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科學小論文【推薦】

科學小論文【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小論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小論文【推薦】

科學小論文1

一天我把塗改液用完了,我就想到塗改液裏面那個東西是什麼?我就打開來看,呀!怎麼有個鐵塊呀!難道這就是塗改液的奧祕,我想:怎麼會是鐵塊?我一定要弄明白!

首先我去問科學老師,可科學老師給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啊?你回去研究研究,可能是跟鐵塊接觸有什麼關係,回來告訴我。”這個迷我一定要搞清楚。放學了,我就回家問爸爸。我説:“爸爸,爸爸,你知道塗改液裏面是什麼嗎?”爸爸説:“你是不是把塗改液打開了?”我興奮地説:“是的,為什麼是個鐵塊?”爸爸説:“因為塗改液會凝固,所以才會放一個鐵塊,才能充分攪拌。”我有點不相信就自己做實驗。我用一個瓶子在瓶子裏面放入塗改液然後,再放入鐵塊,幾天後我看了看瓶子發現果然有點凝固。我再搖了搖,果然真的充分攪拌了!這下我相信爸爸説的是對的。知道了以後我告訴科學老師。

知道了塗改液的奧祕,我又多了一個科學知識,我非常地高興,因為終於解了這個迷,塗改液的奧祕我知道了!

科學小論文2

問題的論證:

大熊貓應該只吃竹子吧!它們只吃竹子,但是,有的可能還吃胡蘿蔔。它們吃的各式各樣,連肉也吃,比如説竹鼠,它們就吃一些死去的竹鼠,所以可以證明,它們是雜食類動物。

問題的結論:

根據上網查資料,我終於明白了,它們誰麼都吃,這是我查的資料。大熊貓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屍體,有時也吃竹鼠)。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大熊貓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貓每日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隻大熊貓每日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棲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週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貓可以轉而取食其它的竹子。但是,棲息地破碎化的持續狀態增加了棲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的大熊貓便面臨飢餓的威脅。

看,大熊貓的食物太特殊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它們的食物太特別了。

科學小論文3

在不久前,我家搬入了現在的新房子,剛搬完家,鄰居叔叔阿姨們就送來了好幾盆化和幾株樹。都擺上盆景。我對爸爸説:“我們家都快成植物園了,擺那麼多的植物幹嘛呢?”爸爸笑着説:“植物能製造良好的氣氛、能淨化空氣,人和動物都離不開他們,離開了他們都不能生存了。”人和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為什麼人和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呢?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從屋裏抓來兩隻老鼠,這兩隻可憐的小老鼠即將成為我的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着,圓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一隻小巧玲瓏的老鼠放在一個大魚缸裏,這個大魚缸是玻璃做的,是爸爸買回來飼養金魚的,但是一直沒有養金魚,恰好我用來做實驗。我把玻璃缸封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它與外界的空氣相連。我仔細地觀察着,只見小老鼠沿着缸壁繞着快速的向前竄。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説的不是真的?過了一段時間,只見小老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滯不前,最後奄奄一息的樣子。頓時,我把魚缸的蓋子急忙打開,把第那隻小老鼠取出來,放進第二隻小老鼠,有搬入幾盆枝繁葉茂的植物進去,然後跟上次一樣把魚缸蓋上,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老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這隻小老鼠也沒嚥氣的樣子,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去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了我家附近的一個食料加工廠,那兒的空氣裏瀰漫着一股濃濃的灰塵味,薰得我只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後,我又跑向我家屋後的一片竹林裏,那是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係,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我們科技小隊來到圖書館去查閲了許多的科技資料,還到學校的遠程室上網查閲,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製造氧氣,如果説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但是幾分鐘不吸入氧氣,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3二氧化碳0.9千克。

二、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氧氣不就一天天增加了麼?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

三、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氧氣750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樹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並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恆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即可用完。

所以,我們人類不要亂砍亂伐森林植被,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以及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於綠色的植物,生命與植物有着相當密切的關係。在此,我代表我們全校同學呼籲全社會的人們愛護和保護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科學小論文4

我看見科學書上説,白醋能顯字,我不相信。白醋是白的,怎麼也出不了字來,會不會書上説錯了。哎!只有做了這個實驗才能見分曉。

我迅速找來一支蠟燭、一張A4的.紙、打火機、毛筆、一瓶白醋。我先用毛筆沾了幾下白醋,便在A4的紙上寫了"伍家實小"四個大字,一開始,上面有水印字,過了一會兒,上面什麼都沒有了,真是潔白如新。我想:這下字都沒了,怎麼會顯出棕色的字來呢?不可能!不可能!我點了蠟燭,把紙放上去烤,開始差點把紙全燒了,我再一次小心翼翼放上烤,忽然,寫"伍"字的地方出現了棕色的一撇,我很吃驚,怎麼會這樣,明明沒字的,怎麼會出現了棕色的一撇。我接着烤,慢慢的"伍家小"三個字都出現了,字是棕色的,有點黑糊糊的樣子。寫"實"字的地方由於烤得厲害燒破了沒有顯出來。

