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析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與路徑選擇論文

淺析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與路徑選擇論文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貧困對象的脱貧能力,是現階段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路徑和現實選擇。如何選擇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與路徑是確保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的關鍵。因此,認真探索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和路徑,發揮職業教育整合人、財、物等扶貧開發資源的功能,促進貧困對象的公平發展,對現階段提高精準脱貧成效,推動全面脱貧攻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淺析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與路徑選擇論文

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戰略和路徑的內涵

戰略就是作為組織對自身發展中的重大和全局性事項進行的謀劃和方案。具體來説就是組織對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進行的全局性策劃和指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戰略指運用職業教育和相關反貧困理論, 通過實施精準的職業教育,實現差別化貧困對象的脱貧能力整體提升,從而促進區域性整體脱貧致富的謀劃和方案。路徑是指通向某個目標的道路。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開發路徑就是指如何實施精準的職業技術教育手段,讓貧困對象接受精準的職業教育形式和內容,實現整體脱貧致富的方法和途徑。

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教育貧困對象的識別有待加強從當前來看,貧困對象接受職業教育的面較大,對貧困對象識別的精準程度還不夠。目前,對職業教育貧困對象的識別主要是依靠基層扶貧開發辦公室統一的家庭貧困情況登記認定,就讀中高職職業院校的學生到校後只要提供學生家庭貧困認定申請表,學生所在基層單位蓋章認定,學校就按照相關補貼標準申報補助。對就讀職業院校的貧困對象則通過各類培訓,讓其接受職業技能提升訓練。實際上,在認定過程中,對於規定貧困區域內外真正貧困對象的數量以及相互之間的貧困類別、貧困原因、脱貧能力、接受培訓教育情況、適合的幫扶措施等信息不準確,使脱貧幫扶措施過於籠統化,缺乏針對性,影響了貧困對象接受職業教育的公平性。

(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舉措有待改進

從當前來看,雖然全國各地探索並構建了“獎、補、貸結合的學費獎助模式”、“長、短結合的技能培訓模式”、“職業院校能力提升模式”等,扶貧開發由“輸血式”逐漸向“造血式”轉變,但是,在實施職業教育扶貧開發過程中,還存在貧困對象的脱貧意識不強,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文化扶貧等扶貧開發方式未能有機結合,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就業幫扶等舉措還缺乏精準性等問題,尤其是新形勢下,如何從系統性、科學性、精準性、公平性、效益性等方面綜合考慮,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措施還有待細化和完善。

(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成效有待提高

職業教育扶貧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素質,使其順利就業,從而能夠創業致富,擺脱貧困。從某種程度上講,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對勞動力市場的教育類型,與勞動力市場的連接最為緊密,因此,職業教育培訓理論上應該要把教育培訓的超前性、導向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既要注意結合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組織教學內容, 又要注意灌輸先進科技知識與勞動技能,增強學生的適應性,但是,不少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教育培訓時,未深入就業服務機構和就業市場充分調研,只重視職業教育規模而不管市場就業形勢,許多學校也沒有建立相應的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機制,對學生的二次就業和後續發展情況缺乏深入瞭解,勢必造成生產和市場兩者之間的相互脱節, 人才培養質量不符合崗位需求,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從而最終影響職業教育扶貧開發成效。

三、貴州省職業教育扶貧戰略選擇

構建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開發戰略必須立足自身實際,着眼於凸顯職業教育脱貧功能,通過職業教育的整合功能,實現人、財、物等要素有機集聚,在確保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公平性的基礎上,不斷追求脱貧成效。從貴州省來説,當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戰略構建與選擇。

(一)非均衡發展脱貧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

非均衡發展脱貧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是指對不同貧困條件和脱貧能力的貧困對象,實施不同的職業技術教育措施和扶貧支持,通過部分貧困地區或部分貧困對象率先脱貧進而帶動整體脱貧的發展戰略。

實施非均衡發展反貧困的職業教育戰略,是推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但是,這種戰略必須要高度重視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產業發展優勢,針對不同的貧困對象確定不同的教育培訓目標,選擇不同的職業教育層次和培訓形式、培訓內容進行差異化的職業技術教育,才能確保此項戰略選擇取得實效。

