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校頻現“刷夜族”:為考研論文而戰

高校頻現“刷夜族”:為考研論文而戰

高校頻現“刷夜族”:為考研論文而戰

學校裏,總是有這麼一羣人:圖書館關門、宿舍熄燈,他們依舊在教室中自習,為考研、考公務員,為突擊期中考、畢業論文而臨時抱佛腳……又到一年“刷夜時”,武漢高校通宵自習室燈火通明。半夜的通宵教室什麼樣?刷夜族們效率高不高?記者走訪武漢開放通宵教室的各所高校,體驗了一把“夜貓子”的生活。

高校頻現“刷夜族”:為考研論文而戰

偶爾為之,不可長久

23日零時許,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細雨暫歇,萬籟俱寂,該校西區教三樓,這棟7層樓的教學樓大多數教室均已熄燈,一樓幾間教室依舊燈火通明,不時有學生進出。在101教室門前,一名揹着書包、提着一小袋零食的女生在門口打探,原來,來自該校數理學院大二的她,因臨近期末考試,課程壓力太大,便“慕名”來到通宵自習室“試一試”。

與“新手”小李相比,教室內更多的是一些經常通宵的“拼命三郎”。經濟管理學院大二學生鄧仕明便是其中一位。談到自己的通宵學習經歷,鄧仕明掐了掐手指,説道:“這個學期我已經在這裏通宵了4次。”

上月底,鄧仕明考試“扎堆”,要同時進行《C語言程序設計》和《管理信息系統》兩門課程的複習,無奈之下,他只得跑到通宵自習室熬了幾個晚上。“還是有撐不住的時候。”他説,一般凌晨一兩點的時候,人很困,實在堅持不住時,就在桌子上趴一會,或者喝幾口綠茶,然後繼續複習。

鄧仕明説,自習室非常安靜,學習效果還不錯。他笑着説,上月的幾門考試都在90分以上,這給成績並不太好的他莫大的鼓舞,以後還會選擇通宵自習。但他也認為,通宵自習只能偶爾為之,若天天如此,沒人受得了。

與鄧仕明不同的是,該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三學生小杜已不想當“夜貓子”。因專業課程壓力大,加之自己計劃出國,他不得不給自己“加壓”。但宿舍環境嘈雜,無法複習,只得來到通宵自習室。

“有時候複習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宿舍,有時直接從教室出來去上第一節課。”小杜説,上通宵自習後,次日上課效率並不好,有時也打瞌睡。最近,他感覺自己的身體已嚴重透支,經常感覺渾身無力,“我是該考慮放棄通宵自習了。”

平日努力才是王道

除地大外,湖北大學等高校也設有通宵自習室。昨日凌晨零時許,記者來到湖北大學教4樓和教5樓,教4樓101室、教5樓105室兩間通宵自習室內,仍有不少學生苦讀的身影,每間教室內,10多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複習。

該校幾名女生説,學校的通宵自習室也有“淡季”和“旺季”,每到期末考試、考研、四六級等考試前夕,通宵自習室都會爆滿,有時甚至還要搶座。

刷夜一次要花兩三天時間來恢復精神,其實得不償失,“到凌晨2點以後,基本上只有三四名同學在自習室了,大家精神都不大好,要麼還在堅持着看書,要麼早就癱睡在桌子上。”當記者問到明知對身體不好為什麼還要通宵自習時,“刷夜族”回答出奇一致:形式大於內容,“只是覺得通宵更有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卻只是一種心理安慰。”

不少同學表示,刷夜很辛苦,對身體沒有好處,儘量早睡早起才是“王道”。“與其刷夜看書‘勞命傷身’,倒不如平日裏努力用功,這才是正確的學習之道。”

中國地質大學和湖北大學有關負責人均表示,學生進入通宵自習室學習,這種學習精神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期,不提倡學生通宵學習,考慮到學生的客觀需要,校方也只得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

中南醫院內分泌科一名醫生提醒,長期黑白顛倒,會使身體出現疲態,從而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和工作,甚至導致免疫力下降。從生理學角度講,學生通宵自習不宜提倡。

我國早期女空降兵馬旭

昨日,全國同等學力申碩考試舉行,在華中師範大學8號樓考點,78歲的駐鄂空軍某部隊離休軍人、我國早期女空降兵馬旭在老伴顏學用的目送下走進考場(如圖)。馬旭報考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研究生課程班,2009年第一次考試就通過了醫學專業課程的考試,但外語考試兩次都未能通過(本報曾報道)。這次她第三次參加外語申碩考試,希望能順利過關,拿到研究生學位。

年紀太大誤被保安攔在考場之外

昨日早上六點半,馬旭在老伴的陪同下從漢口出發,七點二十到達華師考點。老伴顏學用告訴記者,前一天兩人專程來看考點,測算了一下時間,由於擔心考試當天堵車就提前過來了。考場外,馬旭排在考生隊伍的前列,一頭銀髮的她並沒有吸引大家圍觀。“也許他們以為我是來送考的吧。”馬旭笑着説。等到8點10分考生陸續入場時,馬旭真的就被保安當成送考的人攔了下來,她不慌不忙地掏出自己的准考證。

