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秦觀 >

秦觀在橫州作的詩詞-醉鄉廣大人間小

秦觀在橫州作的詩詞-醉鄉廣大人間小

秦觀(1049一1l00),字少遊,又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世人稱其為淮海先生,北宋末年婉約正宗詞人,著有《淮海集》40卷、《後集》6卷、《長短句》3卷流傳於世。秦觀自稱"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喜讀兵家書",嘗有"請纓志"。早在1080年,他認真研究歷史經驗,觀察了社會現實,總結北宋王朝推行"內重外輕"的政策,造成對外忍讓求和,對內兼併土地的弊端,在《策》的論述中從國論、主術、治勢、安都、任臣、朋黨、人才、法律、論議、官制、財用、將帥、奇兵、辯士、謀主、兵法、盜賊、邊防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見解。至l087年積有三十篇《策》其中內容,指出那時的政治"朝不及夕"、"民不堪命",把仁宗、神宗兩朝的黑暗社會暴露無遺,在當時的統治者看來,這無疑是借古諷今,攻擊當朝,平心而論,秦觀並沒有攻擊朝廷的用意,他"願陛下具以意作為明詔,丁寧反覆,如古訓誥,誓命之文佈告天下,鹹使聞知,則小人雖有底欺之言,不能以疑眾矣!然後被之於詩章,傳世無窮,以明德意,使後世皆知成先帝之功者,陛下也豈不休哉"(1)。以期亡羊補牢,鞏固北宋王朝的統治。其出發點是愛國的,完全是處於維護北宋王朝的一片忠心。至l094年哲宗親政,秦觀追隨蘇軾、範純仁,被視為舊黨,遂坐元佑黨籍,被刻入元佑黨人碑,直到ll30年下詔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秦觀因學術上有成就,名重一時,而又因黨爭之禍,名"臭"一時,死後三十年才得徹底平反。紹聖四年(1097)二月二十八奉詔編管橫州,差職押伴秦觀到橫州府(舊址現在縣農業局)編管,移送居於城西登高嶺浮槎館中(今水塔腳東方飯店處)。一路上都在船上度過,日行夜停,體力並無苦言,但由於差職押伴,整天蹲屈在窄小的船艙裏,秦觀已失去了人身自由,心情鬱悶,只有淚涕雨集,無聲悽泣,心泡黃連水而已。《宋史》卷十八《哲宗本紀》載:元符元年九月"庚戌,秦觀除名,移雷州編管。"九月行文,詔書在路上少也要三個月,當秦觀接到聖旨時,應是元符二年了。己卯(1099),(秦觀)先生自橫州徙雷州,在橫州的時間約一年多一點。

秦觀在橫州作的詩詞-醉鄉廣大人間小

秦觀在橫州的作品有:

冬蚊

蚤蠆蜂虻罪一倫,未如蚊子重堪嗔;

