》的故事太感人了,寫得個性精彩,故事環環相扣,我時常投入不己。讀了它,我還真懂得不少道理。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侈,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説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很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十分疼愛賈寶玉,但我並不是十分喜歡他。

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能夠用在他身上。當然,最後他也在黛玉離世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為的作風,我個人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在一齊玩耍,兩人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十分要好,這在當時是社會所不能容的。

但是,作為當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要堅強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我讀了《紅樓夢》後就十分佩服曹雪芹,他寫出這麼好的作品來,能把裏面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説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裏面的人物個個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説話似的,讓我跟他們共同歡笑,共同悲傷,共同成長。我要學習他的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3

行到水窮處,坐看“文”起時,讀書本是自在灑脱的事,閒來翻翻,感受書之情懷,也可使心中增添對人生的思考。數點梅花天地心,從書中所得的樂趣,難以用文字全部數出。然而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如今才能細細閲讀,實在慚愧。

之前只是聽別人講述《紅樓夢》的故事,對它的感覺就只是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對黛玉與寶玉的愛情感到惋惜。現仔細閲讀後才明白這其中作者的深意,開始認識封建主義對人民的殘害以及欠人民的血債,並且深恨着它。曹雪芹説“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這是真的,書中故事情節描寫曲折,卻又那麼完整,都是微詞曲筆。

《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裏行間的人生況味,書中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道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紅樓夢》也是一部有味道的文學作品,既有着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着燒的茄鯗,也有着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董卿在《朗讀者》中説:“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

從開始讀進入書中像一個透明的旁觀者觀察着這些人的一舉一動,也隨着他們經歷了悲歡離合。讀完《紅樓夢》雖有些悲涼,但能感覺到有灑脱的意味,因為一切都經歷了,就不會計較那些繁瑣的小事情。我之前確實心裏總是想不開,計較一些渺小瑣事,也使得心情總是陰沉,後來書讀的多了,尤其是《紅樓夢》,跟隨故事去感受,便覺得凡事道都沒什麼了。王蒙曾説:“《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而且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幾乎是,你的一切經歷經驗喜怒哀樂都能從《紅樓夢》裏找到參照,找到解釋,找到依託,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聽説《紅樓夢》每讀一遍便會多一種體會,甚至可以佔領一生,它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4

最近我們學校又發了一本新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故事的情節非常曲折,講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小説講述了林黛玉愛上了賈寶玉,但是賈寶玉的長輩們不許他跟林黛玉結婚,林黛玉雖然長得好看,但是她體弱多病,而且非常嬌氣,一直要哭,到最後賈寶玉沒和她結婚,結果黛玉憂鬱而死。

這篇故事也講了當時的人們是多麼辛苦,暗示了作者晚年寓居北京西郊,生活貧困的生活現實。整個作品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為主線展開,向我們展示了封建社會四大家族的由勝而衰的沒落過程。作品令人深思,也讓我們生活在今天文明富足年代的中國人慶幸生在好年代,由此也更加珍惜,並且提醒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回報生活。

看完書,掩卷思考。我覺得林黛玉這個人不好,我不太喜歡這個人物。她動不動就哭,一直含着淚水。而且身體也不好,總是生病。她和寶釵是一個特別大的對比,寶釵遇事穩重,識大體,顧大局,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對待生活有熱情,有上進心。從某個角度上講,她和寶玉是一對金玉良緣。但是,偏偏又碰上賈寶玉厭惡仕途,由此給這段姻緣增加了一層陰雲。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會有許多人,他們有抱負,積極進取,在權力名譽和地位的方向上堅毅地前行着,也有一些人,他們看到再多的財富,再高的權利和地位,到頭來不過是一片浮雲,生活在他們看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快樂。所以,這些人並不去追逐名利,只是在享受當下。對待生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的價值觀是:無論我們的腳步到達了哪裏,都不能忘記我們出發時瞄準的方向是快樂。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5

“説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隨着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於歸結。也許是由於閲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首屈一指。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作愛情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專制和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着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後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後,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

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字裏行間,他彷彿在對我們説,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願不再是個傳説。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6

滾滾紅塵,攜着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後一抹餘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後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鋭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脱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痴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7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説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

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藴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説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説: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鋭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8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一場紅樓夢中事,寫盡人間悲與歡……

