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範文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範文

看完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精彩語句捨不得放下,記錄在此。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後感範文

1、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2、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

3、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溝通,傾聽,同行彼此理解,支持,減少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4、責任心似乎挺強,藝術性卻很差,貌似很優秀,其實問題多多,自我感覺良好,反思能力低下;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映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

5、沒有真正閲讀過那一本本經得起推敲的經典大書的時候,心靈就是粗糙的;沒有真正被經典感動過的情懷,內心就會是枯澀的有被厚重的經典著作洗禮過,就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

6、當我們踏着白紙黑字的階梯,把教的、讀的、感悟到的記下來時,我們就發現,讀人家書的結果,就是那些方塊字達成了我們專業素養的提升,化成了教學的'結晶和印記。一名語文教師讀書,教書乃至寫書的專業發展的記錄,實際上就是這位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的足跡。

7、呼籲當下的教師、孩子,要在閲讀中經營生活,與書成為朋友。要從功利閲讀轉向興趣閲讀,從強迫閲讀轉向意志閲讀,從職業化閲讀轉向專業化閲讀。

竇桂梅是我們當今語文界的一個標杆,一位並不是專科出身的老師,走到今天的這一步,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環,她的榮耀,她的成功,其實,在竇老師這麼多成績的背後,我們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課堂是靈動的,充實的,樸實的,紮實的,充滿激-情的,讓人回味的,讓人嚮往的,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讚美竇老師的課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積,都深深打動了我。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就是竇桂梅老師“讀書一生”的閲讀態度。她認為: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在她看來,要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齲竇老師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啟蒙時的“小人書”叩開了她閲讀之窗,讀書看報的習慣培養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書總會情不自禁的翻閲,有的甚至讀上好幾遍。她博覽羣書,兒童經典令她和學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話語體系,也幫助孩子學習到了童話人物的人格特質和道德勇氣,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文學社科經典令她無形中擁有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對生命的質感和情調擁有觸摸和創造的能力;經典教育理論書籍用理論去指導,並用想象去填補,用實踐去充實。這樣的閲讀是真實的,也是實用的,更是快樂的。

“備課,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俗話説:教要成功,備要當先。看了本書之後,我深刻的感受到,竇老師課堂上輕鬆自然,信手拈來的教學技能,不是她與生俱來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備課的成果。

1、初讀教材和參考説明。

2、通讀原著和作者生平。

3、選讀原著和相關評論。

4、再讀教材並確定主題。

5、確定教學基調和策略。竇老師的深度備課法給了我很多觸動。就這樣一讀再讀,靜下心來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詞、句,甚至到標點中去理解,去發現。以“讀者”身份挖掘課文的“原生價值”後,還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樣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就是本着這樣嚴謹的教學態度,行走在教學的道路上。因為竇老師認為: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有一種專業自覺,對每一節課抱有敬畏之心。因為每一節課我們教師付出的是職業時間,而我們的孩子付出的卻是寶貴的生命時間。

對此,我感到無比汗顏。隨着信息獲取的便利,我們現在的備課方便多了,網上很多現成的教案,都為我所用,“拿來主義”成了“理所應當”。似乎一旦離開了網絡,大腦就不會思考。

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在心,再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們的視線就會由線到面,由窄變寬,從而被牽引到更深更廣的空間,這就是破繭成蝶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074r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