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評估研究

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評估研究

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關於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評估研究的內容,歡迎閲讀!

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評估研究

摘要:根據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評估的實踐,在肯定其以評促建促改作用的同時,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評估的正面導向功能,抑制負面效應。一方面以“基本+特色”改進評估標準及評估指標體系,引導不同專業差異發展,形成各自特色;另一方面改進評估方式方法,建立以內評為主,內外結合的長效機制,降低評估成本,提高評估效率與實效。

關鍵詞:高等學校;專業;教學評估

教育部自2003年開始對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進行了為期5年的評估,首輪有589所本科院校進行了評估。2006年3月又啟動了工程專業認證。2009年又進行了新一輪教學評估方案研究,即分類評估與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設研究。湖北省從2009年開始,啟動了省屬本科院校,獨立院校的“本科專業教學合格評估”。專業教學評估是高校教學評估最重要的內容,從湖北省“本科專業教學合格評估”來看,評估起到了鑑定、導向、診斷、促建促改、激勵的作用,但如何提高專業評估正面導向性、抑制負面效應,節約成本,提高實效,鼓勵不同類型高校的專業形成特色,差異發展,就需要不斷深化研究。現對定位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專業教學評估改進與創新進行探討。

一、“基本標準+專業特色”的質量評估標準

新的專業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一方面要提高評價指標構成要素及內涵設計合理性;另一方面鼓勵各專業突出特色,而不是趨同化。提高專業教學評估的説服力。評價質量標準分為兩部分:專業教學評估基本標準的指標構成要素及內涵,具有基本要求的引導功能;專業特色部分有引導專業差異發展功能。

(一)基本標準

1、專業建設規劃與人才培養方案。這是目標導向要素,屬於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應有5年的發展規劃及相應的發展目標、實施方案。有符合本校定位的人才培養目標及相應的課程體系、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案。

2、課程建設與教學運行質量。這是過程評估的核心要素。課程教學運行質量必須要有符合培養目標的課程教學大綱,有知識點及知識掌握、應用、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本專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單元,應覆蓋主幹課或核心課。教師認真執行大綱,按大綱編制教學日曆、教案、選用教材、考試命題、評分及試卷分析,並按評估反饋予以改進。對主幹課以優質、精品課為目標,有計劃進行重點建設、教學改革。

3、實踐教學運行質量與基本建設。這更是過程評估的核心要素。因為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院校應重點改進的薄弱點。實踐教學運行質量對培養計劃中的實踐教學體系所包括的實踐類型,每個類型所包含的實踐環節,每個實踐環節的學習目標、技能點及最小時間,應有分類型的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創新實踐訓練、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大綱及質量標準,教師認真執行實踐教學大綱,按實踐教學大綱指導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新思維、方法、能力訓練,編寫實踐教學指導書或選用相應的教材,進行以技能測試為主的考核命題、評分及技能測試分析、反饋改進。並對核心技能培養環節質量平台進行重點建設與教學改革。

4、師資隊伍。這是關鍵要素,人的因素第一。數量、結構是重要內容之一,而教師風範、水平及發展更是關鍵。對專任教師若侷限於專職、自有,對獨立院校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從全國獨立院校來看,不少高校之所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有的已發展到培養研究生層次,重要原因是對舉辦高校、名校優質教師資源共享運作較好的結果。所以,基本標準的重點應放在專業負責人及團隊的責任心、師風、教學水平、指導實踐能力、教學改革研究實踐成果、以科研促教學的效果及教師的發展提高。這對地方高校、獨立院校更具有積極的正面導向功能。

5、支撐條件。這是質量保障要素。課程教學、實踐教學運行質量必須有相應的教學設備設施、實驗與實習實訓基地、圖書與網絡資源、教學經費投入支撐條件。這一方面要以本科院校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考察其資源配置、動態發展建設情況;另一方面更要看其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滿足教學的情況,以及產學結合等利用社會資源情況。

6、教學管理。這也是質量保障要素。首先,從內涵來看,不僅只限於文件、制度及質量監控,應包括約束與激勵兩個方面。既要有教學基本規範制度、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教學運行質量的教學文件及內部監控,又要有政策導向、激勵措施方面的制度。其次,從層次上看,應包括院校層次和系、專業層次。院校層次應有包括崗位職責、約束與激勵方面的規章制度、管理文件彙編。全校各部門及各專業都應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執行規章制度。系、專業層次,一方面要認真執行學校一級的規章制度、質量標準規範;另一方面是課程教學運行質量、實踐教學運行質量的教學文件制定與執行,包括教學大綱、教學日曆、試卷、實驗報告、實習報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學生創新實踐等內容。

7、學生培養質量與發展。這是綜合效果因素。一是內部教學過程達到專業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的素質、能力、知識要求。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要求、這是教學運行過程與教學管理綜合反映的重要內容。二是外部社會評價。招生、就業情況,實習單位、繼續深造考研單位的評價是一個方面,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及評價是重要的方面,並且不侷限於典型代表,主要是對大多數畢業生使用情況的評價。

(二)專業特色

把基本標準主要定在核心內容、最基本要求方面,而同時鼓勵各專業總結、提煉特色,發展特色,將兩者結合起來評價其合格或待觀察、不合格。上述7個基本標準方面不同高校可從其中1個或幾個方面彰顯其特色。

人才培養特色、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活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網絡資源開發與建設、資源共享與利用、行政管理與評估督導相結合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等,都可以作為發展專業特色的內容。

