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秦觀 >

秦觀《游龍井記》原文及翻譯

秦觀《游龍井記》原文及翻譯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秦觀《游龍井記》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秦觀《游龍井記》原文及翻譯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虛,與淮海居士,江蘇高郵人,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以詞著名。宋哲宗元祐初,由蘇軾推薦,除太學博士,任祕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聖(哲宗年號)間貶處州,徙郴州、雷州。徽宗立,放還,復宣德郎,至藤州卒。其文詞得蘇軾激賞,王安石亦謂其詩清新似鮑、謝。其詞屬婉約派,多涉男女之情,抒身世之悲。劉熙載評其詞曰:“少遊詞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則過。得花間、尊前遺韻,卻能自出清新。”著有《淮海集》。

作品簡介

《游龍井記》是蘇東坡的得意門生、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秦觀寫的。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中秋節過後一天,秦觀路過杭州,特意到龍井壽聖寺拜會老朋友辯才法師,品茗後,辯才法師請他寫下《游龍井記》。

秦觀

原文

龍井舊名龍泓,距錢塘十里。吳赤烏中,方士葛洪嘗煉丹於此,事見《圖記》。其地當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風篁嶺之上,實深山亂石之中泉也。每歲旱,禱雨於他祠不獲,則禱於此,其禱於此,其禱輒應,故相傳以為有龍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氣所發也,西湖深靚空闊,納光景而涵煙霏;菱芡荷花之所附麗,龜魚鳥蟲之所依憑,漫衍而不迫,紆餘以成文,陰晴之中,各有奇態,而不可以言盡也。故岸湖之山多為所誘,而不克以為泉。浙江介於吳越之間,一晝夜濤頭自海而上者再,疾擊而遠馳,兕虎駭而風雨怒,遇者摧,當者壞,乘高而望之,使人毛髮盡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為所脅,而不暇以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內無靡曼之誘,以散越其精;外無豪捍之脅,以虧疏其氣。故嶺之左右,大率多泉;龍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發之遠。其養也不苟,則其施也無窮。龍井之德,蓋有至於是者,則其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豐二年,辯才法師元靜,自天竺謝講事,退休於此山之壽聖院。院去龍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於錢塘,與遊客之將至壽聖者,皆取道井旁。法師乃即其處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環而咒之,庶幾有慰夫所謂龍者。俄有大魚泉中躍出,觀者異焉。然後知井之有龍不謬,而其名由此益大聞於時。

是歲餘自淮南如越省親,過錢塘,訪法師于山中,法師策杖送餘於風篁嶺之上,指龍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遷;壯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資陰陽之和,以養其源,推其緒餘,以澤於萬物。雖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於此,盍為我記之?”餘曰:“唯唯。”

譯文

龍井,舊稱“龍泓”,離錢塘有十里路。吳國赤烏年間(三國孫權的年號),從事求仙活動的葛洪曾經在這裏煉丹,他的事蹟在《圖記》中有記載。這個地方在西湖的西邊,浙江的北部,風篁嶺的上面,其實就是深山亂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乾旱時節,在別的祠堂禱告求雨沒有效果,就到這裏來祈求,在這裏禱告,就有禱詞迴應,所以傳説認為有龍住在這裏。

泉水,是山的靈氣的表現,西湖深邃美麗空闊,擁有陽光、煙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裏面生長,龜魚鳥蟲等在裏面生活,漫遊悠閒,蜿蜒成片,陰晴天氣,各有奇異的景緻,話語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邊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誘,而不值得產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遊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沒有泉水)。浙江地處吳越之間,一天之間浪濤從海上來多次,猛烈拍擊海岸並迅速遠去,就像虎獸受驚風雨發怒,所遇到的東西都被摧毀,阻擋它的東西都被沖壞,登高而望,使人毛髮全部豎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脅,沒有空產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邊吸引了遊人的注意力,也不會注意岸邊山上有沒有泉水)。只有這個地方曲折幽靜遠離大海西湖,本身沒有絢麗景色的誘惑,來分散(弱化)它的靈氣;外部也沒有雄壯景色的威脅,來抑制(弱化)它的靈氣。所以山嶺的左右,大多數都有許多泉水;龍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頭越深,噴發的就越遠。它的蓄水不斷,所以向外湧出也無窮無盡。龍井泉的美德,就達到了這個程度,所以説它是神靈的嘴巴,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元豐(宋神宗年號)二年,有傑出辯論才能的法師元靜,從天竺(今印度)辭退了講經的工作,在這座山的壽聖院裏休養。壽聖院離龍井泉一里路,凡是山裏的人要去錢塘辦事,或者有遊客要去壽聖院的,都從龍井經過。元靜法師於是就在這裏建了一座亭子,又帶領他的徒弟們圍着亭子唸誦“浮屠法”,希望能夠告慰所謂的“龍”。突然有大魚從泉中躍出,觀看的人都感到驚異。然後都明白了井中有龍是真的,而“龍井”的名聲因為這在當時大大出名。

