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1

[摘要]語文課外閲讀活動很好的貫徹了我縣“大讀寫”工程的要求,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開創了一個開放式的大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學生的語文聽説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

[關鍵詞]課外、閲讀、拓展、大語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語言文字的積累,其途徑是聽和讀;語言文字的表達,其形式是説和寫。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閲讀活動,博覽羣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開展語文課外閲讀,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學生積累語言,豐富知識的有效方法。

一、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閲讀總量,我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課外閲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閲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我根據小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目,並利用早讀、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聽故事錄音,還經常讓學生上台講故事。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聲情並茂的誦讀都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我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裏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學生便開始自覺地閲讀一本本課外讀物,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同的閲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閲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閲讀活動時,我不僅採用了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讀的形式,還採用了遊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閲讀的興趣。

二、推薦材料。

1、學生合適的課外書。

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和書裏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讀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云。因此,學生閲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時課外書要考慮以下幾點:

(1)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比如《金色童年》、《校園趣事》、《假日行動》等,這些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文章的語言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繫。學生讀這類文章,感到十分親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經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準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當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什麼重要的活動或不良的思想傾向時,我就找些相關的書籍進行思想教育動員。例如:廣播操比賽快到了,結合集體訓練,選擇《長征故事》、《卧薪嚐膽》這樣的文章讓學生閲讀,學生便全身心投入。學校舉行“獻愛心”活動、參加大隊委競選等等,適時選擇一些動人篇章讓學生閲讀,學生就會熱情高漲。如果當一篇文章能使閲讀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話,文章對人的影響將會是持久而深遠的`,不僅內容可能終身難忘,而且有關語言也可能永遠難忘。

(2)要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的故事。童話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裏面的人物是虛構的,環境是假設的,情節、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實有的,但幻想中卻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説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説不僅具有幻想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體現,和童話比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人們想戰勝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來的童話裏便出現了不老的仙人、不滅的生靈;而科幻小説裏則出現了神奇的新藥,發明了新的醫療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們所希望的,所以他們喜歡讀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麼”。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所以像《太空歷險記》、《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魯濱遜漂流記》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值得推薦。

另外,兒童詩反映了孩子們純潔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語言精練形象,讀起來音韻和諧、節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也是孩子們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3)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結合學校開展的“讀千古美文、做當代君子”活動,讓學生廣泛涉獵千古傳誦的經典範文,此類文章文辭優美,能直通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讀這樣的文章,語言和精神的修養都會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詩宋詞”等,要讓學生多讀。

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較高的使用頻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詩句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心靈世界很接近,容易產生共鳴,應多選一些含有這些語言的文章讓學生閲讀。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閲讀。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有着複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閲讀,加大學生的閲讀量。

學寫人的文章,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相關的其他文章來讀,從而對這個人有更深更廣的瞭解。也可以選擇與這個人物相似的其他寫人的文章來讀,讓學生在比較閲讀中獲得更多的語言,獲得對人物更深更廣的認識。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課前,我組織學生查閲和魯迅生平相關的文章。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篇課文前,發動學生廣泛閲讀《西遊記》中的故事。這些拓展性閲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心靈空間,為學生理解課文的語句,領悟內容提供了經驗支撐。

學寫景的文章,可以選擇其他寫景的文章來讀。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可以選擇朱自清在我們温州寫的《梅雨潭》來讀,也可以選擇我們當地寫景的文章來讀。如:《玉蒼山》、《碗窯三折瀑》等文章,使學生有一種親卻感,學生的認識空間不斷擴大,探索的慾望和能力不斷增強。同時,這樣的閲讀,由課文這個“點”擴散成一個較大的“面”,學生的語言積累不斷增加,領悟力也不斷提高。

3、拓展課外閲讀的渠道。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閲讀也不能限於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閲的雜誌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閲讀。雖然沒有上網閲讀的條件,電視中一些優秀的欄目等也是獲取知識的好渠道。

三、指導課外閲讀方法。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離不開科學的閲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閲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閲讀方法在課外閲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開展讀書評比。

小學生情趣不穩定。為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我便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閲讀的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讀課、語文活動課、班會課,開展“介紹一本好書”、“詩文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讀後感》交流會、“《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動。這些交流不僅反饋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情況,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作品欄,展出學生摘錄的筆記、讀後感和手抄報等作品,使學生對課外閲讀保持着比較持久的興趣。