二、內外質量評估結合,形成長效機制

專業教學評估有內部質量評估、外部質量評估。以政府委託中介機構的外部質量評估應該堅持進行,湖北省專業教學評估,採用數據先行、公開透明、十項專題評估、學校自評與同學科專家抽查診斷評估等創新性做法,值得全國其他省市學習、借鑑。建議教育部予以推廣。在發揮外部質量評估、專業性深層次診斷的同時,更要使高校本身建立內部質量。評估制度,扭轉或緩解學校不同程度存在的被動對付評估的現象,真正達到“以評促建、促改”和“持續改進”的目的。

建立以高校內部質量評估為主,學校內部質量評估與社會外部質量評估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學校的評估主體的作用。

第一,建立高校專業基本狀態數據採集制度。教育部正在委託有關高校進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設,高校應按學期、學年或年度採集基本狀態數據,並建立學校相應數據庫。狀態數據統計納入平時教學歸檔與統計工作。

第二,建立高校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畢業生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對學校專業教學的評價及其滿意度調查材料,既是內部質量評價與改進專業教學的重要依據,更是外部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第三,建立與完善高校內部質量評估監控體系。有的高校建立了教學行政管理與評估督導協同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值得其他高校學習與借鑑。

第四,設立高校評估督導的組織機構,實施內部各類教學評估、督導工作,使內部教學質量評估常態化,有利於外部質量評估與內部質量自我評估有效銜接,在不增加集中性時間精力投入情況下,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第五,發揮高校教師、學生、管理幹部參與專業教學評估的`主體性、積極性。要減少教師、學生對教學評估的壓力與思想顧慮,形成尊師愛生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在教學評估中的主體作用,一是高校要制定相應的政策與措施,鼓勵教師樹立質量至上的質量意識,加強育人為本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形成為人師表的教師風範。這是課程教學運行質量和實踐教學運行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也是發揮評估主體作用的前提條件。二是高校內部質量評估要重心下移。鼓勵與引導教師以質量主人翁理念作指導,在平常教學過程中認真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執行教學工作規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及教學大綱。建立教師自我教學評估制度,定期在教學團隊彙報、交流,相互促進。三是教育與引導學生尊重教師的勞動與心血的付出。不僅自己要遵守校紀校規、認真學習,而且要支持教師執行學校教學質量規範、教學質量標準,按要求完成作業、實驗實習報告、畢業設計,以誠信心理參加考試,實事求是評教。

第六,各省市教學行政管理部門,需要有相對穩定的委託評估機構,以利於社會專業教學評估的數據、資料積累,使專業教學評估不斷深入地進行研究、改進與完善,不斷提高社會教學評估的公信力、説服力。

三、降低評估成本,提高評估實效

第一,改進專業教學評估的方式方法,使評估成本最小化。不僅按“基本標準+專業特色”評估模式,採取評估內容以重點、核心為主,最基本內容與專業特色結合為原則,改進評估方法。同時,以加強內外評估對接方式,大大簡化外評所需材料增加的工作負荷量。使學校自主地做好內部質量評估基礎性工作,如一方面建立教學狀態數據收集、畢業生用人單位調查、專業年度計劃與工作總結以及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管理制度等的歸集歸檔制度;另一方面建立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運行質量的專項檢查、督導、評估制度。那麼,外部質量評估,在學校自主地、常態性的內部質量自我評估基礎上進行,對於備查檔案材料可大量簡化。學校在提供學校內部質量自我評估報告等材料的基礎上,外部質量評估的專家組,只要調主幹課程教學質量運行材料,主要實驗、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運行的材料為主,再學校提供反映專業特色的材料以及外評專家組對有疑問需要提供的材料,並安排好外評專家組實地考察活動。這樣,避免學校迎評壓力影響正常教學工作,降低評估時間精力投入成本,促進專業教學評估由“重結論、輕過程”向“重過程、重建設”轉變。

第二,堅持“以評促建”、“持續改進”的原則,形成“評估-動態改進”機制。教學評估,一般分學校自評、外評專家進校實地考察評估、整改三個階段。專業教學評估、建設也應按三個階段運作,即外評專家組考察評估意見中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工作建議,評估專業應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進行改進。省委託的評估機構可根據情況,對已通過的專業中部分專業整改情況進行抽查,並且以5年或3年為有效期。對於待觀察、未通過的專業,應再按不同情況進行有問題項目評估或專業再評估,及相應處理意見。這樣,促使內部質量評估與外部質量評估相互作用,促進專業不斷以評促建促改,形成持續改進與提高的良性循環。

第三,專業教學評估應與其他專業性評估有機結合,提高評估效益。我國工程專業認證已在小範圍試點基礎上逐步展開,工程專業認證與專業評估的專業範圍、評估內容等有不同,但工程類專業佔我國高校1/3以上,我們要研究工程專業認證的認證原則、質量標準、認證程序,使專業評估與工程專業認證應儘可能結合。另外,對於獨立院校、新建院校還有各專業的學士授予權的評審問題。建議在對學校學士授予權整體評估的基礎上,對於同一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的專業教學評估已通過的專業,就可否簡化專業學士授予權評估的工作,以上報學士授予權評審材料為主,提高專業教學評估效率效益。

參考文獻:

1、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2008][Z].

2、王豔玲.抓兩次參評機遇,創新教學評估長效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08(43).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高教研究與評建辦公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g82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