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唐代漆背銅鏡傳統工藝論文

唐代漆背銅鏡傳統工藝論文

1對唐代金銀平脱漆器的認識

唐代漆背銅鏡傳統工藝論文

金銀平脱漆器實際上和螺鈿漆器都屬於填嵌類漆器工藝品,只是所用填嵌的材料不同。前者採用的是貴金屬金片、銀片,而後者採用的是厚螺鈿片和薄如蠶翼的螺鈿片,兩者材料的厚度基本一樣,加工手段技法也相同,都是漆器工藝的一個品種。“平脱”指工藝技法而言,“平脱”一詞主要流行於唐代,是將金銀片鏤刻成所需要的圖案粘嵌在漆器上,通過上漆磨顯,金屬面和漆面齊平而得名。從這個意義上講螺鈿鑲嵌工藝也可以説是一種平脱。唐以後至五代由於金銀平脱工藝逐漸衰敗也就漸漸地不提平脱的説法了,故在明代的漆工藝專著《髹飾錄》中無平脱一詞,而只講到嵌金,嵌銀,嵌金銀工藝。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金銀平脱加螺鈿漆器工藝品,金銀平脱加彩繪漆器工藝,已不再是單用一種材料,而是多種材料、多工藝結合的漆器工藝品了。金銀平脱漆器盛行於唐代,是我國最早的漆器工藝,與金屬材料,金屬胎型結合製作的漆器工藝製品,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當然漆器的使用在我國已有8000年的歷史,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國家,是古代先民的偉大發明之一。但漆應用在金屬胎型和金屬材料做為裝飾結合應用在漆器工藝上是從秦漢時期開始的。從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的秦代簡牘可知,秦代對天然大漆的生產、運輸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甚至對生產管理制度、器物形制的標準化等也有了專門的規定,分工也很明確,在秦代,漆器製造已經發展為重要的手工業行業,並得到秦王朝的重視。那時漆工藝和製造技術裝飾手法都繼承併發揚了春秋戰國特別是楚國漆器的精華。從考古發現的實物看秦漢漆器的胎型就有了木胎、夾苧胎、竹胎、金屬胎、陶胎、牙骨胎和皮胎,其中主要的是木胎和夾苧胎(麻布脱胎),有些用金屬胎,當時也是根據所用的器物而定。比如,銅鏡金銀平脱就選用青銅鏡為胎,因銅鏡正面可照人,背面做漆工藝裝飾。秦漢時期的漆工藝裝飾有以下幾種:

1)漆繪。用生漆製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種礦物質顏料調製成各色,描繪在已經漆好的器物上,色澤光亮,不易脱落。

2)油彩。用熬製好的熟桐油(生桐油不幹)調製各種顏色,有紅、黃、藍、白、金、灰、綠等,這種油彩因其中的油脂容易老化,所以極易脱落,久之會破壞紋飾的原貌。

3)針刻。用針尖在已修飾好的器物上刻畫花紋,在秦漢已有了錐畫的記載,實際上是另一種稱謂,這種針刻的紋飾多見於小型漆器上,針刻技藝一般不單獨使用,往往需要在線條旁添彩或在線條內填金彩,形成好似銅器上的那種錯金銀工藝效果。現北京金漆鑲嵌廠的'漆器產品雕填工藝想是由漢代的針刻工藝演變而來。明代《髹飾錄》中將這件工藝歸在第七章節填嵌工藝中。

4)平脱。唐代漆器金銀平脱,是從漢代金箔貼花和鑲銀花片,以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金銀滲鏤漆器等裝飾法發展起來的,為增加華貴精美的藝術效果而採用的一種鑲嵌技術。漢代漆器上的鑲嵌技術有兩種,一種是用金銀箔貼花,類似金銀平脱,實際上是貼金技法,一種是直接用金銀片鏤刻成各種圖案貼在漆器素胎表面,然後上漆打磨齊平產生金銀平脱效果。

