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解析論文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解析論文

內容摘要作文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言學習中聽、説、讀、寫這四大基本能力的水平,都可以直接從一篇作文中體現出來。作文來源於生活,又藝術的再現生活,它既是我們在文學領域對生活的一種藝術表達,又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但現階段來看,作文的教學成果並不樂觀。這一情況在農村學校體現更為明顯。本文將就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策略進行闡述。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解析論文

關鍵詞:英語閲讀; 障礙 ;對策作文教學

一直面臨一個難以突破的的怪狀就是:耗費時間最長,取得成效最低。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老師經常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帶領學生去學習。不厭其煩的講解、加大力度去練習、耗時費力的批改,每一位語文老師用在作文教學上的精力,可能是其他教學內容的幾倍之多,但整體的結果卻是其他教學內容的幾分之一。那麼作為教師,我們怎樣突破這個瓶頸呢?從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出發,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學生觀察力和感悟力的培養

一切藝術都來源於生活,最終又迴歸生活。小學階段的作文雖然與藝術還有一段距離,但它是文學藝術最初的萌芽。是藝術文化的生活基礎。所以,教師還要把對學生作文水平培養迴歸到生活當中來。

(一)觀察外貌、動作、語言

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相貌,這種觀察對於學 生 來説 非 常簡單。因此,學生樂於去做。然後教會學生準確的表述。比如形容臉型,可以用圓臉、方臉(國字臉)、鴨蛋臉以及現在流行的錐子臉等等。每個人的動作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有自己的習慣動作,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來。比如帶眼鏡的`人,總會下意識的向上推一下鏡框;有的人喜歡抿嘴等等。語言上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專屬特點,有的人説話語言淳樸,願用地方方言;有的説話文雅,多用書面語。抓住這些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可以描繪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二)觀察環境這裏説的環境是指廣義的環境

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農村有着城市所不能比擬的自然風光。這種自然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指導學生多去關注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四季輪迴以及熱鬧的農耕場景和收割景象。這些都將是 作文 中 最美 的 景 色描寫。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注重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自己的生活環境、同學的生活環境、長輩的生活環境、陌生人的生活環境,對這些的觀察不僅會運用到對環境本身的描寫中,同時也會在其他方面引起學生的思考。對於最初的觀察,教師只要讓學生能直白的描述出來即可,不需要過多的修飾,不要在最初增加學生的難度,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要循序漸進。當師生共同交流觀察結果時,再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味。並教會他們更好的去表達。

二.培養寫作技巧

(一)加強詞句的積累

由於生活環境和學習經歷的制約,很多農村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閲讀量,這一欠缺就需要教師為他們彌補。每學期都制定必讀書目,並且細化到每個月讀哪本書,每個星期讀哪本書的那個章節。然後畫出書中所有你喜歡的詞語。在這方面,教師可以把自己預定的教學目標融入其中。例如給學生布置一週50個詞的任務,其中有20個必須是描寫人物的詞語。其餘30個隨自己喜好。這樣既給了學生自主的空間,也達成了教師的預定目標。對於沒有閲讀環境的同學,教師可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或者書本交流會。讀書交流會主要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同時加入詞語的分享。書本交流會主要共享書本資源,讓沒有書的同學,在這一時間段可以閲讀書本內容。同時,對詞句進行摘抄

(二)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

寫作方法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而且針對小學生而言,寫作方法的含義寬泛而抽象。筆者認為可以淡化這個概念。把這個概念具體到某一句式、某一文體的具體練習和積累就好。當學生對寫作得心應手的時候,再把這些具體的內容上升到理論概念。例如可以集中一節課講解和練習修辭方法。如比喻修辭,可以先讓學生仿寫,然後再創造自己的句子。並將這 種 訓練 做 系統 的 積累 和 整理。以此類推,對知識做系統的講解和訓練。將知識點分成不同的板塊,進行集中練習。

三.開展作文交流會

雖然命名為交流會,但其實還是以學習為目的。只是換一種學習方式,給學生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別人的評價和認同中獲得成就感,從而促進對作文的愛。在這一環節,學生的評價可以暢所欲言,自由交流;而教師的評價則應注重表揚和引導。因為學生更多的是站在客觀的角度評價,對於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很可能會直言不諱,為了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在最後的總評予以鼓勵。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又受到了鼓舞,從而對自己的寫作充滿了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qqd4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