  ——題記。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啊,這世間有多少痴情男女,儘管天各一方,緣分卻讓他們遇見,正是這樣,才成就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千古佳話與傳説。

或是離別,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嘗不是一種必然?細細數來,卻只剩下滿紙心酸。初看紅樓夢時,留下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纖細柔弱,嬌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覺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個富裕的大家族,黛玉來到了這裏,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巧合!在這裏,她認識了賈寶玉,一個她永遠深愛着的`人。他們互生情愫,本以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們的故事卻隨着家族的落敗而落下帷幕。

故事的結局留下傷感,每當我看到最後,總會不由自主的流下淚,我彷彿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時被火光照得發白的臉龐,她是多麼可憐啊!最後,“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瑤”的黛玉還是去世了。從此,賈寶玉和林黛玉,一陰一陽,就此別離……人人都説有情人終成眷屬,可為什麼世間還會有如此之多的悲傷情事?

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朧地懂得,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難需要我們來度過,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麼簡單。我們都要經歷人生的許多許多,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險阻,就好似爬山,山勢那麼高,路途那樣險,有些人在山腳就選擇放棄,而有些人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往前,勢不可擋。

如果你堅持走下去,那麼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寶玉認命了,屈服了,他選擇與寶釵在一起,最終又選擇了出家。這就是結局,這個悲傷故事的結局……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能把人生裝點得五彩繽紛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錯過,還有與錯失相依的一抹心酸……説到辛酸處,悲傷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還有那痴人説夢者。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9

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説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着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説到這,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

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

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0

《紅樓夢》這部中國經典的著作,我也曾有所涉獵。幾年後的現在,成長了一些的我以一種不同的角度再去欣賞這部名著,以求有所新的不同體會。

從課本中黛玉進賈府的一小個片段中就不難看出《紅樓夢》這部名著內容之豐富,作者心思之縝密。縱觀全文,亦是如此。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在賈府中,寶玉能碰上的幾乎全是女性,而賈寶玉還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終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由此可見,寶玉的柔也十分正常,自從他們搬進大觀園後天天吟詩作樂,在其中,薛寶釵和林黛玉算得上是最突出的兩人了。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用“悽美”來形容。可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體虛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寶玉與寶釵成親,林黛玉知道了以後竟被氣死,而當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黛玉是寶釵,而黛玉又已經死去,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另外,王熙鳳這個人物不得不提,她類似於賈府的“總管”她憑着自己的權利用毒計害死賈瑞,又用陰謀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兩面三刀,到最後害了全家。還有賈母,她是賈家的“最高統治者”。她十分溺愛孫子寶玉,從前80回曹雪芹的文字中可以得知,賈母是支持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的,但是在高鶚的續篇中,她又不支持了,這又是《紅樓夢》的一個悲劇,最後四大家族的沒落和主要人物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這出悲劇就算落幕了。

《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曹雪芹用了10年的心血凝結成這本書,文中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有關聯,即便是開頭再小不過的東西,文末都有清楚的交代。作者曹雪芹自己用一幅對聯概括了《紅樓夢》:原應歎息春風晚,差忒情慾巧妙雲;橫批:情不情。

《紅樓夢》還是一個謎,有誰能夠解開它呢?也許曹雪芹也不能回答吧……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1

從小,我就是個愛讀書的孩子,總愛纏着媽媽給我講《人魚公主》《灰姑娘》,後來長大了,便開始自己讀書。直到12歲那年,我結識了《紅樓夢》,從此便視如珍寶,讀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讀完都有新的收穫。

初讀紅樓,讀完後暗自傷心,偷偷哭了一下午,認為那麼美貌又那麼多才的黛玉,就這樣香魂飄散。回想當初她在葬花之時,“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濁陷渠溝”;又想到她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與湘雲的“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好不傷感!再讀紅樓,這次我注意到了當時包括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聯繫,和人與人之間奇怪的交往。

人們想的、説的與做的大不相同。後來我也明白了,這便是真正的相處,也是一門學問。三讀紅樓,我將自己帶入當時的封建統治中,又發現《紅樓夢》實質上也諷刺了當時的“朝廷”“官宦”。在這種封建統治下,像榮國府這樣的大府邸,也在元妃死後磨難重重,最終落得一個“為他人做笑談”的下場。這不正是曹雪芹自己的寫照嗎?可見當時社會是如此不堪!

