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公允價值的研究狀況論文

公允價值的研究狀況論文

  公允價值的研究狀況

[摘要] 本文從回顧公允價值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入手,分析評述了現今國際國內會計界對公允價值的研究狀況,進一步提出了公允價值理論的發展前景和環境要求,從而對公允價值理論進行了全方位的歸納研究。

公允價值的研究狀況論文

[關鍵詞] 公允價值 環境要求 前景展望

計量屬性一直是會計研究的核心問題。傳統的會計模式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但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的會計環境要求對其進行改進乃至徹底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為適應這一要求,以FASB為首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提出了“公允價值”這一全新的計量模式,並隨之逐步應用和推廣至會計準則中。我國也在2006年頒佈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確定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的地位。

一、公允價值理論的歷史背景

真實公允觀是從英國會計原理衍生出來的概念,最早將公允價值這一理念納入財務報表列報的則是美國。由於公允價值提供的財務信息具有高度相關性,有利於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以美國為代表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迅速反應,FASB於1984首次將公允價值運用於金融工具會計,發佈了SFAS80(遠期合同會計),之後公允價值運用經歷了從表外披露到表內確認的過程。公允價值會計日益受到各國會計界的重視和認可,成為發達國家重要的會計計量模式。

二、國際國內公允價值理論的發展歷程

1.美國《SFAS157——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1)主要內容:①含義:公允價值是指計量日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收到的或轉讓負債支付的價格。②估價技術:市場法,依據相同或可比資產或負債的市場交易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估價。收益法,運用某些估價技術將未來多筆金額(現金流量)轉換成當前單筆金額(貼現後)。成本法,使用當前重置一項資產的服務能力所需支付的金額進行估價(常指當前的重置成本)。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要同時使用三種估價技術,也不可能適用於所有情況。③公允價值級次:公允價值級次是根據公允價值計量時估價技術所用參數的可靠程度所劃分的等級。SFAS157將估價技術所用參數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參數是計量日主體准入的活躍市場中相同資產或負債的報價(未調整)。二級參數是一級參數之外、可直接或間接獲得的其他可觀察市場參數,包括活躍市場上相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非活躍市場上相同或相似資產或負債的報價、報價之外的可觀察市場參數及其他得到市場證實的信息。三級參數是資產或負債的不可觀察參數。

(2)分析評述。①SFAS157的進步性:SFAS157明確提出“脱手價計量目標”,全面引入“市場參與者觀”,並制定了兼顧計量和披露的“公允價值級次”,是國際公允價值會計研究的最新成果,將對財務會計計量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提升了公允價值內涵的高度。本準則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定義,認為公允價值是一種有序交易中的脱手價值。公允價值是市場交易者使用其在市場進行交易的價格,同時該定義還強調了主市場和最有利市場在公允價值確定中的作用。結束了公允價值計量的多樣性和不一致性。本準則確立了GAAP計量公允價值的框架,結束了GAAP中關於公允價值的不同定義和有限應用指南以及指南零散地分佈於其他準則中的局面。提出分層估價與披露。據公允價值的參照信息,將公允價值分為三個等級,對於不同的公允價值等級需要分開單獨披露,要求企業最大限度地依據活躍市場信息,最小限度地參照自己的判斷。這樣的規定旨在降低會計利潤操縱,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和相關性。擴大了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範圍。SFAS157發佈前公允價值僅用於具體準則要求或允許的金融工具和有限非金融工具的計量。發佈後雖然沒有增加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和負債,但它提供了一個將來一切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式,即從理論上而言,公允價值可以用於一切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②仍需考慮的幾個問題: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難以保證。相對於具有客觀性、確定性和可驗證性的`以實際交換為基礎的歷史成本計量,公允價值計量雖然在財務報表中能提供相關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確定性、變動性和集合性,因此難以滿足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質量要求。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難度大。對於一些沒有相關市價的金融工具,現值計量常常就是估計其公允價值的最好技術。但是因為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和貨幣時間價值等都是不確定的,在計量的操作上往往面臨很大的困難。因而現值計量的複雜性亦是公允價值計量不易推廣應用的難點。公允價值計量可能增加財務報表的波動性。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經濟環境和風險狀況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信用的變化莫測,都會引起企業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而這些波動可能並不能提供相關的信息,甚至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

