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試析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實證分析與對策論文

試析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實證分析與對策論文

論文摘要: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存在着自我定位危機、情緒失衡危機及社會責任危機。緩解這些危機的策略有:一要提升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二要推進高校改革,強化擇業觀的正確引導;三要強化媒體導向,營造健康有序的輿論氛圍;四要整合家校資源,提升畢業生情緒管理能力。

試析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實證分析與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畢業生就業心理 危機 緩解策略

據我國人社部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就業的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就業形勢將愈加嚴峻。大學畢業生是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在畢業臨近時面臨就業、學業、經濟、情感和家庭等諸多壓力,心理上處於較高程度的應激狀態。面對如此形勢,有的畢業生出現焦慮、自卑、就業倫理迷失、誠信觀念淡薄、責任意識弱化等傾向;有的畢業生在面試中因屢受打擊,產生了悲觀厭世的消極宿命心理,甚至出現自殘、自殺和危害他人及社會等極端行為。有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心理異常比例高達18.58%,心理學家將其稱為社會中新生的“心理弱勢”羣體,對於高校畢業生而言,這種“心理弱勢”尤為明顯。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乎千家萬户的切身利益。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緩解社會壓力及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高校畢業生心理狀況實證分析

為客觀瞭解當前大學畢業生心理狀況,筆者編制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狀況調查問卷》(以下簡稱問卷)。本次問卷的設計、因素考慮和問項來源主要參考國內外同類問卷中的有關題項。該量表包括基本情況(畢業生性別、學歷構成、專業分佈、生源地及是否獨生子女等)、就業狀況(就業信息提供來源及頻度、求職費用、最低工資標準、已簽約單位所屬地區和單位性質、薪金待遇、影響就業結果因素權重等)、就業壓力源特徵(就業形勢分析、自我定位及感知、家庭影響度、學校就業部門影響力等)、心理危機應對方式選擇(積極主動、解決問題、求助、幻想、逃避、自責等)共70個題項。本問卷符合高校畢業生實際情況,反映了大學畢業生心理危機狀況、心理特徵、就業期望等考查因子,同時也驗證了本量表的構想效度。問卷調查對象來自江蘇省五所高校(南京工程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和徐州工程學院)、安徽省兩所高校(蚌埠醫學院和滁州學院)及上海市一所高校(上海出版印刷專科學校)900名應屆畢業生。經審查刪除不符合條件問卷之後,剩餘有效問卷776份,有效率85.11%。

1 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新趨向及特徵分析

(1)自我定位危機

(2)“情緒失衡”危機

近年來,由於部分高校墨守成規,教育理念落後,教學形式單一,致使畢業生對就業前景普遍持悲觀預期。調查顯示,有29.55%的學生認為自己無任何專業特長,52.26%的學生認為自身綜合能力不足,學歷缺少競爭力。同時,部分高校服務意識不強,人性化管理不夠,易引發畢業生不滿情緒和詆譭學校聲譽的極端行為。另一方面,國內部分高校就業心理諮詢部門的狀況令人堪憂。調查顯示,近67.35%的畢業生認為自己從未尋求學校就業指導和心理諮詢中心的支持。這不僅僅反映了學生心理偏激的一面,而且也反映了高校在就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某些方面的缺失與不足。

(3)社會責任危機

總體上看,我國高校畢業生對就業中出現的心理困惑能理性面對,並採取積極方式加以克服。統計顯示,有83.22%的畢業生在遇到困難時能主動與他人談論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61.31%的畢業生善於從就業挫折中吸取教訓,46.72%的學生對克服就業困難充滿信心。

二、緩解畢業生心理危機的策略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畢業生心理危機的嚴重性和現實緊迫性,並根據學生心理狀況採取相應措施,儘快構建由社會、高校、畢業生及家庭組成的“四位一體”的預防和干預體系。

1 提升畢業生核心競爭力,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當前,畢業生心理危機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缺失。提升畢業生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與此同時,不斷完善以就業增長為核心的經濟政策,加快以增加就業機會總量為目標的產業結構調整,重視畢業生勞動人事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大就業市場管理和法制實施的力度,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2 推進高校改革,強化擇業觀的正確引導

當前,高校的教學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市場需求相脱節,致使畢業生難以順利就業。長期以來,高校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出現程度不同的矛盾。高校的專業設置只有貼緊社會經濟發展的“脈搏”,同時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使高校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機制與產業轉型有機匹配,才能切實緩解畢業生與人才市場之間供需矛盾。

其次,應強化高校擇業觀的正確引導,重視開展大學生價值觀、就業觀和心理危機觀教育。切實發揮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心理諮詢中心的職能,加強人員專業化隊伍建設。此外,加強畢業生個性化心理諮詢與輔導,強化其職業生涯意識,使就業指導與諮詢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為疏導畢業生心理壓力發揮積極作用。

3 強化媒體導向,營造健康有序的輿論氛圍

當前,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眾傳媒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大眾媒體對大學生就業報道要站在全局高度,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要理性評價大學生就業中的`種種現象和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就業輿論,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信息支撐與精神動力。事實上,大學生就業難有諸多影響因素,如結構失衡導致的專業人才不配套、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及熱門專業盲目擴招導致人才過剩等。大學生就業難的報道失範,必然導致社會對“讀書”或求學的實用價值的廣泛質疑,從而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氾濫。畢業生擇業只是人生另一個起點,媒體應鼓勵大學生改變“等、靠、要”等消極擇業觀,大力提倡“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新型擇業觀,真正起到有效引導輿論的積極作用。

4 整合家校資源,提升畢業生情緒管理能力

大學畢業生心理狀況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父母的心理期望、職業定位、社會背景等都會對畢業生求職產生重要影響。畢業期間,家長應與高校保持緊密聯繫,及時洞悉孩子心理動態。不僅要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和物質保障,還要做好孩子擇業、升學與情感選擇的參謀,但不要充當所謂的“關鍵先生”。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對家長充滿抱怨。一方面與大學生不合理的歸因方式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與家長教育方式及對子女過度干預有關。建議家長在子女就業時,在觀念上多分享,但不要強加;在方法上多建議,但不要干預。用寬容、體諒和愛心多與子女溝通,構築心靈交流平台,用親情和愛的力量切實緩解畢業生心理壓力。

另一方面,要強化畢業生的理性認知,提升畢業生情緒管理能力。首先,不斷完善畢業生自我理性認知,做到客觀評價自我、悦納自我。其次,引導畢業生學會合理歸因,主動剖析自身心理危機根源,深入挖掘潛能,加強耐挫鍛鍊,提高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逐步提升就業競爭力。第三,進一步開展畢業生情緒危機管理。讓畢業生了解情緒類型及發生機制,明確危機心理對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影響,反省自己的情緒表現,學會自我情緒調節和管理的技巧,實現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最終統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kkn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