我將《紅樓夢》細細品讀了三遍後,將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拿出來與朋友們一起分享、討論,收穫也算不小。

還記得我第一次和朋友們討論《紅樓夢》是在一節體育課上。大家起初是談《紅樓夢》的人物:多愁善感的黛玉,寬厚可親的寶釵,伶俐可愛的湘雲。

後來,又有幾個人帶來了幾本“品紅”的書,也讓我們學到了更多讀《紅樓夢》的方法。還有一次,我回到家後寫完了作業沒事幹,便和媽媽討論起《紅樓夢》,原來媽媽也是個“紅迷”呢。她説,《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又最複雜的作品,曹雪芹也是中國文學世上最偉大而又最富雜的作家。在這本書中,還隱藏着許多別的東西,比如曹雪芹的出身之地——曹家,這個曾經與榮國府一樣顯赫的官家中,許多鮮為人知的祕密。

讀書是我最大的愛好,《紅樓夢》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籍。我從讀書中收益頗多,從《紅樓夢》中感悟頗深。我會繼續這個紅樓之夢,讓它永遠燦爛下去。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2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題記

大觀園裏斑駁的樹影,寂靜的幽亭猶在,卻覓不到曾經的緋影衣香,一顰一語,漫天落英的飄散,訴説了誰的憂傷。花開,一個美麗的開始;盛,一個繁榮的象徵;謝,一個個生命的離開;葬,一段感情的消逝,更是一個家族一個王朝的隕落。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夢裏花落的多少日夜,是誰感歎又是誰無奈。花會再開亦會再敗,誰也扭轉不了這世間的生死輪迴,我憂傷,等依安慰。依不在,誰能懂我心扉。多麼美的青春,多麼美的人世,卻沒有你的陪伴,我惶恐,我徘徊,我等待,説不完的故事,訴不完的情絲,斷,給悲傷一個完美的終結。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未被温。”桃花散去千秋夢,也換不回曾經一點情。酒不醉人人自醉,心不顫抖人自顫,瀟湘館的聲聲夙怨,怡紅院的陣陣歎息,淹沒了一個世界的温情。青燈照壁,淚眼朦朧,任雨敲打着窗,我沉沉入睡,聽不見耳旁你的呼喚,你的歎息,我就這樣離開,不,我沒有離開,我從未離開。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淚已隔絕了我們的世界,我在這頭葬花,那一邊是誰的歡聲笑語浸入耳邊,鮮血揉滿手帕,我已無力再去掙扎,花瓣翩翩飛滿天,我給她自由,給她尋找幸福的權利。滿頭的悲愁,剪不斷,理還亂。焚詩、葬花,為你而牽掛,那漫天的桃花又是怎樣的孤獨。花落於天思寄土,人落於情不妄人。我將離去,你挽留不了,我亦留不住腳步,就由時光帶走一切,從此不見、不見……

美夢終究成為一場空,韶華落盡,黛玉離開,寶玉出家,金簪葬雪,人淚葬花,空留寶釵獨守空房,昔日遺腹已長成人,今日誰與相告,一切已非舊時風景。家族墮落,更變朝代,人已逝,夢已空。“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夢裏幾度回紅樓,訴不完離殤,剪不完憂愁,還是年少,只能懂所謂的落魄憂愁,也許只有人到中年,才會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受吧!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3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多人讀了《紅樓夢》這本書,會有不同的感受。在我看來,這本書寫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以一個悲慘的結局作為一個結尾,這本書也講出封建社會制度的敗壞。賈府和其它家族以及社會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一個階段。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林黛玉,她是一個體弱多病,且自憐,自卑的人,因為自己的這些行為特點而讓自己沒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此,我認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只有相信自己,給予自己力量,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結局中,元妃過了世,使賈府失寵,被抄了;賈府中的人犯了罪,別關進獄裏,也是賈府被抄的原因之一。讀了《紅樓夢》這本名著,也讓我從中悟出了很多道理,賈府的由盛到衰,其中,只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後面元妃過世了。難道,真識的原因就是元妃過世嗎?而是賈府不努力,去依靠元妃,元妃不在了,他們就自然倒下了。

