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安全教育論文

安全教育論文

安全,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大家會怎麼寫安全教育方面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安全教育論文,僅供參考。

安全教育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放射醫學學科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對於放射醫學人才需求的增加,放射醫學專業學生的輻射安全教育不容忽視。本文總結了加強放射醫學教學過程中輻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並嘗試提出了幾種可行的方法,有助於為開設放射醫學的高等院校提供參考和借鑑。

 關鍵詞:放射醫學;輻射安全教育

放射醫學是隨着原子能科學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機制、損傷與修復的規律,放射損傷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為放射性工作人員的衞生防護、醫學監督和保健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措施。自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並將其應用於臨牀診治以來,放射醫學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已成為腫瘤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45%的惡性腫瘤可以治癒,其中18%為放療治癒。隨着放射技術、計算機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的高速發展,放射醫學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新進展[1]。放射醫學同時也是涉及醫學、生物學、物理學、藥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性科學,在工業和國防領域有着廣泛應用。隨着核電和國防現代化的大力發展,核電站突發事故、核恐怖事件和核戰爭的威脅逐漸增多,同時與工業化進程和環境污染相隨的各種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2],鑑於此,放射醫學的作用顯得舉足輕重。輻射安全教育作為放射醫學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於學生良好素質的.養成和事故的避免有着重要作用。

一輻射安全教育在放射醫學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這是由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性決定的

放射醫學專業的學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和使用放射性核素以及各種醫用放射性裝備,後者產生的以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忽視。電離輻射的波長短、頻率高,作用於人體時,能使機體內的水分子或生物分子發生電離而產生生物學效應,可造成生物大分子和細胞損傷,並最終導致人體器官的損傷,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引起死亡。臨牀常見的機體放射反應有放射性皮膚損傷、放射性腸損傷、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化、放射性心包炎和心力衰竭、放射性腎損傷等。當全身輻照劑量超過1Gy時,即可引起嚴重的急性放射病,重者可致死。電離輻射的遠期效應則包括腫瘤發生、生育障礙等。據報道50mSv-2.5Sv的受照射劑量與腫瘤發生風險之間存在線性關係[3,4]。

(二)這是醫院輻射安全文化的前置教育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放射診療和核醫學治療的人數顯著增加,CT、γ刀、醫用加速器、核磁共振儀、單光子發射掃描儀、正電子斷層掃描儀等新的成像和治療設備的應用使得醫療輻照佔普通人羣接受總輻射的94%以上,這對於患者和放射醫學從業人員本身而言都是潛在危險[5]。放射醫學學生是醫院放療科室未來的主角,因此,在放射醫學研究生的教育中,把輻射安全教育貫穿於理論和實驗教學過程的始終,培養學生在輻射安全方面的意識和行為,對於其走上工作崗位以後,按照輻射安全最優化的原則開展放射醫學實踐工作、減少醫療事故等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國放射醫學專業輻射安全教育現狀

國際著名的輻射防護專家Vetter教授曾指出:“醫學人員必須接受輻射安全培訓,建立安全操作意識,強調在教學訓練中降低醫療照射劑量的最優化原則”[6]。放射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實驗操作和醫院實習過程中接觸到放射性設備和儀器的機會與醫務人員相差無幾,然而,我國目前的放射醫學教學體系中並沒有專門的輻射安全教育課程設置,輻射安全教育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個別院校僅有針對學生和職工開展的不定期輻射安全教育講座,這遠遠不能滿足放射醫學專業輻射安全教育的要求,給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實習以及其日後走上工作崗位的醫學實踐種下了安全隱患。據調查我國醫學畢業生對輻射致癌的風險認識不足[7],這對於放射醫學教學過程中的輻射安全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加強放射醫學學生輻射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輻射安全相關理論課程建設