原來,書上説得都是對的呀!據説過去傳遞情報,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就用了這種方法,實在是很方便、安全。這樣為什麼能出字,我在書上一查,原來,白醋遇高温就像燒糊了一樣,像印子上色一樣。原來是這樣啊!

啊!原來科學奧祕是如此的神奇。從此,我對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後我將多做實驗,揭開更多的科學奧祕。

科學小論文5

夏天是一個玩水的季節,看着鄰居家的小妹妹在充氣游泳池裏玩着海洋球,我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做艘小船給他玩玩呢?

小船具體要怎麼做呢?通過觀察我發現船是需要浮在水面的,腦子裏飛速思考着有哪些材料是浮在水面的呢?這時我看到了桌上的礦泉水瓶,這不是可以嗎?其次就是怎麼才能讓它前進呢?這時我想到了快艇,在它的後面裝了個螺旋槳。我不就可以推動小船前進了嗎?有了初步的想法,我立刻動手去找需要的材料。

我先找了兩個空的礦泉水瓶、電池、電池盒和馬達。看着這些材料,我要怎麼把它們組裝在一起呢?是不是得在船身裝的支架才行?於是我找了三段玩具鐵軌。首先我把礦泉水瓶當船身,把三段玩具鐵軌用熱熔膠固定在上面,接着把電池盒固定在鐵軌上,裝上電池,然後就是通過導線把馬達開關和電池盒串聯起來。這可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這一步沒做好,整艘船都動不了,最後把螺旋槳裝在馬達上,用熱熔膠固定在船身上就好了。

做好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放進游泳池,一打開開關船立刻開的出去,把我高興壞了,怎麼樣,我做的船是不是很好玩呢?

科學小論文6

從原來的農耕社會到現在的科技生活,是科技和創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變化:現在的智能手機,即使你到了異國他鄉,你也可以跟家人聯繫,真的是“天涯若比鄰”了;現在的飛機,能讓我們騰雲駕霧;有了望遠鏡,能讓我們變成“千里眼”。

在我家住的小區裏,安裝了許多的“電子眼”——————攝像頭。有了這些電子眼,小區保安就不用在夜裏辛苦巡邏,只需要坐在顯示屏前,通過監控視頻就能觀察到小區裏的一舉一動,小偷就不敢進入小區了。這些電子眼給小區帶來了安全。

不僅在小區裏,在公路上、大街上、商場、銀行等公共場所都安裝了大量的電子眼。這些電子眼就是保安、警察們的另一雙眼睛。有了這些電子眼,交通警察可以用來監控車輛違章,為處理交通事故提供證據;有了這些電子眼,商場裏的小偷就不敢有所作為;有了這些電子眼,我們到銀行存錢、取錢就不怕出錯了;有了這些電子眼,我們在大街上行走就更安全了……

電子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方便,更帶來了安全和和諧。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未來社會,電子眼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實,真正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的,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們,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帶給我們一個個的奇蹟。

科學小論文7

摘 要: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研究過程,給學生一個自由探索科學的空間,幫助學生接受和理解科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課課有收穫”的情緒體驗。

關鍵詞:

科學教學;實效性;探究能力

一、巧激趣,促高效。

創設問題情境,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對所學知識充滿探究興趣,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獲得知識。可以説,教師與其“給”學生十個問題,不如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好的情境引入可以產生問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興趣盎然,積極探索,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二、注重和加強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在科學課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儘可能多地讓每一個學生親歷實驗過程,從而獲取科學知識,運用觀察和實驗手段獲得科學知識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驗證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次次實實在在的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創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覺的實踐研究中點燃了。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髮展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的素養。但是,任何一個實驗不是讓學生隨便動手做一做、看一看、説一説就行了,還需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

三、師生互動合作,打造親和課堂。

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合作者,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在教學中,注重運用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如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織交流、全班交流等,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教師要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堂。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讓學生把課下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地展示、交流,使課堂充滿親和力,讓課堂更為精彩。

科學小論文8

相信大家都玩過“放紙炮”吧!那麼,在玩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出現吧。現在就到了揭密的時刻了,首先,就由我帶領大家去揭開“放紙炮”的“神祕面紗”吧!

