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温庭筠 >

温庭筠《碧磵驛曉思》

温庭筠《碧磵驛曉思》

温庭筠的《碧磵驛曉思》用倒裝手法,寫出作者夜宿碧磵驛中於翌日清晨初醒時的瞬間感觸與情思。

碧磵驛曉思⑴

香燈伴殘夢⑵, 楚國在天涯⑶。

月落子規歇⑷, 滿庭山杏花⑸。

【註釋】

⑴碧磵(jiàn)驛:驛站名,具體所在未詳。磵:同“澗”。

⑵香燈:燃香膏的照明燈。殘夢:謂零亂不全之夢。唐李賀《同沈駙馬賦得御溝水》詩:“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

⑶楚國:指作者的舊鄉吳中。

⑷子規:杜鵑鳥的別名。傳説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釋鳥》:“杜鵑,一名子規。”唐杜甫《子規》詩:“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歇:停止啼叫。

⑸山杏:山中野杏。唐白居易《西省對花因寄題東樓》詩:“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白話譯文】

孤燈伴着我沒有做完的夢,楚國千里迢迢還遠在天涯。

月兒落下杜鵑也不再啼叫,只見庭院裏開滿了山杏花。

【創作背景】

碧磵驛當是離詩人所往的吳中舊鄉尚很遙遠的一處山中驛站。作者遠赴吳中,夜宿驛中,次日清晨頓生羈旅之感,因作此詩。

【賞析】

在五、七言絕句中,五絕較為近古;前人論五絕,也每以“調古”為上乘。温庭筠這首五絕,卻和崇尚真切、渾樸、古澹的“調古”之作迥然有別。它的意境和風格都更接近於詞,甚至不妨説它就是一種詞化的小詩。

碧磵驛所在不詳,據次句可知,是和詩人懷想的“楚國”相隔遙遠的一所山間驛舍。詩中所寫的,全是清晨夢醒以後瞬間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寫旅宿者清晨剛醒時恍忽迷離的情景。乍醒時,思緒還停留在剛剛消逝的夢境中,彷彿還在繼續着昨夜的殘夢。在恍忽迷離中,看到孤燈熒熒,明滅不定,更增添了這種恍在夢中的感覺。“殘夢”,正點題內“曉”字,並且透出一種迷惘的意緒。不用“孤燈”而用“香燈”這種綺麗的字面,固然和詩人的喜作綺語有關,但在這裏,似有暗示夢境的內容性質的意味,且與全詩柔婉的格調取得統一。“香燈”與“殘夢”之間,着一“伴”字,不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無伴,而且將夜夢時間無形中延長了,使讀者從“伴殘夢”的瞬間自然聯想到整個夢魂縈繞、孤燈相伴的長夜。

次句忽然宕開,寫到“楚國在天涯”,似乎跳躍很大。實際上這一句並非一般的敍述語,而是剛醒來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這種懷想又和夜來的夢境有密切關係。原來旅人夜來夢魂縈繞的地方就是遠隔天涯的“楚國”。而一覺醒來,惟見空室孤燈,頓悟此身仍在山驛,“楚國”仍遠在天涯,不覺悵然若失。這真是山驛夢迴楚國遠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儼然以“楚國”為故鄉。這首詩正是抒寫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三、四兩句,又由心之所繫的天涯故國,轉回到碧磵驛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經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規也停止了悽清的鳴叫聲;在曉色朦朧中,驛舍的庭院正開滿了繁茂的山杏花。這兩句情寓景中,寫得非常含蓄。子規鳥又叫思歸、催歸,鳴聲有如“不如歸去”。特別是在空山月夜,啼聲更顯得悽清。這裏説“月落子規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詩人獨宿山驛,在子規的哀鳴聲中翻動着羈愁歸思的情景。這時,子規之聲終於停歇,一直為它所牽引的歸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趨平靜。就在這種情境下,詩人忽然瞥見滿庭盛開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觸。全詩也就在這但書即目所見與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對這景物所引起的感觸、聯想和記憶,則不着一字,任憑讀者去尋味。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帶有一點寂寞和憂傷。其中藴含着一種愁思稍趨平靜時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處異鄉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驛此刻已經是山杏盛開,遠隔天涯的“楚國”,想必也是滿目春色、繁花似錦了。詩人當日目接神遇之際,其感受與聯想可能本來就是渾淪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筆之於紙,也就和盤托出,不加點醒,構成一種朦朧淡遠的境界。這種表現手法,在温詞中運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薩蠻》詞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顯例。對照之下,可以發現“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兩句,無論意境、情調、語言和表現手法,都與詞非常接近。

這首詩幾乎通篇寫景(第二句從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寫景,而非敍事),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沒有多少敍事成分。圖景與圖景之間沒有勾連過渡,似續似斷,中間的空白比一般的詩要大得多。語言則比一般的詩要柔婉綺麗,這些,都更接近詞的作風。温庭筠的小詩近詞,倒主要不是表明詞對詩的影響,而是反映出詩向詞演化的跡象。

拓展閲讀:温庭筠考場救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將近40歲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鬥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李永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後莊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捲進這起政治鬥爭中,沒受災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温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説,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待在家裏,不得而知。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温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應試。這次應試是沈詢主春闈,温庭筠卻由於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温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温庭筠於簾前試之。温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擾亂了科場。據説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温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裏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温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綯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令狐綯暗自請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温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綯大為不滿。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綯的才學。

唐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温庭筠以“玉條脱”對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綯不知“玉條脱”之説,問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説,《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説令狐綯不讀書,又嘗對人説“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綯無學。令狐綯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温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温庭筠攪擾場屋後,貶隋州隋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鎮襄陽,闢為巡官,此時温庭筠已45歲。

在襄陽,温庭筠與段成式、周繇等交遊酬唱。在襄陽待了幾年時間後,唐僖宗鹹通二年(861年),徐商詔徵赴闕,温庭筠隨後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49歲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時的温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誠、令狐滈等博飲狎暱。當時令狐綯出鎮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鹹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令狐綯,令狐綯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温庭筠狹邪醜跡。因此有關温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51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温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説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

標籤: 温庭筠 驛曉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entingyun/ddvz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