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和聲學在鋼琴教學的應用的論文

和聲學在鋼琴教學的應用的論文

摘要: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實踐中,學校和教師對和聲理論教學重視不夠,教學模式沒有及時更新,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趣,教學目標不能及時完成。和聲理論是鋼琴教育中的基礎知識理論,注重和聲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打好鋼琴學習的理論基礎。本文從高校鋼琴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出發,對和聲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靈活運用進行探討。

和聲學在鋼琴教學的應用的論文

關鍵詞:和聲理論;高校;鋼琴教學

高校鋼琴教育過程中,做好和聲學的理論教學,對學生掌握和聲學理論,運用和聲學基礎知識分析和學習樂曲,進而更好更快地掌握鋼琴學習方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鋼琴教學要重視和聲學的作用,做好和聲學教學,為學生的鋼琴學習打好基礎。

一、現階段和聲學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問題

目前,受到來自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的限制,和聲教學的課堂效果十分有限,導致學生無法將和聲理論充分運用與鋼琴學習,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創新性

高校鋼琴教育中的和聲學教學,以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的形式居多。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容易對課堂授課產生牴觸,學習積極性很低,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給教學目標的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對學生開展鋼琴課程的學習也產生了很大阻力。

(二)缺乏充足的教學設備及資源

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在鋼琴理論課程教學中使用黑板板書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而課堂傳授知識的時間,也被板書大大佔用,學習效率非常低。在和聲學教學過程中,同樣可以引入多媒體設備,加以先進的教學軟件輔助教學,這樣就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教學能夠結合大量實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改革固有教學方法,增強鋼琴教學的趣味性

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當捨棄“一人堂”的授課方式,在教學中注重互動性,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互動,豐富學生對和聲理論的體會。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選取典型曲譜進行播放,並就曲譜中的和聲部分,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經歷,對樂曲的理解富有個人色彩,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對曲譜中的和聲進行改編創作,並對學生的改編過程提出建議,根據學生的分享和總結情況,調整後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在實際應用中把握和聲理論,不僅有利於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面對曲譜獨立思考、分析、創造的能力。又如,學習一些名家作品時,為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蒐集自己欣賞的名家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根據學生分享的情況,教師可以選擇從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一點入手,幫助學生了解名家生平、曲風特色,體會典型歌曲的風格特點。在充分了解這些知識後,再播放名家代表作品,讓學生結合個人經歷,解讀歌曲韻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內涵,教師在此時可以引入和聲理論,對歌曲的結構、表達的感情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課堂傳授的理論知識做到活學活用,鋼琴教學的效率也得到提高。

(二)加強學生對鋼琴演奏中的和聲分析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為主,通過小組交流等方法加強學生對鋼琴演奏中的和聲分析的能力,掌握音樂作品情感。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伴奏習慣在鋼琴教學中,學生習慣一種旋律後,對於無旋律伴奏容易出現音型把握不準的情況,學生很容易因此產生厭煩心理和疲倦感。這就要求學生從基礎曲調練起,由易至難,逐漸養成良好的伴奏習慣。具體來説,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養成伴奏上“卡小節”地意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練習簡單的曲調伴奏,讓學生對伴奏有一個直觀的心理感受,之後再練習複雜的曲調伴奏,逐漸養成良好的伴奏習慣。2.加強對常見鋼琴作品的賞析目前,高校的和聲理論教學主要側重於對和聲進行嚴謹的理論分析,這就將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情感同理論分析相剝離。在和聲理論教學中,典型曲譜是如何通過和聲來突顯作品的風格情感的,應當是教學的重點。例如肖邦晚期所創造的作品,往往通過飽滿、豐富的和聲運用,來凸顯其浪漫主義情懷。鋼琴教師在和聲理論的教學中,可以使用一些典型譜例給學生進行演奏,並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和聲構成和曲式結構。這樣的和聲理論教學能夠給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也能加強學生對和聲的接受和認可。只有學生對歌曲的整體佈局有了解,才能將鋼琴伴奏表現得更加細膩,達到烘托情感的最終目的。3.注重對和絃及變和絃的正確運用首先,和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正確運用正三和絃。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認為正三和絃只是為兒歌做伴奏,對正三和絃的學習非常不重視。實際上,不僅僅實在兒歌中,通過對曲譜中正三和絃的分析,能夠將作品結構明確地劃分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練習曲譜。練習過程中,學生對正三和絃的紮實掌握,非常有助於其增進對和聲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正三和絃在典型譜例中的應用,訓練學生在編配和絃時,清晰分辨旋律中的主要音,並選擇與主要音相一致的和絃。其次,和聲學習中,還要注重變和絃的應用。“變和絃”中的“變”,並不是一種本質性的改變,而是指由於某個變音的出現,原和絃中的音程結構發生了變化,但和絃的功能和調性並未因此改變。變和絃與正三和絃不同,它的尖鋭性和緊張性,賦予了鋼琴作品獨特的魅力。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典型樂曲中的變和絃的獨特作用,教給學生在鋼琴演奏中使用變和絃的特殊技法,增強學生對名作名曲賞析能力,幫助學生學好鋼琴演奏。

三、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活用和聲理論做好即興伴奏編配

活用和聲理論進行鋼琴即興伴奏編配,是鋼琴伴奏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學生是否能迅速掌握一段旋律的風格和情感,併為之選擇合適的和絃,達到凸顯樂曲風格,抒發情感的目的。和聲選擇時,應當要注意符合作品風格,並有目的地發揮和聲作用。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作品的風格、表達情感有一個方向上的把握,這樣可以避免和聲選擇與作品風格差異太大。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對樂曲的調性進行進一步的確認,並選擇合適的和聲處理方式。比如具有民族調性的作品,應當選擇民族大小調來處理和聲。最後,結合和聲的功能,對和聲聲區做好安排,完成即興伴奏編配。通過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結合作品風格、結構進行和聲編配,對於學生即興伴奏更加流暢、完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運用和聲織體增強演奏效果

和聲織體是指和聲當中存在的運動型態、結構形式等。和聲織體通常在鋼琴演奏中旋律不足以充分表達情感情緒時使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圍繞和聲織體具有樣式豐富、服從整體兩大特點進行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和聲織體運用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類型的和聲織體如何渲染作品情感,烘托抒情氛圍。同時,還要關注到和聲織體服從整體的特點,在作品的不同階段,根據音樂情感的不同,應當對和聲織體做出調整,由此取得個性化的即興演奏效果,增強鋼琴演奏的感染力。

四、結語

當前,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和聲理論教學還存在着教學手段較單一、缺乏充足教學資源等問題。和聲理論對於學生的鋼琴學習有着重要作用,為了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和聲學,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在教給學生和聲理論的同時,選用經典譜例輔助講解,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和聲分析能力。同時,教師需要在即興伴奏編配、和聲織體運用等方面的教學工作上多下功夫,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即興伴奏精髓,提升鋼琴學習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段博洋.和聲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J].留學生,2016,3X.

[2]餘倩雯.“魚與熊掌皆要兼得”—論和聲與鋼琴學習的相互作用[J].戲劇之家,2016,11:65-66.

[3]周玉娥,徐晴嵐.應用型培養模式下高師和聲教學改革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35:46-47.

[4]陳美含.論鋼琴即興伴奏在和聲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5,11:183-184.

[5]金學洙,樸京哲.和聲學教學中對學生的理論與應用能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4,10:166.

[6]周穎.對高師和聲學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7):111-11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z3k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