在玩的過程中,我看見有很多的同學放出來的聲音不同,有放出來聲音大的,也有放出來聲音小的,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現在,我們針對這些各種各樣的情況,來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吧!

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放紙炮”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大,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小,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根據這個提問,我們做出了猜想。“會不會‘放紙炮’放出來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着很大的關係呢?”

現在,我們又根據提出的提問,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

首先,我們先把這個實驗分成了兩組,第一組負責“折得寬與折得窄”,第二組負責“放得力氣重與放得力氣輕”。第一個實驗組我們叫它“折法組”第二個實驗組我們叫它“力度組”。分配完畢,我們開始做實驗了。

一開始,我們先讓“折法組”出場,“折法組”首先派了陳碧青來折“折得較寬”的“放紙炮”,讓包宏宇來折“折得較窄”的“放紙炮”,開始放了,兩個人用同樣的力氣放“放紙炮”,結果,“啪”的一聲,陳碧青的聲音很重,而包宏宇的聲音不是很重。

現在輪到“力度組”了,這次,由我來做實驗,我們組的組員都幫我準備好了“放紙炮”,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與放得力氣輕的“放紙炮”的寬度相同。我先放力氣重的“放紙炮”,然後再放力氣輕的“放紙炮”,結果,是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聲音大。

通過這個實驗,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放紙炮”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着很大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觀察,認真思考。

科學小論文9

——警惕全球變暖

最近這幾年,大家覺得天氣一下子就變熱了,原本涼爽的秋天現在幾乎要到10月下旬才開始,8月份最熱的天居然達到了40度以上。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人類自己惹的禍。

隨着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天氣炎熱,在酷暑裏泡空調成為了一項新的“業餘愛好”,但人們可曾想過,空調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空調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還會浪費掉許多電,所以要儘量避免用空調,適當即可。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車尾氣與工廠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導致温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現在汽車逐漸增多,據有關方面統計,到21世紀,汽車在全世界已有7億輛,大量的尾氣嚴重影響着我們,咳嗽,喉嚨發炎……最重要的是全球變暖。有人統計,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了20噸一年!中國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51噸一年!我們周圍的環境在惡劣地變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鋭減,水資源破壞,生態鏈嚴重被破壞,大量土地貧瘠,水污染嚴重,據統計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鮮的淡水供應成了問題,同時由於礦物質被大量使用,燃燒出的CO2氣體導致了大氣污染,同時臭氧層被嚴重破環,南北極出現臭氧層洞,加劇了環境的惡化。這樣惡性循環的話,最終會導致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

這樣一來的悲劇是什麼呢?當然是顯而易見了!天氣加熱,海平面上漲,南北極冰川融化,海濱城市,島國被淹。這一切,都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實驗證明,以後300年,海平面將上漲半米多,這還是最樂觀的數據。再過7年,全球變暖將會無可逆轉地持續。更可怕的是,由於北極冰融化,降雨量加強,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破壞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斷後,歐洲西北部温度將會下降5—8度之多,從而造成的影響,很可能引發新的冰河時期!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劇中的情景正是幾百年後對我們地球的一個真實寫照:龍捲風,冰層斷裂,温度急劇下降,冰風暴,凍雨,地震,洪水,海嘯……這並不是瘋狂的幻想,如果人類不停止毀壞環境的話,這將成為現實!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天氣變熱,更會牽連出許多負面影響!

科學小論文10

俗話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可在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大千世界裏,戴眼鏡的人卻隨處可見。特別是我國在校學生3.2億,平均近視率超過60%,其中小學生為35%,初中生為65%,高中生達79%。更令人震驚的是,有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呀!

因此,如何遠離近視?這是我們小學生必須重視的問題。下面根據有關資料談幾點如何保護眼睛的有效方法:

首先,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做到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離;身體和課桌之間保持一個小拳頭的間隔;握筆時手和筆尖要保持一寸的距離。<蓮>看書寫字時眼睛與書之間要保持30釐米以上距離,40分鐘後要到室外活動或向遠處眺望一會兒;要認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準確。不要在闇弱光線下和直射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要躺在牀上、在公共汽車上或走路時看書;不要看字體過小、字行過密、字跡印刷不清的讀物;做作業不要用淡色鉛筆。

其次,每當我們面對黑板或電視40分鐘左右時,必須讓自己的眼睛向窗外眺望或觀看綠色植物。在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也不能太強。因為如果太暗,我們的眼睛看其它東西就會很模糊,這樣久了就會形成近視。如果太強,眼睛就會有刺痛的感覺,還會幹癢,流淚。這也會導至視力的下降。

