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論古詩詞成為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論文

論古詩詞成為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論文

一個民族的強大,立足與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論古詩詞成為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論文

泱泱中華幾千年,從故到今,詩詞文化的興衰,伴隨着國運的興衰。

中華文化的高雅,造就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榜樣。那些鮮活的生命,無論年輪的斑駁,在詩詞中隨時“呼之欲出”。

岳飛、辛棄疾、李白、杜甫,,他們的品質、胸懷、人生觀,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亙古不變的生命力,無不出自與詩詞的創造力。

詩詞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的神祕,歸根於“她”包羅了“儒道釋”文化的精髓。

詩詞藝術是一門綜合類文化,涉及了“音樂”、“美術”、“哲學”、“地理”、“歷史”、“天文”、“禪學”、“政治”等龐大的.學科。

自古至今,成為一個合格的詩人,必定是一個飽學之士,其精神面貌一定是積極向上,其道德品德一定是高尚無私!

詩詞的難能可貴,在於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不但陶雅了個人情操,更能夠產生道德的共性。共性所在,無堅不摧,“她”的凝聚力能夠演化整個民族的創造力。

唐詩是盛唐的象徵,宋詞是雅宋的桂冠,元曲是民族的吶喊。詩詞無時無刻不在昭示着國運的興衰。

一個偉大的民族文化,是在繼承與發揚中長大。民族文化的保留,是民族文化底藴的母體,是民族精神的延續。

21世紀的今天,中華民族以高大雄偉、無私無畏的形象,展現在世界的舞台,神祕的方塊字正在被各國民族認識。這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文化的驕傲。我們沒有理由不正視歷史對“詩詞文化”的鑑證,我們別無選擇!

現今的教育體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着重於“技能”教育,加快了經濟的發展,這是“技能”教育帶來的成果。但長期的經濟穩定與發展,最終掌握在“人”的共性的範疇。

而中華文化的特點是着重與“德育”教育。在“以人為本”、“和諧共存”的21世紀,“德育”教育已經越來越被政治、文化、經濟所推崇。一個企業擁有好的文化,能夠創造企業的輝煌。以小見大,一個民族文化的崛起,勢必凝聚更大的創造力,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是文化精神帶來的巨大效應。

孔子的偉大,就在於“孔子育人思想的價值目標”的偉大!“德育”的重要性,我們的祖先早在公元前551年,就已經闡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krgo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