5)漢代還有一種與金屬材料結合的漆器叫“扣器”。西漢中期以後盛行在漆盤、樽、奩等器物的沿口上鑲嵌鍍金鍍銀的銅箍,在漆杯的雙耳上鑲嵌鍍金的銅殼,這種技藝稱作“銀口黃耳”在“後漢書”中稱為“扣器”。有的還在漆器的蓋上鑲有柿蒂型的銅飾,同時鑲嵌水晶或琉璃珠應當是扣器工藝的再發展,在漢代漆器中金銀扣器是最名貴的。漢代漆器有着成熟的鑲嵌和金銀平脱工藝技法,從揚州漢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品種中,看出漢代漆器深受楚國的影響,與楚國漆器一脈相承,在漢代已形成了生產規模,並發展起來。在揚州漆器發現以前,人們認為金銀平脱漆器工藝始於唐代。從考古發現的實物來看揚州漢代漆器已較多的使用鑲嵌工藝和金銀平脱工藝了,同時還巧妙地將漆器藝術和鑄銅工藝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漢代漆器的主要特色之一,但金銀平脱漆器真正盛行成為豪華奢侈品還是在唐代。金銀平脱漆器已經成為貴族們互相贈送的高檔禮物,有史書為證:《酉陽雜俎》、《安祿山事蹟》、《太真外傳》、《唐語林》等書都記載了唐玄宗、楊貴妃賜給安祿山的各種金銀平脱漆器名目眾多,其中平脱五斗飯魁、平脱盤、碟子、平脱涵、平脱盞、平脱碗、平脱裝具(馬鞍具)、平脱盒子等,而安祿山所獻的金銀漆器中也有銀平脱胡瓶,牀子等多種平脱工藝產品,足見當時平脱漆器使用之廣泛。從以上各種極端高貴的工藝品、器皿和傢俱做贈送禮物就可説明唐代金銀平脱工藝已做為奢侈品在貴族之間流傳。當時專為楊貴妃服役的工匠就有數百人,而且在華清池中設有銀鏤,漆船,從事製作金銀細工的鑲嵌漆器。安祿山亂後金銀平脱漆器還很盛行。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開始禁用珠玉寶細,平脱金銀刺繡,代宗七年(772年)詔誡薄葬,還提到不得製造假花果及平脱寶鈕等物。幾申禁令平脱乃絕,唐代金銀平脱實物在國內保存很少,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金銀平脱飛鳳花鳥鏡是一件珍貴的保存完好的唐代作品,與螺鈿鑲嵌一樣,金銀平脱鏡也是當時的一種創新,是金屬工藝與髹飾工藝完美的結合。在日本正倉院所藏唐代遺物品種很多,精印於《東瀛珠光》中,璀璨瑰麗,十足顯示了唐代文化的異彩,其中有金銀平脱古琴、金銀細莊唐大刀、平脱漆胡瓶、平脱銅鏡等。在五代時期,還有金銀平脱生產,但數量不多。宋以後就不再見金銀平脱的漆器出現,一直到明代才見金銀平脱的提名。從明代漆工黃成撰寫的《髹飾錄》第七章節填嵌工藝中只提到“嵌金、嵌銀、嵌金銀,又三種片、屑、線各可用。有純者,有雜嵌者,皆宜磨現,揩光”其實就是唐金銀平脱的再現,只是叫法又不一樣而已,製作工藝技法還是一樣的。明清以後出現的金銀平脱漆器已不再是純用金銀片嵌花工藝生產,而是同螺鈿材料和描金彩繪等工藝結合生產了。也可説是在金銀平脱漆器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發展了,有產品為證,明代萬曆年有一件黑漆嵌螺鈿描金平脱龍戲珠紋箱,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清代一件方盤,黑漆螺鈿嵌金銀孫二孃像方盤藏於上海博物館《水滸傳》人物像方盤之一。清代山水花卉紋嵌螺鈿加金銀片黑漆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金銀平脱的興衰歷史,在唐代盛行,逐漸衰落是五代以後,明清時嵌金銀工藝雖然繼續流行,但多與其他裝飾手法、材料結合運用,純粹的金銀平脱則少見了。但明清以後結合運用的漆器產品還遺傳至今。山西新絳稷山生產的螺鈿漆器產品還保留着明清風格,在產品中還有嵌金嵌銀點片材料,延續了唐代金銀平脱的遺風,是多種材料,螺鈿、小金片、小銀片結合的漆器產品。