2.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中的公允價值

(1)方向明確: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規定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打破了我國會計國際趨同的瓶頸,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實質性突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事實上,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有關公允價值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日漸成熟,較為嚴密、可行的公允價值計量體系已初步形成,這些經驗和做法可為我所用,從而大為降低我國運用公允價值的風險。

(2)涉及面廣:我國會計準則制定者審時度勢,從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大局出發,在充分考慮我國目前的經濟、法律等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做出了大膽的選擇。目前我國已發佈的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有30項,在這30項涉及會計要素計量的準則中有21項程度不同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涉及範圍之大是顯然的。

(3)運用謹慎:儘管公允價值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運用較為廣泛,但又是有條件的、謹慎的運用,主要表現在公允價值運用的非主導性和嚴格的限制條件。新基本準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採用歷史成本。這實際上是在強調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主導地位,是在堅持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的。

三、公允價值理論的前景展望

1.公允價值理論發展的必然性

(1)公允價值計量是合理反應企業財務狀況、提高財務信息相關性的需要。它着眼於現在和未來,它體現了一定時間上資產或負債的實際價值,以公允價值計量能夠真實反映資產能夠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或企業在清償債務是需要轉移的價值,能較準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

(2)公允價值計量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對於處於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的金融工具,顯然公允價值是會計所能提供的最為相關的計量屬性,或者是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

(3)公允價值計量是會計國際化的需要。作為用來規範國際商業通用語言的會計,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中逐步實現國際化是必然要求。若我國過分強調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拒絕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就會降低會計報表中的資產價值,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國際投資者低估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從而不利於我國吸收國際資本,也不利於我國公司到境外上市和發行股票。

2.公允價值理論發展的曲折性

(1)思想觀念的轉變存在難度。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在世界會計史上沿襲了百餘年時間,追隨會計計量屬性的產生和發展這一路走來,對會計人的影響無論在思想觀念還是行為意識上都已經根深蒂固。而公允價值問世至今也不過30來年,這中間必定要經歷一個不斷地反覆和波折的過程。

(2)會計計量體系全面變革需要時間。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奠定了傳統會計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石,在會計方法論和實踐領域一度佔據着絕對核心的地位。如果要徹底改變現有的會計計量模式,實現公允價值取代應用的革命“需全面觸動傳統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現有理論,不是一蹴而就的”。

(3)公允價值計量在實務工作中具有較大難度。儘管現值技術不應該成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障礙,但必須承認公允價值計量在實務操作中的確具有較大難度。公允價值計量的推廣應用是會計理論革新的機遇,但也是對會計人從業技術全面進步的挑戰。要真正掌握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中的專業技能技巧,實現公允價值的準確計量和妥善處理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會計人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也需要充足的過渡時間。

(4)理想前提條件在現階段還無法完全實現。經濟的繁榮、市場的成熟、環境的優化、會計執業人員專業素質和道德水準的提高以及企業內外會計控制和監督機制的完善等都是理論上全面推行公允價值會計的前提條件,而這一系列條件的實現需要主客觀因素共同發揮作用。

總的來説,公允價值會計在理論基礎研究方面已日趨完善,在理想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推廣應用也得到了可行性論證。但是由於多項複雜因素的存在,全面推行基於公允價值理論構架體系下的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理想環境在現階段還無法完全實現,而且這個階段可能還會延續一定時間。所以,即使公允價值計量的推廣應用是大勢所趨,然而對於會計實務領域來説,在具體實踐中的選擇更多的應該仍如葛家澎教授所預見的那樣:“今後可能的發展趨勢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內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將同時並存,實現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2006企業會計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經濟科學出版社

[2]王曉豔:公允價值會計理論和應用分析.財會通訊,2007

標籤: 價值 公允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2mm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