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礦井開採後期生產系統優化設計論文

礦井開採後期生產系統優化設計論文

摘要:為優化突出礦井開採後期的生產系統,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超化煤礦依據礦井儲量分佈、井下巷道和地面現有構築物佈置情況,選擇更加合理的礦井生產系統。在確定礦井後期生產系統時,應分析其對礦井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影響程度。

礦井開採後期生產系統優化設計論文

關鍵詞:生產系統;礦井開採;生產系統;優化設計

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超化煤礦到2016年,採掘活動全部延深至深部水平,巷道支護投入加大,瓦斯治理、防治水工程量增加,所需投入人力和資金將超過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規定,受煤炭市場影響,礦井生產經營狀況將出現下滑。礦井開採後期煤炭資源如何合理開採已成為礦井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超化煤礦需要調整礦井後期生產系統,使剩餘煤炭資源安全、合理開採出來。

1礦井概況

超化井田位於河南省新密市煤田西南部,開採上限標高+60m,下限標高-900m。該區主要可採煤層為二疊系山西組二1煤,煤層平均厚度9.07m,屬低灰、低硫貧廋煤。二1煤可採儲量為1430.8萬t,服務年限10a。礦井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正常湧水量869m3/h,最大涌水量為1112m3/h。礦井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始突表高-208m,礦井瓦斯絕對湧出量18.60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4.63m3/t。二1煤煤塵爆炸指數17.58%,為有煤塵爆炸危險性煤,自然發火等級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

2礦井現有生產系統

超化煤礦現有生產系統為:主立井擔負提煤任務;副立井擔負進風、人員物料升降等任務;西風井擔負進風任務;東風井、31風井擔負迴風任務;-100m和-300m水平排水陣地均為一級排水系統,均能夠滿足礦井排水要求;供電系統利用地面35kV變電站和井底車場附近中央變電所向各使用地點供電;原煤在主副立井工業廣場內進行篩分、儲存和鐵路運輸。礦井利用現有系統進行開採,無需增加投資。到2015年底,其他區域基本採完只能開採深部31採區,礦井生產規模維持在150萬t/a左右。

3現有系統存在問題

①深部二1煤內在灰分高,發熱量低,不符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相關政策;②礦井為突出礦井,人員較多,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礦井2015-2021年礦井回收煤柱前,礦井生產經營較困難;③深部區域瓦斯含量大,水文地質條件複雜,如果僅開採深部資源,將導致瓦斯抽採、巷道掘進、煤炭回採等作業場所過度集中於一個採區,不利於安全管理。

4礦井生產系統優化設計的提出

根據礦井資源儲量分佈情況,超化井田的優勢資源(約860萬t)主要集中在主副立井保護煤柱內,煤層厚度3.25~15.10m,平均厚度8m。根據井下實際採樣,該區域內煤層灰分較低,煤質相對較好。如果對礦井生產系統進行優化,使淺部優勢資源與深部資源同時回採,將能夠大幅度提高礦井原煤發熱量,使兩個區域的瓦斯抽採、巷道掘進、煤炭回採等作業活動交替進行。即礦井在深部區域和淺部區域分別佈置一個工作面,其中一個正常回採,一個進行瓦斯抽採,避免出現入井人員全部集中於一個區域的現象,提高礦井安全保障程度[1]。本次生產系統優化要重點考慮以下問題:①優化設計要與礦井現狀不矛盾,不影響礦井正常生產經營活動;②目前煤炭市場下,要最大程度壓縮投資,認真進行投資分析,確保經濟效益最優;③系統優化前後的生產銜接要順暢;④地面生產系統位置變化後,環保、煤炭外運等問題要妥善解決。綜上所述,超化煤礦生產系統優化設計將現有主、副立井報廢,改造現有西風井(兩條斜井井筒)為主副、斜井,擔負礦井的提升任務及兼作進風井;井下調整礦井運輸、通風、提升、供電等系統;原主、副立井工業場地建築及設施隨着開採進度,逐次搬遷至主、副斜井新工業場地。