2唐代金銀平脱漆器的特點

重視鑲嵌裝飾是唐代的主要特點,特別是金銀平脱和鑲嵌螺鈿漆器方面,比漢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和提高。唐代的金銀平脱技藝是繼承了漢代嵌金銀箔花紋漆器的傳統,但刻雕更精美,鏨鑿更細,實際上是得益於唐代金銀工藝發展水平的提高。唐代曾一度時期國富民強,從皇家到貴族間互贈禮物對物品的要求攀比越來越高,在不斷的昇華,而且檔次也越來越高,越來越講究。金銀平脱漆器就成了當時互贈物的奢侈品。金銀平脱漆器工藝品就大量生產,品種也越來越多。跟着其他工藝品也在發展,比如鑲嵌螺鈿漆器、假花果、金泥刺繡、珠玉寶細等,鑲嵌工藝是一大特點。

3剖析唐代金銀平脱漆器製作過程

金銀平脱漆器技藝複雜,技術含量和要求也高。對唐代金銀平脱的生產過程分析按金銀平脱的常規生產過程應該分為四步製作。首先製成素胎,加工金銀平脱銅鏡時首先要將銅鏡準備好為胎,其次按紋樣鏤刻好金銀花片,然後用漆根據需要黏貼在相應的部位,陰乾後開始髹漆,再陰乾,再上漆大約重複2~3遍。漆陰乾後研磨找平,磨顯出金銀片花紋,要求金銀片嵌面要和漆面齊平,推光即可。唐代金銀平脱漆器的製作分工很細也很明確,金銀平脱花片加工是由金工匠鏤刻,然後由漆工鑲嵌在器物上。金銀平脱銅鏡的製作工藝也是如此。首先在銅鏡的背面打毛(磨毛)用漆灰找平、髹塗、研磨製成銅鏡的素胎,然後將設計製作好的金銀花片用漆粘貼,陰乾,滿髹漆2~3遍,磨顯找平露出花紋推光即可。金銀片花紋的製作按設計紋樣有透雕和毛雕兩種,透雕是將花紋刻透,如同剪紙,毛雕是花紋不刻透,刻畫線,滿髹漆後經過磨顯刻畫線部分留下漆線,有畫線的感覺。金銀片厚度的加工一般在0.3mm左右,金工的圖案花紋鏤刻是金銀平脱漆器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

4唐代金銀平脱漆器與山西螺鈿漆器的關係

山西漆器有着悠久的歷史,從山西襄汾丁村遺址出土的彩陶長鼓和漆俎距今已有4500年的歷史,説明山西是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大省,而且山西漆器名目眾多,其中最有影響的漆器除平遙的推光漆器描金彩繪、罩漆,新絳縣雲雕漆器外就是稷山縣螺鈿鑲嵌漆器了。山西螺鈿漆器最初恢復生產是在山西省的新絳縣工藝美術廠,1958年建廠,1972年稷山縣新建生產機構後發展為稷山縣工藝美術廠,主打產品就是螺鈿鑲嵌漆器,產品繼承了明清時代的風格,屬螺鈿加金銀材料漆器。在唐代盛行的漆器中有兩個品種,一是金銀平脱漆器,二是螺鈿鑲嵌漆器,兩者都屬於平脱漆器,只是材料不同,到了明清時期純金銀和螺鈿平脱的漆器不多見了,而那時流行的是螺鈿加金銀片,螺鈿加描金彩繪漆器。新中國成立後各地都在恢復漆器工藝的生產。揚州地區恢復了純螺鈿漆器,是在唐代螺鈿漆器基礎上恢復與發展的。而山西新絳稷山縣恢復了螺鈿加金銀片漆器的生產,也是在唐代金銀平脱以及明清螺鈿加金銀的基礎上恢復發展的。現山西稷山生產的螺鈿漆器和唐代的金銀平脱漆器可以説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兩個地區的漆器都有唐風遺韻。