再次,電腦使用也成為我們眼睛健康的重要殺手。因為玩電腦,現在患“乾眼症”的人是隨處可見。患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所以我們上網時也應該有一個好的坐姿,一定要身要坐正,腰要挺直。更要做到眼睛與屏幕的距離在40釐米——50釐米之間,使用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並且要做到使用電腦不超過一小時。

最後,保護眼睛我們要多吃蔬菜。因為蔬菜裏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這些元素可以提高我們的視力,並起到保護我們眼睛的作用。

總之,眼睛是心靈的窗户,為了使我們的窗户更加明亮,我們一定要使用有效的方法科學用眼。

科學小論文11

你們一看到題目就會覺得很好笑,想想看,雞蛋怎麼能捏呢?假如一捏,“咔嚓!”一聲之後,雞蛋殼兒就會馬上破碎開來,流出蛋黃,黏糊糊的。“那可不一定哦!”這就是我的想法。

一天早晨,烈日當頭,就連紋絲不動的大樹都彎下了腰。我實在是無聊的沒事可幹了,就躺在牀上看《十萬個為什麼》“人為什麼會流淚?”……“用手捏雞蛋為什麼永遠都不會碎?”我猛地坐了起來。 “用手捏雞蛋為什麼永遠都不會碎……”我一字不漏、一個一個字細心的讀了下來。我嚇了一大跳,書上説:“一個大力士能把磚塊打碎。可有個人叫他把雞蛋捏破,可大力士怎麼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決定找個機會試驗一下。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媽媽買回一袋雞蛋。我便向媽媽請求要一個雞蛋做一次小實驗。經過我的苦苦哀求,媽媽終於同意了。 雞蛋小小的,是呈橢圓形狀。

我先拿來了一個碗,防止萬一我用力捏捏過度了,甚至捏碎。接着,我把雞蛋放在手裏抓住。這時,我的心裏“砰砰砰”的直叫。就怕萬一雞蛋碎了搞得滿手是蛋黃。雞蛋就要破碎了的一幕就彷彿出現在了我的面前。為了弄清楚雞蛋是否會破碎掉,只好舍一下自己了,“恩!捨己就捨己吧!”我想。我緊閉上雙眼,手用力一捏,然後等待着雞蛋破碎的聲音響起……但令我吃驚的是,當我睜開眼睛時,雞蛋竟然沒破。可是我還是有一點兒懷疑,準備在做第二次實驗。

我又把手放在雞蛋上,(這會兒我可是使用了兩隻手的力氣),然後咬緊牙,睜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氣去捏雞蛋。可是儘管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那隻雞蛋仍然是安然無恙。這件事還真讓我既煩惱又驚奇呢!只得去問爸爸了。

爸爸聽了我的話以後,笑着對我説:“這其實是一個科學原理。雞蛋雖然很薄,但它是一個橢圓形的,當你去捏它時,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勻地分佈在雞蛋各個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殼形建築物就是運用這個原理建成的呀!”聽了爸爸的話以後,我還真相信了書上的故事了。

啊!世界真的是很奇妙的呀!

科學小論文12

去年寒假,我回連雲港玩兒。

有天晚上,我去姐姐家睡覺,睡覺前習慣性地和姐姐聊天。姐姐跟我説,前段時間連雲港下雪啦!那雪花潔白潔白的,在空中跳躍着,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第二天早上大地一片潔白,銀裝素裹,然而到了中午雪就開始融化了。可是化雪了,我們反而覺得比下雪時還要冷呢。…… “啊?!”聽了姐姐的話,我吃了一驚,“為什麼呢?”我又刨根問底。姐姐聳聳肩,表示不知道。我暗暗尋思起來。

按常理説,天氣冷了,要到零攝氏度以下才會有雪,那時,天氣肯定很冷啊!而化雪,那時太陽暖烘烘地照着,人也應該感到暖烘烘的阿!相比之下,不用説,肯定化雪時比下雪時要暖和多了!可是按照姐姐説的…根本不可能嘛!難道姐姐在騙我?不會!