我想賈府的沒落再次告訴我們,只有自己變得強大,才能改變命運!有一户人家,他們家的女主人是一個官二代,每次都是依靠她擁有的關係去發財致富,從未想過要自己努力,過得日子基本叫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一個小孩子一樣。突然,有一天,讓她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父親過世了,所有跟她父親有關係的人再也不去接觸他們家了,聽到消息後的她,心情已經崩潰,從此,她領會到要自己腳踏實地去做事,不能去依靠別人,只有自己做出來的事是真實性的,她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活。

一個簡單的實際例子讓我領悟到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好,不能貪婪。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4

《紅樓夢》第二十回,講述了一系列微不足道的小事,其中一個片段可謂是將道德綁架上了至高點。

元妃省親回宮後,從皇宮裏特意送回糖蒸酥酪給寶玉吃,這可是從御膳房做出來的,民間絕無僅又。寶玉心善,特地留了一些給貼身丫頭襲人。賈寶玉的奶孃李嬤嬤因打麻將輸了錢,寶玉長大了又不理她,她服侍寶玉的機會唄襲人“搶走”。這些事情已經讓李嬤嬤耿耿於懷。

這日,被李嬤嬤發現寶玉房間裏的糖蒸酥酪,當聽丫頭説是留給襲人的,便發怒似的故意吃掉了。事後便將一肚子火氣撒在襲人身上,罵寶玉忘記了她的喝母乳長大的養育之恩,直到王熙鳳出場巧妙地解決了麻煩。

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婆媳關係。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要求曾經對別人的付出,給以回報,若不回報自己,便是忘恩負義,這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賈寶玉因為情商太低,不僅招來一身罵,還沒有止息矛盾。耿直的寶玉出於正義,批評了李嬤嬤,反而讓李嬤嬤變本加厲。她是無理,咄咄逼人,可她也很可憐。她所希望的也不過是有人來陪她説説話啊!作為老人,他們孤獨,渴求別人的關注。襲人是寶玉現在身邊最貼身的丫頭,李嬤嬤是餵養寶玉的母親,這裏便是中國典型的婆媳關係,最為難的便是寶玉。襲人和李嬤嬤都愛寶玉,愛,不應該是為難。對我們今天有警醒作用。

最可怕的,莫過於道德綁架。李嬤嬤對寶玉有養育之恩,而來要挾寶玉對其關心。有恩報恩,從中國人的情義來講,這沒有問題,甚至是美談。但回到現實,若付出之時就已經在思考將來的獲取,那你付出的真誠之心便值得商榷更何況是母愛的付出。若寶玉對你的好令你不滿意,便成了忘恩負義之人,這就是最典型的道德綁架,這是最可怕的地方。

剛風靡中國的《戰狼》2導演吳京,就被網友要求捐款一個億。我覺得,我們不要假借道德的名義來強迫他人,正如吳京迴應:善良應該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一份餘香,本就很美好。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5

記得是在上高中之前的那個假期,我去新華書店買了《紅樓夢》。在這之前,我只讀過零星幾個片段、看過一點電視劇,想要趁着這個假期讀一下原著。可每每當我拿起這本書,總是會因為語言晦澀、人物關係複雜等原因停止閲讀。一個假期過去,我僅僅閲讀了十數章。

到了高中,課外閲讀中有四大名著,藉此機會,我查詢了一些大家對紅樓夢的梳理和見解,認真讀完了《紅樓夢》,雖説還有許多不明朗的地方,可也有了一些粗略的看法。

不可否認,在通讀這本書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賈寶玉持有片面甚至錯誤的看法。可在讀完《紅樓夢》之後,我對賈寶玉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第二回中,賈寶玉講:“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賈寶玉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可能就是他對女性的熱愛與尊崇了。他對許多女孩子多情,甚至對畫上的美人多情。以前我把這種多情當作濫情,可讀完之後,又感覺寶玉是真心地愛護、尊重這些女孩兒,亦是真心地守護美。尤其鮮明的一個表現是在“平兒理粧”一節。寶玉伺候平兒理粧,感到“今生意中不想之樂”。

