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職業導向的公共體育模式研究論文

職業導向的公共體育模式研究論文

一、基於職業導向的高職教育

職業導向的公共體育模式研究論文

職業導向的高職教育就是以就業為嚮導,以服務為宗旨,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教育模式下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以及就業創業的能力。其目標是通過應用和實踐的學習,以職業活動的學習領域為教學內容,運用行為引導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對相關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透徹的領悟達到職業能力的提高,並以生活化的方式兼顧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培養。實質上也就是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學習、體驗學習、最終學會學習,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設置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對高等技術應用人才的需要。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不斷提升,對高職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加速促進高職院校的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二、體育對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影響

職業能力是個體將所學知識、技能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所培養的是與社會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在高職教育培養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就是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在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作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心的發展趨勢下,高職體育對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影響更加明顯。體育可以培養學生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擁有這些品質可以增強學生對職業的適應性,提高生存能力。體育運動追求藝術品質的內在美和藝術形態的外在美,這種對學生“美”的塑造有利於學生在未來複雜的職業環境下進行人際交往和能力的發揮;體育起源於遊戲,它的本質特性裏就藴含了娛樂性,因此體育運動不僅僅能對人的身體鍛鍊和心理狀態進行調節,而且可以有效的為消除負面情緒提供正能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體育遊戲、競賽中的規則與要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和自我控制能力,為發展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提供基礎並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適宜的體育運動能夠保持人的身體健康,在體育運動中掌握有效的鍛鍊方法,學習職業保健的知識、消除勞動疲勞的技巧,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發揮個人的職業潛能。

三、高職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及問題

就目前來看,高職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及問題有:(1)課時安排。高職學校為提高學生的職業工作能力,把課程的'職業化培養列為教學重點,出現了專業課老師佔用體育課程的時間。在工學結合培養的模式下,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專業基本理論知識,一部分時間在實習企業實習,體育課程教學的連續性被打斷,難以完成教學目標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2)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目標的針對性不足,依然受傳統體育教學思維的影響,未能與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特點相一致。應把體育課程目標拓展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大領域。(3)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多而全,但大部分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涉及到職業實用身體訓練、職業病預防和身體保健知識、職業生命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學內容較少。在內容的結構安排上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4)教學方法。主要使用的是講解—示範教學方法,枯燥無味,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並且指導性也不強。(5)課程的評價。在課程的評價內容上依然以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為主,忽略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挫傷了渴望運動而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6)教學環境。場地、器材的缺乏,加上學校領導的不重視,體育課處於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

四、構建高職公共體育課程多元化模式的必要性

2001年7月,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頒佈,將課程管理的權力下放為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即國家、地方、學校共同管理課程,使學校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等擁有更廣泛的自主權。為地方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特點開設多元化、鄉土化的體育教學,實現課內、課外一體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急需創新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多元化的革新。高職院校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特點,分設不同種類的專業;在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上,不同專業的學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可分為個人興趣需求、職業發展需求和健康需求,因此體育課程的多元化勢在必行。

五、基於職業導向下對高職公共體育課程進行多元化重構

1.明確課程指導思想

構建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要明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和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終身體育觀念,結合未來職業特點,發展職業體育運動,延長職業生涯。

2.課程目標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提出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5個領域的目標,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再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特色,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職業需求,使學生學習健康保健知識、掌握鍛鍊方法、養成長期鍛鍊的習慣,並讓學生能夠在長期的職業勞動後進行運動性補償。

3.多元化課程內容的選擇

在高職公共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當減少對競技體育項目的選擇,增加娛樂性、保健性和職業病預防等類的運動項目以及開展職業類體育項目,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隨着地方高職院校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等擁有更廣泛的自主權,在體育課程的內容上可根據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徵進行多元化的選擇。重視地域條件和時代特徵,突出多元化特色各民族都有相應的體育文化,這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多元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多民族文化的發掘和利用,尤其是地域文化和資源的利用。例如,在靠海區域設置衝浪、游泳、划船等項目;多山地域開展攀巖、定向越野等項目;寒冷地帶進行滑冰、滑雪、冰壺等項目,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與地方特色,創辦成特色高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選擇多元化課程內容。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以高校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為主線,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選定學生感興趣的若干個副課程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體育遊戲、體育項目、安全保健知識等。副課程的開展由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組織完成學習。在保證教學計劃任務和質量的基礎上,學生主動參與課程的學習。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應根據自身特點,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未來可能從事職業的特點,緊密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的需要,進行多元化課程重構,依照職業分類優化高職體育課程內容,積極開展職業實用身體訓練、職業病的預防和保健、職業生命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體育課程內容。(1)坐姿類(財會、計算機、文祕、儀表、化驗等):加強手指、手腕靈活性的鍛鍊以及肩、頸、腰部的靈活如羽毛球體操、瑜伽拳擊、健身操和韻律操等項目。(2)站姿類(廚師、賓館服務、禮儀等):注意鍛鍊身體下肢的耐力和力量如健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健美操和瑜伽等項目。(3)工廠操作類(機械、生產線操作工等):注意手指、手腕力量和靈活性的鍛鍊如籃球、網球、乒乓球和排球等項目。(4)户外綜合型(地質、交通建設、測量、農林、營銷等):力量素質和耐力方面的項目如爬山、遠足、郊遊、長跑、游泳、定向運動以及户外所需的游泳與救護、防身與防衞等。

4.課程的組織

高職體育課程可進行多元化的組織方式。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教育部《指導綱要》提出,“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繫。要把有目的、有計劃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活動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繫的課程結構”。改變傳統體育課程結構,以健身、娛樂休閒和人文素養的教育為主,把以學校為主的授課方式延伸到校外以及實習企業。設置以遊戲為基礎的課程組織方式增加學生運動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加練習承擔運動負荷。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2、3年級常常長期頂崗實習,因此應該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大膽嘗試體育網絡課程的教學方式,實現時間與區域的跨越。

5.設置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

在評價的內容上,不僅僅要體現在對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價,還需更加彰顯工作崗位對學生體能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自我進行健康鍛鍊的能力,另外還要包括學生的體育態度。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僅限於課堂上,在評價中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細緻準確的判斷,因此,在評價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生相互之間以及實習企業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客觀。評價方法上不再過分強調高度、遠度、時間等顯性指標,而忽略了意識、興趣、態度等隱性指標。基於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體育多元化課程模式重構就是強調以就業為方向,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設置,引發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發揮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主體性,使高職體育教學在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nok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