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閲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據重要的位置。一種好的、恰當的閲讀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的關鍵,不僅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説,選擇恰當的閲讀教學方法是提高閲讀教學質量的首要前提。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閲讀教學論文

一、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是閲讀教學的前提

天才在於積累。由此可見,在語文閲讀方面,積累是多麼的重要。只有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積累,閲讀教學才能“有禮有節”的進行。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語言形式豐富多彩、風格也多種多樣。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其中靈活運用。其中的語言也很豐富,細膩、準確、通俗易懂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把這些語言一一積累下來,讓學生能夠從中“汲取”積累的營養。否則,在語文閲讀教學中,總是在課文的內容表面上下功夫,就會形成了“隔靴搔癢”的尷尬局面,對語言的形式卻瞭解甚少,這就基本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意義。可以在教學中嘗試以下的方法引導學生積累:

1.小練筆。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的練筆來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不確定內容,不要求字數,只有這樣的練筆學生才有興趣堅持,最終積累的更廣泛、更全面。

2.開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比賽和競賽的方式進行積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願意學,想積累。

當然,積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準一個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學生的積累只能“引導”,卻不能進行填鴨式、框架式的強迫學生遵循,使學生始終處於被領導的地位。以引為主、循序漸進、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才是積累的真諦。

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是閲讀教學的關鍵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所表現出的積極的個性傾向。想要獲得更好的成績就需要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獲取新知的動力源。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興趣“脈搏”,在學習導向上下功夫,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閲讀,把“逼迫閲讀”轉化為“渴望閲讀”.如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我認為要把握閲讀前、閲讀時和閲讀後這三個關鍵點。閲讀前,調動學生對課文興趣。閲讀時,教師要圍繞課文中心目標,提出疑問,刺激學生不斷產生閲讀的渴望。閲讀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在課外閲讀的“衝動”,拓展學生的閲讀面。學生閲讀的閲讀能力才能提高。

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閲讀環境是閲讀教學的載體

在閲讀教學中,環境是閲讀教學的載體。環境分為教學情境和閲讀環境兩大塊。怎樣發揮着兩大塊的功效,從而提高閲讀教學質量,也是閲讀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對閲讀教學很重要。首先,我們要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增強學生對閲讀內容的興趣。創設這一情境時,教師要把握本節閲讀課教學的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創設問題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發學生了解事物的真相;佈置學生調查周圍存在的社會現象;讓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評價。教師應抓住當前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在學生“渴望閲讀”作用的驅使下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閲讀教學時,教師所設計得活動情境一定要與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例如,朗讀課文時,配上背景音樂;小組舉行競賽時,組織拉拉隊來鼓勵學生,為學生的閲讀錦上添花,讓他們在輕鬆、開心、自由的情境中閲讀。

閲讀環境的成敗與否直接決定着文章整體閲讀的成敗。怎樣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呢?任何事情的成敗,都與環境的因素相聯繫。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為學生良好閲讀習慣的形成打下基礎---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閲讀氛圍。現在的學生都有書可讀,但認真讀完一本書的學生卻少之又少,因為書籍已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於是,筆者的辦法是:教會孩子們也要學會看電視劇、看新聞、看生活中的現象,為語文閲讀增加新鮮的血液,培養學生在閲讀中的創新能力。教師還要抽出時間用來與學生交談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和心理的小祕密,循序漸進,學生的閲讀有了積累。只有這樣才會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閲讀環境。

四、閲讀教學的基礎是拓展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學生的閲讀能力。如何打好堅實的基礎呢?只有拓展學生的閲讀實踐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1.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要對學生所要閲讀的文章進行篩選,同時,要拓展學生的閲讀面,不要對學生的閲讀範圍圈的太“死”.可以利用身邊常見的內容來拓展閲讀,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本上的一篇《老人與海鷗》,課文講述的是吳慶恆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在昆明的翠湖邊投喂海鷗的事蹟,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那如親人般的深情。課文對小動物喜愛之情,表達的很深刻。學生對於《老人與海鷗》這樣的文章閲讀就會十分投入。因為我們用愛的力量打開了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拓展學生的閲讀面是學生提升閲讀能力,提高閲讀水平的關鍵。

2.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習慣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閲讀效果。所以,教師在閲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在閲讀時不要三心二意,要靜下心來閲讀,不能只“浮”在閲讀內容的表面,而要“沉”入其中;然後,引導學生在閲讀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領會文章的精髓;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和作者進行“跨時空”的情感交流,與之產生共鳴。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閲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在文中做批註、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會讓閲讀教學更加得心應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閲讀教學的動力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學習,發揮學生在閲讀時的自主性

不重視學生閲讀自主性,導致閲讀教學的“動力”不足。以往的教學,老師總是拿着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學生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精髓。這樣的閲讀教學,是一場戲,主要演員是教師,觀眾就是學生,學生是被強迫的接受者,失去了學生對閲讀住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去“演繹”,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閲讀教學中領銜主演。由此可見,學生在閲讀教學中的.地位並不是處於次要位置,而是有着一定自主性的主導位置。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這樣闡述的。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對閲讀教學有很大幫助。

六、讓學生自己去領悟是閲讀教學的核心

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説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一篇好的作品只有感悟它的精髓才是閲讀的關鍵。不會領悟,單單是閲讀,這隻能停留在作品的表面,是膚淺的。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在閲讀教學前要蒐集大量的與作品有關的音像資料,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內容,抓住文中字詞的含義,先讀通、讀熟、再領悟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嘗試進入作者的內心去感悟作者、感悟作品。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閲讀水平。

在領悟作品或文章的過程中,把學生放在首位,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去理解,以學生的自己的想法為主。不能將教師的自我感情強加在學生的思想裏,例如,某老老師對某一作家的文章很欣賞,於是讓自己的學生也要對其產生崇敬之心。這顯然是一種禁錮,把學生的思想禁錮了。這種閲讀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説,讓學生自己去領悟是閲讀教學的核心。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從讀通、讀熟、讀出感情三個階段去努力,閲讀教學中,教師是閲讀教學成敗的關鍵,要敢於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把課文讀熟,在此情況下再由教師指導,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帶着情感讀文,讓學生達到讀中學習、讀中感悟、讀中鞏固、讀中進步的目的。

當然,小學閲讀教學,針對的是小學生,要根據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靈活運用閲讀教學方法。要敢於給學生時間,敢於“放權”,但也要做到“收放自如”.這樣,才能使閲讀教學達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弘。小學語文拓展閲讀的實踐與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2)。

[2]胡振燕。有序·適度·高效---談小學語文拓展閲讀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01)。

[3]王亞,駱文燕。小學語文閲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01)。

[4]羅城。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增強實踐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8.

[5] 金愛民。 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絕對性評價開發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06.

[6] 蔣碧野.“感受-昇華”小學語文閲讀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zyz94.html
專題