作者在書中多處描繪寶玉的這一特徵,寶玉期待“美”、維護“美”,甚至到了“痴”的地步。寶玉對女性的尊崇,反映了他的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他愛的這些女性處於社會底層備受壓迫,而他厭惡的是封建社會中的壓迫者,這也與他的叛逆性格相符。而他的叛逆還存在於其他許多方面,他輕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讀書應舉、鄙視功名利祿等等。這些性格特徵甚至讓我對他產生一種尊重與羨慕。可是他的性格、處事又充滿矛盾。他的一切,都離不開封建勢力給予他的特權。他所反對、厭惡的正是他所依賴、憑藉的。他的思想最終尋不到出路,只能歸於超現實世界中。

我也只是粗略地讀完《紅樓夢》,心中仍有困惑,可通讀完這本書再查閲了一些大家的賞析,還是被當時的社會、書中的精神所震撼。如果以後有機會再仔細閲讀,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穫。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6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一場紅樓夢中事,寫盡人間悲與歡……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啊,這世間有多少痴情男女,儘管天各一方,緣分卻讓他們遇見,正是這樣,才成就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千古佳話與傳説。或是離別,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嘗不是一種必然?細細數來,卻只剩下滿紙心酸。

初看紅樓夢時,留下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纖細柔弱,嬌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覺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個富裕的大家族,黛玉來到了這裏,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巧合!在這裏,她認識了賈寶玉,一個她永遠深愛着的人。

他們互生情愫,本以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們的故事卻隨着家族的落敗而落下帷幕。故事的結局留下傷感,每當我看到最後,總會不由自主的流下淚,我彷彿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時被火光照得發白的臉龐,她是多麼可憐啊!最後,“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瑤”的黛玉還是去世了。從此,賈寶玉和林黛玉,一陰一陽,就此別離……

人人都説有情人終成眷屬,可為什麼世間還會有如此之多的悲傷情事?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朧地懂得,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難需要我們來度過,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麼簡單。

我們都要經歷人生的許多許多,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險阻,就好似爬山,山勢那麼高,路途那樣險,有些人在山腳就選擇放棄,而有些人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往前,勢不可擋。如果你堅持走下去,那麼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寶玉認命了,屈服了,他選擇與寶釵在一起,最終又選擇了出家。這就是結局,這個悲傷故事的結局……

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能把人生裝點得五彩繽紛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錯過,還有與錯失相依的一抹心酸……

説到辛酸處,悲傷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還有那痴人説夢者。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7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閲讀《紅樓夢》讀後感18

“紅樓夢,半夜做。只從此迷上石頭記,戀上紅樓夢。”

  ——題記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你一個女子,深受曹雪芹的憐愛,“兩彎罥眼眉,一雙含情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拂風。”任誰見你都會誇你標誌,只可惜身世異常淒涼,但好在你來到外祖母身邊。我想在別人眼裏你是幸福的,你深受賈母喜愛,寶玉和寶釵對你又十分關心。可什麼都不缺的背後,你的痛苦,又有誰理解你呢?

寶玉失玉變痴呆而你在重病中。當你聽到珍珠妹妹説寶玉娶寶釵時,你內心絞痛,變得神情呆滯,直接去找寶玉,你們倆的對話多麼讓人心疼啊!“黛玉説道:寶玉,你為什麼病了。

寶玉笑着説到:我為林姑娘病的。”你回到屋後,賈母來看你,你氣喘吁吁的説道“老太太,你白疼我了。“這一句字字戳中我淚點,你可知,如果我在當時,一定會把你拉住,不讓你去,不讓你走,只恨這時空之差。在寶玉誤娶寶釵拜堂成親時,你兩眼一翻,一縷香魂就此歸天了。這是你不知道的,紫鵑想説話卻未成,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直流,李紈探春為你痛哭時有一陣奇妙的音樂之聲,這是上天痛苦的表現啊!“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濺淚,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你在金陵之地,絢麗的綻放,可又無聲的凋謝,為何上帝偏就要你離開,你不過只是一株絳珠仙草罷了。但我不知你是否願意離開,其實走了也好,腐朽的賈府已不再是屬於你的地方,倒不如回到太虛幻境。繼續做你的絳珠仙子。

總是會想若沒有那仙石的傳説,你離去時,是否還會那麼痛苦,愛是一種緣分,若你可以再來一聲,請不要再陷入那無法挽回的緣分之中。

一本厚厚的紅樓夢,浸在醉人的花香最早在紅樓夢裏,不願起來,只想永遠沉睡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7qn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