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協議書 >

常見風險協議書

常見風險協議書

篇一:風險責任協議書

公司與業務員風險責任協議書

常見風險協議書

甲方:XXX公司

乙方:

身份證號碼:

甲方聘用乙方為本公司銷售業務人員,現就聘用後乙方在工作中風險責任事宜,雙方一致達成如下協議:

1、雙方本着真誠合作,共謀發展的原則,友好協商共同訂立本協議。

2、乙方須為年滿18週歲系法律允許從事銷售工作的合法公民,必須持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

3、乙方須提供準確的個人資料,如實認真填寫甲方的會員申請表,並辦理甲方相關手續,經甲方核實無誤後方可成為甲方業務人員。

4、乙方須詳細閲讀本協議並瞭解甲方的一切相關規定,對甲方的公司須有較高的認知度及忠誠度,並自願維護和遵守甲方的一切規章制度

5、為便於乙方拓展市場,甲方須向乙方提供有效的證件及公司宣傳資料、公司產品的詳細説明書,並配合乙方作好銷售服務工作。

6、乙方必須遵守國家勞動部門及相關的法律規定,不能作違法亂紀的行為,並嚴格執行甲方的公司制度,嚴禁惡意降價、抬價、擾亂市場,否則甲方有權即時取消乙方銷售資格,並由乙方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7、乙方在從事銷售活動中應確保誠實信用,以充分維護公司形象。如乙方採用誇大、虛構等欺詐手段進行銷售或因其它故意、過失行為,給第三方造成經濟損失由乙方自己承擔賠償責任。如因上述行為導致甲方遭受經濟損失,甲方有權向乙方追償。

8、乙方應嚴格按甲方的授權範圍從事銷售活動,如乙方越權銷售,給第三方造成經濟損失由乙方自己承擔賠償責任。如因上述行為導致甲方遭受經濟損失,甲方有權向乙方追償。

9、乙方住址、聯繫方式等個人資料有任何更改,應及時通知甲方。

10、本協議經雙方簽名或蓋章後生效,因本協議產生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勞動仲裁機構申請裁決。

11、本協議有效期為一年,期滿後可續簽。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篇二:常見的合同風險

合同避險

警惕公司十種常見的合同風險 首頁 > 合同避險

有交易就有風險,一個企業的對外交易行為主要是由合同來規範的,所以其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合同中的種種陷阱,尤其是在對方缺少履行合同的誠信時,大量無效和內容不規範的合同就會給守約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瞭解常見的合同陷阱,提高企業的法律意識,加強內部管理,是使減少和避免企業糾紛最有效的途徑。從法院審理的涉及企業合同的案件來看,常見的合同風險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的問題:

問題一:對交易對方的資信狀況缺少了解

一般情況下,企業在投資之前,首先要對交易對方的經營狀況有所瞭解,不能盲目投資。實踐中,合同一方往往在未查驗對方營業執照或工商登記,對該企業的性質、經營範圍、註冊資金及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不甚瞭解的情況下草草地簽訂了合同,在索要貨款時才發現對方無任何財產或下落不明。 例如:某機器廠與某公司簽訂《聯營協議書》,約定雙方合作開發生產系列生物工程製品。簽訂協議後,某機器廠先期向該公司支付了10萬元技術使用費。但對方卻未履行義務,一走了之,人去樓空,致使某機器廠的投資無法收回。 問題二:對交易對方是否為適格主體缺乏認識

企業中未經授權的科室、車間等內部部門,或者是未正式取得營業執照和已經被註銷、撤銷的企業本身都不具備對外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除非其事先得到法人授權、事後得到法人追認或事後取得了法人資格,否則其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上述不具備合同主體資格的部門有時具備一定的履行能力,就使一些企業認為,只要能履行合同義務,有沒有主體資格都無所謂。一旦對方發生履行不能的狀況時,如果其主管單位不承認合同效力,企業就要受損。

例如:某配件廠與某製造廠第一車間簽訂加工承攬合同,結果有多半產品質量未達標,於是配件廠要求該車間承擔違約責任,該車間卻以自己不具備合同主體為由進行抗辯。經審查,合同上蓋的是車間的章,也就是説車間是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的合同,因此法院判決合同無效。

問題三:對擔保人的具體情況疏於審查

如果交易對方提供了擔保人,會讓企業覺得多了一層保障。但事實上,大部分擔保合同無非是走一個形式,通常是在關聯企業或有着密切往來的企業之間相互提供擔保,而企業也很少會去審查擔保人的經營狀況。有些擔保企業本身就已經是負債累累,自身難保,已經被吊銷或面臨破產,當交易對方無法履