5設想複製唐代金銀平脱銅鏡的工藝程序

唐代遺留下來的實物考查證,按漆工藝的常規生產來設想,可從以下幾個步驟來複制。

1)首先將唐代金銀平脱銅鏡的鏡複製完成,分析化驗銅鏡的材質、配方、尺寸、重量和形制。

2)按規格尺寸、紋樣,設計好圖紙,分步進行紋樣金片、銀片的加工,工序為落稿、鏤刻、毛雕、整形等,然後由漆工製作。

3)銅鏡背面由漆工處理加工成素胎,鑄銅鏡出來後鏡背面要整平處理,背面打毛用漆灰找平、髹漆做成素胎。

4)按紋樣在銅鏡背面落稿,將加工好的金銀花片按部位用漆粘貼牢、陰乾,幹後髹漆2~3遍,漆面要覆蓋金銀花片,幹後磨顯找平,要求金銀花片的面要和漆面齊平。

5)研磨找平後要做整形處理,比如圖案未全部磨顯,紋線不清楚等,要細補修整。

6)推光完成出品。附金銀平脱漆背銅鏡圖片(唐代)

6唐代———螺鈿漆背銅鏡

唐代,銅鏡已達鼎盛時期,手工業已發展到空前水平,銅鏡從宮廷到民間都很流行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必備品,在盛唐時期銅鏡除了整體鑄造工藝外,還出現了金銀平脱、螺鈿鑲嵌、戧金雕填、寶石鑲嵌等多種漆器工藝技法的銅鏡。工藝技法也從單一的材料發展為多材料的應用相互穿插使用。比如:金銀平脱和螺鈿的結合,螺鈿和寶石的結合,貝殼和松石的結合,薄如蟬翼的軟螺鈿(點螺)和金銀點片鑲嵌等多種漆工藝銅背鏡。螺鈿鑲嵌是諸多漆器工藝中的一個品種,也是在盛唐時代比較流行的一種豪華奢侈工藝銅鏡。螺鈿鑲嵌漆背銅鏡,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較厚的鈿片,按照《髹飾錄》的説法“殼片古者厚而令者漸薄也”乃屬於“古者厚”的一種,色彩比較單一。第二種是採用薄如蟬翼的螺鈿片也稱軟螺鈿(點螺)鑲嵌粘貼在銅鏡背面髹漆磨平產生平脱效果,色澤絢麗,因為螺鈿片很薄粘貼在黑漆面上螺鈿天然豐富的色彩被襯托出來,顯得色彩斑斕豐富多彩十分美觀。第三種是軟螺鈿(點螺)同金銀片結合使用,在裝飾紋樣中適當地加些金銀花片在裏面顯得銅鏡更加富麗堂皇、貴氣十足,是難得的高檔藝術品。簡述螺鈿漆背銅鏡的幾種工藝技法。

1)平磨螺鈿漆背銅鏡工藝技法,首先設計好圖紙,採用較厚的螺鈿片按圖樣分部裁割成不同的部件組合成完整的紋飾待用,將鑄造好的銅鏡背面打毛,刮生漆灰找平、陰乾後磨平,按紋樣順序用生漆粘貼好已完成的螺鈿片陰乾,接下來再用漆灰找平、陰乾後打磨平,要求漆灰面和螺鈿片齊平,用錐劃圖案紋線也就是漆藝術語中的開線,然後髹漆(生漆)2~3遍,每髹漆一遍要細磨一次,磨顯出螺鈿片漆面和螺鈿片完全齊平後開始推光、整理完成產品。

