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王維 >

蒙曼解讀王維的《相思》

蒙曼解讀王維的《相思》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説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蒙曼解讀王維的《相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蒙曼解讀王維的《相思》

今天呢,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王維的五言絕句《相思》: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為什麼要讀這首詩呢?前幾天,跟幾位記者媽媽聊天,就説到孩子讀詩的問題。有一個媽媽就告訴我説他的小朋友呢,才上小學一年級,老師指定的課外讀物就是《唐詩300首》。我説,那好啊,可是這位媽媽告訴我呀,老師讓孩子們都從第一首開始讀起,然後每天呢,要背一首下來。唉呀,我一聽,特別為這些小朋友擔憂,為什麼呢?因為《唐詩300首》的體例,是從五言古詩開始進入七言古詩,再到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最後再到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也就是説什麼呢,是古體詩在前,近體詩在後。這樣的排列順序,當然是符合詩歌本身的發展線索的。但是它並不符合一般人的認知規律。這就像學書法是一樣的,雖然中國的文字是從甲骨文開端,然後才有篆書、隸書、楷書,但是我們一般開萌的時候,描紅不是還要先從楷體入手,這才符合先易後難的原則,學書法如此,學詩也是一樣的。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特別是一個小朋友,先從古體詩入手,會覺得比較難以接受,而興趣一旦被打消,再挽回可就難了。所以我的建議一定是從近體詩到古體詩,也就是從絕句、律詩開始,再到五古七古。那可能有人會想了,這絕句也太簡單,太幼稚了吧,能有多大意思嗎?那好,從今天開始,我就跟大家分享幾首絕句,讓大家看看絕句有多美,多回味悠長。

讀哪一首絕句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你看這首詩寫得真明白,幾乎不用翻譯,但是呢,也真漂亮,漂亮在哪啊。從第一句就漂亮,第一句“紅豆生南國”,多簡單,就是講紅豆樹生長在南方嘛。

字面是簡單的,但是背後的意思可沒那麼簡單。這句話,其實體現了中國古詩的一個大傳統,叫做即物起興。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詩從《詩經》開始就講究賦比興,那所謂興就是借物言情。比如説《詩經》的《桃夭》吧,一上來就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那為什麼要説這個滿山遍野的桃花啊?因為詩人,是由這個嬌豔而又生機勃勃的桃花,聯想到了同樣嬌豔而又生機勃勃的新嫁娘了。桃花開了之後,會結果,那想來新娘出嫁之後,也會開枝散葉興旺家族吧。那這麼一想下一句話“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那像這樣由物到人託物言情就叫做即物起興。

那“紅豆生南國”也是即物起興。他借的物是什麼呀?就是紅豆啊,那紅豆又有什麼特性啊?紅豆又叫相思子。據説漢朝的時候有一個男子戍邊不歸,他的妻子每天倚樹遙望相思成疾,最後泣血而死了。那她死後,樹上就結出紅豆,彷彿是這位妻子的血淚形成,所以紅豆又叫相思子。這種説法,在王維的`時代,早已經深入人心了,就是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密碼。就好比我們講《楚辭·招隱士》,裏頭説“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個詞語出來,我們以後一看見春草萋萋,自然就會聯想到遊子思鄉。那同樣,我們一看詩人寫紅豆生南國,立刻也就知道了,這是在為相思打伏筆了,這是在引起情思呢。

那接下來第二句,按照即物起興,由物到人的規律,該講人的相思了吧。並沒有。詩人在第二句接了一個問句,“春來發幾枝”,這是問誰的呀,當然是問詩人思念的那個人了。那個人當時一定就在南方,所以詩人才説紅豆就生長在你們南方,春天到了,它又長出了幾許新枝?你看多平淡,多從容啊,就好像在閒聊天氣閒聊植物生長一樣,彷彿什麼都沒説,但是真的什麼都沒説麼,當然不是了,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懂得中國文化的密碼。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什麼呀?春天到了,你對我又生出了幾許相思啊,你看這層意思咱們都懂。但是詩人畢竟沒有明説,他只是説“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你看這是多麼温柔,多麼含蓄,多麼富有中國情緒。其實這就是王維的本事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他的另外一首詩啊,“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依據寒梅著花未,問的是極小,但是用情極深,把整個故鄉都給籠罩進去了。同樣一句“春來發幾枝”也是問的雲淡風輕,但是一定會問到朋友的心靈深處去。這就叫用淡語寫深情啊。

那接下來,“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既然發了新枝了,自然會結新果,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寫到了“願君多采擷”,希望您多多的摘紅豆。那為什麼勸人多摘紅豆啊?因為通過採擷植物來懷念遠人,本來就是中國古詩的一個傳統。比方説我們都知道的“折柳贈人”,那跟柳條相比,紅豆當然更適合採摘,更適合贈人,因為他本來就叫相思子。所以下一句話,也就順理成章地出來了。為什麼“勸君多采擷”呀?因為“此物最相思”。

