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讀《孫子兵法》有感

讀《孫子兵法》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孫子兵法》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孫子兵法》有感

讀《孫子兵法》有感1

眾所周知,《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孫子兵法》中的各種戰術、策略不僅在軍事有着重要貢獻,而且深入到政治、外交、企業經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的優秀文化遺產。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孫子兵法》,甚至把它視為兵法謀略經典。

作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在此作一個簡要介紹:

孫武的生卒年月現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後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後終老於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比較近現代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更加感性的認識到《孫子兵法》裏的智慧。拋開意識形態和民族感情不論,單純的從“為兵”角度評論二戰時的德日兩國,都是戰術上不無可取之處,但是戰略上的短視確導致了它們的徹底失敗。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孔子曰:“過猶不及。”“中庸之道,忠恕而已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無論一個國家,一隻軍隊,小至一個公司、家庭,不能脱離自己的實際,盲目的追求過分的目標,從而導致失敗。説道德國,正是由於對波蘭、法國的勝利,或者再加上希特勒掌權後無論在外交、經濟、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使其衝昏了頭腦,不顧自己人力、資源的條件,盲目或者乾脆説瘋狂的向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叫板,宣戰美國,從以幾乎一國之力vs全世界,安能不敗?如果,希特勒有戰略頭腦,能夠見好就收,在戰勝法國之後,與蘇聯聯手,自己聯合意大利揮兵中東、北非,把地中海控制為軸心的內湖,蘇聯南下東南歐及中亞,兵臨英國的戰略後方和人力、資源大本營印度,則勝負尚未可知。

《孫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的思想體系。下面簡單就其中的幾篇文章就我個人的理解介紹一下孫子兵法的應用。

《計》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孫武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採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謀攻》篇主要論述瞭如何進攻敵國的問題。孫子主張以儘可能小的代價,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戰而勝,不靠硬攻而奪取敵城,不需久戰而毀滅敵國。所以,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就特別強調以謀略取勝,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謀略取勝,其次以外交手段取勝,再次是使用武力取勝,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這一點,就不僅需要知己,還要做到知彼。

《用間》篇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孫子認為;是否瞭解敵情對戰爭的勝負具有重要影響。要先知敵情,只能求諸間諜。只有大聖大智大仁大義之人才能使用各種間諜,獲得廣泛的情報。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它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遺產。孫武在其書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這一理論不僅深受戰國以來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和推崇,對他們的軍事思想和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軍事思想領域內也擁有廣泛的影響,享有極高的聲譽,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學價值。

巍巍華夏5000年過去了,留下無數華章美文。《孫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孫子兵法》雖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處時代的限制,有着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瑕不掩瑜,這些缺陷並不能掩蓋它的光輝,絲毫也無損於它的偉大。讀它如飲純酒,又如醍醐灌頂。《孫子兵法》真不愧是我國的瑰寶,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讀《孫子兵法》有感2

今天我閲讀了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孫子兵法》之六,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些歷史戰役,將帥們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戰略取勝的。

孫子説過:“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説軍事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這本書不能不看。

首先,孫子從戰略戰術上,概括了九種不同戰地區的基本特點,論證了他們對官兵心理狀態的影響。並提出具體得靈活應變措施,倡導在實襲作戰中充分發揮戰鬥力。

第二孫子推崇戰略出擊,提倡深入敵國進行作戰,認為這樣做具有使士兵聽從指揮,努力作戰,就地解決部隊上培養士兵無所畏懼的精神等諸多優點。

第三,孫子將其基本作戰指導原則貫徹到自己的突襲理論之中,強調在實施戰爭策略突襲行動時,要善於利用敵之弱點,避實擊虛,迅速行動,集中兵力,爭取主動。

第四,孫子結合戰略突襲行動的特點,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治軍主張,如強調政令嚴明,禁止迷信謠言重視保持軍隊得團結一致等。

這本里表現出來得隨機應變、肯動腦筋、抓緊時間、遵守記律都值得讓我們學省學習,這樣能使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讀《孫子兵法》有感3

要説我讀的所有名著,《孫子兵法》教會了我很多。它不僅讓我領略了各種戰術,還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精髓,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部分。孫子在書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通意義的軍事規律,不僅受到軍事家們的推崇,還在經濟領域、領導藝術、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係等方面,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一次讀《孫子兵法》只覺得有點生疏,讀不懂;再讀一遍,漸漸學會了思考;現在再次翻開書,品味下,已能和生活聯繫在一起,有時還會運用。

《孫子兵法》是一本受全世界喜歡的軍事鉅著,自從我讀了《孫子兵法》後,整個人都變了,變得不再意氣用事,遇到困難,學會了思考,跟同學們鬧彆扭,不再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了,學會了講道理,動腦筋……《孫子兵法》這本書,也讓我的生活有了變化,自從我把這本書介紹給爸爸後,他同樣也有感悟了。我考試沒考好,他不再罵我、打我,而是耐心的教育我,鼓勵我,使我對學習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就是因為《孫子兵法》,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

有人説,《孫子兵法》是商戰中的“聖經”,尤其對於今天中國向市場經濟飛速的時代,可以運用《孫子兵法》的策略去對待生活中的事情。

大自然是一本“綠色的課本”,有太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揭開,《孫子兵法》也一樣,要多讀,多研究,才能挖掘其中的奧祕!

