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中文及社會專業教學質量措施的論文

小學中文及社會專業教學質量措施的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改持續深入,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專業逐漸將實踐教學作為重點。通過實踐教學意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與能力。基於此,本文中詳細分析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專業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小學中文及社會專業教學質量措施的論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有效教學

隨着小學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及發展需求,對教師專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創新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專業的教學方法,實現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的目的。充分考慮新課改改革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一、中文與社會專業教學特點

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大多會走向小學一線教師的崗位,其面對的對象是6~12歲的兒童,該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程度不同於中學生,這就要求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適應這個階段的學生。首先,具有良好的語言親和力。小學生年齡偏小,正處於兒童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行為會影響他們的成長,因此教師要具備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接收到準確的信息。同時語言具有親和力,可以與小學生良好溝通與交流。其次,紮實的板書繪畫能力。小學生不同於中學生,受到外界影響後很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只有新鮮有趣的事物才能吸引他們關注,因此小學教師具備紮實的板書繪畫能力,才能提高板書質量與內容,通過豐富有趣的板書吸引學生關注。同時具有活躍課堂的能力,穿插故事、兒歌等內容,寓教於樂。因此,基於小學生特點及新課改要求,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專業應該創新與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二、中文與社會專業教學的措施

針對中文與社會專業教學現狀及就業要求,本部分聯繫實際給出具體的教學優化措施。

1.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實施的高校人才培養指導性文件,按照具體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具有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是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中文與社會專業是培養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專業,其人才培養的依據應該定格於本科,定向為小學,定性在教育。因此,師範類院校中在對中文與社會專業進行人才培養時,一定要強調其“師範”特性,強調學生未來職業技能———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貼合當前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與培養初中、高中師範教師進行區別;最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應於專科類院校的培養目標進行區分,突出學生的高素質性,以滿足當前小學教育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所以,師範類院校應對中文與社會專業的教學和培養方案進行不斷擴充和完善,根據當前中文與社會專業的需求標準對學生培養目標、教學安排和課程設置進行補充和調整,突出專業特色。

2.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這裏以情境教學為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情境教學方法可以將抽象、難於理解的知識點化成形象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生活化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置身於熟悉的場景中,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快速導入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措施;開放式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思維,最終實現提高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會對已掌握的知識點更加熟悉,還可以補充不足的地方,在腦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問題意識就是讓學生對疑問產生重視心理,明確地告訴學生一旦有疑問產生,就要積極主動的提出來,大家一起分析討論或者變換思維去探索和解決。

3.培養學生教學技能為了確實有效提高現階段師範類院校中文與社會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院校應對學生進行系統化、規範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例如,在學生教學計劃中加入普通話水平考核、三筆字書寫能力考核和學科教學技能訓練等,並加入相關培訓練習和比賽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徹入學專項教育、教學觀摩、基礎能力培訓、校內試講、實習教學和定崗實行等相關環節;為學生制定出詳細的考核標準和要求,由此來幫助學生對自身教師職業技能進行嚴格訓練和考核。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於要加強學生的教育實習管理工作,這也是提高中文與社會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保障。而要加強學生教育實習管理,首先要對實習模式進行擴充,學校對學生實習學校進行統一的安排和規劃,並派遣專業教師進行全程跟蹤和指導,要求學生定期彙報實習感悟和情況,並開展專門的實習彙報和實習成果展示等總結性指導工作;其次,學校要加強對優質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實踐平台;最後,以優秀實習基地間建立良好的合作和可持續發展機制,學校定期要求一批基地名師到校為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和觀摩教學,或聘請校外優秀教師兼職學生實習指導教師,為中文與社會專業學生提供一線教師資源和學習交流的條件。

4.創新實踐評價體系關鍵在於要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只有評價體系進行創新,改革才能持續,才能取得成果,看見成效。通過筆者細心調查和總結髮現,為保證學生改革的課程能夠與企業實際的工作崗位聯繫起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在進行模擬訓練時,應儘可能地模擬出與教學崗位和環境相仿的情境,根據任務改革教學方法,為確保事件質量,學校還應儘可能的聘請一些特級教師參與進來,一起對學生進行培訓。然後,根據教學任務安排和學生的實際執行情況綜合對比,雙方共同合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型教學評價體系,並制定相關制度和合理的管理模式,確保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公正客觀的執行。如此,對於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及時發現,制定有針對性的可實施的解決方案。

三、結語

總之,通過本文論述及給出的建議,希望可以提高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與水平。同時,考慮到新課改背景下對該專業學生提出新的要求,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夯實學生基礎,為其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秦啟軒.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2012(03):34.

[2]段作章.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及實現機制[J].現代教育科學,2012(11):92.

[3]王標,張玉成.小學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與核心任務———以海南師範大學為例[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7):112-11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3p0q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