應借鑑發達國家在輻射安全教育方面已有經驗,編寫相關教材、開設相關課程,加強放射性基礎知識、輻射防護知識以及輻射防護規章制度的教育,使學生對於輻射安全相關基礎知識和規章制度有較為紮實的掌握。放射性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放射性衰變的現象與特點、輻射生物效應、各類輻射的特點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人工輻射源的可能來源與輻射水平等。輻射防護知識主要包括:輻射量與單位、輻射防護三原則、輻射防護目的和任務、輻射防護標準及制定依據、各類人員劑量當量限制及相應危險度、外照射與內照射的防護措施、個人輻射防護監測、放射性物質的攝入、代謝與促排、放射醫學相關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術、可能的工作失誤及其後果分析等等。輻射防護相關規章制度則包括輻射安全管理的規定、規程、條例、相關崗位人員的職責及輻射相關儀器設備的操作流程[8]。

(二)加強輻射安全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輻射安全教育以人為本,不僅以學生為本,更要以教師為本。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輻射安全師資隊伍,才能穩步提高教育質量,真正使輻射安全教育落到實處[9]。具體措施主要有:1)建立和完善輻射安全相關的培訓和進修制度,建設學習型師資隊伍。通過在崗培訓、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教師隊伍的輻射安全理論水平和素質。對具有較高業務水平的教師送到國外進修,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輻射安全教育思想和方法。2)鼓勵從事輻射安全教育的教師參加科研,建設研究型師資隊伍。通過設立輻射安全教育研究專項基金,鼓勵和引導教師參與到輻射安全教育的研究中,推動輻射安全相關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3)積極推動相關專業教師與醫院放射醫學相關科室的輻射安全文化建設對接。使教師對放射醫學相關工作場所的輻射安全有充分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三)案例教學與監督管理相結合

案例教學具有真實生動、多樣性、相關性、典型性等特點,更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易於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警示作用[10]。結合輻射安全相關真實案例,邀請安全生產部門相關管理或技術人員來校進行講座和宣傳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輻射安全意識、增強輻射安全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放射醫學相關教學單位需要把輻射安全教育與監督管理相結合,如加強輻射安全督查人員的培訓與教育,定期檢查射線裝置和放射線同位素的管理、保存、使用、處置等情況,對於存在的問題進行督促改正,積極消除輻射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放射醫學相關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同時也對現有的放射醫學培養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戰,目前輻射安全教育在放射醫學教學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這種形式亟待改變。放射醫學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不僅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觸和使用各種放射源或射線裝置,潛在地受到電離輻射的威脅,其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輻射安全更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據統計中國的放射性事故發生率顯著高於美國[11],因此,加強放射醫學學生的輻射安全教育勢在必行,這對於提高學生培養質量、規範其放射性相關操作行為、從源頭上避免和減少輻射事故的發生以及培養整個社會的輻射安全意識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歐陽偉煒,盧冰,唐勁天.腫瘤放射治療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14,32(36):47-51

[2]ChenW,ZhengR,ZuoT,ZengH,ZhangS,on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inChina,2012[J].

[3]馬水英,石莎,銀愛君.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綜述[J].北方環境,2012,28(6):9-13

[4]程運福,張巖,張勝文.醫用放射性設備損傷分析與防護[J].中國醫用裝備,2008,5(5):21-23

[5]李德平,潘自強.輻射危害與醫學監督(第一版)[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200-221

[6]廖永華.加強醫學生輻射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10,9(9):1269-1271

[7]倪瑾,周傳峯,劉聰,高福,李百龍,蔡建民.應屆畢業醫學生(國防生)崗前醫療用輻射安全調查[J].現代醫藥衞生,2015,31(9):1412-1414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衞生標準.醫學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規範[S]-T149-2015

[9]張繼延,曾德偉.試論高校學習型安全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3:38-39

[10]印小玲.案例教學在高校新生安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5,10:102-103

[11]範深根.我國放射事故概況與原因分析[J].輻射防護,2002,22(5):277-28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ogq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