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實訓教學研究的論文

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實訓教學研究的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倡導複合型、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而實際上,由於實訓教學環節的缺乏,報關貨運專業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不強、操作技能欠缺的問題,從而影響其順利就業和長遠職業發展。本文從分析我國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入手,提出了開展實訓教學的重要意義,並重點闡述了進行實訓教學的途徑。

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實訓教學研究的論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報關貨運專業 實訓教學

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隨着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本專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適應市場經濟和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掌握報關、報檢和國際貨運代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在各類報關貨運企業從事報關、報檢、國際貨運代理等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熟悉並掌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報關貨運中的基本單據的繕制和操作;熟練使用各種辦公操作軟件,具備較好的協調組織和交際溝通能力。

我國高職院校作為報關貨運人才的培養單位,擔負着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的報關貨運人才的重任。各個高職院校在培養模式上均以複合型、實用性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資金、師資等種種問題的限制,導致實訓教學環節的缺失或不足,學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不強,操作能力欠缺的問題,沒有真正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最終導致培養的學生素質與市場需求脱節,無法滿足報關貨運企業的人才需要,同時造成學生畢業後就業困難,並影響了學生的長遠職業發展。因此,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的實訓教學的現狀,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和途徑,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目前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開展實訓教學的現狀:

1、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實訓課程設置較少,忽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多數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模式,理論課程設置較多,如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概論、國際商法、海運地理、商品檢驗檢疫等,但像外貿單證實務、報關實務、報檢實務、進出口商品歸類技巧、國際貨運代理實務等實踐性課程卻較少。

2、 其次,在師資力量上,教師本身缺乏實訓經驗,導致理論和實踐脱節。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的教師沒有從事過實際報關貨運工作,僅僅對理論性知識掌握得比較充分,而對實際報關貨運流程的瞭解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這就客觀上造成教師在授課時側重於理論教學,忽視實訓教學,從而導致教師講課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

3、 再次,在實訓設施配備上,校內實訓設備匱乏,無法滿足實訓教學需要。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由於資金問題的制約,在實訓室建設上步伐緩慢。很多高職院校把有限的資金更多地投向生物、機械、化工等理工專業的實訓室建設中去,而報關貨運實訓室的建設還處於空白狀態,有的甚至實施多媒體教學都存在困難。

4、 第四,在實訓基地建設上,高職院校缺乏長期合作並行之有效的實訓基地。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缺乏實訓基地已成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難題。由於學校和企業有不同的發展目標,相互聯繫和溝通較少,從而造成學生實訓機會缺乏。儘管學校和企業分別擁有教學和實訓資源,但由於合作模式等原因,多數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力度不夠、收效不明顯,從而制約了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的開展。

二、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開展實訓教學的重要意義

1、 通過實訓教學可以深化報關貨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體現本專業操作性、實踐性強的特點

就培養目標看,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培養與我國經濟建設相適應,掌握報關、報檢、國際貨運相關理論和實務知識,熟悉海運、空運、集裝箱運輸以及多式聯運相關業務和操作技能的複合型、應用型的專門人才。通過在實訓室實施實訓教學,學生可以總體上把握報關貨運業務操作的全過程,增強學生對所學理論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得實踐教學環節得以順利完成。

2、 通過實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掌握實踐業務操作技能

就專業設置看,報關貨運專業按“實際、有用、有效”的原則設置課程體系,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安排,加大實訓課比重,使學生不但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和業務能力。通過實施實訓教學,讓學生進行報關貨運環節中填單、制單的實際操作,同時進行角色模擬扮演,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為其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提供良好的鍛鍊機會。

3、通過實訓教學可以使學生提前熟悉工作崗位的職責和要求,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良好的保障

就校內和校外實訓情況看,通過在校內設立專門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實訓室,安裝報關、國際貨運模擬軟件,使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掌握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同時,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學資源和實訓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不僅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和崗位,也讓學生提前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從而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職院校報關貨運專業開展實訓教學的途徑

1、 改革課程設置,提高實訓課程比例,突出實踐技能培養。

高職院校應當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結合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要求,本着“理論夠用、技能為主”的原則對課程設置進行大膽改革,逐步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為了使培養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課程的設置要更加註重實訓,突出實訓環節,大幅度刪減理論課程,增加實訓課程,在學時安排和授課內容方面向實訓課程傾斜。同時,繼續根據社會需要和職業資格證書要求設置相應課程,如開設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單證員、外銷員等資格證考試的相關課程,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考試以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從而為學生順利就業增加一項重要的砝碼。

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高水平“雙師型”具有實訓經驗的教師隊伍

高職教育的性質決定了高職院校的教師既要懂專業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很強的實踐技能。培養一批適合本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師,成為推動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的關鍵。在具體做法上,可以採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辦法,提升專職和兼職教師教學水平,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首先應該鼓勵本校專職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報關行、貨代公司掛職鍛鍊、外出進修、參加相關會議,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同時可以聘請海關、貨運公司、商檢部門、銀行國際業務部等報關貨運有關單位的專家和教師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吸收最新的報關貨運方面的信息動態。其次可以打破學歷、職稱界限,聘請一批具有生產、管理一線實際操作經驗的優秀人才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積極拓寬“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的來源,打破師資來源以高校研究生為主的做法,鼓勵社會上從事實際報關貨運工作的優秀人才到高職院校任教,這樣既有利於加強實訓教學工作,又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一舉兩得。

3、 加強校內實訓室建設資金投入,為實訓教學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模擬實訓教學是報關貨運專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實訓可以使學生熟悉報關貨運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從中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已學過的理論和方法,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校內報關貨運模擬實訓室設備除包括計算機、配套網絡、投影儀、業務流程沙盤和掛圖等硬件外,還包括軟件設備,例如購買專業的符合教學要求的報關貨運軟件,既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使學生增強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還可以模擬填寫報關單、報檢單、國際貨運單等各種單證,並可以章節練習和自測習題等形式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報關員、海關官員、貨運代理人、承運人、託運人等角色,熟練掌握報關貨運中的商品歸類、貨物申報、關税繳納、貨物託運和承運等各種業務技能,真實體會報關貨代業務中不同當事人的不同地位以及面臨的具體工作,為將來步入實際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4、 加快實訓基地建設和校企合作步伐,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合適場所和崗位

實訓基地建設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環節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成為連接學校和實習就業單位的橋樑,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各高職院校應積極謀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藉助企業的實訓資源和資金優勢,不斷拓展實訓空間,積極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當地報關行、貨運代理公司等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其次,校外實訓基地建成後,除定期可以向基地派遣一定數量的學生進行實習外,還可聘請實習基地經驗豐富的報關、貨運人員參加教學培訓工作,協助教師一起完成學生實訓課程的教學工作。再次,通過學校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培訓服務,促進企業資助學校的實訓室建設、指導學生的實習就業等。學校也要適時承擔企業的技術開發和改革項目,向企業轉讓新成果,向企業職工傳授新技術發展所必須掌握的新知識,從而使學校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發展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何學坤,劉淑芬,《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 《職業教育研究》, 2006, (9) : 141 — 142。

[2] 張汝根,《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 (7) : 105 — 107。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0wg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