讀《孫子兵法》有感4

《孫子兵法》是一部經典的兵法著作,書中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他在後世被應用被實踐,並且讓實踐者獲得成功。在《孫子兵法》出現過後的幾千年中,歷史歷經了多少場戰爭,又有多少猛將鋭兵借用《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術大獲全勝。《孫子兵法》古人用之於戰,現代人亦可用之,用之於生活。

何為道?道乃明政。古時的戰爭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君主應當同民眾一樣有必勝的目標,有保家衞國的理想,意志統一,共同生死。古之用兵需要有嚴明的政治,今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沒有戰爭,卻又災難。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需要“道”的存在。這不禁又將我的記憶帶回那段痛苦的時光,那段自豪的時光。我們,經歷了雪災地震。但是種種不幸並沒有打到我們,我們的領導人和祖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災的場景令人感動。這樣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最好的體現嗎?或許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讓人難忘。

何為天,何為地?天乃天時,地乃地利。古時用兵作戰不僅要靠軍隊實力,除了之前所説“道”之所用帶來的人和之外,還需依靠天時地利。如若不是江面大霧瀰漫,或許諸葛亮便會因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內造十萬支軍箭的軍令狀而喪命了吧;如若不是東南風的吹拂,或許火燒赤壁中周瑜只會燒傷自己了吧;如若荊州不是軍事要地,又怎會成就其兵家必爭的美名呢。天時地利在戰時很重要,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同樣很重要。為什麼商人會在情人節將玫瑰花精美包裝然後賣出,為什麼大雨天總會有人撐着一把傘外出賣傘,為什麼經營者會挑選店面位置?這些不都是人們在生存和競爭中對天時地利理解過後的運用和實踐嗎?

何為將?將乃明將。戰時擁有一個賢明的大將是福,現在擁有一個賢明的領導人同樣是福。我們同樣期盼自己的領導富有才華,賞罰有信,對下屬關愛有加;我們也同樣期待着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勇敢果斷受人尊重的領導。《孫子兵法》中的“將”告訴了我們領導之方,告訴了我們成功管理的方法。

何為法?法乃軍法。古時戰爭中軍法嚴明是眾所周知的,只有擁有嚴明的紀律才會有嚴明的軍隊,只有嚴明的軍隊才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古之軍法,現之律法。在現代這樣一個法治社會,我們需要懂法更需要守法。只有在有規有矩的社會中,我們才能夠自由發展,良好發展。試想一個沒有法律的國家將會是怎樣,那將會是沒有管制,沒有保護,沒有人權的混亂世界。

《孫子兵法》是兵書,指導軍隊在戰爭中獲得勝利;《孫子兵法》也是生存指南之書,指引我們在生活中走向成功。

讀《孫子兵法》有感5

自古以來,《孫子兵法》就被評為兵家之楷模。現如今也是不少成功商業人士的瑰寶!《孫子兵法》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無數的中華兒女!

我自幼酷愛軍事,也曾讀過不少軍事著作,但為《孫子兵法》百讀而不厭。然而即使在現在漢語的翻譯下,卻仍不現其義。人常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孫子兵法》卻非常書,要想取得皮毛,也非朝夕之事,且其博大精深,非常人所能想象!

我最愛攻心篇的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從行軍到現實交往,要想克敵制勝,盡得先機,就要懂得了解自己熟悉對手。瞭解自己就能隱藏自己的弱點,熟悉對手就能找出對方的破綻。隱藏自己弱點的同時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對手的短處,豈能不無往不勝?······

此外還有一句話我也甚是喜愛!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稱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其大意就是量力而行,方可“稱勝”。

在作戰中,孫子通過自己對國家的綜合實力--國土大小,資源糧食的多少,軍隊實力的強弱。從而克敵制勝,勝敵於千里之外,其理念就是步步為營,腳踏實地,一切着眼於實際。生活,學習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以學習為例,雖説沒有目標就失去了前進的導航。但目標過高,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制定,往往會事半功倍,被逐步打擊,吞噬着我們的自信心,直至氣餒,望“洋“興歎!與其這樣,還不如將”大目標“逐步分解,並將其放在每一個適合我們的學習階段中,就像《走一步,再走一步》所提到的一樣,當一個個“小目標”實現後,那麼“大目標”就不攻自破了!這也是累計自信心的過程。所以,在日後的生活學習中,我們不能不自量力,好高騖遠,否則的話,就會因為不知“稱勝”而招致失敗!

標籤: 有感 孫子兵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83pr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