2)浮雕螺鈿漆背銅鏡工藝技法,按設計好的圖紙紋樣裁割成不同部件,按形磨雕出浮雕感,拋光拼圖待用。將鑄造好的銅鏡背面打毛,用生漆灰找平、陰乾、磨平、髹漆(生漆)2~3遍,每髹漆一遍要細磨一遍,推光完成半成品,然後將雕刻好的螺鈿片按紋樣明粘在已完成好的半成品銅鏡背面即可,如與寶石結合也是此作法,此工藝屬螺鈿浮雕鑲嵌漆背銅鏡。

3)軟螺鈿(點螺)漆背銅鏡工藝技法,設計好圖紙紋樣,選擇軟螺鈿片色彩,按紋樣裁切好螺鈿片開線待用。將鑄造好的銅鏡背面打毛,用生漆灰找平,或用生漆找平陰乾磨平,按紋樣用生漆粘貼好已完成的螺鈿薄片,陰乾髹漆(生漆)2~3遍,每髹漆一遍要細磨一遍,磨顯出螺鈿片紋樣切記不可將螺鈿片磨破,要求漆面和螺鈿片完全齊平然後推出光澤,產生平脱效果,整理完成成品,此工藝屬軟螺鈿(點螺)平脱漆背銅鏡。

4)金銀平脱加螺鈿漆背銅鏡工藝技法。按設計好的圖紙紋樣,選擇那些採用金銀加工花片,花片的厚度要和螺鈿片的厚度一樣,花片鏨鑿花紋,那些是軟螺鈿片、螺鈿片要由漆工裁切好,金銀花片應由金工鏤刻好,然後由漆工粘貼,將鑄造好的銅鏡背面打毛,用生漆灰找平、陰乾、磨平、滿髹漆1~2遍,陰乾、磨平,然後用生漆粘貼金銀花片和裁切好的螺鈿片,陰乾後髹漆2~3遍,每髹漆一遍幹好後要細磨一次,磨顯出花紋要求漆面和花紋齊平,切記螺鈿片不可磨破磨爛,修整推光出成品,此工藝屬金銀平脱加鈿工藝。以上簡述是金銀平脱漆背銅鏡和螺鈿漆背銅鏡有關的製作工藝,工藝特點基本相同都是以銅鏡為胎的在漆行業屬銅胎漆器。附:螺鈿漆背銅鏡工藝圖片(唐代)

7唐代漆背銅鏡的藝術特點

重視鑲嵌裝飾是唐代漆器的主要特點,特別是鑲嵌螺鈿和金銀平脱方面比漢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和提高,螺鈿鑲嵌工藝同金銀平脱有相似之處,都屬於平脱漆器,或是純用貝殼或是與金銀、玳瑁、琥珀、松石等材料並用,在漆器上產生淺浮雕式的裝飾效果,廣泛流行於唐代,唐鏡平滑光亮映面,鏡背高雅富麗美觀,貴氣十足,檔次分明,時代感極強,很適用於生活,是奢侈品也是日常用品,是十分高雅的藝術品。

8高仿研究唐代漆背銅鏡有着重大的意義

現在研發高仿唐代金銀平脱漆背銅鏡和螺鈿鑲嵌漆背銅鏡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研究,也是對湮滅已久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恢復、繼承、傳承,是我們這輩人的責任,漆背銅鏡從繁榮盛唐開始至五代衰敗,也不過是200多年的歷史,但金銀平脱和螺鈿漆背銅鏡在唐代是空前絕後的,是中國銅鏡史上的一絕,它的精密鑄造工藝、精湛的金銀螺鈿加工技藝、鑲嵌技法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今天我們有必要去研究恢復傳統工藝,在研究恢復傳統工藝的同時,要結合現代漆工藝的特點,研發新工藝,創意新產品,是產學研的高度合作,是提升產品結構檔次的重要途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no9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