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應對措施論文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應對措施論文

一、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應對措施論文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從呱呱墜地就開始學習語文,同時語文也在學校教育時期和我們的人生中佔據着重要位置。在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下,小學語文教學得到了發展,語文教學上的創新也就成為廣大人民教師的共識。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小學語文創新所存在的問題。

1、內容古板,不能掌握學科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強大的知識儲備量,不能夠將語文的知識限定在課本中,要把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但是這種融匯的尺度卻是不好把握的,如果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將語文課變成社會課程。舉例來説,在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太陽》,這篇文章是一遍説明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親自感受大自然。講課時老師問學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學生頓時鴉雀無聲。老師緊接着又換種方式詢問學生:“太陽經常被我們比喻做什麼?”個別學生回答:“共產黨。”老師聽到回答後很高興地説:“説得對,太陽就像黨一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所以我們要更加愛黨和國家。”這樣的對話讓我們看着就感覺到彆扭,彷彿上的根本不是語文課,而是社會課程。這樣的教育雖然説是創新,但卻是脱離了語文學科的本質含義,忽略了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

2、課程過於形式化

在很多語文公開課上,教師所謂的創新教育,很多都是不需要學生思考的,他們更多的是將學生當做觀眾,然後展示自己。隨着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更多的教師應用課件對學生進行授課,教師把所需提問一環扣一環地提出,學生答不出來,但教師卻不繼續從思維方式上誘導學生作答,而是以課件動畫為基準,讓學生了解所謂問題的答案。其實這種形式化的授課,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加強是沒有推動的,學生在初受教育的時候,就過多以圖畫來誘導思維,會讓學生在今後失去思考的能力,這種形式化的創新是不可取的。

3、錯誤的創新認知

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學生的大膽質疑就是創新,然後就將原本秩序井然的課堂變為單一的`章節討論,一堂傳授知識的語文課瞬間變成了一堂辯論課。於是,課堂上有的不再是朗朗讀書聲,而且此起彼伏的辯論聲。這種變化的原因很簡單,機械的創新讓教師失去了判斷能力,忽略了語文課堂的本質,也失去了語文課堂原本的層次性。其實這種辯論的方式並不是不可取,而是不應放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小學生本身不具理性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更加雜亂無章。

二、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的應對策略

1、加強教師知識儲備

創新教學能夠推行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首先,教師就要是創新型教師,要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對知識要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只要這樣,才能讓創新型教師站在社會發展的前沿,熟悉教育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並適時予以鼓勵。

2、掌握教學本質

小學的語文學科最需要重視的就是培養聽、説、讀、寫能力,聽和讀是針對語言接受能力進行強化,説和寫是針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進行強化,接受能力和運用能力的綜合才是一個人的思維進程。語文學科不光要研究文字,還要研究文字在文章中的應用邏輯,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夠更好地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3、營造創新型學習氛圍

學生的思維發展總是與創新性的課題相關聯的,至此,為學生創造創新型學習環境是很有必要的,採用一些相對輕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學習知識。舉例來説,小學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但願人長久》,教師可以採用詩朗誦的形式,或者是歌曲演奏的形式來將學生帶到情境中,改變學生認為語文教育是枯燥乏味的這一傳統觀念。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是在不改變學科自身特點的前提下進行的,着重於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保持學生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敢於挑戰新問題。也就是説,語文教學的創新是要建立在理論知識紮實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連貫的思維邏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此來引導學生邏輯思考。教師儘量在教學思路上加以改變和創新,開闊學生的眼界,營造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讓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擁有濃厚的興趣。我們要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用更創新的教育為社會人才的培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yxex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