針對貴州省貧困區域大、貧困程度深、貧困對象文化素質差異大等現狀,實施非均衡發展反貧困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要結合貴州省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理念,緊緊抓住全省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主基調,深入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數據、大扶貧兩大戰略行動的發展機遇,對不同貧困對象開展分類培訓教育。即對農業資源優勢明顯的地區和年齡偏大,不願意外出就業的貧困對象開展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技術幫扶等培養新型農民,促進這部分貧困對象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後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或者到附近的農業園區就業而迅速脱貧。對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的貧困對象,開展烹調技術、旅遊服務以及民族文化挖掘傳承等第三產業的培訓,鼓勵貧困對象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優勢脱貧致富。對家庭貧困程度深,文化程度低的青壯年貧困對象可以結合當地工業園區各類企業用工要求,開展各類技能型工人短期培訓,使其迅速走上崗位實現脱貧。對家庭貧困程度深,文化程度低的`初中畢業生開展中職職業教育,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提高職業能力。對家庭貧困程度低一些, 文化程度較高一點的中職和高中畢業生,鼓勵進行更高層次的職業技術教育,通過系統性培養學習, 使之成為就業創業能力強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在自身脱貧致富的同時,帶動更多的人脱貧致富。

(二)城鄉統籌互動式脱貧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

城鄉統籌互動式脱貧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是指打破城鄉分割、分離、分立的狀態,加大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政策傾斜力度,通過統籌城鄉職業教育資源,加大城鄉職業教育互動,縮小城鄉職業教育在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的差距,降低農村貧困對象接受職業教育成本,促進城鄉居民接受職業教育機會均等化,縮小城鄉居民脱貧能力差距,從而協調推進城鄉整體脱貧的發展戰略。實施統籌互動式脱貧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既體現職業教育扶貧的公平性,也有利於提高職業教育扶貧的精準性。但是,這種戰略必須要着力加強城鄉統籌,要把面向城市和農村的職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農村產業需求、人口密度、文化教育程度等指標科學配置和合理調度職業教育資源,推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 促進城鄉職業教育資源和貧困對象接受職業教育成本相對均衡, 才能確保城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

貴州省由於城鄉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導致城鄉職業教育的發展差距十分明顯。當前,一定要根據《貴州省三大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教育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抓好地州市職業院校和縣級職業技術學校、職教中心建設的同時,在人口居住較為集中的鄉村依託現有的中小學建設農民夜校,並充分利用高等職業院校在教育扶貧中的人才、知識、技術和信息等優勢,整合相關職業教育資源,通過定點幫扶、就地培訓等形式,促進城鄉職業教育資源互補,提高教育資源共享化的程度,解決目前職業教育投資短缺和教育投資效率普遍偏低的兩大難題。同時,在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上樹立優化、高效的意識,對新增職業教育建設項目和設施, 要全面考慮資源配置後的社會共享化程度,儘可能加大共享面,提高職業教育資源的綜合效益,增強其反貧困功能和成效。

(三)效益引導式脱貧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

效益引導式脱貧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就是通過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將貧困地區和貧困對象的技能素質提升和就業創業、產業佈局等有機結合起來, 在效益上實現長短結合、遠近結合,使職業技術教育反貧困的功能和效益達到最大化、持續化的發展戰略。

實施效益引導式脱貧的職業技術教育戰略,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是職業教育精準脱貧追求的目標。但是,這種戰略必須以現有的產業結構、勞動力素質結構和資源優勢為基礎,充分考慮貧困對象的需求現狀,特別是要認真處理好貧因人羣與環境雙邊惡性循環的關係,以勞動力資源開發作為切入點,以產業扶貧開發為支撐,促進互動互補,才能確保既調動貧困農民的積極性,又促進產業和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

對於貴州省來説,低於全國貧困線以下人口數量所佔比重大, 多數貧困對象長期面對貧脊的土地,惡劣的生態環境,封閉的自然條件,造成這部分人貧困程度深,甚至部分貧困對象對戰勝貧困已經喪失鬥志,缺乏信心,加之部分貧困對象受傳統多子多福等影響,形成部分地區貧因人羣與環境的雙邊惡性循環關係。人口環境承載力相對過剩,生態環境加劇惡化的情況下, 勞動力就業更加艱難,導致貧困升級。因此,必須要結合貧困對象的現實需求,圍繞本地現有產業優勢,選擇技術程度低、培訓時間短,就業需求大,效益較好的工種,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使其儘快上崗就業,儘快提高收入實現脱貧。

四、貴州省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貧困對象分類識別系統,全面實施精準扶貧

當前,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開發,首先要針對貧困對象的貧困類別、貧困原因、脱貧能力、接受培訓教育情況、適合的幫扶措施等信息不準確的問題,按照精準貧困對象標準,由扶貧部門牽頭,建立省、縣、鄉三級貧困對象分類識別系統,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户建檔立卡。着力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業、民政等部門資助幫扶貧困對象的最低生活保障、貧困補助、培訓就業等有關信息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開展的各類資助、培訓等信息進行併網監控管理,準確掌握每一户貧困家庭實時貧困和接受職業教育的狀態,確保貧困對象識別不錯位、不遺漏。職業院校要建立貧困學生的識別機制,進一步甄別貧困對象和貧困程度、貧困原因等,配套制定具有針對性資助和培訓措施,防止貧困對象享受扶貧權利和義務的不均等,從而確保各類貧困對象脱貧能力的整體提升。