萬枝黃落風如射,猶自傳呼欲噬人。

秦觀1097年秋到橫州,住了一段時間,想到自己憂國憂民的滿腔熱情被那蔡京、劉拯之流迫害誣告,欲輸肝膽為天下幹一番大事業的理想已經破滅,看到前途暗淡無望,想自己處於如此逆境,遂將一強悲憤傾瀉於筆端,寫下了《冬蚊》詩。《冬蚊》作於何地有兩種説法:一是"紹聖四年丁丑四十九歲,先生在郴州奉詔編觀橫州,作冬蚊詩(2)。"據考:昔日郴州塵土飛揚,垃圾成堆、蚊蠅孽生,瘧疾猖獗,故有"船到郴州址,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擺子"的民謠。當然,經過郴州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1975年郴州已被宣佈為無瘧區,夏季蚊子猖獗的情況決不會出現了(3)。秦觀被安置在郴州時,已是風雨破寒出的冬天,就是現在,郴州十月,人們就開始穿棉衣了,十二月已是風雪交加的寒冷天氣,冬天的蚊子決不會飛出來猖獗,"猶自傳呼欲噬人。"故此,《冬蚊》詩決不會在郴州作。另一説是紹至四年(1097)作《冬蚊》詩(4)。1097午冬秦觀在橫州,《冬蚊》詩作於橫州。l097年初夏秦觀離開郴州編管橫州,與《淮海集年譜節要》紹聖四年作冬蚊詩相吻台。橫州在冬初時樹上的葉子才變黃,北風颳時才落葉,而秦觀詩中的"萬枝黃落風如射"確實十分形象地描繪橫州南國深秋初冬的自然景色。北方人只有親歷其境,才能體會這金秋初冬的風光。現在橫州的衞生條件不太好的山村裏,到了深秋黃昏時,如果你要到户外活動,成羣的蚊子就會在你頭上亂飛,嗡嗡作響,你到哪裏,這些蚊子就跟隨你,在你頭上飛到哪裏,真是大有"猶自傳呼欲噬人"猖獗之勢。現在在橫州冬天的蚊子還是有的,但已沒有瘧疾發生了。

醉鄉春題海棠橋祝生家

喚起一聲人悄,衾冷夢寒窗曉。瘴雨過,海棠開,春色又添多少。

杜翁釀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覺傾欹,醉鄉廣大人間小。

此詞作於l098年春分後五日,集春社日無疑。此詞一個"醉"字,可説明四個問題。一是州官沒有按編管規定來管束秦觀,據《橫州志治職》宋知橫州條記載:蘇元,神宗時任合門邸侯知橫州,直到靖康前,是邕州府蘇緘之子,蘇緘在和儂志高作戰時守城死,蘇元總結父輩教訓,恩信及民,予以不管不問,使得秦觀有自由與民眾接觸的機會,郴州時的腸斷思憂煙消雲散。而是秦觀的名聲在民眾中早有傳聞,且秦觀到橫州後作《冬蚊》詩,橫州民眾進一步,解秦觀的為人,加上秦現曾任過教授,到橫州後,士人常和秦觀切磋,並擇童生俊秀者教授"經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可觀"(5)正如《橫州志義學》載:"有宋諸儒,隨於服管之地,皆不憚按引後學,或躬自淳淳發明聖賢之藴,指示身心之要;或撤皋延席誠性命之旨,"析義利之辨,加深了相互感情。三是橫州人民好客,祝生家平日常和秦觀酒中論世。春社目更是借祭祀土地神之機,邀請賓客,城鄉民眾"湊錢祀社,老幼聚飲散福","任大嚼劇飲無吝意"。四是秦觀為消除憂國憂民的思慮,用酒灌醉自己,解脱一時。所以秦觀在橫州才有"社甕釀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覺傾欹,急投牀,醉鄉廣大人間小"之名句。

海棠春海棠橋春曉

流鶯窗外啼聲巧,睡未足,把人驚覺。翠被曉寒輕,寶篆沉煙裊。

宿醒未解宮娥報,道別院,笙歌會早。試問海棠花,昨夜開多少?

