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試論大學語文人文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論文

試論大學語文人文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論文

論文關鍵詞:語文教育 人文化 教學模式

試論大學語文人文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論文

論文摘要:大學人文精神缺失,大學生人文素質低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大學語文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大學語文教學應該實施創設和諧愉快、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革新考試內容,創建人文化的語文考試形式及評價機制等人文化的教學策略。

大學語文課是人文精神的載體,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本質上就是形成學生的獨立精神本體,就是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人的自我精神與人格,就是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就是建立一個絕對不同於他人而且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文化相融合的真正自我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應是人文的,就應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性的教學模式,具體策略如下。

一、創設和諧愉快、民主平等的人文性教學氛圍

當前的大學語文教學課堂,之所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出現課堂壓抑沉悶的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缺乏教學人文性,教師與學生關係不平等。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就要變專制、封閉的教學氛圍為和諧愉快、真誠、自由、開放、民主平等的人文性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由地汲取知識和文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

首先,要改變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影響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關鍵因素。教學中對學生的態度要真誠,要熱愛每一個學生。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早已指出,促進教學的關鍵不在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課程計劃,也不在視聽設備和圖書資料,而在教師與學生關係的某些品質,即尊重、熱愛和真誠。

其次,要變“填鴨式”教學為自發式學習。教學中要把語言學習和學生的精神生活統一起來,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和説話。“思考”是指學生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照搬書本;“説話”是指學生要善於運用具有自身特點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撕破日常生活中的功利面具,審視和檢查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逼視和考問自己的心靈世界;只有在這個空間裏,學生才能毫無畏懼地反省、體驗和表達自己所思與所得。”教學才既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主動建立良好的教學關係,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展示其內心感受。教師對學生突發提出的問題也應及時地進行指導,只有改變傳統“不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由地汲取知識和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觀念

長期以來,我們把教師奉為知識的象徵,是知識的佔有者、壟斷者和傳授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教師這一角色的權威定位。但社會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這種角色定位受到了挑戰。首先,教師對知識的壟斷早已不復存在;其次,教師的絕對權威使學生唯師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嚴重製約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發展。那麼教師角色應該如何定位呢?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師角色必須轉變。在當今信息網絡時代,學生從課堂外獲得知識和信息非常容易,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傳授者、講授者或呈現者,而必須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這些角色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由重知識向重發展轉變,由重視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項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教學模式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協調者、催化者,為學生的發展儘可能多地提供資源,營造一個積極的人文學習氛圍,讓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起尋求真理。只有這樣,在人性化的教學中,學生的人文主義意識才能得到培養。

人文化的教學,只有人性化教學角色的教師才能勝任。人性化教學角色的教師是人文化教學成功的關鍵。而要實施人文化教學策略,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觀念是行為的靈魂,教學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帥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學觀念中生髮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因此,大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首先,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和“交往互動”的教學觀;其次,要樹立“教育促進者”的教師觀和“學生主體”的學生觀;再次,要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和“重視發展”的質量評價觀。不僅如此,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教學過程不應只是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案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同時大學語文教學必須擺脱呆板、機械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教案都僅僅是教學的大致依據和思路,不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教案走,要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環境,打破以往不合理的規範,讓教學活動時常“出彩”,讓學生時常有新的收穫。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人,是一個獨特的具有獨立意義的人,都是獨立於教師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絕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麼樣學生就會怎麼樣。學生既不是教師的四肢,可以由教師自由支配;也不是泥土、石膏,可以由教師任意捏塑。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教導,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知識強加給學生,否則不僅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想,還會不自覺地引起學生的反感與抗拒。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只能是尊重每一個學生,實施人文性教學。

人文性教學的關鍵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天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要順應和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人性需求,把一個“自然人”培養成一個“社會人”,是學生的健康發展乃人文性最根本、最徹底、最成功的體現。教學的生動與活力,就在於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語文教師應當體會學生生命的豐富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發展自己的個性。因此,教師應努力搭建民主、科學、平等的平台,以人為本,為學生而教,為學生的發展而教,依照學生的學習規律設計教學,為生命個體的發展撐起一片自由、和諧、明朗而多彩的天空。在大學語文學習中,學生對於一個問題或者事件的看法,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要鼓勵他們發表不同意見,敢於質疑、勇於反問。文學和其他學科不太一樣,並不能用簡單的對與錯進行概括評價。對一篇文章或一個觀點,從不同的角度或者是用不同的方式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結論,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與“自由參與”。只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所有能自圓其説的論述和思維都是允許的.,也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大學語文教學應把解放學生的思想、不迷信權威作為教學宗旨。只有承認個性幷包容個性的差異,每個人的尊嚴才能得到很好的維護,個人創造性的實現才有現實基礎。因此,尊重人的個體特徵,尊重每一個人的發展和存在的價值,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大學語文教學所需要的。

四、革新考試內容,構建人文化的語文考試形式及評價機制

長期以來,大學語文的考試內容還大都沿用中學語文的考試內容,無非就是基礎知識與運用、閲讀理解、作文三大模塊。基礎知識與運用多着眼於無數細小的知識點上,閲讀理解也多是玄妙莫測的分析,答案多是以課內的記憶性、技巧性、速度性的內容為主,與學生生活實際問題相關聯、能體現綜合應用的、需要創新思維的內容比較缺乏,這是不能反映學生真正的語文水平的。而且陳舊的考試內容及考試模塊不可能涵蓋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部,更不能有效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隨着語文教育的人文素質轉向,原有的單向度的、知識性的考核模式必須改變,建立起全方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文學教育新的考核模式勢在必行。

首先,語文教育新的考核模式必須突出對學生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考核,內容應體現較強的人文色彩,重在考核學生的個性發展。壓縮客觀的知識型題目,增加能反映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主觀題目。聽、説、讀、寫能力要全面考核。着重提高“説”的考核比例,討論課、分角色口語表演等都進行打分,提高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積極性,使大學語文課考試更人文化。

其次,考試形式要多樣。大學的語文考試與中學的要有所不同,大學語文考試形式可以更多樣,更人文化。根據考試內容、對象、要求的不同,可採取閉卷、開卷、半閉卷半開卷、口試、筆試、課內考與課外考或撰寫論文與答辯結合等形式,由學生自主選擇,通過多種考試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有進步,讓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把考試變成一種人文性的關懷。

再次,要構建人文化、多元化的大學語文考試綜合評價機制。當今時代,以一張卷子定成績的考核辦法顯然無法適應大學語文教學,學生的語文素質更多顯現於平時。要全面考核學生的語文素質,就要與平時學習的態度掛鈎。教師要認真考查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表現,比如平時學習的態度和平時作業要有成績、課堂討論發言有記錄,課外徵文、演講比賽等獲獎要加分,鼓勵學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期末任課教師要多元化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力求客觀公正評價學生的語文素質。另外,人文化的考試評價更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的作用,倡導學生自我評定學習成績,自我發現並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與習慣,使大學語文課考試及評價更科學更人文化。

五、提高大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

大學語文課教學要實施人文化的教學模式關鍵在於教師。大學語文教師除了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具有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外,還必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首先,學校要在教師中進行人文素質思想的學習和討論,使教師充分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對於學生素質和教師本身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其次,學校要創設適合教師人文素質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進行人文知識及教學技能的培訓進修。只有這樣,大學語文教師才能把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和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化的教學模式變成自覺的行為。

[參考文獻]

[1]蘇立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2]汪青松.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3]閻光才.大學的人文之旅[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w7g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