(二)構建農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廣泛開展技能培訓

推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難點在脱貧能力。因此,必須要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構建短期培訓和學歷教育相結合,中職、高職和應用本科相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工作,並進一步規範行業勞動准入制度,鼓勵各用人單位根據各類崗位的准入條件,優先錄用既取得學歷文憑,又獲得各類職業資格(或技術等級)證書的高中職畢業生就業,提高貧困對象增收致富能力,帶動部分貧困對象改變過去“等、靠、要”的不良習慣,主動接受各類技能培訓,真正實現職教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的職業教育脱貧成效。從貴州省來看,要在現有高職院校36 所,中職學校262 所(其中技工學校33所)和相關培訓機構的基礎上,加強中高職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着力推進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快速轉型,構建以應用本科為龍頭、高職專科為核心、中職教育為重點、其他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教育體系,打通中高職銜接的立交橋,吸引行業企業廣泛參與職業教育合作辦學,實現職業教育和扶貧開發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分類分層的中高職學歷教育和各種職業技能短期培訓有機結合,為各類貧困對象提供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增強其脱貧致富能力。

(三)完善職業教育扶貧聯動機制,形成扶貧工作合力

為保證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推進,必須建立專門的職業教育扶貧管理機構,加強對同行業的指導與統籌,強化同級各行業、各部門職業教育扶貧開發資源的整合, 加強對職業教育資源的配置、使用、監督和評價的統籌,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通過進一步落實《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政策和法規,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內容和要求,細化工作措施,加強對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的落實。加快出台相關激勵措施,構建行業企業和各種社會資源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合作辦學機制,共同擔當脱貧攻堅的社會責任。同時,對按時完成相關工作任務,且完成質量較好的各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給予各種獎勵,尤其是對認識到位,積極參與扶貧工作,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之路,不斷提升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真正實現脱貧致富的貧困對象要給予重獎,帶動其他貧困對象積極謀求發展,從而充分調動各部門和全員參與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扶貧工作合力,有效推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

(四)增加職業教育扶貧經費投入,確保扶貧工作成效

針對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撥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等問題,要建立政府為主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切實履行各級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法定職責,在認真落實《職業院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職業院校校舍建設標準》、《職業教育專業設備配備標準》等中央關於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建立金融、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通過信貸、資助等多形式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拓寬職業教育融資渠道,提高職業教育整合資源謀求發展能力,破解職業教育經費瓶頸問題。從貴州省來説,要在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政策規定基礎上,加大《貴州省職業教育工作條例》的宣傳和貫徹力度,加快落實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投入, 並逐步提高貴州省貧困線標準, 加大扶貧資金向職業院校傾斜和獎勵力度,不斷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擴大貧困對象接受職業教育的覆蓋面,不斷提高職業教育扶貧開發的服務能力,助推脱貧攻堅工作。

(五)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實施產教聯合扶貧

職業教育是地方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地方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為貧困對象就業脱貧提供了機會,也就是説,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實際上離不開地方產業的發展。沒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職業教育將是無水之舟,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也將是無水之魚,要實現根本性脱貧也將是一句空話。因此,要推動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必須大力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為貧困對象提供就業脱貧機會。同時,要推動職業教育瞄準地方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對貧困對象針對性地開展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培訓,促進產教聯合扶貧。從貴州省來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要圍繞全省的大數據、大健康、大旅遊、大生態等發展戰略和產業佈局,大力發展能源產業、資源深加工產業、裝備製造業、特色輕工業和戰略性新產業等優勢產業,帶動旅遊業、服務業等產業發展, 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拓寬脱貧渠道。同時,着力引導職業院校圍繞人才需求調整專業設置, 確保培養人才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六)加強職業院校內部管理改革,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必須要提高職業院校精準扶貧的能力和水平。作為職業院校,在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過程中, 必須要做到對象識別、培訓內容、培訓形式、資助措施、就業幫扶、跟蹤調整的“六精準”,才能確保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成效。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必須着力加強內部管理改革,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一方面,要構建政校企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通過組建職業院校理事會,制定職業院校辦學章程,吸引行業企業負責人進入職業院校理事會,形成職業教育辦學合力。另一方面,建立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分類培養考核機制,完善兼職教師分類管理辦法, 建立擇優引進或招考兼職教師的制度,吸引校外優秀兼職教師到職業院校授課。逐步完善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加大青年教師下企業(或基地)實踐鍛鍊力度,合作培養一批雙師素質能力和實踐教學勝任力強的專任教師團隊。__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krgo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