此時,旁邊不少人投過來驚奇的目光,“這麼老的考生,好勵志啊!”“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經過幾項常規的指紋鑑定等檢查,馬旭成功進入考點大樓。

一心考研立志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

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考試,走出考場的馬旭笑着告訴記者,她在考場發揮得不錯。2009年和2010年,她先後兩次參加申碩考試,第一次就通過了醫學專業考試,雖然外語考試兩次都沒有通過,但成績有明顯提升。“獲得碩士學位只是我的第一步,我的目標是在科研方面取得突破。”馬旭説。

記者瞭解到,熱愛發明創造的馬旭夫婦此前獲得過多個發明專利,但由於學歷不夠,在藥物研發方面受到專家質疑。馬旭表示,如果獲得研究生學位她就能找到相應的學科導師,指導她的科研工作,最終讓自己有所突破。不過讓馬旭沒有預料到的是,最近很多人知道了她多年堅持學習備考在職研究生的故事,紛紛拿她的'事蹟教育孩子,她也因此成了不少媒體關注的焦點。

“現在很多社區都有老年大學,‘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馬旭説,儘管自己備考的初衷是為了科研,但學習的過程,更讓她感受到生活的充實。

浙大報錄比從左至右依次是王能海、易煒林、張龍、曾曙光。

又到了畢業的季節,近日,濟南大學爆出新聞,由四名湖北老鄉組成的“考研小組”,一路互相鼓勵,在考研大軍中脱穎而出,被國內四所名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其中,化學化工學院易煒林考入北京大學,管理學院王能海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曾曙光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張龍考入電子科技大學。

確定目標,“壓力山大”

易煒林、曾曙光、張龍、王能海四人來自濟南大學四個不同的學院,因為都是湖北人,老鄉會使他們相識相知,並一起組成了“考研小組”。

採訪中,談及為何選擇考研,四人表示,考研無非就是幾種常見心理:想繼續在大學學習深造;大家考我也考的從眾心理;圓自己的名校夢。“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考研,如果在自習室裏連半天都學不下去的話,那麼儘早放棄,考研這條路可能不適合你。”四人一致建議。

除了王能海是湖北十堰人,其餘三人均為孝感人。張龍和曾曙光在大三下學期時開始準備考研,易煒林則是去年9月份才下定決心,而王能海作為2007級學生,去年折戟考研戰場後決定再拼一次。

目標的確定是考研的第一步。複習時間最短的易煒林選擇了北京大學。曾曙光考慮到自己所學本科專業的就業難題,果斷選擇跨專業衝刺武漢大學。張龍也選擇了專業排名靠前的電子科技大學。而在第一次考取清華大學未果的王能海,在一番斟酌後重新把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了自己的目標。

無論是哪一所學校,想要成功考取都是不容易的,對他們而言都是一種挑戰。繁多的專業課,還有政治、英語都需要他們從頭開始準備,“壓力山大”是當時四人的真實寫照。易煒林説,專業課中有三門課程自己很少接觸。跨專業考研的曾曙光,把大部分複習時間留給陌生的專業課知識。張龍選擇的電子科大光通信專業在國內排名第一。而王能海已經失敗過一次,壓力不言而喻。

備考期間,腳踏實地

“考研,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努力。沒有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的毅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只會折戟敗北。”當提及為考研做準備的那些日子,四人感慨頗多。他們説,每天都一門心思撲到學習上,連午休都成了一種奢侈。

他們這樣描述自己的學習狀態:早晨天不亮就直奔自習室,晚上十點半拖着疲憊的身體返回宿舍。“腦海裏只有一個念頭:制定好每天的學習計劃,抓緊每一分一秒的時間學習。”易煒林説。

四人告訴記者,那段備考的日子裏,每天面對的只有厚厚的參考書、一摞摞的考研題等各類複習資料。“這樣的生活無疑是枯燥沉悶的,只有看清自己的方向才能一直堅持到考研勝利。”易煒林説,考研期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比如找工作的誘惑,惡劣天氣下滋生的懶惰心理等等。“這個時候,要腳踏實地,切忌三心二意、半途而廢,不少同學就是在這個階段放棄了考研。”

互幫互助,結出碩果

採訪中,四人表示,四人之間的互相鼓勵和扶持是成功的一大法寶。

“如果你想去很遠的地方,一定要和一羣人同行。一個人你可以走得很快,但是走不遠。沒有這幾個兄弟平時的幫助和鼓勵,也就沒有我的今天。”易煒林感慨地説,枯燥的考研路上,互為研友的四人相互督促,有什麼困難他們都是一起想辦法解決。“由於我準備時間短,在英語和政治的複習上,他們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一路互幫互助,最終四人考研小組在考研大軍中脱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一起考取了國內四所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其中易煒林以340分考入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系,曾曙光以351分考入武漢大學法碩專業,張龍以340分考入電子科技大學光通信專業,王能海以371分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碩專業。

“得知結果後,我們四個人相約一起喝酒慶祝了一下,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易煒林説。“考研不只是一種經歷,更是一種體驗生活的方式,超越人生的一種途徑。它帶給我的不只是一張通知書,更多的是心智的成熟。”王能海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e4z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