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精選6篇)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精選6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這本書記敍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生活軌跡。首先描寫的是他的童年生活和同心世界,接着描寫他青少年時代所面臨的人生抉擇,最後描寫他很懷念之前的老師和舊友,同時回顧了他走向文學道路的經歷。作者從自己親歷的生活感受中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封建舊俗及文化糟粕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對愛國知識分子受到的不公待遇寄予深切同情並充滿憤慨;對胸懷博大的異國老師,則充滿敬愛之情!

從“我”不知道“長媽媽”的真實姓名可以看出她的地位很低。她雖然多管閒事,粗俗又沒有文化,又有許多繁文縟節,但她對“我”的真誠與熱情讓“我”記憶銘心,無法忘懷。“長媽媽”睡覺時伸開兩腳兩手,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由此可以看出“長媽媽”是一個粗魯和不拘小節的人。但是,“長媽媽”已經去世那麼久了,魯迅還寫這篇文章來,體現了對“長媽媽”的無比懷念與依依不捨之情。

看到這裏,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位親人——奶奶,她是我不能忘懷的人。她一直對我很好,從小到大一直很關心我,給我力量,但有時候我感覺她特別囉嗦。每次和她談話時,我説一句,她便會説成百上千句話,使我無可奈何。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奶奶的囉嗦也是一件好事,證明她心裏有我,希望告訴我更多的道理。所以,我至今還銘記着奶奶,我愛她,因為她,我改掉了許多壞習慣,因此,她是我不能忘懷的人。奸詐的衍太太使“我”飽受世人的冷眼而走上封建主義決絕的道路,後來到南京求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魯迅不斷求知真理與知識,其實最後發現是多麼的不容易,而我們現在可以學習許多的知識與本領,就應該珍惜機會,把握現在,抓住時機,好好學習,不要將來後悔。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小的時候不努力,大的時候後悔都來不及。魯迅寫這本書不僅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在我看來,也是在告訴後代的人們,要把握現在的好機會,趁熱打鐵,好好讀書。

看完整本書之後,回憶起來書上的畫面,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受益匪淺。另一方面,新中國的成立代表着勝利,也包含着魯迅的辛勤付出,應當感謝魯迅。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阿長與山海經》是我讀《朝花夕拾》這本書最受感動的文章。

它主要描述了魯迅回憶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幾件小事,塑造了一個樸實、善良、迷信,卻深愛魯迅的“母親”,表達了魯迅自責、後悔,對長媽媽的感激及深切的懷念之情。

長媽媽很愛魯迅,她是個寡婦,自己沒生孩子,把魯迅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照顧他,呵護他。兒時的魯迅渴盼《山海經》,目不識丁的長媽媽利用告假回家的機會,為魯迅尋買到四本小小的書——《山海經》,這是魯迅得到的第一部寶書,這部書對魯迅一生的影響一定非常深刻,以至於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幾年後,能如此清晰地回憶出細節。

寫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和長媽媽一樣,深深地疼愛着我。

奶奶今年七十歲了,滄桑的臉,佝僂的背,瘦長的個兒。

奶奶的規矩和長媽媽一樣多:吃年夜飯,必要等她念一長段祈福的話才能開席;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定奉上供品虔誠地朝拜;農曆七月是她口中的“鬼月”,不許我晚上出門……這些規矩,我一個也不信,更不會順她的意去做!即使這樣,她也不惱。

上了中學的我,獨自騎車上下學,回家總是很晚,她總是很擔心,早早收拾好飯菜,提前半小時,關了門,下了樓,到了小區門口,迎着寒風,靜靜地等……我騎着車,拐到小區一側,遠遠地望見她靜立不動的身影和風中飄起的衣角。她也總是馬上發現我,拖着不便的腿,小跑上前迎住我,伸手提起我背上的書包,身上頓時一輕,心裏也鬆快起來。我慢慢地騎,她大步地走,直到電梯口,再陸續為我打開四重門,才進到屋裏——這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的身邊,不止是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姑姑姑丈……他們個個都疼愛着我,投射在我身上的都是慈愛的目光,圍繞着我的都是疼愛我的人。生活中、學習上,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一想到他們殷切的目光、熟悉的身影,勇氣與力量就神奇地臨於我的心頭。