秦觀春社酒醉揮筆填詞,醒後如何呢?正如其在《海棠春海棠橋春曉》所描寫的那樣,真是處在一幅花香鳥語的山水畫之中,連一點"夢寒"的影子都沒有,當時春社酒香未退,流鶯啼聲把秦觀驚醒,醒後還不忘海棠花昨夜開發多少。此詞作於《醉鄉春》後一日。兩闕可謂是秦觀描寫自己當時心境的姐妹篇。上片描寫窗外流鶯啼鳴,把秦觀的好夢驚醒,開眼看到昨晚壯人蓋在他身上的翠被,驅散了五更寒意,走出門外看見昨晚的《醉鄉春》墨跡已幹。下片是回憶昨晚醉後夢中的"笙歌會早"的美好情景,抬頭放眼,前面一片海棠在夜雨的滋潤的花朵竟放。秦觀觸景生情,"試問海棠花,昨夜開多少?"一個詰問,提示我們,是眼前花開,還是夢中花發,意境無窮。姐妹篇的異同。兩闋詞都用海棠橋周圍景物"聲"、"夢"、"曉"、"海棠"等為題材。秦觀通過寫實的方法,一洗過去感傷婉約之情,變為古雅高瞻之風。反映作者當時寬懷達觀的思想感情。而在藝術具體處理上,如《醉鄉春》,秦觀將"人悄"反映和當地壯人的和睦相處,行到秦觀牀前,悄聲相邀,請他去飲春社酒。將"襟冷夢寒"化為過去,"窗曉"以後劃歸現在和未來,又通過"雨"、"海棠"來強調未來的春色,層層推進佳境,十分令人神往,用"社甕釀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進一步説明他和當地壯人並沒有主客之分,而是家鄉人氣氛之親切,開懷暢飲,所以飲到傾欹,卧牀不起,自是使人感到醉鄉廣大人間小了。又如《海棠春》,秦觀用"啼聲巧",使他從夢中驚醒的並不是人,而是窗外的流鶯。起來看見自己身上蓋的是"翠被"而並非是"冷襟"。秦觀當時醉眼迷夢,腦子縈繞的仍是繼續夢中出現的"宮娥報,道別院、笙歌會",並沒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待到秦觀的思想完全回到現實,"試問海棠花,昨夜開多少?"他的一個掬問,開多少,眼見為時,耳聞為虛,不置可否,使人聯想翩翩,這一闕詞清新恬淡,自然活脱,情景融洽,畫面鮮明。總之,這兩闕詞意境確實藴籍清遠,古雅高瞻,十分令人賞心悦目,這兩闕詞是秦觀從婉約轉向高古,從斷腸悽切轉向曠達樂觀的分水嶺,是這一時期秦觀的代表作。

浮槎館書事

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聞達,日長聊以消憂。

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自是遷臣多病,非幹此地煙嵐。

南土四時盡熱,愁人日夜俱長,安得此身作石,一齊忘卻家鄉。

洛邑太師淹謝,龍川僕射雲亡,他日巋然獨在,不知誰是靈光。

身與杖鳩為二,對月和影成三,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寒暑更拼三十,同歸滅盡無疑,縱復玉關生入,何殊死葬蠻夷。