第二天早上見到爸爸媽媽,我張口就是晚上的那個問題,那些話還沒經我同意,就迫不及待地冒了出來。爸爸媽媽笑了笑,説:“你可以上網查。”

我回到姐姐家,打開電腦,來到百度網查了起來。

突然,一行字映入了我的眼簾:

水結冰要放熱,而冰融化為水要吸熱,但根據熱力學基本定律:物體的熱量只能從高温物體轉移到低温物體。水與冰雪的相互轉化温度為0攝氏度,水結冰放熱到環境中會使環境温度升高,但最高不可能超過0攝氏度,否則熱量的流向就會“掉頭不顧”;另一方面,雪融化為水要吸熱,使環境温度下降。但環境温度最低也不可能降到0攝氏度以下,否則低於0攝氏度的環境就會使冰雪融化的過程產生“逆轉”。因此,從理論上講,下雪決不可能比融雪温度低。簡評:許多科學發明或發現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呢

科學小論文13

上個星期,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指南針。

我把指南針轉來轉去,不明白為什麼,它的指針總是指着南面。晚上,爸爸回來,他看見我在擺弄指南針,就問:“遇到什麼問題啦?”我説:“爸爸,為什麼指南針總是指着南面呢?”爸爸説:“指南針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我們祖先知道磁石能夠吸鐵,並且製成了可以自由移動的指南針。為什麼指南針可以指出方向呢?原來,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磁體,它與磁鐵一樣,也有兩個極,一個叫地磁北極,一個叫地磁南極。因為指南針是一個磁體,並且可以移動,而磁鐵是同性相排,異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針就總是一頭朝着地磁北極,一頭朝着地磁南極。”“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説。

爸爸還告訴我,指南針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稱為羅盤。我問爸爸:“那麼,這個指南針怎麼用呢?”爸爸説:“把它放平,之後指針會受到地磁影響而旋轉,等它停下來的時候,其中一頭指的是南方,另外一頭指的是北方。指南針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時候,用來分辨方向的,但是某些地磁不穩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針的,比如沙漠中與某些峽谷中。”

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天上飛行,都需要指南針指明方向;我們到郊外旅行的時候,指南針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指南針真是我們的好幫手!

科學小論文14

秋風一起,金黃的樹葉紛紛落下。我在門前做清潔工作,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上的葉片大數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為什麼呢?

其他的落葉是不是也一樣呢?我想再去觀察觀察吧。在這一週裏,我去觀察了許多樹的落葉情況。結果我發現,絕大多數的落葉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想應該做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一下我的想法。於是我製作了像葉片一樣的風箏去放。由於不太會放,因此放了很多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我記得風箏落地時總是重竹條的一面朝地,這是不是和落葉朝天有相同的地方呢?

難道樹葉也和我做的風箏一樣,一面重一面輕?帶着這個假設,我採了許多種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我發現,葉面表皮好像是裏面的葉脈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葉背面葉脈排列緊密一些,粗糙一些。於是我在父親的幫助下,做了一個葉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細鐵絲,編成了網狀,有的稀疏,有的緊密。然後把稀疏的鐵絲網和緊密的鐵絲網連成正反兩面。然後我將“葉片”從空中拋下10次,8次是緊密的鐵絲網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鐵絲網一面在下。

通過實驗,我豁然開朗,於是我又到互聯網、書上查找有關樹葉的資料,終於明白了落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科學祕密,原來,兩種結構不同的細胞層,形成了同一片樹葉的“背”與“面”,由於比重不同,樹葉在飄落的過程中,會翻轉變化,重的一面朝下,輕的一面朝上,這樣降落最穩定。因此落地後,細胞緊密而重的一面朝黃土,細胞係數而輕的一面朝天。

科學真有趣,今後我要多做這樣的實驗,長大後做更多更復雜的實驗,為人類造福。

科學小論文15

大家都知道,秋天的時候,楓葉就會變紅,滿山的楓葉就像一片火海,十分漂亮。可是,為什麼秋天的楓葉會變紅呢?

原來,楓樹種在秋冬的時候,體內會產生一些化學變化,讓原本樹葉中所含的有用的物質或部份組織分解之後,回收並儲藏在莖或根的部位,明年春天的時候可以再利用,葉綠體和葉綠素就是被分解回收的對象。因此當葉子裏的葉綠素沒有了,其它色素顯出來,如花青素的紅色、胡蘿蔔素的黃色等,就成了紅色。植物的葉片中除了葉綠素外還有許多其它的色素如黃色的葉黃素、胡蘿蔔素,紅色的花青素等。但因為葉綠素的含量較大而遮蓋了其它顏色,使葉片呈綠色。到了秋天,葉綠素因為氣温下降而漸漸分解,其它色素的顏色才顯露出來。除此之外,楓葉中貯存的糖分還會分解變成花青素,使葉片的顏色更加豔紅。

只要大家細心觀察,就能發現許多生活中的問題。

標籤: 論文 科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4nw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