讀着“長媽媽”,想着奶奶,想到每天夜色中,在小區門口略微佝僂而瘦長的身影,告訴自己,要珍惜身邊每一個愛我的人,以後不至於如魯迅那樣後悔,自責,愧疚……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暑假,天氣格外炎熱,知了在樹梢喚個不停。而我,卻絲毫不畏懼那濃濃的暑氣。因為,手中捧着一本《朝花夕拾》的我,已然沉醉在許多有趣的片段之中。在這本回憶性散文裏,魯迅給我們刻劃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樸實的長媽媽,貪玩好奇的小魯迅,和藹方正的壽鏡吾先生……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魯迅的父親。

提起魯迅的父親,大家一定會想到《五猖會》這篇文章吧。在文中,父親的形象是嚴厲、專制、古板和迂腐的。他會在孩子急切想去看迎神賽會的時候,忽然要求他背誦“無聊至極”的《鑑略》,令少年魯迅萬分掃興和痛苦。雖然,父親心中也不乏對孩子的愛,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扼殺了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在魯迅心中留下了永遠不能抹去的灰色。

在魯迅的父親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現代家長們的縮影。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在孩子身上傾注了愛和希望的同時,也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我們經常會在培訓班或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幕:家長怒目圓睜,或厲聲呵斥,他們的孩子則可憐兮兮地坐在書桌前,愁眉苦臉、抓耳撓腮,捏着筆在作業紙上躊躇着什麼。這,便是現代教育對孩子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記得去年暑假,我不停地在課桌邊為奧數而奮鬥着。假期本應是孩子與大自然嬉戲,與花和樹木作伴的時候,可我卻被迫面對着一摞厚厚的作業本發呆。那天,我正陶醉在“明天去旅遊”的美好暢想之中。忽然,一聲厲喝把我從夢中驚醒:“這100道題你要是做不完,就不許出去玩。”無奈,我只好提起筆,又在草稿紙上塗抹着那些百無聊賴的數字。一直到夜幕已然深沉,我才顫抖地放下了手中的筆。

百年前,魯迅就向壓制人性的封建教育發出了大聲地吶喊,進行了無情地批判和抨擊。可是,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仍舊被束縛在另一種扭曲的教育中無法自拔。十一、二歲的花季,應該像天空中飛翔的鳥兒一樣,充滿蓬勃的朝氣;而不是囚着的籠中鳥,失去本該擁有的自由。我們的童年應該如彩虹般斑斕,而不是在作業前只投下灰色的暗影。家長們也不應該是像魯迅的'父親一樣,專制而刻板;而應該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們的立場想事情,做事情,讓孩子擁有一段充滿天性的童年時光!

《朝花夕拾》讀後感4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這是魯迅在他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句話。我將這句莫名其妙的話記在摘抄本上,帶着疑問繼續往下看……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魯迅的童年與青年時期。那個年代,時局的混亂和社會的動盪,是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可是我卻可以切身體會到那一份回憶的情懷——經過了時間的篩選,留下來的是最深刻的記憶,最有意義的瞬間。早晨沾着露水的花,待到傍晚望去,依然掛在枝頭怒放的,便是最堅韌的那一朵。

我想起了小學生活。那時候班裏的同學都很“秀逗”,玩一些五花八門的遊戲,開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每天放學回到家裏,我都會和父母“報告”這一天在學校裏遇見的“奇葩”事,時而捧腹大笑,甚至“噴飯”。媽媽建議我,可以嘗試着把這些事情寫下來,留作回憶。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但腦子裏雖然有了文章的脈絡,到真正下筆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那份純粹的快樂和藴含的感情來。

我對自己非常失望,認為自己不擅長寫作,連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都不能寫生動。我還很着急:時間會讓人忘記好多東西,等我長大了,寫作水平提高了,這些好玩的事情會不會忘記了?

