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學生心理學教育教學論文

大學生心理學教育教學論文

1現有的教育心理學課程的現狀

大學生心理學教育教學論文

1.1教學目標的不明確與對象範疇的狹隘

目前許多高校將心理學這一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程,本意是希望讓學生學習心理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好,教學的要求很低,理論與實際的脱離,缺乏了針對性等各種原因,令公共心理學的作用於價值不能很好的體現出來。在另一方面,現今的公共心理學課程大多是針對師範與教育類的學生,承載了許多教育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而心理學探討的是人類心理行為發生的規律,其適用範圍遠不止學校教育心理。將公共心理學教學的對象範疇擴大,能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到關於人、關於自身的知識,充分發掘與利用個人資源,在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實踐成功的人生

1.2教材的不完善

我國《心理學》教材存在:對心理學原理和理論進行哲學式闡述多,操作性的闡述少;對一般意義上的心理現象進行描述的知識多,對大學生心理現象進行解釋、診斷和調控的操作性知識少。理論色彩和普教色彩過濃,實際操作的案例過少,無論體系還是內容都可視為對《普通心理學》的簡單模仿,缺少非專業特色和應用操作性。

1.3教學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緒論課”是《心理學》課程與學生的首次相識,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後對改課程的學習態度。當老師和學生在認知和判斷時,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常常以偏概全。學生本來對心理學的學習寄予厚望,希望心理學課“心理化”,神祕的談心理,真實的講自己,實用的指導生活。但是,教材中的不足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心理學神祕的好奇感和輕鬆的興趣,被缺乏“心理化”的慣例緒論模式忽視了。

1.4考核的不足

心理學考成的考核分為兩種方式:一種式眼科的閉卷考試一種是相對寬鬆的論文檢查;不論是哪一種的考核,現在的教師只是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當心理課程學完之後,學生在面對考試的時候,就很難排解焦慮緊張;面對緊張的人際關係,不能妥善的處理;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沒有足夠的挑戰能力。

2高校開設公共心理學課程的必要性

2.1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正處於青年中期,雖然已脱離孩子的羣體,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常被排斥於成人行列之外。其典型的心理表現是內心矛盾、抱負水平不確定和易採取極端立場。下面從思維、情緒、性格等方面來分析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2.1.1思緒

雖然大學生的思緒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品,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更加增強,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顯著提高;但是,大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的基礎不夠深厚,因此在觀察、分析事物特別是複雜的社會現象時,容易出現脱離現實、主觀、片面、固執、過於自信等。

2.1.2情緒

當代大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變化,人際變化、學習成績的好壞都會引起大學生的情緒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有的大學生的情緒還具有內隱性慾外顯性並存的特點。但是,由於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社會適應力的增強,在某些環境因素影響下,大學生會表現出與內心體驗不一致的外部行為。有的大學生還會有愛情的體驗,由於自身的心理髮展水平、家庭、畢業分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部分大學生大多有過愛情的煩惱。

2.1.3性格

大學生的性格已相對穩定和成熟,但仍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人認為,我國大學生表現出三個突出的性格特點。一是聰慧好強,喜歡錶現;二是恃才傲物;這是第一個特點的極端表現。三是緊張困惑,虛假老成;由於學習、生活壓力及與人際關係有關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常常產生緊張感和困惑感。另外,為避免給別人造成幼稚的印象,大學生傾向於追求成熟、老練,但由於本身經驗不足,所以表現出虛假成。

2.2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健康是人類生活、學習、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的條件,它不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隨着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置身於“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常常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不少研究者指出,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社會要求高,家長期望高,個人成才慾望強烈,但由於心理髮展處於尚未成熟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加之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心理比較脆弱,適應能力差,情緒不穩定,心理失衡常常發生,是心理障礙高發易發羣體。

3教學改革的探討

3.1心理學課程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掌握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系統地瞭解、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規律,為學生學習其它心理學和教育學課程奠定基礎,並使學生初步具有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問題與結合實際進行研究的能力。

3.2教學方法

心理學的教學應根據具體內容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可以採用課堂講授,教師講、學生聽;有的可以讓學生課後自學,課堂上教師提問並進一步總結、歸納;有的可以採用試教法,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讓學生扮演教師走上講台進行教學;有的可以採用討論法、團體活動法教學,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採用活動課的形式;有的可以開展心理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操作實驗……。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達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現代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心理學的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成果,改變單一的黑板、粉筆、教科書的教學手段,利用投影片、幻燈片、錄像、多媒體等進行教學。有人在心理學教學中嘗試運用多媒體技術,結果發現,多媒體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教學的雙邊互動。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感受到教學內容的生動、直觀、形象,而且可以重複使用,對教學效果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3改變考核方式

逐漸改進傳統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實際心理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如果課程成績評定按百分制核算,可分為20%案例分析報告或深度訪談報告、30%實訓表現和50%課程考試三大模塊。案例分析報告主要是對相應案例進行深度分析;深度訪談報告則是圍繞某一心理話題對一個或多個個體的深度訪談記錄;實訓表現則由小組共同評定;課程考試以真實教學案例的材料分析和綜合性的論述題為主。

4心理學教學完善人才

心理學教學研究和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心理學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心理素質的要求與日益增長的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高校心理學教學工作現狀的差距,這種差距反映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亦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成長髮展的主觀願望和內在動力,從而也推動着高校進一步科學地確定心理學教學的出發點和目的以及教學內容、方法、評價標準、師資建設的定位,有助於心理學教學的規範化和科學化,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優化教學手段,保證教學的投入和效果。然而,高校心理學從發展水平上看,處於初級階段,無論是思想觀念、理論建設、教材建設、制度建設、師資建設、教學實踐、科研水平等均存在諸多不足,這説明我國高校的心理學教學工作仍將任重道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dmdw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