行合同時,企業從擔保人那裏也無法收回投資。還有一些企業認為由行政機關或其所屬事業單位提供擔保更加可靠,但事實上按照擔保法有關規定,行政機關及事業單位不具有對外擔保資格,這樣的擔保形同虛設,是最不可靠的。 例如:某醫藥公司與某生物製藥廠簽訂藥品買賣合同,由某醫療器械廠為醫藥公司提供保證擔保,後醫藥公司因經營不善而虧損,製藥廠找到保證人要求其承擔責任時,才發現該醫療器械廠早已經因違法而被吊銷,只是還未到工商部門辦理註銷登記,現在是空有其名,而沒有任何財產,方高呼上當。 問題四:對抵押財產的狀況怠於查驗

有的企業認為,對擔保人的資信狀況不好把握,但抵押物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讓人產生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然而實踐中的諸多教訓表明,事實並非如此。有的企業為了換取對方的信任,一項財產上設置多個抵押權或者重複抵押,使抵押財產的價值遠遠大於被擔保的財產價值,卻並未告知對方,從而使債權人的資產流失,抵押權落空。還有的企業將自己並不享有所有權的財產設定抵押,或者是抵押的標的物本身即不符合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為禁止用於抵押的財產或標的物本身就是法律禁止流通物,這樣的抵押合同無效,造成債權人財產流失。

例如:某企業在與某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時,認為該公司規模不大,要求其提供擔保。於是該公司就用其董事長乘坐的一輛奧迪汽車作抵押,簽訂了抵押合同,但並未辦理過户。後該公司無力支付貨款,某企業欲實現抵押權,將抵押的汽車拍賣以償付債務。可是到了有關部門查詢後,方知該汽車並非為某公司所有,而是向別人借用的,使某企業遭受不小損失。

問題五:口頭變更合同後未用書面形式確認

根據合同實際履行情況及市場的波動變化,對原合同的標的、數量、價格、履行期限等內容進行變更是一種普遍現象。一些企業在訂立合同時比較注意採用書面形式,而在對合同進行變更時卻常以口頭協定來代替書面協議。如果對方缺少誠信意識,在合同履行後不承認變更內容,企業在訴訟中便無據可依。 例如:甲廠與乙廠簽訂購買200噸鋼材的購銷合同,約定每噸1200元,分期發貨,貨到付款,後因鋼材走俏,價格上升,乙廠致電甲廠要求每噸加價200元,甲廠因急用鋼材,於是電話中負責人對此條件表示同意。後甲廠卻仍按原合同約定的價格付款。乙廠訴至法院後,因沒有提出書面變更的證據,故法院未支持其訴訟主張。

問題六:未及時行使法定抗辯權利

合同法賦予合同當事人三大抗辯權,即先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對於降低交易風險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履行次序,企業作為先履行一方,有足夠證據證明對方出現財務危機或瀕臨破產等情況,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如企業作為後履行一方,在對方未先履約或履

行不符合約定時,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如合同中未明確約定履行次序,雙方互負的債務均已屆清償期,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或對方履行不符合約定時,可以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有些企業簽訂合同後並不關注對方經營狀況的變化和實際履約情況,自己履行了義務卻因對方虧損、破產或轉移財產而無法收回投資的案件並不罕見。

例如:某構件廠與某建材廠簽訂買賣合同,定期向其發貨,貨到付款。後因建材廠經營不善,接連幾次付款遲延,構件廠明知這種情況,卻繼續發貨,最終建材廠無力支付貨款。如果構件廠在知道對方經營狀況嚴重惡化時,及時行使不安抗辯權,就可以避免上述損失。

問題七:合同條款語意模糊,易產生歧義

合同是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最根本的依據,因此企業在簽訂合同之間,必須認真斟酌每一條款,將可能發生爭議的地方詳細説明。但實踐表明,企業往往容易忽視合同內容的規範翔實,有時代表單位簽訂合同的人可能本身並不十分了解合同中標的物的性能、用途等相關指標,也未經過技術人員或有關領導的審查,便輕易作出決定,而當合同履行發生爭議時,從粗線條的合同條款中卻無法找出對自己有利的依據。

例如:某酒店在聖誕節前向某葡萄酒公司訂購了20箱葡萄酒,合同寫明“甲方向乙方購買某某品牌葡萄酒20箱”。後酒店收到20箱葡萄酒,每箱12瓶,但在簽訂合同前,酒店一直認為該葡萄酒應該是每箱24瓶,而對此雙方在合同中卻並沒有明確約定,酒店最終因貨源短缺而錯過了最佳銷售時期。 問題八:合同缺乏專人管理而超過訴訟時效

在訴訟時效期限內當事人若不主張權利,則將喪失勝訴權。有些企業負責人只管籤合同,而並不派專人去監督合同自簽訂至履行的整個過程,直到有些債權無法追回訴至法院時,才知道已經過了訴訟時效。很多有着經濟往來的企業一般都會存在三角債務,但只要二者還能繼續維繼交易關係或者是企業自身經濟實力雄厚,彼此就不會開口要賬。可是一旦關係破裂或者企業經營出現危機,需要資金週轉時,就不得不去收賬。往往這時,有相當一部分債權已經超過了訴訟時效,除非對方自願償還,否則即使通過法律途徑也無法要回錢來。另有一些企業雖然設置專門的要賬人員去負責收取債權,但多數情況下是無功而返,也沒有與債務人達成還債協議,以致在訴訟時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法院只能認為該債務已經超過訴訟時效,不予保護。

