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秦觀 >

秦觀滿庭芳譯文

秦觀滿庭芳譯文

引導語:宋代的才女李清照,一生的詩詞很多,下面是小編收集她的《滿庭芳·曉色雲開》與《滿庭芳·山抹微雲》譯文翻譯知識,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滿庭芳·山抹微雲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譯文

會稽山上,雲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雲散失而去。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着天空,一彎流水圍繞着孤村。

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繫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註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⑵連:一作“黏”。

⑶譙門:城門。

⑷引:舉。尊:酒杯。

⑸蓬萊舊事:男女愛情的往事。

⑹煙靄(ǎi):指雲霧。

⑺消魂:形容因悲傷或快樂到極點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樣子。

⑻謾(màn):徒然。薄倖:薄情。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創作時間,徐培均《秦觀詞新釋輯評》認為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歲暮,創作地點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所寫的是作者與越地一位歌伎的戀情;而沈祖棻《宋詞賞析》以為此詞作於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貶離祕書省之際。

評析

有不少詞調,開頭兩句八個字,便是一副工緻美妙的對聯。宋代名家,大抵皆向此等處見工夫,逞文采。諸如“作冷欺花,將煙困柳”。“疊鼓夜寒,垂燈春淺”……一時也舉他不盡。這好比名角出台,繡簾揭處,一個亮相,丰采精神,能把全場“籠罩”住。試看那“欺”字“困”字,“疊”字“垂”字……詞人的慧性靈心、情腸意匠,早已穎秀葩呈,動人心目。

然而,要論箇中高手,我意終推秦郎。比如他的筆下“碧水驚秋,黃雲凝暮”,何等神筆!至於這首<滿庭芳)的起拍開端:“山抹微雲,天連衰草”,更是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出場,便博得滿堂碰頭彩,掌聲雷動——真好看煞人!

這兩句端的好在何處?

大家先就看上了那“抹”字。好一個“山抹微雲”!“抹”得奇,新鮮,別有意趣!

“抹”又為何便如此新奇別緻,博得喝采呢?

須看他字用得妙,有人説是文也而通畫理。

抹者何也?就是用別一個顏色,掩去了原來的底色之謂。所以,唐德宗在貞元時閲考卷,遇有詞理不通的,他便“濃筆抹之至尾”(煞是痛快)!至於古代女流,則時時要“塗脂抹粉”,羅虯寫的“一抹濃紅傍臉斜”,老杜説的“曉粧隨手抹”,都是佳例,其實亦即用脂紅別色以掩素面本容之義。

如此説來,秦郎所指,原即山掩微雲,應無誤會。

但是如果他寫下酌真是“山掩微雲”四個大字,那就風流頓減,而意致無多了。學詞者宜向此處細心體味,同是這位詞人,他在一首詩中卻説:“林梢一抹青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同樣成為名句。看來,他確實是有意地運用繪畫的筆法而將它寫入了詩詞,人説他“通畫理”,可增一層印證。他善用“抹”字。一寫林外之山痕,一寫山間之雲跡,手法俱是詩中之畫,畫中之詩,其致一也。只單看此詞開頭四個字,宛然一幅“橫雲斷嶺”圖。

出句如彼,且看他對句用何字相敵?他道是:“天連衰草。”

於此,便有人嫌這“連”字太平易了,覺得還要“特殊”一點才好。想來想去,想出一個“黏”字來。想起“黏”字來的人,起碼是南宋人了,他自以為這樣才“煉字”警策。大家見他如此寫天際四垂,遠與地平相“接”,好像“黏合”了一樣,用心選辭,都不同俗常,果然也是值得擊節讚賞!

我卻不敢苟同這個對字法。

何以不取“黏”字呢?蓋少遊時當北宋,那期間,詞的風格還是大方家數一派路子,尚五十分刁鑽古怪的煉字法。再者,上文已然着重説明:秦郎所以選用“抹”並且用得好,全在用畫人詞,看似精巧,實亦信手拈來,自然成趣。他斷不肯為了“敵”那個“抹”字,苦思焦慮,最後認上一個“黏”,以為“獨得之祕”——那就是自從南宋才有的詞風,時代特徵是不能錯亂的。“黏”字之病在於:太雕琢,——也就顯得太穿鑿;太用力,——也就顯得太吃力。藝術是不以此等為最高境界的。況且,“黏”也與我們的民族畫理不相貼切,我們的詩人賦手,可以寫出“野曠天低”,“水天相接”。這自然也符合西洋透視學;但他們還不致也不肯用一個天和地像是黏合在一起這樣的“修辭格”,因為畫裏沒有這樣的概念。這其間的分際,是需要仔細審辨體會的:大抵在選字工夫上,北宋詞人寧肯失之“出”,而南宋詞人則有意失之“人”。後者的'末流,就陷入尖新、小巧一路,專門在一二字眼上做扭捏的工夫;如果以這種眼光去認看秦郎,那就南其轅而北其轍了。