橫州,宋時壯漢比例為8比l,明代是5比1,清時是3比1,現在是l比3強。壯族是當地士著民族,習俗特温厚,性情多純樸,城廂風俗,重廉恥,尚文學。唐開元中各鄉立一學,慶曆四年置教授,立官教授自熙寧始。男子不事耕商,婦女克勤刺繡,服飾同京師,凶荒少乞丐。村鄉地僻俗樸,只知耕種,自秋成後,至春耕始荷犁鋤,故田雖多稻,而家無餘積(8)。明時,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稱:吳浙農家甚勞,橫之農家甚逸。以牛耕田,每畝得谷二石者為上,畲禾獲亦不減水田。其他人家多畜牛,巨家有數百頭至千頭者,雖數口之家亦不下十數,時出野外,一望瀰漫坡嶺問如蟻,故市中牛肉四時不輟,一個百餘斤,銀五六錢,馬亦多產,上產一匹價不滿五金。其地豬甚肥而美,頭短小,腹大垂地,即肥圓如匏,重六七斤,味極甘貽,人甚珍重,延客鼎徂間,無此不為敬(9),從以上史料可知,橫州當時生產水平不亞於江浙一帶。正如秦觀所説:"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並非誇張。仁宗皇佑四(1052)年四月,廣源州蠻儂智高怨交趾,求內附朝廷不許,遂帥眾五千,陷邕州,建大南國,相繼破橫、貴......等九州,殺官吏甚眾。先是謠曰:農家種,糴家受,後命狄青為宜撫使,出其後交擊,賊大敗,得屍五千三百四十一,生擒賊五百餘人,收馬牛金帛、以鉅萬計,所掠牲口萬餘,人復其業。智高自起兵幾一年,暴殘一方,如行無人之境,吏民不勝其毒。朝廷下赦令優除,復慰撫瘡痍,百姓始得更生(10)。直到神宗、哲宗時,還下詔髖減役錢,對情輕法重的罪人,酌情重決斷,緩和階級矛盾。秦觀正是在這個政治背景地下在橫州生活的,在橫州人的純樸好客熱情的接待下,在廣西人疾惡如仇的薰陶下,一反過去失意憂傷斷腸的思想,重提強志盛氣的憂國憂民本質。此詩當作於l098年盛夏橫州浮槎館內。詩人開頭通過設問"何求",點出自己在盛夏中揮汗讀書,正是在憂國憂民,不信你看,"洛邑太師"、"龍川僕射"都已作古,將來留下來的是什麼呢?是自己的策論思想。現在這裏的形勢不正是説明這些麼!由於"寒暑更拚三十",自七歲啟蒙,到三十七歲中進士,但到現在才智也沒有發揮出來,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肉體一樣"同歸滅盡無疑"。這裏"南士四時盡熱,"但也是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象準河兩岸一樣。想到家鄉的妻子兒女如何呢?為什麼將我編管到這裏,使我如何能夠忍受和親人離別之苦呢?自己孤身一人,病痛繞身。這是黨爭之禍,貶遷憂思積勞而成疾,"非幹此地煙嵐"。這裏山好、水好、人情好,如果能夠變成石頭,忘掉家鄉的話,我情願死後藏在邊疆這裏,如果來世投生,還到橫州這裏。詩文描述雖住南國山清水秀,魚米之鄉的橫州,也難沖淡秦觀病困、孤寂、愁苦、思鄉、憂國憂民的濃情。詩文淋漓盡致,情躍紙面,令人不忍卒讀。

月江樓(11)

仙翁看月三百秋,江波日去月不流。肯因炎塵暝空闊,直與江月同清幽。

蒼捂雲氣眉山雨,玉蕭三弄無今古,九天雨露蜇蛟龍,琅玕長憑清虛府。

此詩當作於1098年秋,月江樓位於海棠橋東的月江灣北岸,又名橫浦樓。令在橫縣政府招特所內,l988年全國第二屆秦少游學術討論會在此召開。《月江樓》表現詩人清靜虛無、超脱世俗的心理,反映出詩人熱愛橫州山水月色,在清幽的月光下袒露自己的胸懷,向大自然尋求新的精神寄託,顯示詩人的曠達飄逸、高古嚴重的詩風。

反 初

昔年淮海來,邂逅安期生,謂我有靈骨,法當遊太清。

區中緣未斷,方外道難成,一落世間網,五十換嘉平。

夜參半不寢,披衣涕從橫,誓當反初服,仍先謝諸彭。

羲發陽之阿,鋪綴太和精,心將虛無合,身與元氣並。

徙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琅函紀前績,金蒲錫嘉名。

耿光動廖廊,不借日月明,故棲黃埃裏,絕響空復情。

此詩作於l098年冬,還沒有接到"追官勒停橫州編管秦觀,特除名永不收敍,"移送雷州編管的.詔書,因而還能靜心寫下這《反初》詩。《反初》乃借用《離騷》"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生吾初服"。初服,未做官時的服裝。"反初"即返回沒有做官時的太清生活。秦觀在回顧五十年的生涯時畫龍點睛指出了;他踏入仕途,是落入世間網,乃是因為"區中緣未斷",唯有"誓當反初服"。(曹植《七啟》"願反初服從婦而歸"。後人稱辭官為反初服。)不做官,獨善其身。才能脱離黨爭世俗的紛擾,進入太清之境,求得清虛寧靜,不再被貶謫流徙,使後半輩能和家人團聚,過着安穩的生活。這正應了我國古代知識分子中的一般處世規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12)。自己依靠自己耿耿星河的光輝來謀求生活出路,決不依賴皇上的恩賜的結論,就是棲息在黃土的塵埃裏,也心甘情願,立下誓不做官,杜絕當官光宗耀祖"空復情"的思想。秦觀當時的思想是佛家"消極出世"的態度。"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佔上風。

