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有關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論文

有關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論文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音樂對詩歌課堂的點化

有關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論文

摘 要:詩歌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往往流於幾句名句的背誦和默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氛圍,帶領學生進入一個美的詩歌殿堂,探索如何用音樂點化課堂,讓詩歌課堂隨音樂而起舞。

關鍵詞:詩歌;音樂;點化;美

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難點之一。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往往抱着一種傳遞美和愛的激情走向課堂,最後卻都很困擾於課堂的沉悶無生機,學生的意興闌珊。教師於是很納悶,為什麼這麼美的詩,這麼神祕而吸引人的詩歌世界,學生就沒有興趣呢?當然這與詩歌本身的含蓄凝練甚至是晦澀難懂,學生學習詩歌只為了背幾句名句有關,更多的卻也是因為我們詩歌教學課堂的教學思路呆板,教學語言枯燥,詩歌處理膚淺等等。

我在自己的實際教學發現了詩歌教學的一個小竅門,就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音樂對詩歌教學課堂進行美的點化。

朱謙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音樂文學史》裏面,提到“所謂詩歌即是音樂”,這句話,概括了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係。事實上,詩歌與音樂的關係源遠流長。《毛詩序》雲:“詩言志,言之不足,則歌詠之;詠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從《詩經》的合樂歌唱到《楚辭》中祭祀的男女巫師對唱到《樂府》中配樂的歌詞再到“唐詩宋詞元曲”可以譜曲傳唱,都表明詩歌與音樂的融合性。《詩大序》又説“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不止詩歌的發展歷程和音樂始終相伴,詩歌的本質與音樂更是有着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教學中,用音樂點化詩歌課堂是可行的。那麼,我們如何用音樂點化詩歌課堂呢?

一、讓音樂幫我們鋪一條進入美的詩意的課堂的路

現在的詩歌課堂,教師為了提起學生的興趣,為了儘快把學生帶入一種詩的境界,或者是希望一開始就給學生傳達一種美感,就會精心地設計課堂的導入部分。華麗的辭藻,比喻擬人對偶等等修辭,排比句式,富有情感的語言,有時候教師都覺得自己不像自己了。即使是教師費盡心思採用這樣的方式,有些學生卻覺得太煽情,有些學生覺得教師是刻意在拉着學生進入一種狀態,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去感受,不是不知不覺中讓學生主動去尋找那個詩的世界。

如果我們在詩歌教學中利用音樂作為新課導入,可使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很快進入情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例如,在教授韋莊的《菩薩蠻》時,可以給學生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江南美》,在悦耳的歌聲中學生彷彿走進了江南如畫般的美景中,也走進了文本之中,很容易感知出詩歌中的江南之美。在講授蘇軾先生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們為學生播放了楊洪基先生演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並且刻意選擇了《水滸傳》片頭的那個版本,讓學生聽着楊老先生渾厚遼闊的嗓音,看着那滔滔江水自天而來的壯闊之景,再看着屏幕上不斷閃過的那些我們所熟知的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似乎都能聽見他們爽朗的笑聲,感受到他們的熱血在胸腔激盪的回聲,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英雄氣息。還未正式講解課文,學生已然進入到一個廣闊的歷史天地,已然感受到一份豪情和悲壯。然後再順勢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就比較容易了。

二、讓音樂幫我們打造一個體會情感、釋放情感的課堂世界

因詩歌體裁本身具有含蓄、凝練、婉曲的特點,這就給學生的鑑賞帶來難度。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僅把文言翻譯成白話或把韻文變為散文,根本無法實現激感心靈、陶冶情操的教學目的。反之,教師如能創設出和詩歌有關的音樂情境,就可以調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對詩歌意境進行還原和補充想象。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節課,至今印象深刻。我們一位張老師在為杜甫的《兵車行》備課,她最初的教學思路是想為學生找一個配樂朗誦,讓學生在行家的範讀中,在音樂的帶領下,能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在網上找到了兩個不同的版本。聽,反覆地聽,兩個版本所選取的配樂不同,一個更低沉一些,一個以傷感見長,如何取捨?張老師後來乾脆也不選了,把兩個版本都搬到了課堂上,讓學生在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自己聽這兩個版本,自己決定哪個更好一些,並闡述自己的理由。學生不但得到了一定的啟示,更重要的是音樂給學生展示出來的那個不同的世界,讓學生從中更好地理解了詩歌的感情,理解了杜甫筆下的那個大唐世界,更理解了杜甫心中那個博大的天下蒼生的世界。後來,再安排學生自己按照選取出來的配樂誦讀,效果簡直讓我們驚歎不已。

在詩歌教學中,往往非常強調誦讀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是詩歌教學要求達到的一個基本課堂目標。於是教學步驟通常是先誦讀,然後瞭解詩歌大意,再誦讀,再鑑賞藝術技巧,再誦讀,最後再背誦。並且儘可能地讓學生讀,讓男生讀女生讀,學生齊讀和個人自己讀,放聲去讀和自己低聲地去體會着讀等等。你會發現,誦讀在詩歌教學環節中安排得比較多,但這樣的誦讀,可能背誦效果明顯,但情感的體會和釋放就不是那麼好了。

在這種時刻,如果能配上和詩歌內容或情緒一致的音樂,學生就會隨音樂讀出詩歌的喜怒哀樂。如,我們學習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時,就為學生配了《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先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不出聲地讀詩歌,看看如何把詩和音樂結合起來,然後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釋放在音樂聲中。《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很長,教師也可以從中截取兩三個片段,讓學生聽,看看哪個最適合詩歌的意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事實上已經把詩歌的情感和音樂結合起來了,然後再讓學生配着自己所選擇的音樂去讀,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那個優美的意境通過自己的演繹再現出來,你會發現學生會給教師很大的驚喜。再如,教授岳飛的《滿江紅》時,誦讀過程中,可以為他們播放琵琶曲《臨安遺恨》。學生就隨着樂曲節奏讀出了岳飛的愛與恨。讀到情動之時,很多學生還情不自禁地舉起拳頭。這樣,整個誦讀環節自然流暢,效果很好。

三、讓音樂帶着我們繼續流連在詩歌的殿堂

音樂不僅可陶冶情操,還可以調節大腦思維與疲勞。在詩歌課堂教學的尾聲,讓學生聽聽音樂或動口唱一唱,能愉悦學生心情,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詩詞,有時候甚至比給他們留十分鐘讓

他們集中背誦的效果都要好。如,講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下課前,我播放了鄧麗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讓學生跟唱,學生興致很高,下課鈴聲響起時仍意猶未盡,這樣也優化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再如,學習李商隱的《無題》時,可以給學生聽《別亦難》;學習李清照的《一剪梅》時,可以聽聽《月滿西樓》;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時,可以聽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事實上學生上課可能已經很疲憊了,這樣的一個音樂結尾,不僅可以讓學生不反感,也能起到繞樑三日的效果,可能課已經結束很久了,但那個音樂會帶着我們的學生依然流連在詩歌的殿堂。

當然,用音樂來點化詩歌教學課堂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問題。首先,要注意選擇和詩歌有關的樂曲,要有針對性,不能隨便拿一首去應付。另外,還要注意,音樂只是詩歌課堂教學的“調味品”,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要注意使用音樂的時機和時長,不能喧賓奪主地把語文課上成音樂課。在課堂教學中,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不能都用音樂來充滿,那樣課堂上都是欣賞音樂了,我們詩歌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肯定不會突出,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把詩歌教“活”,讓學生學“活”,這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所以我們應改變觀念,用音樂激活詩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中獲得審美體驗,讓學生愛上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8mo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