滿庭芳·曉色雲開

秦觀

曉色雲開,春隨人意,驟雨才過還晴。古台芳榭,飛燕蹴紅英。

舞困榆錢自落,鞦韆外、綠水橋平。東風裏,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

多情,行樂處,珠鈿翠蓋,玉轡紅纓。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

【譯文】

拂曉的曙色中雲霧散淨,好春光隨人意興驟雨才過天色轉晴。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飛燕穿花啃落了片片紅英。榆錢兒像是舞得睏乏,自然地緩緩飄零,秋衙搖盪的院牆外,漫漲的綠水與橋平。融融的春風裏楊垂蔭朱門掩映,傳出低低彈奏小秦箏的樂聲。回憶起往昔日多情人, 遊行樂的勝景,她乘着翠羽傘蓋的香車,珠玉頭飾 發頂,我騎着韁繩精美的駿馬,裝飾了幾樓紅纓。金盃時美酒漸空,如花美人厭倦了蓬瀛仙境。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別恨離情,十年間渾然大夢,屈指算令人堪驚。憑着欄杆久久眺望,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揚州城。

【註釋】

①榭:建於高台上的木屋,多作遊觀這所。

②蹴:踩、踏。

③朱門:紅門,古代秦地所造的一促絃樂器。秦,指今陝西一帶。

④珠鈿:珍珠鑲嵌的首飾。

⑤翠蓋:翠羽裝飾的車蓋。

⑥玉:鑲玉的馬嚼和韁繩。

⑦蓬瀛:傳説中的海上仙山蓬菜、瀛洲。

⑧豆蔻:其花尚大開者,多比作少女。

⑨芫城:揚州

【賞析】

此詞當寫於紹聖四年(1097)作者初被謫時所寫。

詞分今昔兩層寫,寫作上運用了倒敍手法,先寫往日光景,再寫今日情景,反襯今日的落寞情懷。整首詞語言清麗,形象鮮明,感情豐富。

上片從寫景開端,寫的是春末的風光。天破曉了,驟雨剛過,雲開天晴,天從人願,可以外出春遊了。

作者從廣闊的空間,大筆揮灑,春景的美好,人意的舒暢,融成一體。作者園林裏遊賞,開曠的古台旁,建築着臨水的樓閣,周圍繁花似錦,一片燦爛。飛燕穿花,把粉紅色的紅瓣紛紛踢落;榆莢隨風飛舞,慢悠悠地把一片片飛落下來。河中的綠水也已高漲到與橋相平了。燕舞花飛,綠水盈岸,處處洋溢着迷人的春光。作者的筆已由遼闊的遠景轉到了近景。“鞦韆外”,最後凝聚到一點,另外開拓出一個境界來。鞦韆設置人家花園內,這裏用了一個“外”字,表示園處所見。這裏點出鞦韆,由園林景色轉入朱門歌舞。從那柳絲掩映的朱門裏,隨着温煦的樂風,傳出低按小秦箏的音樂聲。至此,一個辨音識曲,盈盈雅麗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過片以“多情”承上片的“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也緊接下片的行樂生活。作者以“珠鈿”兩句極寫揚州春遊之盛。古代女子乘車,男子騎馬。她乘的車,有珠子的嵌金裝飾,車蓋上還綴有翠羽;他騎的馬,用玉裝飾馬韁繩,還垂着紅色的穗子。“珠鈿翠蓋”指車,以代女子:“玉轡紅纓”指馬,以代男子。男女共同出遊,盡情歡樂,逐漸至酒空人倦,方才罷休。“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蓬瀛”本仙境,借指行樂之地,“花”是指同遊的女子。下面“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兩句一反前意,點出以上所寫,皆屬前塵舊夢。兩句用杜牧“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詩意。十年如夢,屈指一算,使人感到心驚。“堪驚”兩字,點破感傷往事的主題。

結語“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由追憶往日舊遊轉入抒寫今日感情。作者憑欄久立,惟見傍晚時分薄薄的霧氣和淡淡的斜陽向城牆落下。對比前文的明媚春光,歡娛遊事,一種人事全非的悵惘油然而生。這首詞寫今昔景況,但不換頭轉換詞意,而從起筆到“花困落蓬瀛”追敍昔日遊樂情景,自“豆蔻梢頭”以下寫而今落寞情懷。其中描寫往日的物態人情,精細入微。全詞章法上對比鮮明,反襯有力,大起大落,構織綿密。

標籤: 秦觀 譯文 滿庭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qinguan/w0y9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