4.1井下生產系統優化

改造後的主斜井斜長879m,鋪設帶寬1200mm的膠帶輸送機,並安裝架空乘人裝置,主要擔負礦井的.提煤、上下人員及進風任務;副斜井斜長890m,安裝2JK-3.0×1.5/20型單繩纏繞式雙滾筒提升機,主要擔負礦井的提矸、運料、運設備等輔助提升任務併兼作進風井及安全出口。在-205m以淺新增集中軌道下山和集中皮帶下山,擔負22採區和深部31採區的運輸、進風、運送人員等任務。排水系統利用-300m水平排水系統,泵房配備8台MD500-57×11型多級離心泵,4用3備1檢修,水倉容積9060m3,能夠滿足《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通風系統仍利用現有的東風井和31風井。供電系統利用在主副斜井工業廣場新建的35kV變電站和井下中央變電所向各作業場所供電。

4.2地面生產系統優化

在主、副斜井工業廣場,合理利用現有建築物作為調度樓、行政樓、生產樓、區隊值班樓、救護隊值班樓和燈房浴室等行政輔助設施以及機修車間、供應倉庫、物資超市等輔助生產廠房;新建主副斜井井口房、提升機房、35kV變電站、空壓機房、篩分系統及儲煤場,原煤仍採用鐵路外運。

4.3礦井生產系統優化工期及投資

礦井生產系統優化礦建工程為擴砌主副斜井,掘進22採區皮帶下山和軌道下山;土建工程為在主副斜井工業廣場新建篩選樓、皮帶走廊、儲煤場及防風抑塵網等項目,生產系統優化調整工期2a,期間不影響礦井其他區域正常生產,項目總投資20126.48萬元。根據國家煤炭產業政策將礦井生產能力由180萬t/a下降到150萬t/a,服務年限10a。

5礦井生產系統優化方案比較

5.1原生產系統的優缺點

5.1.1優點。①維持目前開拓開採,不再對礦井做生產系統優化,減少了基建投資;②維持目前開採方式,各生產系統不用變化。5.1.2缺點。①深部二1煤內在灰分高,發熱量低,導致二1煤售價低;②礦井為突出礦井,人員較多,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礦井2015-2021年礦井回收煤柱前,礦井生產經營困難,年均虧損2.1億元;③井下各類抽、掘、採等作業場所集中於一個採區,人員過度集中。

5.2優化後生產系統的優缺點

5.2.1優點。①提前淺部優勢資源,使之與深部煤配採,降低煤的灰分,提高煤的發熱量,煤的售價增高,效益好轉;②生產系統優化後,礦井生產能力穩定,投資回收期5.33a,年均税後利潤3277.09萬元;③將抽、掘、採作業場所和下井人員在兩區域間合理調配,利於安全管理。5.2.2缺點。①礦井生產系統優化要增加基建投資;②主副斜井工業場地現有佔地面積小,地面各場所緊湊;③工業場地變化後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相關規定。綜合考慮,原有生產系統維持開採方式不變,但礦井經營困難,且不符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造政策要求,因此確定對礦井開採後期生產系統進行優化。

6礦井生產系統優化後盈虧分析

按照計算期第5年數據分析計算,盈虧平衡點為:生產能力利用率(BEP)=年固定總成本/(年銷售收入-年可變成本-銷售税金及附加)×100%=15570/(42300-16902-1091)×100%=64.05%。該項目達到生產能力的64.05%,即礦井生產能力達到117.65萬t/a,企業就可保本,這説明超化煤礦生產系統優化項目風險較小。

7結語

技術人員對突出礦井開採後期的生產系統進行了合理優化,達到了改善礦井生產經營狀況的目的,開採出了優質煤炭,符合國家目前煤炭產業政策。優化礦井後期生產系統時,要協調考慮設計方案對正常生產的影響、對礦區環境的影響,並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要全面、可靠。

參考文獻:

[1]於新勝,王育才.淺談礦井設計優化[J].煤炭工程,2002(5):13-1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y8z2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