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中等職業學校《電工基礎》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淺談中等職業學校《電工基礎》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摘 要】《電工基礎》在我們學校是作為電氣維修、鐵道供電、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為以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的一門很重要的課程,本人在從事這門課的幾年教學中,總結一些教學細節問題和教學技巧,這些在教學中發揮的很大的作用。

淺談中等職業學校《電工基礎》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關鍵詞】電工基礎 框架教學 技巧 聯繫實際

一、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突出“框架式”教學理念

《電工基礎》是一門基礎學科,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及教學次序對於教師和學生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幾年教學過程中主要把握框架式的教學理念,把《電工基礎》這門課主要分為直流部分和交流部分。直流部分含電阻、線圈和電容器在直流電路中的性質,串並聯混聯電路的分析及電容器在電路中的暫態過程;交流部分含電阻、線圈和電容器在交流電路中的性質,串並聯電路的分析,磁場和電磁感應現象及線圈在電路中的暫態過程,變壓器和異步電動機。書本知識被劃分明確後,按照兩條主線以樹形結構的方式進行內容填充,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豐富“樹幹”,自己和學生都感覺到學習知識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自己總結一套《電工基礎》的學習框架,再與老師的進行對比,很多學生都反映這種方式比按部就班的那種學習方式更有效果,效率更高,概念更加清晰,做題時很少犯概念性的錯誤。

二、根據教學內容,聯繫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在《電工基礎》的教學中,除了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外,還應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充分強調對實際的指導意義,思考分析理論在實際的具體應用。例如,在分析串聯電路的應用時,學生對它的實際指導意義理解不深,我就補充舉了個例子:

[例題]一個燈泡的額定電壓是12V,額定功率為3W,把它接在220V的電路中,應該串聯多大的電阻?A.500Ω;B.700Ω;C.1000Ω;D.1200Ω。解:根據電壓電流及功率的關係計算出電流為0.25A,電阻為48Ω,再根據串聯電路的性質計算出分壓電阻的.阻值為832Ω。

但實際沒有可選的那麼832Ω,在接近這個電阻的700歐姆、1000歐姆兩個中應該選取哪一個呢?能否選取最接近832歐姆的700歐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如果選了700歐姆的電阻,串聯後流過小燈泡的電流為0.29A,超過了它的額定電流,這是不允許的。在這個問題中前面算出的額定電流在實際應用時隱含的條件是隻能小於等於它,而不能大於它。選取1000歐姆的電阻串聯後,雖然電流下降到0.21A,小燈泡的亮度有所下降,但卻能保證電路設備安全。在這些簡單題目設置的陷阱中主要來考查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電工基礎》的教學中善於引導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講到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時時,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在閉合電路中,外電路由兩個電阻串聯組成,其中一個電阻特別大,大到了無窮大,也就是斷開了,那麼在斷口處的電壓是多少?有的學生感到茫然,有的學生説那就沒有電壓了。其實這個問題可用動態抽象的電路去想象——在那個逐漸變大的電阻兩端接上電壓表一直觀察,則電壓表讀數必然會越來越大,最終電壓表的讀數必然與電源電壓相同。

在研究兩點間電壓的計算時,很多學生認為如果一個原來閉合的電路中有某處斷開,那麼斷開的兩點間的電壓為零。這時我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電線斷線後如果有人碰到就會觸電。學生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明白斷開的兩點間的電壓並不為零。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挖掘學生的想象力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而且同時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到學的東西有用。

三、注重相似內容類比區別集中教學

《電工基礎》的教學內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打破章節順序,把類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集中講解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電磁與電磁感應”教學時,左、右手定則和右手螺旋定則均不在同一節,而且這幾個定則都是在介紹其他概念時配合應用的,比較分散,提法又很相近,致使很多學生經常混淆這三個定則的用法。如果採用類比區別、集中教學的方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把這三個定則同時列出,並區分它們的適用場合,即右手螺旋定則用於判斷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方向,左手定則用於判斷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而右手定則用於判斷導線切割磁力線後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其次,再針對不同的使用場合具體地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麼,食指的方向代表什麼,手心手背又有什麼作用等等。這樣,學生對三個定則的概念和運用場合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四、合理採用比擬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在《電工基礎》課程中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對這些內容往往興趣不濃,往往要在教學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採用比擬法是一種讓學生能理解掌握知識的好方法。例如,在分析電壓與電位的區別時,學生對參考點的含義不理解,因而將電壓、電位經常混淆。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電位比擬為高度,把電位差(既電壓)比擬為高度差。因為學生對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認識。電位的特點是電路中某點相對於參考點的電壓。它是相對值,其大小隨着參考點的改變而不同。在教學中可以把講台的桌面高比擬為電路中某點的電位,這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參考點來看講台的桌面高度,選擇的參考點不同,講台的桌面高度就會出現不同的值,這些值既可以是正值(以地面為參考點),也可以是負值(以屋頂為參考點),也可以為零(以講台的桌面為參考點)。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電位是相對值這一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電位差的特點是電路中某兩點間的電壓,它是絕對值,不隨參考點的改變而改變。在教學中可以把講台的高度比擬為電路中某兩點間的電位差,此時無論我們選擇的參考點怎樣改變,講桌的高度也不會發生變化。通過比較,加深學生對電位是相對值、電位差是絕對值這兩個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直觀。

五、合理安排好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技能的培養

《電工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扭轉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以往學生上實驗課,都是由實驗教師講解後,按照給出的電路圖接線,規定的實驗步驟操作,畫好的表格填寫數據這樣一種老是依樣畫葫蘆的辦法進行,束服了學生的手腳,所以,在講解一些實驗的共性問題時,比如針對實驗內容怎樣畫好電路圖、怎樣選擇儀表、如何操作、如何處理數據、如何書寫實驗報告之類問題進行介紹,並且舉例示範。在以後的實驗課中,要求學生在課下根據實驗題目自己擬定實驗方法、實驗步驟以及所需使用的儀器設備。在上實驗課操作之前,教師先進行檢查,如發現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然後學生進行獨立操作,測出實驗數據,最後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這種辦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電工基礎》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有趣和耐人尋味的細節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多聯想、多實踐就能使這門專業課生動、富有吸引力,使更多的學生喜歡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p8v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