“寫寫我的小學生活”這個願望一直埋藏在心底。

六年級下學期臨近畢業的那段時間,不知是因為學習壓力還是青春期的困擾,我發現很多同學失去了童年時的那份活潑、調皮,而我也因為即將畢業離別對老師和同學有些不捨,於是心底那個願望又慢慢浮出水面。再一次面對童年時的純真,心中竟升起幾分敬意來。那些曾經認為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寫得栩栩如生、有一些細節已經模糊等等的擔心,在真正開始動筆之後,都無影無蹤了。而那些年一幕幕歡樂的瞬間不停地奔湧出來,在我的筆下定格成永恆。

現在,回過頭來看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寫的那句話:“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我懂了:時間,確實蹂躪了一部分記憶,但是最精華的那部分,卻在歲月之中慢慢沉澱到心底深處,永遠都不會忘記。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朝花夕拾”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早晨的花兒傍晚拾起,因為這“朝”與“夕”之間的距離,一切過往的回憶便多了一分温情,多了一分理性。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説:“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掩卷回味,耐人尋味的美感油然而生。

這分温情來自魯迅先生生命中一些可愛的人。魯迅對保姆長媽媽的回憶便充滿了温情,由一開始在夏日的涼蓆上被擠得難以入睡對阿長頗有微詞,還給“我”講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禮數;後卻因其設法買來《山海經》而大為感動,字裏行間流淌着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深切的愛戴和懷念。那位“八字須,戴着眼鏡,夾着一迭大大小小的書”的藤野先生,為“我”批改講義,對“我”不再學醫而歎息,並真心地希望新的醫學能傳入中國。這份跨越國界和民族的殷切希望,對於留學於日本的中國學子魯迅先生,該是多麼的珍貴!

這分理性來自魯迅對生活的體悟與思考。《二十四孝圖》中作者回憶小時候讀的一些書,回想起來卻覺得那些故事荒唐而虛偽;《五猖會》中去看錶演之前,被父親要求學習,以至於最後失去了遊玩的興致;《瑣記》中寫道魯迅先生去外地讀書,讀了幾個大學,結果發現大學教育不太對自己的胃口。如此種種,都表露出魯迅先生對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滿。而面對醫術極差卻霸道十足的荒唐“名醫”和表裏不一、陰冷自私的衍太太,魯迅先生以文字的方式不動聲色又激烈深刻地剝掉了“名醫”那層虛晃無用的外殼、刻畫出衍太太的醜惡嘴臉。

就像《朝花夕拾》的編者開篇説的那樣,“記憶凝結成的文字,字句都流淌着情感的汁液。童年韶光的快樂與壓抑,對人性美好的嚮往和袒露,構築起魯迅最真實的心靈風景。生命因回憶而鮮活。那些拾起而在也不願丟下的舊事,慰藉了精神,温暖了心靈。”

朱光潛先生説:“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魯迅先生於“夕”時拾“朝花”是距離與美的絕佳詮釋,而如今我們讀者藉助書中的文字,喚醒的自身對於兒時趣事的懷戀,又何嘗不是一種親切的美呢?

《朝花夕拾》讀後感6

狄德羅曾經説過:“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是呀,只有讀書,才會讓人變得聰明。在暑假期間,我也讀了一本書,叫《朝花夕拾》,清晨的花傍晚時再去摘,會散發淡淡的清香,韻味無窮。一如作者幼年的時光到了暮年再去細細回味。書中有不少是對童年温馨的回憶。不同的童年滋味展現得淋漓盡致,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這一章節。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文中的大致內容是:魯迅家後院有一個很大的院,叫百草園,那裏面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紫紅的桑椹。還有許多小昆蟲,例如胖胖的黃蜂,輕捷的雲雀,還有在唱歌的蟋蟀……這裏就是他的樂園。那還有一個關於美女蛇的傳説,一看到這“美女蛇”讓我又害怕又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是什麼傳説。懷着這種複雜的心情讀完這個傳説,還好是個比較完美的結局。

他寫的景物栩栩如生,讀着讀着,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這不禁是我想起我的習作來,每次都那麼枯燥,讀起來索然無味。哎,開來我真得多讀一些名著,好好學學作家們的文筆。最終,魯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書屋”裏去讀書,結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過起了無趣的讀書生活。先生對他們很嚴厲,有一次魯迅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結果,先生很不高興地説:“不知道!”有時候還要他們罰跪,跪完後再叫他們讀書。

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的私塾這麼嚴厲,動不動就會被罰,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我們讀書的條件多好呀,不但學校的學習條件非常好,而且還有下課的活動時間。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認真讀完這本書,覺得獲益匪淺,怪不得有人説“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才會獲益不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38qe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