滿庭芳紅廖花繁

紅廖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霽天空闊,雲淡楚江清。獨棹孤蓬小艇,

悠悠過,煙諸沙汀。金鈎細,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時時,橫短笛,清

風皓月,相與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飲罷不妨醉卧,塵勞事,有耳誰聽。

日高未起,枕上酒未醒。

秦觀在郴州作此詞(13)。"雲淡楚江清"似寫作者在楚地(郴州)秋霽垂釣,江上醉卧的隱逸生活感受。據秦子卿《秦淮海年譜考訂箋證》所述:觀在紹聖三年十月啟程離開處州赴郴州。在路上已是"風緊驛亭深閉"、"霜送曉寒侵被"冬初之時。到郴州已是"湘天風雨破寒出,深沉庭院虛"冬末之景。沒有"紅廖花繁"、"霽天空闊"之象。紹簪四年二月二十八日下詔秦觀編管橫州,令所在州差職員押送。在"人共楚天俱遠"的呼號而離開郴州罷了。秦觀當時的心情是"無寐"、"無緒"、"斷腸",哪有什麼"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飲罷不妨醉卧,塵勞事,有耳誰聽。日高未起,枕上酒未醒。"的清靜無為的心情呢?據筆者之見,從秦觀在郴州時間和其當時的心情,此詞不可能在郴州所寫。橫州有鬱江任由秦觀獨棹孤蓬小艇,悠悠過,在海棠橋邊又有深潭任由秦觀金鈎細,絲綸懂卷,更有象祝家的壯人相親相敬,任由秦觀飲罷醉卧,日高未起。故此,從詞意和詞人的心情來看,此詞應在橫州所寫。

鼓笛慢

亂花叢裏曾攜手,窮豔景,迷歡賞。到如今誰把,雕鞍鎖定,阻遊人來往。

好夢隨春遠,從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閨正杳,佳歡為偶,難留戀,空惆悵。

永夜蟬娟未滿,歎玉樓,幾時重上。哪堪萬里,卻尋歸路,指陽關孤唱。

苦恨東流水,桃源路,欲回雙槳。使何人,細與丁寧問呵,我如今怎向?

此詞作於何時何地,原不能確指(14),但據"哪堪萬里,卻尋歸路,指陽關孤唱。苦恨東流水,桃源路,欲回雙槳。使何人,細與丁寧問呵,我如今怎向?"從詞意來看,離京城"萬里"之遙只有在郴州、橫州、雷州、滕州。但能有心思"卻尋歸路"回憶"指陽關孤唱",只有橫州地。因為秦觀在橫州時與當地民眾相處甚好,有"杜翁釀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覺傾欹,醉鄉廣大人間小。"為證。又有"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自是遷臣多病,非幹此地煙嵐。"為憑。一般説北方人認為南方屬瘴癘蠻荒之地,將南方視為畏途。但秦觀到橫州後和當地民眾接觸,得出"非幹此地煙嵐"的結論。秦觀只有在這山好、水好、人情好的環境中生活,加上地方官管束不緊,才有可能淡化"腸斷"、"夢斷"的思緒,"卻尋歸路","欲回雙槳",回憶在郴州啟程時,"指陽關孤唱"的悲涼情景。雷州、滕州已沒有這段情感了。再説,鬱江水時向東流的,秦觀為什麼"苦恨東流水",因為鬱江東流去西江,出珠江。離迴歸高郵的路程是越走越遠了,但他還是嚮往桃源路,想尋找知心朋友,仔細商量,如何辦才能"回雙槳",沿桂江而上北入湘江,回到故里和家人團聚。作此詞的時間當在1098年冬或是l099年春還沒有接到詔書時。