語文課外閲讀活動很好的貫徹了我縣“大讀寫”工程的要求,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開創了一個開放式的大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學生的語文聽説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湖北出版社

3、《小學語文教師》上海出版社2003年第二期

4、張志偉《農村學生課外閲讀指導策略的實踐與研究》浙江教育科學2001年第6期。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2

【內容提要】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有:朗讀的時間不足;朗讀的目的不夠明確;朗重讀輕閲,只讀不思。為此可以採用下列對策:保證朗讀時間,讓學生多讀;闡明朗讀意義,讓學生願讀;激發朗讀興趣,讓學生樂讀;指導朗讀方法,讓學生會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對策農村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從篇章中領會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藴,既受到了薰陶感染,又鍛鍊了用語音描摹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同時,教師通過朗讀可以檢驗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傾向和認識水平。但是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往往成為課堂的匆匆過客,存在着朗讀時間不足、朗讀目的不夠明確、朗讀對象不廣、朗讀指導方式單調等一系列問題。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的時間不足。

教師往往怕完不成教學任務,以講代讀。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不足5分鐘,朗讀訓練往往是如雁掠過,許多教師在學生還未徹底讀完、讀通的情形下,就匆匆進入下一教學環節,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種外在形式。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啪——啪——”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

(二)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有些課堂上教師讓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學生讀了女學生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後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着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着經”。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重讀輕閲,只讀不思

閲讀情感是建立在讀者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在“以讀為本”的強勢介入下,語文課上讀書的時間多了,閲讀量也大了,但不知不覺又陷入一種新的誤區:重讀輕閲,只讀不思,力求課堂亮點的生成。教師常常不遺餘力,採用個別讀、輕讀、對讀、輪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唯獨缺少對文本內容的咀嚼、敲打。因此,學生的讀書僅是在語言文字表面滑行,遊離於文本之外,難以切近語言,治靜於文本深處,朗讀自然成了一種擺設,抑或是包裝課堂的一種行頭。

二、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對策

(一)保證朗讀時間,讓學生多讀。

“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實踐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呼喚。這就是説要想學生學會朗讀,首先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的讀。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且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且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讓繁瑣宂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華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二)闡明朗讀意義,讓學生願讀。

首先讓學生知道,學習語言首先要有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模仿,更高的層次便是創造。“積累——模仿——創造”是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文章中準確、形象、生動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文章讀得越好,越能説明讀者理解得深透並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替作者説這番話一樣。因此,文章一旦被高聲誦讀,就會變得好懂和易解,這就是所謂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還可以使我們瞭解詞句的各種結構,掌握詞句的節奏。一篇詞彙豐富、語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覆朗讀,達到琅琅上口,熟讀成誦,書本的語言就會變成自己的話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一旦用到某些詞彙、句式、表達方式時,就會湧上筆端,運用語言的能力自然會大大提高。不讀書或讀得不熟就很難把作者的語言學到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義,它既能提高學生説普通話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懷,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朗讀的態度得到了端正,積極性也會慢慢地提高。

(三)激發朗讀興趣,讓學生樂讀。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是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兒童總是在這方面表現出某種潛在能力。讓學生髮自內心地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有的學生本身具備了讀好課文的能力,但由於他們怕羞,不敢放開膽子去讀,覺得投入地讀、有感情地讀是一件挺滑稽的事。有的學生則擔心自己讀不好,招來同學們的笑而不敢讀。為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老師就要努力在班裏營造一種輕鬆、融洽的氛圍,大張旗鼓地表揚那些敢於盡情朗讀的學生。

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可根據課文特點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集體讀、分小組讀、指名讀、領讀、分角色讀、表演朗讀、比賽朗讀、配樂朗讀、想象朗讀、展示朗讀等,讓學生樂讀、爭着讀。當然,朗讀要求和朗讀評價都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時,多為醜小鴨創造“登台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醜小鴨”的經歷。

總之,朗讀是語文閲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興趣。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雖然存在着朗讀時間不足、朗讀目的不夠明確、朗讀對象不廣、朗讀指導方式單調等一系列問題,但是隻要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多讀、願讀、樂讀、會讀,朗讀教學一定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出藝術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3kr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