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杜甫《放船·送客蒼溪縣》賞析

杜甫《放船·送客蒼溪縣》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杜甫《放船·送客蒼溪縣》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杜甫《放船·送客蒼溪縣》賞析

【作品原文】

放船

唐·杜甫

送客蒼溪縣,山寒雨不開。 直愁騎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峯巒過,黃知橘柚來。 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

【註釋】

蒼溪縣,地名,位於 四川盆地北緣深丘,巴山東障,劍門西橫,古稱秦隴鎖鑰,蜀北屏藩。山明水秀,名勝星列。有譽為“嘉陵第一樓”的臨江古寺,詩聖 杜甫到此遊覽,作《放船》詩,“送客蒼溪縣,山寒雨不開。直愁騎馬滑,故作 放船回。青惜峯巒過,黃知橘柚來。江流大自在,坐隱興遊哉!”

【簡析】

放船即乘船。但順水而下方可言放船,謂其順流而下,放任可也。逆流而上則撐篙搖櫓,言搖船、撐船,不言放船。

這是記敍粹公春季時一次乘船出行的經歷的'詩,一首七言絕句。“上四放船之由,下四放船景事。見青而惜峯過,望黃而知橘來,皆舟行迅速之象。青是雨後色,黃是秋深色。”【趙汸注】青字黃字略讀,乃上一字,下四字格。

詩很精煉地描述了清晨時坐着船順流揚帆前進時的景況,兩岸的景緻很美,心境也很歡快;預示着這次旅行一定會很順利。詩寫得很活潑,很生動,很有情趣!

【試題】

1、本詩前四句與詩題“放船”之間有何聯繫?請簡要説明。(3分)

【參考答案】(1)本詩前四句點明詩題,交代“放船”的原因。(2分)(2)作者送客到蒼溪縣後,碰上連日陰雨,山路濕滑,返回時只能棄馬乘船。(1分,意思對即可)

2、後人評價“青惜峯巒過,黃知橘柚來”兩句寫得“入神”,請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1)這兩句詩從視覺的角度生動傳神地表現了舟行的迅疾。船上之人遠遠看到一片青色,還沒來得及看仔細,兩岸的峯巒便一閃而過;剛看到一片黃色,岸邊成熟的橘柚就好像撲面而來。這樣的視覺效果均於舟行之快。(3分,意思對即可)(2)句中,“青”“黃”互襯,“過”“來”交織,凸顯了兩岸風景的獨特優美,使本來靜止的山巒和橘柚立即鮮活靈動起來。(2分,意思對即可)

【同題詩拓展閲讀】

放船

唐 · 杜甫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灘。江市戎戎暗,山雲淰淰寒。

村荒無徑入,獨鳥怪人看。已泊城樓底,何曾夜色闌。

【賞析】

這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雲安時作。川江帆船,在缺乏動力的唐朝時期,在黃昏時候到達雲安縣的碼頭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杜甫是在重陽節前幾天到達雲陽的。秋季的川江,水勢還是湍急的,沒有帆船可能在傍晚的“戎戎暗,淰淰寒,獨鳥怪,夜色闌……”的惡劣環境下從上游的萬州放船下行的。況且這隻小船還要穿過雲陽境內的窄窄的水流湍急的巴陽峽和大小磐石——青龍灘?這裏的“已泊城樓底,何曾夜色闌”和 “江市”好像都指明瞭,杜甫的小船就泊在現在的州。前程渺茫,小船飄搖;闔家大小,天地沙鷗。面對夜色與明月,聽微風細語,看大江奔流,想病老官休。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灘。江市戎戎暗,山雲淰淰寒。荒林無徑入,獨鳥怪人看。已泊城樓底,何曾夜色闌。

上四放船暮景,下四泊船暮景。帆以御風,幔以蔽日,曰收曰卷,日將晚矣。市暗、雲寒,行舟所見。荒林、獨鳥,停舟所見。無徑入,林已昏也。怪人看,鳥將宿矣。自放而泊,夜色未闌,正見行舟之速。

庾肩吾詩:“離舟卷幔城。”《詩》:“何彼穠矣。”注:“穠,猶戎戎。”張衡《冢賦》:“乃樹靈木,戎戎繁霜。”【黃注】戎戎,市中晚煙之盛也。董斯張曰:《禮運》:“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注:“羣隊驚散貌。”淰淰者,狀雲物散而不定。孔氏曰:讀淰為閃者,淰從水,閃從門中人,言水中之形狀忽有忽無,如人在門,或見或不見也。何遜詩:“獨鳥赴行楂。”闌,盡也。胡應麟曰:詩用疊字最難。疊字中最譬語,對屬尤不易工。如“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清”,下句稍遜。不若“山市戎戎暗,江雲淰淰寒”,銖兩既敵,而駢偶天成。昔人有以“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為的對者,彼特常格常語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dnwm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