秦觀在橫州作品的思想。秦觀在橫州寫有:《冬蚊》l首,《醉鄉春》1闕,《海棠春》l闕,《浮槎館書事》1首,《月江樓》l首,《反初》l首,《滿庭芳》1闋,《鼓笛慢》1闕。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秦觀自l097年秋帶着"腸斷"之痛來到橫州後,聽到廣西壯族首領儂智高領導農民起義,採用武力企圖改變北宋王朝的英勇壯舉,深感自己對劉拯之流的迫害無能為力,看穿所謂黨爭,實質就是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並無半點為民眾着想。在接觸到橫州人民主持正義,同情被迫害的秦觀時,寫出了《冬蚊》一首,強烈訴訟誣之人和吃人之人,要比冬天的蚊子更可惡,呼喊出了人民的心聲。秦觀被迫害得到橫州人的同情。他的《冬蚊》更得到橫州人民的讚賞。自1098年春就常和橫州人民接觸,以詩會友,借酒交友,傳授文學知識給橫州人,而橫州人更為秦觀被打擊貶謫大抱不平,同情秦觀的編管處境,則將秦觀視為橫州人,一起隨便吃喝,使秦觀感到象回到家鄉,和故鄉人民生活一樣親切。社甕可愛,椰瓢交錯,醉鄉廣大更可愛,開懷暢飲,狂飲不羈,直到傾欹卧牀不起。秦觀和橫州人的心是連在一起了。友情的淳酒澆化了秦觀心中的"無重數"入雲大山,是他求到了心靈上的陶醉和歡娛。這麼一個充滿友情的温暖的"醉鄉",比起那勾心鬥角的官場"人間"不是更廣大麼?正因為秦觀有感於橫州壯漢人民的真摯,所以不管是與友論詞痛飲還是收徒授業,他都甘願把自己的才學傳授給橫州人民。有閒暇就揮汗讀書,將憂國憂民的深情放在寫詩填詞上,將文化知識留給後人。而一些橫州人並不理解,好心勸導秦觀不要整天看書看得太辛苦了,既然沒有官做,就好好休息。秦觀認真總結一生,寫了《反初》詩,以紀念自己的五十壽辰,此時秦觀消極出世,無為而治的佛道思想佔了上風,再看不到"斷腸"的愁思了。