你看整首詩從紅豆起興,因為春來想到發新枝,因為發新枝,想到採紅豆,最後結到相思這個主題上,是不是一氣呵成,清新流暢自然之極呀。這是它的一個好處,但是光説這個好處還不夠。你再仔細想,“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句話,寫得真是妙不可言。妙在哪啊,你既可以把它翻譯成,希望你多多地摘紅豆吧,因為它最惹人愛憐,惹人思念了,就是我最喜歡紅豆了。那也可以翻譯成,希望你多多的採摘紅豆吧,因為它最能喚起相思之情。如果按照前面的翻譯呢,那就是在講紅豆,從紅豆到紅豆,那如果按照後面的翻譯,他就是在講感情了。從紅豆到人心。那詩人到底是在講紅豆還是在講感情,當然是在講感情了。但是單從字面看,你又不能説他一定是在講感情,這就是中國詩語言的細膩和微妙,也是中國詩心靈的細膩和微妙。這還不夠,你還可以再想一步,你看詩人一直講讓那位”君”去多多地摘紅豆,多多地思念,好像沒自己的事兒一樣,但是我們明眼人都知道,那位”君”背後是誰呀?正是詩人自己。請那位“君”多多相思,背後不是恰恰就是詩人一直在綿綿不絕的思念的那位“君”嘛。這一層意思,躲在背後隱而不發,這不也是中國詩心靈的細膩和微妙嘛。

其實大家一定要知道五言絕句,是好讀的,但是也最難寫,因為它一共就四句話,20個字,所有的起承轉合都要在這20個字裏完成,而且還要意在言外回味悠長,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但是這首詩就做到了,而且做得極其自然,極其深情,還極其耐人尋味。為什麼耐人尋味,因為你看詩人滿心的思念,但是始終也沒有直接表達,而是句句不離紅豆,這是何等的含蓄。可是無論是發幾枝,還是多采擷,還是最後的最相思,又是何等的熱情,含蓄而熱切呀。

這樣的感情,既可以屬於情竇初開因而羞於表達的少年情人,又可以屬於飽經風霜因而一切都意在言外的中年好友,所以這首詩的感情,顯得特別的圓融,適應性也特別的廣。其實大家恐怕也知道這首詩還有一個題目叫《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是盛唐時期的一個著名的歌手,和王維、李白、杜甫關係都非常好。所以這首詩呢,最初無疑是寫給朋友的,表達的是詩人對老朋友的思念。但是千百年以來,不是也有非常多的人就把它當作情詩來看待了麼。這也正説明了這首詩在表達情感方面的涵容度和普適性,所以難怪它剛一寫成,馬上就被樂師譜曲廣為傳唱,也難怪它還能夠打動一千多年後的人心,一直流傳到今天。

那説到這兒,我還想拿另外一首也非常出名的紅豆詞,來跟它對照一下,幫大家體會一下詩詞的不同妙處,哪首詞呢?温庭筠的《南歌子》,“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大家覺得這首詞好不好啊,也很好啊,句句都是一語雙關,顯得特別巧妙。你看“井底點燈深燭伊”,表面上説是我用燭光深深地照亮你,但實際上燭光的“燭”又是囑咐的“囑”的諧音,所以其實是在説什麼呢,我深深地囑咐你。“共郎長行莫圍棋”,長行也罷,圍棋也罷,都是當時流行的賭博小遊戲,那表面是説我要跟你玩長行,不跟你下圍棋。其實,長行又指遠行,圍棋又諧音違期,就是不按時回來,那它其實是在説你如今遠行一定不要違期,一定要按時回來。那“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怎麼回事啊,骰子就是我們今天俗話説的色子,如今色子當然是什麼材質都有,上面的紅點呢,都是顏料塗上去的。但當時不一樣,當時的骰子基本上都是骨頭做的,而且是鏤空的,上面的紅點呢,就是嵌上去的紅豆,所以詞人才會説“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啊。你看四句話的小令小巧玲瓏,精雕細鏤,真是風流意迷,情思入骨。但是諸位,你有沒有覺得他欠了點什麼?欠了什麼呀?欠了一種雅正的風骨,欠了一種渾厚自然的風度啊。所以他也只能表現男歡女愛,不能表達更豐富的感情。而且你別看他寫“入骨相思知不知”,但是他感人至深的程度,遠不如自然而然的“春來發幾枝”。其實呢,這也正是詞,特別是花間詞和詩的區別,當然也是花間鼻祖温飛卿和師傅王摩詰的區別。

那好,最後咱們再讀一遍,“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據説安史之亂之後,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給人唱這首歌,每次一唱,大家就潸然淚下。我常常想啊,杜甫一定也是這潸然淚下的聽眾之一,所以下一首詩,就從李龜年説起,給大家講,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wangwei/0x4o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