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韓愈師説中的名句

韓愈師説中的名句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着良好的尊師傳統。唐代著名詩人韓愈提倡尊師不僅對歷史經驗的總結,由於現實的需要,更是對親身體驗的提煉。當時官學衰落,恥於從師在社會上普遍存在,韓愈卻積極地投身於"誨人"活動之中,熱情地鼓勵與指導年輕一代。下面是應屆畢業生文學網的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韓愈師説中的名句,歡迎閲讀

名句一:“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師説》精闢地論述了擇師的標準:“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認為稱之為教師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他把教師是否有“道”做為擇師的標準,這是對儒家"德無常師,主善為師"思想的發揮。無論社會地位高低,無論年齡大小,誰擁有“道”,誰就可以為師。韓愈所説的“道”也就是統治者所宣揚的“道”,即“明人倫”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又要恪守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範以及"物格而後知至,知之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封建道德。韓愈提出"道"是衡量和選擇教師的根本標準,因此,他要求教師首先忠於道,才能傳道。韓愈強調"師道"正是對當時"恥學於師"不良社會風氣的批判,這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有着很大的積極意義。

名句二:“傳道、授業、解惑”。

《師説》明確提出了教師的任務。"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至今看來,韓愈對教師職責的表述仍是相當準確的。韓愈提出教師的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傳道,即傳授儒家仁義之道。二是授業,即講授《詩》、《書》、《易》、《春秋》等儒家的六藝經傳與古文。三是解惑,即解答學生在學習道和業的過程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4]韓愈認為教師的這三項基本任務是緊密相聯的,但以傳道為本,以授業、解惑為輔。古之學者從師就是為了獲取知識,希望教師能夠深入淺出地講明道理,系統地傳授知識,耐心認真地解答提出的問題,教師如果不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就是沒有盡到教師的職責,沒有完成教師的任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現在重新審視教師的任務,"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卻包含了豐富的`意義。首先,表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其次,突破了一般人對教師任務的界定,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授業",擴大到"傳道"、"解惑",這是對教師任務的全面而嶄新的界定。這裏的"師"並非指各級官府的學校教師,也非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老師,而是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授業、解惑"之人。

名句三:“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説》首句就提出了“古之學者必有師。”即古時候求學的人一定要有老師。文章一開始就緊扣題目,一語破題,點出了“師”字。並用“必”這個表示肯定的語氣副詞,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指出教師工作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工作。“師”對“學者”來講,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有”的。“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識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惑的間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了。緊承下文"解惑",從解惑的角度,也就是從反面,對當時知識分子中存在的一種:"恥學於師",羞於承認教師的惡劣風氣進行了批判,説明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磋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其皆出於此乎。”並指出"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其於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吾未見其明也"。還指出"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與"。總之,他認為聖人與一般人之所以有智愚之別,其根本原因在於聖人能夠從師學習,而愚人卻以從師為恥。通過古今對照,讚揚古人之從師,批評今人的恥於從師,在比較中又強調從師的重要性。

標籤: 韓愈 師説 名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7ygn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