橫州歷代懷念秦觀的碑文。《古今圖書集成方與彙編職方典南寧府部1441--l446頁》載:《醉鄉春題海棠橋祝生家》,作者是唐均得,詞曰:"老去莫將心悄,三萬六千分曉。這酒也,與詩緣,磨未盡,知多少? 地下少遊應笑,笑我狂飲大嚼。適意處,便逍遙,草間鵪大鵬非小。"此詞是對秦觀《醉鄉春題海棠橋祝生家》的步韻之作。從詞的內容看,似是當地社會縉紳文士,"這酒業,與詩緣"之句,分明説作者當時在經營酒業,並同秦觀結上了詩緣。當聞訊秦觀死後,追昔撫今而作,此詞處處顯示宗主之誼及詩友之交的親切感,通讀這首詞,使我們彷彿看到秦觀灑脱與豁達的姿態。來往於唐均得的酒業和海棠橋的祝家之間,伴隨海棠春色追逐"社甕"、"微笑",一批騷人墨客陪伴着秦觀,經常進行吟遊與唱酬活動。《橫州志記序懷古亭記》載:"公歿百餘年,邦人愛之不忘。猶曰:吾郡城僻且陋,而少遊嘗辱居焉,往往記以為榮,......賢人君子,不必有教澤在人,而後人敬慕之也,隨其所至,使人高其風,希其行,愈久而不衰,是其可尚矣......雖有好事者,摹其跡而鋟金之術,然紀事失實,不足以念來者,光祖到郡甫一期,訪尋遺蹟,瞻言清風。於是屏叢芥之翳......而匾以:登臨懷古"(15)。這是1216年秋之事,距秦觀在橫州是幾十年之事了。l216年劉受祖在《海棠橋記》中載:士不忘淮海將何取焉?為其花間一醉吟耶?為其放浪形骸耶?為其先經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可觀耶?是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也......子獨不觀寧浦事詩乎?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聞達。日長聊以消憂。淮海何憂乎?《詩》雲:"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紹聖以來,羣賢屏斥,姦夫竊柄,剝牀而膚可虞,城圯隍可復。淮海之憂,蓋在是耳,在天下者,不忘其憂,在吾心者,不改其樂。淮海之志,惟志於憂國憂民(16)。l514年知州黃琮在重修少遊書院有記。l555年吳時來在海棠祠碑中有述(17)。1934年秋,橫縣縣長在重修淮海祠碑文中提到:"邑之耄老縉紳聯袂而稱曰:淮海先生,文章行誼名古今,而祠不加修,非所以慰前哲詔來茲也"(18)。l988年橫縣政府重修懷古亭,秦子卿撰文記載:秦觀"罷官編管於此,得與邦人親愛相處,講信修睦,施教敷文,風義所化,有益郡中。先祖逝後,邦人常念前修......更築懷古亭以彰先祖之德,而表邦人之情,今數百年矣,欣逢盛世,文明建設,日月新焉。橫之邦君志士,又謀重修此亭,已備全國第二屆秦少游學術討論會之召開"(19)。

《橫州志遷寓》載:"秦觀,字少遊,揚州高郵人,......繼編管橫州,嘗醉宿海棠橋祝生家,有醉鄉廣大人間小之句"(20)。在《橫州志古蹟》中載有月江樓、浮槎館、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懷古亭、晁無咎小照石刻、名宦祠、海棠祠、淮海書院。1930年橫縣縣長等倡拓淮海祠為槎浦公園。1934年重修淮海祠,刻淮海先生遺像嵌之祠壁。l985年重建海棠亭。1988年新塑秦少游像、重建懷古亭、淮海祠、建月江樓。l988年橫縣縣長倡修海棠公園。l989年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在視察橫縣時為海棠公園題字。全國第二屆秦少游學術討論會和廣西人民出版社在橫縣政府、政協橫縣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出版發行《秦少游研究論叢》、《紀念秦少游詩詞集》。1989年12月10日總書記的叔父江樹峯教授為紀念秦少游編管橫州890週年,步秦少游《醉鄉春》韻拍成:"春色依然微笑,編管橫州人老。椰樹壯,紅棉欣,時代翻新多少。

幽夢千年驚曉,回首平生同好。淮海去,落紅留,恢弘宇宙詩能小。"詞成從北京郵給橫縣父老。l990年橫縣縣委和縣政府為建設精神文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之需要,發動機關幹部職工街道居民,出資出力續修海棠公園。

參閲:(1)見《淮海集策國論》

(2)(4)見《淮海集年譜節要》

(3)見《南國郴州》

(5)(17)見《橫州志記序海棠橋記》

(6)(8)見《橫州志風俗文學》

(7)(9)見《君子堂日詢手鏡》

(10)見《橫州志化蠻》

(11)見《橫州志詩詞》

(12)見《秦少游研究論從簡論秦少游的道家思想》

(13)(14)見陳祖美選注《淮海詞》

(15)見《橫州志記序懷古亭記》

(16)見《橫州志海棠祠碑記》

(18)見《橫縣誌重修淮海祠碑文》

(19)見《秦少游研究論叢重修懷古亭記》

(20)見《橫州志遷寓》

南寧地區第一民族師範學校 黎天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qinguan/q77xo3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