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析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作用論文

淺析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作用論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搭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平台,提出了更為現實的要求。與普通教育不同,職業教育是以傳授某一種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術、態度、工作情境的理解力等為主要內容的,以培養職業人為目的的教育。現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伴隨產業革命的興起而興起,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而發展,在各國經濟的發展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風雨歷程中可以明顯看出,職教越得以發展,經濟越具活力,反之亦然。當前,國家對職教的重視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提出了更現實的要求。

淺析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作用論文

首先,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一方面職業教育的發展可以通過培養大批技能實用型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直接促進國民經濟尤其是區域經濟的更快更健康的發展,成為振興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實現廣大農村農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提供智力支撐;另一方面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可以有效改變農村教育的落後局面。長期以來,農村教育主要以普通教育為主體,大批孩子在小學、初中畢業後就分流到社會,對就業、社會安定等產生很大壓力。即使在國家推行義務教育、取消學雜費等一系列政策的今天,離開了普通教育和農村職業教育的`“雙軌”教育體制,這種局面也很難打破。

其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新農村要求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經營範式和新的管理模式,而要做到這些,歸根結底要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這就為職業教育的生存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更新要求。從設置農科類專業到廣泛開展農民工轉崗培訓等等,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第三,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與振興農村經濟可以實現良性互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的發展反過來促進職業教育。同時,職業教育以其辦學模式的多樣性、靈活性,既是一種公益事業,也是一種經營活動,可以注入、吸納民營資本,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促進作用。

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多樣化培養目標實用化的特長,為振興農村經濟培養更多更優創新型人才,培育積極向上的良好民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造就“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的良好局面,關鍵在於搞好搞活農村經濟,不然,即使投入很多資金,基礎設施改善了,硬件上去了,“新”也只新在表面;農業人口的素質上不去,軟件跟不上,一切“新”局面也難以保持長久。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協調發展的思路,將農業經濟、科技、教育等各項事業統籌安排。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科技、教育這三者沒有先後,也沒有主次,它們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當前,國家明確提出要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途徑,服務“三農”,打造“三農”,這就為農科教統籌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既具有普通教育的功能,又以其辦學模式多樣化、培養目標實用化的特徵,直接促進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多樣化主要表現在:首先,辦學體制靈活,公辦、民辦、公辦民助、校企合作,等等。而且,職業學校以其職業化、大眾化、實業化特點深受投資者青睞;其次,培養目標靈活,可以面向小學、初高中畢業生,亦可面向廣大農民,可以進行學歷教育,也可開展各種職業培訓;第三,教學方式靈活,課堂教學、實驗實訓、現場演示(師徒制)等;第四,學制靈活,2年制、3年制,或實行學分制半工半讀,採用3+1,3+0.5,2+1,2+2等學制,或進行各種短平快的職業培訓,等等。

總之,學制以實用實效為原則,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員的實際需要。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第一,服務農村經濟。農村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通過對當地經濟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現狀的深入調研分析,整合、增設與農村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和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的專業,在教學內容上,農村職業學校可以立足當地技術發展水平和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展開教學和培訓。

第二,開發人力資源。農村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機構)面向農村剩餘勞動力,包括分流學生、中小學畢業生、農民等大做文章,通過教育培訓,傳授農業生產經營技術、管理及市場運作技能技巧,強力打造農村創新型人才,將人口就業壓力轉變成人力資源。這樣,不僅緩解了農村升學、就業、社會穩定的壓力,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也為農民工開闢了更為廣闊的就業門路,從而整體提高了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效率。

第三,培育良好民風。職業教育一旦在農村生根開花結果,讓農民得到實惠,讓農業增強實力,那麼,衝擊的不僅僅是農民的思想觀念,還會為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增添活力。比如,農村職業學校在廣大學員和農民中開展各種技能大賽、技術講座等文化活動,既豐富了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對塑造良好民風也大有裨益。

因地制宜,適時而為,通過“技能借貸”的方式有效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工轉移培訓的經濟負擔,構築和諧、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職業教育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僅催生了對職業教育的客觀需求,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反過來,職業教育的出現與發展又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縱觀職業教育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可以看出,職業教育對社會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的影響是深遠的。美國在1820年前後進入商品時代以後,許多州縣相繼成立了旨在發展職業教育的農協會,國會先後通過了《贈地學院法》、《農業實驗站法》、《農業推廣法》和《職業教育法》,通過法律從各個方面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使農業生產率增加了1.7倍。為促使職業教育的發展,法國於1919年通過阿斯蒂埃法案,明確規定要對18歲以下的孩子提供免費的職業教育。

在我國,職業教育雖然受到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在近幾年,職業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但也應看到,職業教育在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東南沿海地區和城市職業教育較為發達,中西部,特別是農村相當落後,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拉力和張力嚴重不足。就我國國情來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之上再實施免費的職業教育,即使在農村也很難。這就需要職業教育工作者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因地制宜,適時而動,不斷創新,鋭意改革。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現有職業中學或職業培訓中心的基礎之上,興建不同規模、不同層次、不同數量的城(縣)鄉職業學校。職業學校向貧困生進行技能借貸,就是由政府(學校)與學生(員)簽訂協議,貧困生免費接受技能培訓學習,就業後再償還。這樣既為貧困生掌握一技之長儘快謀業創業創造了條件,進一步密切黨羣關係,也為構建富裕、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主觀條件。應該説明的是,職業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職業指導和德育工作,所培養的學生不僅技能過硬,更要樹立起正確的就業、擇業、創業觀和價值、人生、世界觀。唯有如此,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才真正得以彰顯發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nkv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