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校體育活動中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其防治論文

高校體育活動中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其防治論文

摘 要:在體育運動中,運動損傷難以完全避免。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教師和學生可以從心理上、生理上採取一些措施降低受傷概率。此外,在受到運動損傷時,也應採取應急處理措施以降低受傷危害。

高校體育活動中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其防治論文

 關鍵詞:運動損傷;預防;應急處理

一、引言

運動損傷主要指的是進行體育活動的人員在運動中所受到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傷害。運動損傷按照受損的緩急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其中急性損傷是由於瞬間遭受直接或間接的暴力而形成的傷害,如扭傷、肌肉拉傷等;慢性損傷則由局部長期負擔過重形成或因急性損傷處理不當轉化而成,如半月板慢性損傷等。

在高校體育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不同程度的發生過體育損傷,其中男生較女生多。學生所受損傷則多以急性損傷為主,其中以踝關節發病率最高,其次是膝關節、指、腿等[1]運動損傷的發生時間多在課餘體育活動中,體育課上的發病率則較低。損傷多發項目多為對抗性強、運動強度大的項目,如籃球、足球、田徑等項目[2]

二、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

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

外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準備活動或運動後整理活動不合理。準備活動不合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首要原因。準備活動是運動前進行的活動,雖然這將耗費較長的時間,但這將使血液加速循環並舒展全身的肌肉和關節,在接下來的體育運動中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得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更容易發生,而過量的準備活動則使人提早進入疲勞狀態。運動後的放鬆整理活動則促使血液迴流入心臟,使人體由運動到靜止平緩過渡。欠缺的整理活動可能導致肌肉痠痛,甚至出現頭部暫時性貧血和缺氧現象,這都將增加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天氣和場地兩方面。天氣方面,主要指不良的氣候、氣象可能引發運動損傷,例如氣温過高或天氣過潮濕,會增加出汗量,可能引發肌肉痙攣或虛脱;氣温過低,可能因肌肉僵硬引起肌肉拉傷;陰雨天氣或夜間,則可能由於光線昏暗或場地濕滑,造成運動損傷。場地方面,主要指場地缺陷可能引發運動損傷,例如場地坑窪或太硬,會引起腳踝的損傷。

3.器材和服裝因素。器材的老舊、損壞,以及規格與使用者不合適,均有可能引起相應的運動損傷。穿着不適合運動的服裝,例如牛仔褲,或者服裝大小尺寸不合適,均可能在運動過程中造成損傷。

4.教學安排不合理,運動負荷較大。運動負荷過大,會導致局部關節或肌肉負擔過大,容易引起機體疲勞從而產生運動損傷。

內因多為學生自身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動作不規範。學生在運動時肌肉準確度差,動作違背了力學原理,沒有遵循人體解剖學的規律,違揹人體解剖學特點和組織器官結構功能,導致技術動作出現錯誤,造成了運動損傷。

2.身體素質較差。學生身體素質差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力量、靈敏、柔韌素質不好,在體育運動中若遇到某些技術動作比較複雜、難度較大的運動項目時,或者在運動量、運動強度加大的情況下,則容易受損。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或傷病初愈等機體疲勞階段,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相對下降3.心理狀態不良。思想上不夠重視,沒有正確擺正思想態度,心理上沒有做好進行運動的準備,導致在運動中遇到突發或者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時,由於慌亂而引發損傷;體育教學中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領會技術動作,在實際運用中主觀臆想、猜測技術動作,由於技術動作的錯誤或不規範,從而造成損傷;在體育運動中走神,沒有集中精力進行體育活動,無法對可能造成損傷的動作、行為進行合理有效的規避,也是運動損傷產生的一個原因。

三、運動損傷的預防

運動損傷難以完全避免,但是可以從心理上、生理上採取一些措施做到防微杜漸。

1.預防為主,加強防範意識。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運動安全的重要性,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體育運動前,穿着合適服裝,做好準備活動;在體育運動中,規範技術動作,結合自身身體素質注意運動量;在體育運動後,做好放鬆運動。

2.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科學的進行鍛鍊,提高身體素質,逐漸適應強度較大、難度較大的動作;在運動中集中注意力,鍛鍊反應力,多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溝通,消除心裏障礙,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3.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循序漸進,適當安排運動量,使機體能夠得到適當放鬆和充分鍛鍊。

4.加強教學指導。在教學中普及安全知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學生運動中及時糾正錯誤動作,規範技術動作;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5.消除場地、器材等影響。查漏補缺,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場地建設,平整場地,定期維護;修理破損器材,淘汰老舊器材。

四、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

常見的運動損傷有扭傷、擦傷、挫傷、骨折、肌肉拉傷等。受傷後,應第一時間對傷處進行應急處理以降低損傷程度,然後再對傷處進行進一步處理,若傷較重,則應向醫生求助。

1.扭傷。關節扭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對於扭傷較輕者,可適當休息後自行逐漸恢復;較重者,應立刻採用冷水沖洗或毛巾包冰塊的冷敷方法對扭傷處進行處理,冷處理持續時間不應過長,每次20分鐘左右,傷處可用繃帶適當用力包裹傷處防止腫脹。24-48小時後,可採用熱敷或者輕度按摩的方法對傷處進行處理。若為急性腰扭傷,則需將患者仰卧置於牀上,腰間加墊枕頭,先冷敷後熱敷。

2.擦傷。擦傷後,應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沖洗傷口,注意不要用自來水沖洗以防創口感染,傷口內有異物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將其沖洗出來,創口周圍用酒精消毒,有出血,加壓包紮,若創口面較大則應去醫院就醫。

3.挫傷。挫傷是由鈍性物體直接作用於人體軟組織而發生的非開放性損傷。輕度損傷可先冷敷,24-48小時後, 可採用熱敷或者輕度按摩的方法對傷處進行處理。重度損傷可引起血腫或休克,需去醫院進行治療。

4.骨折。骨折時一般疼痛異常,隨後周圍皮膚腫脹呈青紫斑或失去血絲,肢體變形。骨折後應立刻停止動作,採用合適夾板或者木條、竹條等固定患處附近及兩端關節,若為開放性骨折則應先處理傷口,止血後再固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kpnj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