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古代詩歌教學體會之詩歌中的意境(教學論文)

古代詩歌教學體會之詩歌中的意境(教學論文)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初級中學 谷和好

古代詩歌教學體會之詩歌中的意境(教學論文)

【摘要】:古代詩歌中的意境就像人的靈魂,文章的主旨。它是隱含在詩歌的內容裏的,隱含在詩歌的詩句裏,隱含在詩歌的字詞裏。讀詩、品詩、賞詩、評詩都離不開對詩歌中的意境進行分析、品賞、體味。

【關鍵詞】:意境  意象  再創作

我常陶醉於記敍文敍事的妙趣;我常着迷於散文寫景的美麗;我更深情於小説人物的鮮活;我還折服於議論文論述的精闢。然而最讓我忘情而不能自拔的要算是古代詩歌所藴涵的各種幽邃而深沉的意境了。

説到詩歌意境,其實就是詩歌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就是人們常説的意象。詩人創作詩歌作品,要藉助一定的形象。這些寫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於它們是經過詩人精心挑選和認真判定而寫入的,所以附着着詩人的主觀認識和情感,即“意”。因而這些形象不再是現實中普通形象了,故稱之

現,才產生了意境。當然,意境是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

我認為體會詩歌的意境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對詩歌的詩句整體欣賞中得來;一種是從對詩歌字詞的欣賞中得來。

先説如何從詩句的分析而得到詩歌的意境。在品讀詩歌時是需要讀者通過對作品中所描繪的景象進行再創作,也就是通過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意象,即把文字變成畫面,這時的讀者就要有着畫家所具備的特有的審視能力和繪畫功底。甚至這種繪畫功夫還要超出畫家,因為畫家是在實物(畫紙、畫布、牆壁)上作出有形的畫像,而詩歌的品賞者則是要在大腦中繪出一幅沒有紙、布等物的虛境。但是二者所體會出來的.畫面都能讓人陶醉其中。這也許就是讀者把詩人對當時的一切景觀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再還原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讀者的二度創作過程。難怪蘇軾稱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的詩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呢。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寫的是詩人王維奉旨出塞察訪敵情途中,當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漠北地帶,遠處的一户人家造飯時騰於天宇荒漠之間一縷炊煙,這天又是晴好天氣,因為傍晚無一絲風雲,這縷孤煙便輕搖直上,衝向了雲霄。再看那綿綿的長河盡頭,一輪又大又圓的夕陽映紅了半邊天空,正徐徐的落入河底。好一幅壯麗而奇特的塞外風光啊。可以想見詩人當時看到這種壯麗的景色一定是情不自禁,縱情高吟成誦這千古流傳絕唱佳句的吧。再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漫收近景,寫綠樹環抱村莊四周;下句輕宕筆鋒,把視線引開去,寫出郭外的青山於遠處依依相伴,就使得畫面有疏有密,有近有遠,顯出層次,顯出變化。這對詩句所描寫的不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嗎?讀者通過吟誦這樣的詩句,大腦裏怎能不形成一幀有形的畫卷呢?這樣表現出來的情境也就是我所説的意境了。如果我們讀者,不能把詩人當時的景象重新在自己的腦海中情景再現的話,我想是不會體悟到吟誦此句時的心境。這就是詩歌中的詩句所呈現出來的意境。

以上所述是指讀者通過對詩歌的詩句的品讀後所產生的意境。當然,意境的產生不僅僅是通過對詩句的鑑賞才能產生的。對詩文中的某些字詞的深入分析和品賞,也同樣會產生出意境的。

古代詩歌,除了詩句中呈現出來的意境外,很多的詩歌多從它所練就的字詞上,也能很好的把握詩歌的意境的。因為古代詩人在進行詩歌創作上,講究的就是咬文嚼字。從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的糾結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古代詩人對用字的推敲與講究了。所以,我們在進行詩歌欣賞時,除了對詩句進行賞析外,對詩句中某些關鍵字詞也得有所關注。因為,別看它就一個字或一個詞,但那些都是詩人經過千錘百煉,精磨細琢而練達出來的。詩人就是想通過這些個字詞,來表現與詩句一樣的藝術效果,也就是用這些字詞來表現一個個鮮活而深遠的意境啊。如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這首絕句中,有幾個字詞不得不去關注:“日暮”“蒼山遠”“白屋”“貧”“柴門”“歸人”。“日暮”點明時值傍晚,是下山回家的時候了。“蒼山遠”道出了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迫切心情。“白屋”既點明瞭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又暗合詩題中“逢雪”中的雪蓋寒屋的情景,更表現在這寒冬瑞雪中,這樣的破屋尤顯寒酸貧窮了。“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那種獨特的感受。“柴門”更進一步説明屋主人家境的悽貧。“歸人”一詞用的最好。此“歸人”非指主人家人夜歸,而是“我”,即詩人夜歸。明明是夜晚投宿於芙蓉山人家裏,也就是説詩人是寄宿於他人家中,怎麼能用“歸人”一詞呢?我説它妙就妙在這個“歸”字上,暗含着“我”雖説是寄宿者,但主人家對“我”甚是熱情,一點也不把“我”當做外人,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按理説詩人在風雪之夜,小扣柴門,夜宿他家,對屋主人能在雪夜裏留宿應該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啊,至少一句謝謝是要説的吧。但整篇詩句中沒有一處表達對屋主人感謝的句子,然而一個“歸人”就含蓄而深沉的把這份感激之情表達得盡真盡美盡誠盡切。詩人以滿腔的熱情由衷表達了對屋主人的熱情留宿,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又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再如王維的《辛夷塢》一詩(“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户寂無人,紛紛開且落”)中,一共出現了三個動詞“發”“開”“落”。作者通過它們表現了花開花落,以動襯靜,更顯山林之幽靜。“發”“開”寫出了在寒冷的初春,山谷中悽悽流水,空寂無聲之際,那一燦紅的辛夷花怒放在幽谷之中,開得何其爛漫,何其冷豔!更是把辛夷花的堅韌、生機在怒放中盡情地表現出來了。“落”字則與前面“發”“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落”是一種自然尋常的規律,更是一種豁達,一種無畏。孤寂中找到自我,平靜中看到禪機。作者正是通過“發”“開”“落”這三個詞將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的孤高與冷傲的意境表現深刻自然。由此觀之,古代詩歌中的字詞欣賞對把握詩人在詩歌中所孕育的意境是很有幫助的。有時它們更能體現詩歌的意境。

因此,對於不同文體的閲讀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與技巧。那麼讀詩、賞詩、評詩都離不開對詩歌的意境的理解和體悟。賞析古代詩歌不去品味詩歌裏所包含的意境,是無法真正欣賞詩歌,感悟詩韻的。

參考文獻:《古代偶句賞析》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版

《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唐詩風貌》餘恕城 安徽大學出版社

谷和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2jd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