例如: 1993年,某公司與金剛石廠簽定工礦產品購銷合同,約定金剛石廠向該公司購買人造金剛石壓機兩台,總價款為55萬元。金剛石廠只支付貨款11萬元,尚欠44萬元。2000年某公司訴至法院主張貨款,但卻不能提供證據證實自1996年至2000年上半年這段期間內曾向金剛石廠主張過權利,故法院判決駁回了某公司的訴訟請求,而其未主張權利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專人管理合同,以致其在1999年改制後,無人對以前發生的業務進行清理,致使權

利得不到法律保護。

問題九:對企業印章的使用缺乏規範管理

合同法規定,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簽名或蓋章只要具備其一,合同便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法定代表人都會授權他人對企業印章進行管理,但往往印章的`使用程序並非十分嚴格,從而導致濫用印章的情況頻出不窮。有時掌管印章的人由於人情關係等原因,未經法定代表人許可,便隨意向他人出具蓋有印章的空白合同、介紹信,或者將印章借與他人使用而不問其具體用途,往往是追究企業責任的時候,領導才會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借用印章的人通常都是以轉嫁責任為目的,以印章所屬企業的名義購買貨物或是為他人提供擔保,由於有印章為證,最終該企業不得不承擔責任。

例如:某公司董事長為朋友幫忙以企業名義出具了一份購銷合同,加蓋了企業公章。後該企業就因拖欠貨款被起訴。此時,他才發現那位朋友同時拿了企業已蓋章的驗收單,從合同相對方取走貨物,該公司因沒有證據證實其所述情況而承擔了相應債務。

問題十:授權不及時收回,導致被授權人濫用權力

企業總是要授權一些人代表自己對外簽訂合同,但往往未明確授權的範圍和期限,對離職人員的授權憑證如蓋有企業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介紹信等未及時收回,也未告知交易夥伴本企業人員的變動情況,導致一些已經喪失授權的人員仍然冒用原單位的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而交易對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由於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信賴關係,仍然會相信其具有授權,最終由授權單位承擔責任。

例如:某製衣廠長期由員工張鳳蘭負責向某布料廠訂購製衣材料,後張鳳蘭因違反單位規定被辭退,但製衣廠並未將此事告知布料廠,張鳳蘭又再次以製衣廠的名義訂購了30匹布料,布料廠按照其要求將布料送往他處,事後張鳳蘭下落不明,布料廠訴至法院,法院最終判決由製衣廠負責償還該貨款。

篇三:風險共擔協議書

投資風險共擔協議書

甲 方:*** 性別:男 民族:漢族 身份證號: 住 址:

乙 方:*** 性別:男 民族:漢族 身份證號: 住 址:

甲、乙雙方為共同開拓***教育業務和尋求穩定教育資源,本着平等互利、誠實信用及公正公平的原則,通過友好協商,一致同意共同投資入股***。為體現雙方公平公正、精誠團結,避免日後因風險投資產生糾紛,特經協商自願訂立本協議。

一、雙方出資額和出資方式

1.***校區,甲方以其自有品牌即***及現金肆萬元出資,乙方出資現金肆萬元,出資總額為人民幣捌萬元,雙方各佔出資額的50%。

二、雙方職責分工及收益分配

甲方免費提供品牌使用,負責本校區的外圍工作;乙方作為校區的實際運行者,負責教學地點的教學、管理、安全等日常工作。

校區財務狀況需經雙方核對、稽核。甲、乙雙方各佔純利潤的50%。

三、風險共擔條款

1、投資雙方不得進行中途撤資,但允許雙方內部間以原投資額購買、轉讓。

2、未經投資雙方書面一致同意,投資各方中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用在學校名稱、主體等一切資產進行抵押、質押和為任何第三方提供擔保。

3、因學校因素產生的債務(非投資方個人債務)糾紛,由甲乙雙方按照各按50%比例擔責。

四、財務管理及結算

財務工作由專人管理

1、 所有收入打入到甲方指定賬户

2、 支出費用需提前進行預算,甲方把相應的支

出先打入其支出賬户,其他人員的購買東西支出需先徵得甲方同意後再購買物品,未經同意購買物品視為無效,購買物品後需要由甲方簽字後再進行報銷。

3、 每期結算工作,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嚴禁 五、本協議未盡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另行簽定補充協議,補充協議為本協議的有效組成內容部分,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協議一式兩份, 雙方各執一份,自甲、乙雙方簽字同意之日起生效。

甲方簽名:

簽字日期:

簽訂地點:

乙方簽名:

標籤: 協議書 風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xieyishu/ryze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