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的論文

關於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的論文

摘 要:環境作為不説話的老師,卻對孩子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提倡環境是要豐富多彩。這是不是説環境越花哨,色彩越明亮越好呢?當然不是,因為實踐與反思中我們懂得了過於鮮豔的環境往往造成了孩子的視覺疲勞,因此,我們明白了:原來好的環境應該是有一個主色調的環境。

關於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的論文

關鍵詞:環境創設;有效性;

從事幼教的我們對著名教育家陳鶴琴並不陌生,讀書時我就被他具有時代氣息的教育思想深深感染。又多次外出參觀各個幼兒園的環境,感觸頗多,於是想結合陳鶴琴先生對環境佈置的看法與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環境佈置中常見的問題

正如陳鶴琴先生説的一樣,環境佈置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要麼幼兒園環境琳琅滿目,不修邊幅。二是:不加修飾,缺乏童趣的空白環境。這兩種都是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點告訴我們:孩子喜歡在色彩斑斕的世界裏生活、學習;反之,單調、空白的環境是不能調動幼兒多種感官,他們很難在與環境的互動中輕鬆獲取信息與知識。

陳鶴琴先生對“為什麼要環境佈置”的看法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我們的確需要佈置環境來充實幼兒的生活、學習,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而在佈置前我們則應多一點思考,思考怎樣的環境是最適合幼兒的環境,把握好“度”,讓環境佈置在體現趣味性的同時更能凸顯有效性。

二、怎樣的環境是適合幼兒發展的環境

陳鶴琴先生在“怎樣佈置環境”中指出環境佈置有三個原則。

1、環境佈置要通過兒童的大腦和雙手。

這點正與二期課改所強調的“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孩子才是活動的主體”相一致。現實教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常常被我們所忽視,我們或多或少都剝奪了一些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自認為這是老師的責任,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其實,我們忘了佈置環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們忘記了行為的主體是孩子,佈置環境不是用來裝飾的,不是做給成人審美的,而是供孩子結合經驗展開討論,鞏固所學內容進而產生新問題的依據。教育的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由老師一手包辦創設的環境,孩子的興趣並不濃,孩子對此關注往往也十分短暫。試想一個孩子不熟悉,甚至陌生的環境,怎麼能奢望孩子會愛護它並樂意與他進行互動呢?這樣的環境,想必只是裝飾罷了,失去了環境應有的價值,教師也只是徒勞了。反之,如果老師先創設部分環境再引導孩子共同參與環境的佈置,這樣,孩子會更樂意與環境互動,教育效果自然比前者好。如:在大班“紅紅的新年”主題活動中,我創設了年貨一條街的環境,引導幼兒製作各種關於“紅紅的新年”的物品,有:紅辣椒、紅鞭炮、紅燈籠等等,並鼓勵孩子將一部分製作好的物品擺放在年貨一條街出售,一部分掛在教室裏、各個區域裏作為裝飾。孩子看見自己的作品被張貼出來,很有成就感,他們一有時間就拉同伴過去觀看,嘴裏還驕傲的講着:“那個紅辣椒是我做的…”;“那個又大又紅在紅鞭炮是我做的…”慢慢孩子的作品被得到肯定,他們更樂意參與到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來了,話多了,思維活躍了,表達表現的慾望也強烈起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老師的活動開展起來也輕鬆多了。我想:這點也正與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做中學,學中做的觀點相一致。

2、環境佈置要常常變化。

現實教育中,我不得不承認很多的環境比較滯後。理念要求我們環境在前,教育在後:改變以往的灌輸教育模式,創設會説話的環境,讓幼兒與環境互動,產生新的問題,將預設自然轉化為生成。環境的魅力就是這麼大,可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問題:要麼主題已經開始而環境卻遲遲沒有出現;要麼老師一次性把整個環境佈置完成,就沒有變化了。新課程強調環境要具有發展性原則。牆面環境的發展性是根據當前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現有水平,分期更新創設的。如:“驚奇一線”主題活動中,我們要開展——“線樂園”,其中包括“盤絲洞”、“釣魚塘”、“線的體驗館”、“線的展覽館”等內容。我們在主題開展前先創設一個大環境,然後隨着主題發展我們引導孩子逐步創設“線的展覽館”;引導幼兒運用毛毛棒在“線的體驗館”編織人物的運動造型,還一起製作秋天的菊花;還編織圍巾、蜘蛛網、愛心圈等,佈置在“線的展覽館”供小朋友參觀;再將繪畫、摺疊的各種昆蟲放在盤絲洞的“絲”上設置障礙;於是線的樂園就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孩子通過參與主題環境創設,對線有了更深的瞭解與興趣,主題不斷深入,孩子們從具體的線延伸向了抽象的線,學習興趣愈發的濃厚了。看着自己佈置的主題環境,他們特別有成就感,更樂意説,願意畫了。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無疑培養了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全方面的智能。孩子成長不言而喻。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是一個不斷髮展和完善的過程,不能隨意、盲目,而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做整體考慮,使環境創設服務於課程環境的發展。

3、高度應以兒童的視線為標準。

我們進行環境創設是為了誰呢?顧名思義,無非是一個給孩子看,供孩子學的載體。我們往往以成人的眼睛看世界,忽視了孩子的發展需要,環境佈置的高度超出了孩子的視線,孩子昂起頭才能勉強看到。這樣的環境怎麼能發揮他應有的教育價值呢,只是為了佈置而佈置,純屬裝飾。

我們老師能有意識的蹲下來和孩子説話表示尊重,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讓環境的高度降的低些,讓環境也對孩子多一份尊重,從而更好的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呢?

三、關於“用什麼東西來佈置”。

陳鶴琴先生強調了三點:1、自然物2、兒童成績3、有教育意義的圖畫、掛圖、畫片。自然物能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對其感知有着不同的重要意義;而及時更換的兒童成績(如:作品等)、有教育意義的圖畫等則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樹立信心,激勵孩子做的更好。而這裏我還想介紹的是“自然物”的一種:用生活材料來佈置的環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將教育與生活的`關係定義為:“生活即教育”。聯繫到我們的生活與教育,發現教育是為了生活服務的,而生活中處處存在教育,環境創設亦是如此。比如:大班主題:“驚奇一線”中,我們發動家長資源利用廢舊的生活材料——紙盒、皮筋等來製作各種不同的絃樂器;請孩子們繪畫蝴蝶等小動物,裝上線變成提線紙偶表演故事;還用孩子們收集來的各種線製作了各式的假髮、裙子,作為表演時的裝飾品等等,共同創設“提線木偶小劇場”的環境。孩子對此很感興趣,一有時間就跑過去議論、觀賞小舞台的工作人員表演節目,給他們喝彩呢,表演的孩子也特別起勁,編了好多的故事。我想這樣的環境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更能引起孩子們的表演慾望。當然,我們的其他環境如:孩子們自己用絨線編織了圍巾,戴在脖子裏怎麼也不肯摘下來,很是喜歡;紙板和絨線製作蜘蛛網、愛心圈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現在我們的很多教育家也在提倡用生活材料創設環境,製作教育教學材料,發揮他們的教育價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進一步體現。

以上是我結合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幼稚園的環境佈置”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寫出的一些粗淺的不成熟的感悟。總之,幼兒園牆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淨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牆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像海綿吸水那樣融入幼兒成長的過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zd38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