這一年我從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經過錢塘,到山中拜訪元靜法師,元靜法師拄着枴杖送我到風篁嶺上,指着龍井説:“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樣美麗,不能迫使它的立場動搖;像錢塘江一樣雄壯,不能強迫使它屈服。產生在天地之間,融合陰陽之氣,來積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來潤澤萬物。就算是古代聖賢之人,又怎麼能超過它呢,你何不替我記下來?”我説:“好,好。

拓展閲讀

創作背景

《游龍井記》是北宋文學家秦觀所創作的一篇遊記,創作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這一年秦觀從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中秋節過後一天,秦觀路過杭州,特意到龍井壽聖寺拜會老朋友辯才法師,品茗後,辯才法師請他寫下《游龍井記》。[6]

作品鑑賞

該篇文章雖題為《游龍井記》,但用筆的着力點既不在於記遊,也不在於寫景,而在於讚美龍井之德。

首段説明龍井的舊名及其地理位置,引述有關的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説,分析了龍井泉形成的原因,讚頌了龍井不為美色所誘、不為威武所屈和造福於萬物的優美品德。龍井距錢塘十里,在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鳳篁嶺上的深山亂石之中。每遇到乾旱的年頭,在這裏求雨都很靈驗,所以相傳有龍住在裏面。這是全文的總綱。下文就分別由西湖、浙江、鳳篁嶺和龍的傳説下筆,逐步展開描寫和分析。

詩人是從泉水是由山的精氣發放出來而形成的,這一觀點出發,作品承接上文,文章先寫西湖景色明媚秀麗,煙波浩渺,花鳥蟲魚眾多,水波粼粼,姿態萬千,湖邊之山的“精氣”為其所誘,所以不能成泉。再寫浙江潮水驚心動魄,雷奔電馳,所向披靡,江邊之山的“精氣”為其所脅,因此也不能成泉。最後寫鳳篁嶺,因其深山亂石,幽深險阻,精氣不受外界影響,所以多泉,龍井尤為突出。龍井有如此美德,神龍才能住在這裏。這一段的西湖,浙江,鳳篁嶺,神龍,處處扣緊第一段,前呼後應,聯繫緊密。

然後寫辨才法師率其徒在龍井旁邊唸經,有大魚自泉中躍出,知道井中果然有龍。進一步用事實證明龍的傳説,強調龍井的“龍”字,增強了龍井的神祕色彩。最後寫詩人與辨才法師同遊龍井,辨才法師讚美龍井之德,並請作者作文以記之,從而交代了寫作本文的目的和緣由。而讚美龍井之德又聯繫上文所説的不為西湖所誘、不為浙江所脅,前後一氣貫串,結構嚴謹。

整篇遊記,內涵深邃,構思奇特,筆法巧妙,文章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與一般遊記的不同之處是,作品不是按遊覽順序描寫,而是從其中心思想出發,引出它的美德重在讚頌龍井的內在的美好品質。作品幾乎沒有直接描寫龍井的外觀形象,用大量篇帽分析它的成因,歌頌它的不為美色所誘、不為威武所屈、造福於萬物的美德。作品把龍井人格化,對龍井美德的讚頌,實際上也就是對人的這種美德的讚頌。這就大大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內容。因此作品的中心思想明確,層次清楚,同時又有曲折變化,不落舊套。作品雖未直接描寫龍井本身,但對龍井周圍的西湖,浙江的景色卻加以形象地描寫,從而映襯出龍井的美德。同時,作品又抓住龍的傳説加以渲染,讀來生動有味。因此作品雖重在分析讚頌,卻並不枯燥乏味,而富詩意和美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qinguan/e22oy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